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羅李壩污水廠二期佔地

羅李壩污水廠二期佔地

發布時間: 2021-03-04 03:29:11

A. 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片區李子壩正街186號地塊安置房小區名叫什麼

李子壩還建房

B. 地球化學分區

決定區域地球化學特點的基本因素是該區域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區內各地質體的化學性質與分布狀況以及區域成礦的特點。結合本區大地構造環境演化和不同地質環境內地層、岩漿岩、地質構造的分布特徵,以區域主要斷裂構造為參考邊界,將工作區劃分為4個地球化學分區,其中Ⅲ分區,Ⅳ分區又各自分為2個亞區(圖3.2),各分區主要特徵是:

圖3.2 工作區地球化學分區圖(底圖據中國地質調查局1∶50萬地質圖資料庫,2000)

3.1.4.1 地球化學Ⅰ區

南以漳縣-武山-唐藏深大斷裂(商-丹縫合帶部分)為界,構造位置屬於北秦嶺成礦帶。該區與金礦相關的地層主要為秦嶺群(Pt1-2)長英質片麻岩夾細碎屑岩和李子園群(Pz1)變質火山噴發沉積岩以及舒家壩群(D2)海相細碎屑岩。該區已發現李子園金礦、柴家莊金礦等數個中小型金礦床(點)。

根據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數據,對20個元素進行分析處理可知,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B、Co、Cr、Ni、Pb、Sb、V、Zn,表現為元素的高背景區;趨於貧化的元素是:Hg、Mo、Sn、Sr、Au等元素集散特徵不明顯。從本區元素的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Au、Bi、Mo、Sb,屬於強分異型元素,Sn、W屬於弱分異型元素,其他屬於原生均值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3)Au元素與Pb、Zn、Ag、As、Sb相關性較好,成為本區金礦找礦的指示性元素組合。

3.1.4.2 地球化學Ⅱ區

南以臨潭-宕昌-鳳鎮深大斷裂為界,對應於岷縣-禮縣-柞水海西褶皺帶,夾持在山陽區域大斷裂之間。區內已發現李壩、羅壩、八卦廟、金山、馬泉等金礦床和廠壩、李家溝、鄧家山、畢家山、洛壩、頁水河等鉛鋅礦。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Bi、Co、Ni、Ti,趨於貧化的元素有Hg、Mo、Sn、Sr,Au等,其他元素的集散不明顯。從本區元素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Bi、Sb、Mo,屬強分異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4)Au與As、Sb、Hg相關性好,組成典型的前緣暈元素組合。

圖3.3 Ⅰ區R型聚類分析圖

圖3.4 Ⅱ區R型聚類分析圖

3.1.4.3 地球化學Ⅲ區

夾持在臨潭-宕昌-鳳鎮深大斷裂和瑪曲-迭部-武都-略陽斷裂(勉略縫合帶部分)之間,又據岩層明顯不同,沿迭山-鳳縣深大斷裂又細化為兩個亞區。Ⅲ-1亞區地層為一套晚三疊世隆務河群(T1-2L)灰岩,該區已發現鹿兒壩金礦等幾個大中型金礦床和一些小型金礦(點)。分析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數據分析可知,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Au、Bi、Co、Cr、Ni、Pb、V、Zn、Sb,表現為元素的高背景區;趨於貧化的元素有:Hg、Mn、Sn、Sr,其他元素集散特徵不明顯。從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Au、Bi、Mo、Sb,屬強分異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5)Au-Ag-Cu-Pb-Zn組合相關性較好,成為本區典型的淺成低溫熱液礦床的找礦組合;Ⅲ-2亞區主要為一套晚白堊世地層,岩性主要是砂岩、粉砂岩和灰岩,該區已發現有九源、坪定、洛地坪等幾個大中型金礦床和一些小型金礦點。分析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數據分析可知,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Bi、Co、Cr、Ni、Pb、Sb、Sr、V、Zn,表現為元素的高背景區;趨於貧化的元素有:Hg、Mo、Sn、Sr,其他元素集散特徵不明顯。從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Au、Bi、Mo、Sb,屬強分異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6)Au與其他元素相關性較差,顯示出單獨成礦的特點。

3.1.4.4 地球化學Ⅳ區

以瑪曲-迭部-武都-略陽斷裂(勉略縫合帶部分)為界劃分本區,又據地層明顯不同以哲波山-岷江斷裂為界劃分出兩個亞區。Ⅳ-1亞區位於工作區西南角,大地構造位置屬於松潘-甘孜構造帶的一部分。該區已發現有巴西、團結、馬腦殼等金礦床。岩性主要為晚三疊世雜谷腦組的石英砂岩與碳質板岩互層。分析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數據分析可知,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Bi、Cr、Ni、Sb、Ti,其他元素集散特徵不明顯。從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Au、Bi、Mo、Sb,屬強分異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7),Au元素與As、Sb、Hg相關性好,是典型的前緣暈元素組合。Ⅳ-2亞區位於工作區東南角。大地構造位置屬於摩天嶺成礦帶的一部分。該區已發現有陽山金礦、石雞壩、甲勿寺、聯合村、鏵廠溝金礦,含少量太古代花崗岩-綠岩,大面積分布元古代碧口群,同時發育加里東-早華力西海槽型復理石建造,晚華力西-早印支期台地型碳酸岩建造及晚印支期海槽復理石建造;分析1∶20萬區域化探掃面數據分析可知,本區趨於富集的元素是:Ag、As、Bi、Cr、Cu、Mn、Ni、Pb、Ti、V、Zn,趨於貧化的元素有Hg、Mo、Sn、Sr、Au,其他元素集散特徵不明顯。從變異系數和異常襯度來看,變異系數(Cv)>1的有Bi、Mo、Pb,屬強分異型元素,Au的Cv為0.93,屬分異型元素;其他為原生均值型元素。從元素組合特徵分析(圖3.8),Au元素與As、Sb、Hg相關性好,是典型的前緣暈元素組合。

圖3.5 Ⅲ-1區R型聚類分析圖

圖3.6 Ⅲ-2區R型聚類分析圖

圖3.7 Ⅳ-1區R型聚類分析圖

圖3.8 Ⅳ-2區R型聚類分析圖

C. 李壩金礦

李壩金礦位於南秦嶺北亞帶中部和近東西向的禮縣-白雲-山陽深大斷裂帶西端與中川岩體交匯部;中川岩體周邊發育許多受禮縣-白雲-山陽深大斷裂帶控制的同類型金礦床,如李壩、羅壩、田家河、金山、馬泉等金礦(圖4.5),這些金礦床具相似地質特徵和成礦條件(表4.1)。

圖4.5 李壩金礦區域地質圖(據黃傑等,2000)

表4.1 禮岷東部金礦帶微細浸染型金礦床(點)地質特徵

(據周乃武,2004)

4.1.3.1 區域地質

(1)地層

主要為中泥盆統李壩群(D2Lb)和西漢水組(D2x),中石炭統下加嶺(C2x),其次為中下侏羅統(J1-2)等。李壩金礦床產於李壩群(D2Lb)第二層(D2Lb2)中。

(2)構造

區域構造總體格式為褶皺與斷裂組成的褶皺-斷裂構造體系;區域構造骨架為石家河壩復式向斜和其兩側的深大斷裂的兩分支斷裂禮縣-羅壩-鎖龍口斷裂和禮縣-洮坪-葦子壩斷裂,造線總體方位120°~135°。李壩金礦床即位於石家河壩復式向斜北側的深大斷裂禮縣-羅壩-鎖龍口斷裂北3km、馬塢-酒店背斜東段傾沒端的南西翼(圖4.6)。

圖4.6 李壩金礦地質圖(轉引黃傑,2000)

( 3) 岩漿岩

區內岩漿岩活動強烈,且有多旋迴、多期次特徵。礦區以南分別為中川、碌碡壩、柏家莊3個復式花崗岩體,其中中川岩體距礦區最近(2km),以中粗粒斑狀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呈岩基產出,形成時代從華力西-喜馬拉雅山期,以印支-燕山為主;同時有印支期石英閃長岩、花崗岩、花崗閃長岩、正長岩脈,喜馬拉雅山期輝綠岩。

4.1.3.2 礦區地質

(1)地層

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中泥盆統—中石炭統。中泥盆統為一套濱-淺海相淺變質的細碎屑岩-碳酸鹽類復理石建造,中石炭統為一套濱-淺海相的正常沉積泥灰岩、硅質岩、泥岩、粉砂岩、砂岩建造。中泥盆統舒家壩組第二岩組的淺變質細碎屑岩-泥岩是主要賦礦岩層。按岩性由上而下劃分為4層:

D2s12:灰黑色、暗灰色斑點狀粉砂質千枚岩夾變質砂岩透鏡體,分布於F1斷裂東側(圖4.6)厚度為160m;D2s22:灰色、灰綠色斑點狀粉砂質千枚岩,局部夾變質粉砂岩,厚度為330m;D2s32:灰色、灰白色變質石英砂岩夾少量斑點狀粉砂質千枚岩,該岩層岩性變化大,厚度為157m;D2s42:深灰色斑點狀粉砂質千枚岩夾少量變質砂岩透鏡體,厚度為459m。

地層由於受到接觸變質作用,普遍角岩化及具斑點狀構造,黑雲母含量明顯增加,含碳質較低,含碳總量0.11%~0.39%,有機碳含量0.04%~0.18%;礦化體作用賦存於粉砂質千枚岩與變質(粉)砂岩的分界部位的粉砂質千枚岩中。

(2)構造

礦區為石家壩復向斜北翼次級北西西向,馬塢背斜的南西翼,總體為南西傾斜的單斜構造,斷裂構造十分發育,小型褶曲普遍。目前已發現20餘條規模不等的斷裂破碎帶,其中禮縣-羅壩-鎖龍口深大斷裂分支的北西—北西西向F1斷裂是礦區主幹斷裂,在其南西側又發育次級北西西向及北西向斷裂,這些斷裂將地層分割成為許多不規則塊體。

(3)岩漿岩

中川岩體北側約2km處。區內岩脈發育,主要有閃斜煌斑岩脈、閃長玢岩脈、斜長細晶岩脈和花崗閃長岩脈,且以前兩種居多。岩脈寬0.5~5m,延長數米至80m,常沿斷裂破碎帶產出。具金礦化的閃斜煌斑岩脈與不含礦的閃斜煌斑岩脈的差別在於前者富含黃鐵礦、毒砂等金屬硫化物(約佔5%左右),且原岩中角閃石幾乎全部蝕變為陽起石。

4.1.3.3 礦床地質

(1)礦脈(體)特徵

目前已發現礦體近20條,嚴格受斷裂控制,但形態復雜,主要為脈狀、透鏡狀、分支復合及膨縮現象明顯,礦體與控礦斷裂的產狀基本一致,傾角較陡,切割地層。5號,6號礦體是礦床中兩條最大的主礦體,占已探明儲量的80%以上。5號礦體帶斷續延長2000m,厚6~7m,平均品位為5×10-6左右。礦體的東段600m范圍內礦化較好,總體呈似層狀產出;6號礦體長600m以上,厚5~6m,延深大於250m,平均品位為4×10-6左右。該礦體地表連續性較好,向深部呈逐漸變貧之勢。兩個礦體在地表和1600~1700m標高出現再富集現象;前者顯然與次生富集作用有關,但深部富集原因何在,尚不清楚。

(2)礦石特徵

礦石類型簡單,主要為塊狀、碎裂狀少硫化物浸染型,次為角礫狀硫化物浸染形。礦化組合為金銀系列礦物-黃鐵礦-(毒砂),礦石的化學成分以富含As、W和有機碳為主要特徵。

礦石礦物組成較簡單,金屬礦物佔5%~10%,主要為黃鐵礦,次為毒砂,少量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為石英、絹雲母,少量長石、綠泥石、碳酸鹽等。

礦石結構特徵:礦石具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包含結構、嵌晶結構、鑲邊結構、交代溶蝕結構、交代殘余結構、骸晶結構、假象結構、環帶結構、壓碎結構和碎斑結構。礦石構造以浸染狀為主,次為斑點狀、環帶狀、脈狀、網脈狀、條紋狀、條帶狀和角礫狀構造。

主要載金礦物是黃鐵礦(褐鐵礦)、毒砂、磁黃鐵礦、黃銅礦和絹雲母、石英、方解石等,其中黃鐵礦具有突出的多世代的特徵,金銀系列礦物為次顯微(粒徑0.15~0.03mm)和顯微(>0.2mm)金,少量明金(1~2mm),分布於黃鐵礦、毒砂、石英、絹雲母粒間和晶體內,其分布類型有包裹體金、粒間和裂隙金,前者主要分布於絹雲母中,後者主要分布於黃鐵礦、石英、毒砂中。金粒形態主要為角粒狀、葉片狀、不規則狀、圓粒狀及少量棒狀。

(3)成礦期、成礦階段

成礦主要為熱液期、表生期2期和5個成礦階段:Ⅰ.石英階段;Ⅱ.鐵硫化物-自然金階段;Ⅲ.多金屬-銀階段;Ⅳ.黃鐵礦細脈階段;Ⅴ.褐鐵礦-自然金階段。

(4)圍岩蝕變

礦體圍岩蝕變不太發育,分布范圍窄(幾米至20m),主要硅化、絹雲母化,次為綠泥石化,少量碳酸鹽化、電氣石化、鈉長石化等。

4.1.3.4 礦床成因

礦床成因的討論:對於李壩金礦(包括中川岩體周邊的金礦)礦床成因爭議較大,主要集中於:①成礦物質源於基底、圍岩或岩體?②成礦流體是變質水、建造水或岩漿期後熱液?③成礦作用主要與岩漿活動還是構造運動有關?

圖4.7 李壩金礦床流體包裹體水的δD-δ18O關系圖解(據柳淼,1994)

周乃武(2004)認為:穩定同位素證據:25件黃鐵礦和2件毒砂的硫同位素測定結果表明,δ34S為0.6~10.6,其中89%的樣品集中於4.3~10.6,顯示出相對的均一性,或者說來源的單一性特徵。造成硫同位素組成的相對均一性的原因顯然與中川岩體的接觸變質作用有關,即硫同位素因為熱作用導致了均一化(圍岩中出現了黑雲母可作為佐證),而不是岩漿硫的加熱所致。此點結論可從礦床地質,以及流體包裹體水的氫氧同位素測定結果得到佐證(圖4.7),從圖4.7中可見氫氧同位素組成的樣品點為兩組:一組遠離岩漿水區,另一組靠近岩漿水區。據此可知成礦流體經過了岩漿侵入熱事件的強烈影響,從而導致了成礦流體的分異,而不是表徵有岩漿水的加入。同時,稀土元素特徵數值顯示出成礦物質源於含金沉積岩系———含金沉積建造。

黃傑(2000)認為:成礦溫度103~385℃,主成礦階段為188~256℃,平均214℃,屬中低溫;成礦深度相當於1~2km,屬淺成帶。成礦硫可能為重熔型花崗質岩漿分異硫與地層沉積硫的混合硫;礦石硫化物鉛同位素組成、與礦體相伴產出的岩脈鉛同位素組成和中川岩體鉛同位素組成相似,同地區泥盆紀地層沉積黃鐵礦鉛同位素組成不同;成礦母源與岩漿母源可能一致,均為深部殼源成因。成礦流體水可能為岩漿水和地層變質水的混合水性質,受到地熱水的混染。

與礦體相伴產出的斜長煌斑岩脈鉛一致法年齡為142Ma,石英閃長岩脈為200Ma,礦石硫化物為184Ma,中川復式岩體K-Ar法年齡為117~229Ma。礦石黃鐵礦流體包裹體進行Rb-Sr等時法年齡測定,等時年齡為172Ma,與上述測算結果一致。成礦作用與中川岩體侵入活動晚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同時的,成礦物質為深源。成礦與該區同時期長英質岩漿活動的重熔成因間不是偶然的相符,應有一定的成因聯系。礦床成因類型應為岩漿-變質混合成礦流體的中淺成中低溫熱液充填-交代礦床。

方春家(2005)則認為礦床成因為造山型。

(1)成礦物質來源

陳源(1994)從硫同位素,氫氧同位素特徵,得出硫源於地層、成礦熱液為地層水,黃鐵礦鉛同位素特徵表明岩體晚期熱液參與了成礦,且有老地層鉛的混入;稀土元素特徵、包裹體成分特徵顯示成礦熱液與地層關系密切;賦礦圍岩舒家壩組金含量高於秦嶺平均值,成礦物質源於地層;孫省利(1995)從舒家壩組金在岩性中變化及含量的研究得出,成礦物質源於地層。王福田(2003)、馮建忠(2003)、滿守波(2003)則認為礦質源於地層和岩漿活動。王祥文(1999)認為成礦物質源於深部地層。

(2)成礦熱液來源

王祥文(1999)認為成礦熱液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其次有少量變質水和岩漿水混入,具有多來源特徵。張姚代(2001)認為成礦熱液由深部地層水、大氣降水和岩漿水共同組成。馮建忠(2003)認為成礦熱液由大氣降水和岩漿水共同組成。王福田(2003)認為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地層水。

(3)礦床成因探討

礦床產出於中川岩體外1~7km范圍內,中川岩體為3期5次大的岩漿侵入復式岩體,在其外則形成接觸熱變質帶(熱暈),中川岩體接觸變質帶黑雲母角岩帶是金礦體賦礦主要區域,少量金礦床(點)產於紅柱石-堇青石角岩帶內,區域變質帶絹雲母綠泥石帶(I帶)未見金礦床(圖4.6),表明岩體對成礦作用有一定影響;礦床流體包裹體發育、類型多,以液態為主;成礦流體弱還原、低鹽度,來源復雜,以大氣降水為主,同時有岩漿水、地層水的參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揭示深源和幔源特徵。成礦與岩漿活動密切;金礦石中自然金含明金,粒度相對較粗,並非以顯微—超顯微為主;所以礦床成因復雜,難於確定歸屬於卡林型或岩漿熱液型,根據成礦溫度、成礦深度將其歸屬於淺成低溫熱液型(周乃武,2004)。

4.1.3.5控礦因素、找礦標志

(1)控礦因素

1)礦脈產於上古生界D2s、D2x和C2各層位中,容礦岩石為一套細碎屑岩-泥質岩,斑點構造發育。

2)礦化展布嚴格受南北兩分支深斷裂帶控制,其派生的次級斷裂構造系統(小)斷層密集帶、層間破碎帶及節理裂隙發育帶等構成主要賦礦場所。

3)礦化均圍繞中心岩體分布,並在離岩體1~7km范圍內岩體外側熱變質角岩帶分布,即主要於黑雲母帶中富集,熱變質角岩帶是控制金礦產出的主要條件,礦區內發育各類岩脈,以煌斑岩脈、閃長玢岩脈和花崗斑岩脈為主,常與礦體緊密伴生。

(2)找礦標志

1)中川岩體外接觸變質角岩帶。

2)有近北西向及東西向斷裂交會內側銳角區,D2s22中的灰綠—暗綠色粉砂質斑點狀千枚岩。

3)沿小背斜或褶皺附近的層間斷裂帶控礦,礦體產於斷層密集帶、層間破碎帶及片理發育地帶,並常有煌斑岩脈產出。

4)礦體圍岩具褪色化現象,蝕變為絹雲母化、黃鐵礦化。

5)Au、As、Sb、Ag、Pb異常發育。

D. 2017年羅李壩5組及第三污水處理廠規劃

太鋼古城棚戶區改造2015-2017規劃中有棚戶區改造在6城區均有。主要是西山礦區,東山地區,太鋼內周邊地區。容國有大型老廠礦周邊和城中村是改造的重點地區。 這是最近的太原新聞2013-3-7:記者從杏花嶺區政府了解到,該區今年有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要開工,總拆遷戶數1695戶

E. 重慶江津區有個叫李氏壩的地名嗎

應該有第一類

F. 重慶渝中區李子壩建設新.房子是買法院拍賣的二手房.但我不是當地戶口如果拆遷賠賞會有什麼影響

只要能證明房產在你名下,戶口是否在當地都是會進行拆遷補償的。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