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氰化物去除劑
『壹』 污水中有氰化物怎麼處理用什麼絮凝劑比較好急,急,急
氰化物是劇毒物質,氰化物可在生物體內產生氰化氫,使細胞呼吸受到麻痹引起窒息死亡。氰化氫、氫氰酸的分子結構是甲酸腈。一般把腈稱為有機氰化物。一般人一次口服 0.1克左右的氰化鈉(鉀)就會致死。CN- 對魚類有很大的毒性,比如鯽魚最小致死量是0.2(ppm),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魚的中毒限量為游離氰0.03 mg/l。
自然環境中普遍存在微量氰化物,主要來自肥料及有機質。但高濃度的氰化物來自含氰工業污水,主要有電鍍污水、焦爐和高爐的煤氣洗滌廢水及冷卻水、一些化工污水和選礦污水等,其濃度可在1-180 mg/l以上。電鍍工業是氰化物的主要來源之一,電鍍操作使用高濃度氰化物電鍍液以使鎘、銅和鋅等溶解在溶液中,含有氰離子以及金屬氰化物絡合離子的電鍍液隨鍍件帶出時會污染漂洗水。長期大量排放低濃度含氰污水,也可造成大面積地下水污染,而嚴重威脅供水水源。氰化物是劇毒物質,特別是當處於酸性pH值范圍內時,它變成劇毒的氫氰酸。含氰廢水必需先經處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由於氰化物有劇毒,處理後指標必須絕對達標,若排入水體將造成嚴重污染,而且氰絡合物影響廢水的進一步處理,因此首先要去除廢水中的氰化物,處理後水質測定達標後才能進行下一步處理。
含氰廢水通常的處理方法有鹼性氯化法、電解法、離子交換法、活性炭法。而鹼性氯化法以其運行成本低、處理效果穩定等優點廣泛在工程中採用。工程中一般採用鹼性氯化法,即向含氰廢水中投加氯系氧化劑,將氰化物部分氧化成毒性較低的氰酸鹽;也可一步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 工程中多採用一步法除氰,既簡化了操作、方便了管理,又節省了處理成本。
1.葯劑選擇
多種氧化劑除氰反應原理都是溶於水水解生成 HClO,再利用HClO的強氧化性破氰,有關反應式如下:
CN- +HClO→ CNCl+OH-
CNCl+2OH- → CNO- +Cl- +H2O
ClO2一步法除氰的反應式為:
2CN- +2ClO2==2CO2↑ +N2↑ +2Cl-
Cl2一步法除氰的反應式為:
2CN — +3Cl2 +2H2O → CO2 ↑ +N2↑ +6Cl— +4H+
採用各種葯劑所需的葯劑量見表1-1:
表1-1氧化劑投加量
通過以上的比較不難得出:液氯雖然成本低點,但易引起安全事故;臭氧雖然去氰能力高、產渣量低但它所需的其它費用都較高;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低,渣量大;漂粉精有效氯含量為 60%,產渣量大,清渣麻煩;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為95.3%,產渣量也較大。由我所工程總承包,於1999年12月18日建成的成都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含鎘廢水處理站,在運行過程中,氰化物雖能完全達到排放標准,但除氰工藝上先採用漂粉精,產渣量大,去渣很麻煩,後改為次氯酸鈉除氰,渣量相對少一些,但次氯酸鈉成品葯劑易失效,有效期為10-15天,不宜貯存。而用二氧化氯除氰就可以避免這些不足, 所以,現目前採用二氧化氯除氰是較為理想的處理工藝。
2.二氧化氯處理含氰廢水的原理
二氧化氯是一種強氧化劑,與氯氣相比,它具有氧化性更強,操作安全簡便,受 PH值的影響較小的特點。氯氣對氰化物的氧化通常只將CN- 氧化成毒性較小的氰酸鹽(NaCNO),並要求很高的pH值,見反應式(1),而二氧化氯對氰化物的氧化卻能將CN- 氧化成N2 和CO2 ,見反應式(2),徹底消除氰化的的毒性:
CN - +Cl2 +2OH - == CNO - +2Cl - +H2O (1)
2CN- +2ClO2 ==2 CO2 ↑ +N2 ↑ +2Cl- (2)
3.影響二氧化氯除氰反應的因素
原水含氰濃度和 pH值對氧化反應的影響很大。
二氧化氯在 pH 值為 11.5 以上, ClO2 / CN - =2.28-4.92 時,對含 CN - 濃度為 104.8-302.08mg/L 廢水,去除率最高可達99.6% ,平均去除率 95% 以上。並且原水中氰化物濃度越高,相應的二氧化氯需要的量越低。在調試中發現,反應罐中pH 值的高低對氰化物的去除率具有明顯的影響。一般資料中認為二氧化氯要在低pH 值的條件下對氰化物進行氧化去除,在實驗室中進行試驗得出:pH 值對二氧化氯的除氰的效率具有明顯的影響,當pH 為酸性的情況下,接觸時間的加長對去除率並沒有明顯的改進, CN - 的去除率不到 20% ,這說明二氧化氯在酸性條件下,對氰化物的氧化作用極低的。當pH 為弱鹼性條件時,隨著接觸時間的加長,去除率都可達到 80% 以上,當pH 達到 12.4 時,接觸 2h 去除率就可達到 96.3% 。這說明,二氧化氯對氰化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在弱鹼性條件下進行。如果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則保持較高的反應pH 值。
二氧化氯可以直接將氰化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即:
2CN - +2ClO2 ==2CO2 ↑ +N2 ↑ +2Cl -(出自:www.koejsj.com/fangfa_koe/54.html)
科創絮凝劑具有較強的電中和能力,有利於吸附水中帶有電荷的粒子,使粒子凝聚成大的顆粒而沉澱。科創復合凈水劑的長鏈特性有利於膠體顆粒架橋吸附從而實現顆粒的凝聚,大大提高了凈水能力,具有快速、高效的絮凝效果。對處理污水中含有氰化物的有良好的效果。
『貳』 污水再處理過程需要經過哪些,處理過程中加入什麼葯劑
污水處理中會用到的葯劑有很多,也要看你具體是哪種污水,什麼工藝,需要處理版到哪種程度,權一般來說,按類型可分為
⑴絮凝劑:有時又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於初沉池、二沉池、浮選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⑵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⑶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⑷破乳劑:有時也稱脫穩劑,主要用於對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氣浮前的預處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⑸消泡劑:主要用於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泡沫。
⑹pH調整劑:用於將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的pH值調整為中性。
⑺氧化還原劑:用於含有氧化性物質或還原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⑻消毒劑:用於在廢水處理後排放或回用前的消毒處理。
以上葯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一種葯劑在不同的場合使用,起到的作用不同,也就會擁有不同的稱呼。比如說CL2,應用在加強污水的混凝處理效果時被稱為助凝劑,用於氧化廢水中的氰化物或有機物時被稱為氧化劑,用於消毒處理自然就被稱為消毒劑。
『叄』 污水處理中會用到哪些葯劑
污水處理葯劑品種很多,最常用是絮凝劑,絮凝劑可以分為無機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無回機絮凝劑答如果按分子量的大小分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無機絮凝劑。低分子無機絮凝劑應用最廣泛的是鐵系、鋁系金屬鹽。市場主流的有氯化鋁,三氯化鐵、硫酸亞鐵和硫酸鋁等。
高分子無機絮凝劑,無機分子絮凝劑混凝效果高、價格低,是最主流無機絮凝葯劑。無機高分子絮凝劑的品種按離子度不同可分為陽離子型和陰離子型。有機絮凝劑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如聚丙烯醯胺。用於加速濃密池精礦的快速沉降。
(3)污水氰化物去除劑擴展閱讀
需求狀況:從污水處理設備來看,由於國內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含量較低,污水處理的高端設備主要依靠進口,而這些進口設備主要由國外大型水務企業生產,此類企業規模較大,產品從品牌和技術上都具競爭力,有較高的議價能力。
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能力。污水處理行業的上游供應商主要是污水處理設備的製造商和污水處理葯劑供應商。都屬於發展較快,需求狀況良好的行業。
『肆』 污水處理中氰化物是如何產生的
氰化物特指帶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過叄鍵相連接。這一叄鍵給予氰基以相當高的穩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學反應中都以一個整體存在。因該基團具有和鹵素類似的化學性質,常被稱為擬鹵素。通常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無機氰化物,俗稱山奈(來自英語音譯「Cyanide」),是指包含有氰根離子(CN-)的無機鹽,可認為是氫氰酸(HCN)的鹽,常見的有氰化鉀和氰化鈉。它們多有劇毒,故而為世人熟知。另有有機氰化物,是由氰基通過單鍵與另外的碳原子結合而成。視結合方式的不同,有機氰化物可分類為腈(C-CN)和異腈(C-NC),相應的,氰基可被稱為腈基(-CN)或異腈基(-NC)。氰化物可分為無機氰化物,如氫氰酸、氰化鉀(鈉)、氯化氰等;有機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體內很快析出離子,均屬高毒類。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熱或與酸作用後或在空氣中與組織中釋放出氰化氫或氰離子的都具有與氰化氫同樣的劇毒作用。 工業中使用氰化物很廣泛。如從事電鍍、洗注、油漆、染料、橡膠等行業人員接觸機會較多。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氫氰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氫氰酸。在社會上也有用氰化物進行自殺或他殺情況。 職業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其次在高濃度下也能通過皮膚吸收。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為主。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 氰化物進入人體後析出氰離子,與細胞線粒體內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價鐵結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價鐵還原,妨礙細胞正常呼吸,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組織缺氧,導致機體陷入內窒息狀態。另外某些腈類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製作用。 氰化物擁有令人生畏的毒性,然而它們絕非化學家的創造,恰恰相反,它們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氰化物可由某些細菌,真菌或藻類製造,並存在於相當多的食物與植物中。在植物中,氰化物通常與糖分子結合,並以含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形式存在。比如,木薯中就含有含氰糖苷,在食用前必須設法將其除去(通常靠持續沸煮)。水果的核中通常含有氰化物或含氰糖苷。如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就是一種含氰糖苷,故食用杏仁前通常用溫水浸泡以去毒。 人類的活動也導致氰化物的形成。汽車尾氣和香煙的煙霧中都含有氰化氫,燃燒某些塑料也會產生氰化氫。 在發現HCN也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同時,據S Miller實驗指出它是通過放電從甲烷、氨、水生成氨基酸時的中間產物,因此認為它是生物以前的有機物生成中的重要中間產物。實際上,通過以氨和水溶液加熱而生成腺嘌呤,雖HCN在生物體內的存在並不多,但它可經苦杏仁苷酶水解而生成,能和金屬原子形成非常好的絡會物,因此易和金屬蛋白質結合,常常顯著地抑制金屬蛋白質的機能,尤其是對細胞色素C氧化酶,即使10-4M濃度,也會強烈地抑制,因而使呼吸停止。在高濃度時,和磷酸吡哆醛等的羰基結合,對以磷酸吡哆醛為輔酶的酶的作用可抑制。還因作用於二硫鍵,使之還原(-S-S-+HCN 氰化物結構式
→-SH+NC-S),所以也能抑制木瓜蛋白酶(papain)的活性。 氰化氫(HCN)是一種無色氣體,帶有淡淡的苦杏仁味。有趣的是,有四成人根本就聞不到它的味道,僅僅因為缺少相應的基因。氰化鉀和氰化鈉都是無色晶體,在潮濕的空氣中,水解產生氫氰酸而具有苦杏仁味。 氰化物毒性:6級
『伍』 我是管電鍍污水運行的,都知道加次氯酸鈉可處理掉氰化物。但是為什麼銅的處理效果也跟著降低
PH值的問題,處理氰化物PH值在10以上,沉澱銅離子PH值要小於9。
『陸』 污水處理廠化學葯劑有哪些
為了使來廢水處理後達標排放或進行自回用,在處理過程需要使用多種化學葯劑。根據用途的不同,可以將這些葯劑分成以下幾類:
絮凝劑:有時又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於初沉池、二沉池、浮選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破乳劑:有時也稱脫穩劑,主要用於對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氣浮前的預處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消泡劑:主要用於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泡沫醫|學教育網。
pH調整劑:用於將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的pH值調整為中性。
氧化還原劑:用於含有氧化性物質或還原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消毒劑:用於在廢水處理後排放或回用前的消毒處理。以上葯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一種葯劑在不同的場合使用,起到的作用不同,也就會擁有不同的稱呼。比如說Cl2,應用在加強污水的混凝處理效果時被稱為助凝劑,用於氧化廢水中的氰化物或有機物時被稱為氧化劑,用於消毒處理自然就被稱為消毒劑。
『柒』 電鍍含氰廢水加漂白水去除氰化物後,剩餘的漂白水對水解酸化池和好氧池微生物有影響嗎
簡介: 採用水解酸化-S BR-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制葯工業廢水,處理水量2000m3/d,進水CODcr約4000mg/L。監測結果表明,處理後出水BOD、CODcr和SS的質量濃度范圍分別為28.3~30mg/L、145.6~285.7mg/L和23.6~27.2mg/L,BOD、CODcr和SS的最低去除率分別為98.5%、93.0%和80.0%,處理出水各項指標完全符合國家排放標准。實際運行顯示,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耐負荷沖擊性強,工藝組合合理,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
關鍵字:水解酸化 S BR 接觸氧化 制葯廢水
中圖分類號:X703.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制葯工業的發展,制葯廢水已成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制葯廢水成分復雜、毒性大、色度深,而且廢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是處理難度較大的工業廢水之一[1~3]。
江西某制葯廠為國家大型企業,主要產品有潔黴素、土黴素、蟲草菌粉等。2003年該公司實施「退城進郊」搬遷工程,生產主廠房遷至市郊,為保護水環境、樹立優秀企業形象,公司同時啟動了廢水處理工程建設項目。項目於2004年9月竣工,經過半年多的運行,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可達國家排放標准。
1.設計規模
廢水處理工程設計規模為2000m3/d。
2.廢水來源、水質及處理目標
2.1廢水來源
該公司生產廢水主要為潔黴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丁提廢水、蟲草菌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蟲草廢水以及在土黴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少量蒸餾廢水。
以上幾種生產廢水的特點是濃度高、水量小,故稱之為高濃度廢水。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其他廢水多為設備和地面的洗滌廢水,此類廢水的特點是濃度低、水量大,統稱為工藝廢水。公司內排放的廢水還有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有機物污染濃度低,但水量大,可作為工業廢水處理過程中的調配水,降低工業廢水的處理難度。混合後的生產廢水、工藝廢水、生活污水統稱為混合廢水,一並進入處理單元進行處理。
2.2廢水水量、水質
廢水水量、水質見表1,處理後出水要求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二級排放要求。
表1 廢水水量水質
廢水名稱
水量(m3/d)
水質指標
pH
CODcr(mg/L)
BOD5(mg/L)
SS(mg/L)
色度(倍)
丁提廢水
160
10.5
35000
20000
300
1500
蟲草廢水
40
5.0
14000
9000
300
600
工藝廢水
800
6.4
1600
900
300
350
生活污水
1000
6.9
400
150
200
70
混合廢水
2000
6.5~8.0
4000
2250
250
400
3.廢水處理工藝
3.1工藝研究與選擇
該廢水有機物含量高,可生化降解性較好,但單獨採用好氧工藝時需對原廢水進行稀釋,且抗生素廢水中往往含有殘余抗生素,會對好氧系統產生不利影響。根據對該廢水的中試和水解酸化的研究,水解酸化反應可以對殘余抗生素改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故考慮加上一個水解酸化過程,在水解階段,把固體物質降解為溶解性物質,大分子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酸化階段把碳水化合物降解為脂肪酸。水解-酸化菌世代周期較短,故此降解過程迅速。由於厭氧發酵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可避免因進一步發酵所帶來的沼氣,不會產生普通厭氧處理過程所產生的惡臭氣體,並且避免了完全的厭氧反應對環境要求高,難於穩定運行的缺點。
廢水經水解酸化處理後仍具有較高的污染負荷,單純的好氧處理工藝對制葯廢水處理效果並不理想,因此設計採用「**R+接觸氧化」二級好氧處理工藝。廢水經二級好氧處理後,色度仍然較高,為去除殘余的色度,同時作為系統的把關單元,設置反應沉澱系統進行脫色處理。
在大量調研、比較及中試的基礎上,方案採用「水解酸化+S BR+接觸氧化」工藝。經過上述處理後,廢水可以實現達標排放。
3.2工藝流程
根據工藝調研與中試結果,確定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制葯廢水工藝流程
4.主要處理構築物及設備
①格柵井1座 地下式砼結構,設計尺寸5000mm×1000mm×2000mm,有效水位高度1.0m。格柵井配備1台回轉式清污機,柵寬0.5m,高3.0m,柵條間隙3mm,安裝角度600。
②調節池1座 地下式砼結構,設計平面尺寸為19000mm×16000mm,總高度6.0m,有效水深4.5m,有效容積為1368m3。
③水解酸化池1座 半地下式砼結構,設計平面尺寸20000mm×5000mm,總高度6.5m,有效水深5.5m,總有效體積550m3,設計容積負荷為4.15kgCODcr/(m3·d),停留時間6.55h,池內填裝新型組合填料,型號為RXT190-80,直徑190mm,片距80mm,長3.8m,總填裝率70%,填料用量為385m3。填料架為3層A3鋼結構,總面積為300m2。
④S BR池1座 半地下式砼結構,設計平面尺寸28000mm×20000mm,總高度6.5m,有效水深5.5m,總有效容積3080m3。整個S BR池分為2個單元,每單格規格為20000mm×14000mm×6500mm。設計污泥濃度為4~5g/L,排泥量為90m3/d(以污泥含水率為99%計)。曝氣設備選用D192×180型微孔曝氣器,用量為700個,氣水比為20:1,氣流量為2.5Nm3/(個·h)。潷水器為QL3-500型,流量為500m3/h,潷水深度3.0m。
⑤集水池1座 S BR反應池在1.5h內一次最大排水量約500m3,而後續處理為連續工作,平均小時處理量為84m3,故集水池調節容量不得小於400m3。設計集水池為半地下式砼結構,規格為10000mm×8000mm×6000mm,有效水深5.0m,總有效體積400m3。
⑥接觸氧化池1座 半地下式砼結構,設計規格20000mm×10000mm×6500mm,有效水深5.3m,保護高度1.2m,有效容積1000m3,設計容積負荷為1.93kgCODcr/(m3·d),停留時間12h。池內所裝填料的型號、填裝規格同水解酸化池一致,填料用量為700m3。曝氣方式與S BR池一致,選用D192×180型微孔曝氣器,用量為660個,氣流量為氣流量為2.5Nm3/(個·h)。
⑦平流式反應沉澱池1座半地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格20000mm×5000mm×6500mm,其中反應區尺寸為5000mm×1000mm×3500mm,池子有效水深2.5m,有效容積250m3,表面負荷率為0.84m3/(m2•h),停留時間2.96h。沉澱池設置污泥斗2個,尼斗高度2.5m,傾角為60°;為加速污泥沉澱,同時兼顧脫色處理效果,需向池內投加PAC混凝劑,設計投加量為180kg/d。
⑧污泥濃縮池1座 地下式砼結構,設計規格10000mm×8000mm×6000mm,有效水深4.0m,有效容積320m3。濃縮池用來儲存從反應沉澱池、水解酸化池、**R池等排出的污泥並且還可以起到濃縮污泥降低含水率的作用。
5.運行結果及分析
5.1運行結果
該工程自2004年9月運行至今,系統運行情況良好,處理效果可靠。系統穩定後,2005年3個月的例行監測結果見下表。
表2 系統運行結果1
項目
進水
調節池出水
水解酸化池出水
**R池出水
接觸氧化池出水
反應沉澱池出水
總去除率( %)
CODcr
3576.5
3397.6
2582.3
870.8
174.2
145.6
95.9
BOD5
1931.3
1833.5
1649.6
244.1
48.8
29.7
98.5
SS
235.0
225.6
142.1
109.5
120.6
23.6
90.0
色度(倍)
390
378
215
166
100
40
89.7
pH
7.50
7.35
6.30
7.45
7.65
7.80
-
註:數據為2005年3月10監測值,各項目單位除pH、色度外均為mg/L。
表3 系統運行結果2
項目
進水
調節池出水
水解酸化池出水
**R池出水
接觸氧化池出水
反應沉澱池出水
總去除率( %)
CODcr
3893.6
3681.9
2945.4
983.9
285.8
213.5
94.5
BOD5
2132.7
2026.1
1824.8
273.5
55.6
28.3
98.7
SS
268.5
219.6
137.3
106.2
115.8
25.3
90.7
色度(倍)
420
408
235
175
105
43
89.7
pH
7.12
7.43
6.25
7.60
7.73
7.95
-
註:數據為2005年4月15日監測值,各項目單位除pH、色度外均為mg/L。
表4 系統運行結果3
項目
進水
調節池出水
水解酸化池出水
**R池出水
接觸氧化池出水
反應沉澱池出水
總去除率( %)
CODcr
4085.2
2935.8
2818.4
1268.3
380.5
285.7
93.0
BOD5
2065.8
2087.1
1878.3
289.8
60.5
30.0
98.5
SS
280
265.8
171.5
130.5
127.1
27.2
90.3
色度(倍)
350
340
250
185
115
70
80.0
pH
6.95
7.20
6.15
7.30
7.50
7.80
-
註:數據為2005年5月13日監測值,各項目單位除pH、色度外均為mg/L。
5.2運行結果分析
①調節池單元主要起混合各類廢水、調節水質的作用,對各污染物的去除率不大。
②水解酸化處理單元對CODcr的去除率在20%左右,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抑菌性污染物對後繼生化處理的影響,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③**R池對CODcr去除率大於65%,表明水解酸化處理單元破壞了廢水中有機物的發色基團,降低了毒性物質對後繼處理單元處理效率的不良影響。
④接觸氧化池對CODcr去除率大於70%,說明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的生物膜經過培養馴化後,逐漸適應了制葯廢水的環境。
⑤在反應沉澱池處理單元,為提高泥水分離的效果,可投加聚合氯化鋁(PAC),與有機物和SS發生絮凝反應,使上清液達標排放。在系統運行中發現,接觸氧化池出水水質良好,不必投加PAC出水即可達標。
6.技術經濟指標
工程佔地2400m2,構築物佔地1700 m2。總投資約700萬元,單位建設費約3500元/立方米。總裝機容量252.46Kw,運行負荷為93.25Kw。直接運行費用約0.96元/立方米(主要為電費、葯劑費及人工費)。工程削減污染負荷約2700tCODcr/a。
7.結論
(1)採用「水解酸化-S BR-接觸氧化」工藝處理含抗生素的高濃度制葯廢水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出水完全符合國家二級排放標准(GB8978-1996)。
(2)水解酸化的設計是合理的,水解-酸化菌的世代周期較短,整個降解過程迅速,不但可以消除抗生素抑菌性對生化反應的不良影響,而且厭氧發酵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可以避免進一步發酵產生臭氣,有利於維護制葯廠的內部環境。
(3)該工藝將高濃度生產廢水、工藝廢水、生活污水進行混合後集中處理,既無需外加清水調節水質,節約了水資源;又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約了投資成本。工藝對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投資低、運行穩定且不產生臭氣,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經濟合理,值得同類工程項目借鑒。
參考文獻
[1]潘志彥,陳朝霞,王泉源等.制葯業水污染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04,30(2):67-71.
[2]范永哲,戚鵬,趙仁興.水解酸化處理青黴素、土黴素廢水實驗研究[J].環境保護科學,2002,28:19-21.
[3]白明超.厭氧-好氧生化法處理制葯廢水工程調試及管理[J].廣東化工,2004,(3):45-47.
[4]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673-679.
[5]唐受印,戴友芝.水處理工程師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376-378.
『捌』 廢水中硫氰根如何去除
主要還是看濃度吧:可以考慮的方法,1、100以下在鹼性條件下用液氯或臭氧等強氧化劑氧化法;2、500以下用活性炭吸附;3、500~1000,離子交換法;4、高於1000,用膜處理法
『玖』 常用的污水處理葯劑有哪些
常用的有三種:復
1、絮凝劑:有時又制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於初沉池、二沉池、浮選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2、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3、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