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❶ 什麼是污水的可生化性
BOD5/COD,5天的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的比值就是污水的可生化性。
❷ 廢水的可生化性
東莞廢水處理設備萬川環保告訴你們:可生化性是指廢水制中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回難易程度。廢水的可答生化性取決於廢水的水質,即廢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質。若污水的營養比例適宜,污染物易被生物百降解,有毒物質含量低,則廢水的可生化性強。適於微生物生長的廢水可生化度性強,不適於微生物生長的廢水可生化性差。
❸ 污水的可生化性對污水處理的影響
如果能用生化法處理污水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過程中會少加入化學物質,不會發生二次污染事故,所以現在的技術基本趨勢是少添加化學物質進行處理。利用膜處理等。
❹ 廢水的可生化性《名詞解釋》
通過試驗去判斷某種污水或某種物質用生物處理的可能性,或確定不影響生化處理設備正常工作的水量和濃度
❺ 污水的可生化性怎麼判斷
用BOD/COD的比值來判斷。
BOD/COD大於0.3時,一般認為該廢水具有可生化性。
判定廢水可生化性能有B/C值法:
B/C>.58 完全可生物降解;
B/C=0.45~0.58 生物降解良好;
B/C=0.30-0.45 可生物降解;
B/C<0.3 難生物降解;
BOD測定方法使用五日生物需氧量測定法,COD測定使用重鉻酸鉀法。
還有一種是好氧呼吸參量法。通過測定COD、BOD等水質指標的變化以及呼吸代謝過程中的O2或CO₂含量(或消耗、生成速率)的變化來確定某種有機污染物(或廢水)可生化性的判定方法。根據所採用的水質指標,主要可以分為:水質指標評價法、微生物呼吸曲線法、CO₂生成量測定法。
(5)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擴展閱讀:
傳統觀點認為BOD5/CODCr,即B/C比值體現了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污染物佔有機污染物總量的比例,從而可以用該值來評價廢水在好氧條件下的微生物可降解性。在一般情況下,BOD5/COD值愈大,說明廢水可生物處理性愈好。
在各種有機污染指標中,總有機碳(TOC)、總需氧量(TOD)等指標與COD相比,能夠更為快速地通過儀器測定,且測定過程更加可靠,可以更加准確地反映出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含量。
無論BOD/COD、BOD/TOD或者BOD/TOC,方法的主要原理都是通過測定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BOD)占總有機物(COD、TOD或TOC)的比例來判定廢水可生化性的。
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過程中,在消耗廢水中O2的同時會生成相應數量的CO2。因此,通過測定生化反應過程CO2的生成量,就可以判斷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常用的方法為斯特姆測定法,反應時間為28d,可以比較CO2的實際產量和理論產量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也可以利用CO2/DOC值來判定廢水的可生化性。由於該種判定實驗需採用特殊的儀器和方法,操作復雜,僅限於實驗室研究使用,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
❻ 怎麼提高污水廠的可生化性
氨氮不達標,說明好氧部分沒有開好,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過氧化成硝態專氮的。你的C/N比是什麼樣屬子的,進水時什麼水質(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問題),水解酸化的是目的是將不易被微生物吸收的轉化成小分子碳源。我建議:先從進水水質查起,比較再做決定吧
❼ 污水可生化性測定有哪幾種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測定生物需氧量/化學需抄氧量(即BOD5/CODcr)的比值法;測定微生物呼吸好氧過程法;測定廢水對底物去除效果法;測定脫氫酶活性或ATP法等
1.BOD5/CODcr比值法。這是目前比較廣泛採用而且算是最簡單的一種方法了吧。不過這種方法會導致一些誤差,BOD容易因為環境因素而測量數值低,COD容易因為Cr的強氧化性使有機懸浮物成為COD值,因此通常比較低。結果粗糙,相對簡易可行。
2.瓦勃呼吸儀測定法。用瓦呼儀就可以了。利用瓦勃氏呼吸儀(簡稱瓦呼儀)測定廢水的生化呼吸線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之一,結果相對精確點。
3.微生物呼吸速率法。通過繪制微生物呼吸耗氧過程線,可以測定污水中有毒物質對污水微生物分解性的抑制,進行污水可生化性分析。
4.脫氫酶活性法。因為測定微生物的脫氫酶活性可以表徵微生物收到外界毒性物質影響的情況,判斷微生物是否已經被馴化或死亡,從而達到評價廢水可生化性的目的。
5.亞甲基藍毒性測定法。亞甲基藍作指示劑,通過褪色時間測定,判斷可生化性。
❽ 廢水的可生化性指標是如何規定的
一般考慮廢水的B/C,如果在0.3以上,可認為可生物處理,如果低於0.2,基本可不用考慮生化處理,在0.2~0.3之間嘗試如何提高B/C——水解酸化,高級氧化等。
(8)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擴展閱讀:
模擬實驗法是指直接通過模擬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來判斷廢水生物處理可行性的方法。根據模擬過程與實際過程的近似程度,可以大致分為培養液測定法和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1、培養液測定法
培養液測定法又稱搖床試驗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一系列三角瓶內裝入某種污染物(或廢水)為碳源的培養液,加入適當N、P等營養物質,調節pH值,然後向瓶內接種一種或多種微生物(或經馴化的活性污泥)。
將三角瓶置於搖床上進行振盪,模擬實際好氧處理過程,在一定階段內連續監測三角瓶內培養液物理外觀(濃度、顏色、嗅味等)上的變化,微生物(菌種、生物量及生物相等)的變化以及培養液各項指標:pH、COD或某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2、模擬生化反應器法
模擬生化反應器法是在模型生化反應器(如曝氣池模型)中進行的,通過在生化模型中模擬實際污水處理設施(如曝氣池)的反應條件,如:MLSS濃度、溫度、DO、F/M比等,來預測各種廢水在污水處理設施中的去除效果,及其各種因素對生物處理的影響。
由於模擬實驗法採用的微生物、廢水與實際過程相同,而且生化反應條件也接近實際值,從水處理研究的角度來講,相當於實際處理工藝的小試研究,各種實際出現的影響因素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體現,避免了其他判定方法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且由於實驗條件和反應空間更接近於實際情況,因此模擬實驗法與培養液測定法相比,能夠更准確地說明廢水生物處理的可行性。
但正是由於該種判定方法針對性過強,各種廢水間的測定結果沒有可比性,因此不容易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而且小試過程的判定結果在實際放大過程中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