蘆葦處理污水的方法
『壹』 怎麼大范圍清理蘆葦
在魚塘的周圍,有些地方會長出一種植物,這種植物名為蘆葦,因為佔用面積較大,出現時都須清理,要清理干凈,對魚類又不產生傷害,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精吡氟禾草靈(精穩殺得)、高效氟吡甲禾靈(高效蓋草能)、草甘膦等葯適用於防除蘆葦。
其中,精吡氟禾草靈、高效氟吡甲禾靈為選擇性除草劑,主要適用於防除禾本科雜草,對闊葉雜草無效。另外,這兩種葯對魚的毒性均很強,精吡氟禾草靈對虹鱒魚的半致死濃度(96小時)為1.07毫克/升,高效氟吡甲禾靈對虹鱒魚的半致死濃度(96小時)為0.7毫克/升。但精吡氟禾草靈、高效氟吡甲禾靈對禾本科雜草活性極高,分別每畝用純葯9-12克和3-5克即可(防除蘆葦等多年生雜草時需適當增加用量),如果能定向噴霧,盡量將葯噴到葉片上,不讓大量的葯物落入水中,對魚的安全性也是比較好的。
草甘膦為滅生性除草劑,對蘆葦等禾本科雜草以及絕大多數種類的闊葉雜草和莎草均有較好的殺滅效果。該葯對魚的毒性較低,對虹鱒魚的半致死濃度(96小時)為86毫克/升,而且該葯與土壤中的金屬離子結合後會很快失去活性,因而常用於養殖水域防除雜草。該葯用於防除蘆葦,宜在蘆葦開始旺盛生長的6-7葉期施葯,每畝用純葯100-150克,約合每畝用農達41%草甘膦水劑250-375毫升,加水45-60公斤細噴霧。蘆葦草齡較大、生長茂密時適當增加用葯量。鄰近養殖水域噴葯時,盡量避免葯液落入水中。水渾時施葯更有利於提高對魚的安全性。
『貳』 蘆葦污水處理系統
沒法附圖,其實很簡單!就是連續的幾個池塘,污水從一個流向下一個等到內流出的容時候已經是清水了。水裡面種的都是蘆葦!
一種污水處理系統,在提高處理水水質,或者不降低處理水水質的情況下,能夠根據水質或水量、水溫等狀況的變化適當地設定減少剩餘污泥量的運轉條件,同時還能夠使此時的供氧鼓風機的運轉操作量最佳並且使其自動運轉。其由水質模擬器8、控制裝置9、數據積累裝置 10構成;水質模擬器8利用表現生物反應罐2中微生物反應的活性污泥模型來計算水質,將污泥改質裝置7的易生物分解性有機物數據輸入水質模擬器8,基於水質模擬器8的水質計算結果,控制污泥改質裝置7的運轉操作量和生物反應罐2的供氧鼓風機3的運轉操作量。
『叄』 蘆葦怎麼治理
現在很多地方搞所謂的生態濕地,對於蘆葦的需求量很大,如果聯繫到合適的買家,蘆葦可以賣錢!
清理蘆葦的法子是先砍掉莖葉,點火焚燒,等開春剛發芽的時候耕一下地,讓新芽折斷,再用除草劑處理一下,如此幾次後就行。
『肆』 蘆葦凈水原理
人工濕地的原理是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自中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這種濕地系統是在一定長寬比及底面有坡度的窪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卵石等)混合組成填料床,污染水可以在床體的填料縫隙中曲折地流動,或在床體表面流動。在床體的表面種植具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如蘆葦等),形成一個獨特的動植物生態環境,對污染水進行處理。
人工濕地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其對有機污染物有較強的降解能力。廢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通過濕地的沉澱、過濾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進而被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可溶性有機物則可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謝降解過程而被分解去除。隨著處理過程的不斷進行,濕地床中的微生物也繁殖生長,通過對濕地床填料的定期更換及對濕地植物的收割而將新生的有機體從系統中去除
『伍』 蘆葦怎樣漂白
蘆葦特別漂亮,不用漂白,可以考慮一下 八四消毒液
『陸』 蘆葦在污水處理中的優勢
無棣縣生態濕地循環經濟示範園位於無棣縣柳堡鄉、馬山子鎮境內,由無棣縣人民政府和濱州市環境保護局聯合開發建設,規劃總面積10萬畝,是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下,以大面積蘆葦濕地資源為依託,按照自然系統的循環模式,遵循減量化(Rese)、資源化(Reuse)、無害化(Recycle)原則,通過特定工業園區特定工業項目的建設,使物質能量得到封閉流動的循環經濟園區。具有低開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特徵,非常適宜制漿造紙、澱粉、釀造、肉類加工、酵母及食品加工等特定工業項目落戶,且具有其他地域無可比擬的低投入、低成本運營優勢。
示範園由「特定項目工業園」、「蘆葦濕地」和「王山水庫」三部分組成:(1)特定項目工業園佔地23000畝,由特定工業項目區、高新技術項目區、商業服務、居住區組成;(2)蘆葦濕地佔地72000畝,由特定項目工業園污水集中處理廠、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和其他蘆葦濕地組成;(3)王山水庫佔地5000畝,庫容3000萬方,年可調蓄黃河水4—5次,年供水達1.2億方。
建設背景
無棣縣屬黃泛沖積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黃河三角洲蘆葦型濕地原是我國最大的三角洲濕地之一,由於自然環境的變遷、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對黃河水資源的開采利用等因素,加之河道徑流減少,河堤禁錮河水,濕地的水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有濕地由於缺水遭受乾旱而萎縮;新生濕地得不到淡水資源補給,在乾旱和蒸發作用下,濕地向鹽鹼、沙化演替,已經或者正在退變成鹽鹼荒洲。
2003年11月,濱州市委、市政府為改善濱州北部生態環境,發展濱北經濟,實施了「北帶」開發戰略,制定了《黃河三角洲濱州沿海(鹽鹼型)生態產業開發帶建設總體規劃》,把建設濱北130萬畝潮上帶蘆葦濕地恢復示範帶,作為「北帶」開發的重點。無棣縣委、縣政府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統籌考慮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把蘆葦濕地生態恢復及建設與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以實施特定工業項目園區建設帶動蘆葦濕地生態恢復與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佔地10萬畝的生態濕地循環經濟示範園一處,使閑置資源得到循環使用和再生增值的同時,20萬畝濱海荒鹼濕窪地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改善。
蘆葦濕地——天然污水處理廠
蘆葦濕地是介於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類型,蘆葦是一種半水生、半陸生的過渡生態系統植物。蘆葦濕地生態條件變化幅度大,邊緣效應顯著,具有較強的吸附、過濾及離子交換能力,長期積水的厭氧環境為某些有機物的降解提供了可能。資料表明:污水通過蘆葦濕地後,生化需氧量去除率可達90%,懸浮物去除率可達91%,氨氮去除率可達76%,總氮去除率可達84%,總磷去除率可達87%,氯苯去除率可達81%,氯酚去除率可達82%,農葯類去除率可達89%,細菌總數、蠕蟲卵、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噬菌體去除率可達99%以上,污水中的無機污染物(重金屬)和有機物最大限度地被濕地蘆葦吸附、吸收。蘆葦濕地作為臨海上游的「凈化器」,對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
濕地處理污水可追溯到1903年 ,建在英國約克郡 Earby的濕地被認作世界上第一處用於處理污水的人工濕地,連續運行直到1992年。上世紀70年代,德國學者Kichuth提出根區法(The Root-Zone-Method)理論之後,人工濕地生態系統在世界各地逐漸受到重視並被運用,發達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起廣泛採用人工濕地來處理污水。目前美國有1萬多座,丹麥有800多座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我國國內正在積極推廣和應用濕地處理技術,2004年11月雲南省首塊規模化人工濕地——大清河入湖河口復合人工濕地建成,深圳市洪湖公園人工濕地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12項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範工程,江蘇省鹽城市的雙燈紙業有限公司利用沿海灘塗,種植了3.4萬畝蘆葦,用造紙廢水灌溉,昔日的荒鹼地變成了如今的蘆葦盪,吸引了丹頂鶴等大量鳥類前來棲息,成為生態一大景觀。
目前,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廣泛地用於城市、村鎮、住宅小區、廠礦企業、旅遊景點的污水處理,以及江河、湖泊、水系的治理,盡管它與污水處理廠相比佔地面積較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的同時造就了一片綠洲,造就了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生態景觀和旅遊景點,造就了一個工業原料基地。
園區工業廢水得到資源化利用
黃河水→水庫→特定工業項目→廢水→預處理
園區污水匯集池→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廠→蘆葦濕地→回用(或排放)
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廠佔地3000畝,以生化處理為主,分三級兩區:第一區,包括厭氧和兼氧兩個功能區域佔地1000畝,廢水停留100天左右,COD去除率可達65%;第二區以好氧為主,佔地2000畝,COD平均去除率可達70%。經過處理COD平均濃度降至300毫克/升以下,達到農灌水標准後,排入蘆葦濕地。特定工業廢水得到進一步處理的同時,濕地也得到淡水供給,土壤有機質含量不斷增加,蘆葦產量上升,蘆葦濕地生態得到修復。
投資優勢
園區內具有大量未經深度開發的荒鹼土地資源可供開發利用。
擁有庫容3000萬方的水庫1座,水資源豐富,且配套設施齊全。
總裝機400萬千瓦的魯北生態大電廠正在建設,其一期2×30萬千瓦發電項目第一個機組年內建成發電;項目區附近有220千伏輸變電站1處,10千伏電網覆蓋園區。
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與正在開發的無棣富台油田毗鄰,現已探明原油儲量5000萬噸,天然氣儲量4億立方米。
省級干線公路新海路穿越園區,距濱州市、東營市、河北省滄州市不足1小時路程,距天津、濟南、淄博、德州不足2.5小時路程,距北京、青島只有4小時路程。
園區距黃驊港半小時路程。境內現有500—3000噸級泊位碼頭7個,年吞吐能力370萬噸,通航路線可北抵塘沽、天津,東到大連、龍口、煙台、青島,南達湛江等港口,水運便捷。
擁有豐富的蘆葦、紫穗槐、棉花秸稈資源。大面積的溝、渠、路邊坡非常適宜規模化紫穗槐種植;2004年全縣植棉面積50萬畝,僅棉花秸稈一項,就可滿足20萬噸規模造紙項目所需原料。
以一個年產10萬噸的包裝紙廠為例,可節省污水治理設施投資3000萬元,年可節約污水處理費用1300萬元。
『柒』 怎樣徹底清除蘆葦
1、可在玉來米苗後使用硝磺草酮自+煙嘧磺隆+莠去津噴霧防治(注意:不可用於糯玉米),也可以在集中連片的地方人工挖除蘆根,出動大型收割機對蘆葦進行集中清理、清運。
2、可以採用10%草甘膦1:1兌水稀釋配成母液,刈割蘆葦後,蘆葦節間中空的管內,每桿注射5mL。注葯後第2天葉片發黃;約兩周地面莖桿全部枯萎。次年零星蘆葦發生時再次用上述方法。
(7)蘆葦處理污水的方法擴展閱讀:
蘆葦難除的原因:
1、假死性,當葉片受葯後,莖桿內會分泌物質使葉片脫落,葯劑很難通過維管速傳導到蘆葦的根部,葯莖桿短暫的發黃後從腋芽處長出新的枝葉。
2、表皮屏蔽,臘質表皮具有防水、防滲的功能。葯劑根本不能通過表皮滲透到維管束內,用葯無效。
3、發達的根系,根莖斜上,斜下和橫向三個方向生長,構成了蘆葦強盛的繁殖能力。根狀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較長時間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狀莖,一旦條件適宜,仍可發育成新枝,也能以種子繁殖,種子可隨風傳播。
『捌』 池塘裡面蘆葦怎麼去除
剛剪的蘆葦,用毛筆沾費機油或草甘磷塗抺蘆葦一定是邊剪邊塗費機油或草甘磷,專這樣才能使費機油或草甘屬磷順植物的維管束進行蘆葦的地下根莖,會造成地下根莖的腐爛,蘆葦自然就死了。費機油為擦洗機械的機油,草甘磷為除草劑(要用原液)。用人工或機械翻地除蘆葦,除不盡地下的根莖,蘆葦還是要長出來的。農民在苜蓿地里除該草,是當蘆葦長出來後,連割三次,使其耗盡地下根莖的營養,漸漸死去
『玖』 蘆葦濕地對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蘆葦濕地對污水處理起什麼作用?
蘆葦濕地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比較常見,可以說是污水處理環節中生物處理部分的鼻祖,由此也衍生出很多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那麼污水濕地對污水處理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1·微生物分解:濕地環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微生物工作環境,從表面的好氧菌到深層次的厭氧菌,對污水中的各種BOD、COD等都具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天然的菌群生態,無需再對菌種進行馴化,多種微生物相互協作、相互抑制,可以說是污水生物處理的技術源泉。
2·污水混凝作用:由於蘆葦具有適應性強、耐腐蝕、材質堅固等特點,蘆葦在污泥系統中可以起到水質對流的作用可以讓上下層水質循環,起到勻質的作用。
3·直接吸收氮磷:對污水中的氮磷鉀以及一些其他物質,蘆葦本身就可以進行吸收、分解和合成,通過植物體自身起到污水凈化的作用。
其實,除了蘆葦,其他像蓮藕等水生、污泥生長的植物都具有污水凈化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水葫蘆,然而由於缺少天敵,水葫蘆在我國長江流域泛濫成災,因此在做污水凈化的時候還要考慮二次污染的問題。
參考資料: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