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河姆渡廢水

河姆渡廢水

發布時間: 2021-03-09 23:54:28

A. 可以把七年級上歷史列一個提綱給我好么 急用 大後天考試 不要百度下過來的 最好自己在斟酌具體點 謝謝~

第一單元生活在社區里

第一課我的家在哪裡

一、從社區看我家

1.社區: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里,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這樣一個社會生活共同體。

2.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①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單位:厘米)

比例尺表示方式: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比例尺大小比較:比例尺是一個分數,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大小詳);比例尺越小,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小大略)

②方向: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只是北方(東E、西W、南S、北N)

經緯網定向法——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③圖例:包括各種符號。

注記:地圖上的文字和數字。

3.社區功能: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經濟功能: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多種服務(在社區內的超市裡購物等)

政治功能:貫徹國家方針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建立各類組織、推進民主法制進程(社區的人在選舉、宣傳黨和政府有關的政策等)

文化功能:發展教育事業、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組織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社區里健身與學習、進行體育比賽和文藝活動、舉行各種講座和培訓等)

管理功能:維護治安秩序、調解民事糾紛、管理流動人口及計劃生育(解決鄰里糾紛、衛生清潔維修、治安保衛、打擊違法犯罪等)

第二課多種多樣的社區

一、識別不同的社區

1.社區的類型:功能社區、自然社區、行政社區

(一個人可以同時生活在不同類型的社區中)

2.社區的差異:規模不同——村莊、大都市

特色各異——城鄉差異,城市內部差異

城市與農村是差異比較明顯的兩種社區類型

3.區域之間的聯系:物質、經濟、文化、信息、技術和人才等方面。

綜合探究一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海拔:以海平面為起點,地面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又名「絕對高度」)

2.等高線特點:①在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勢起伏和緩;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地勢陡峭。

第二單元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課大洲與大洋

一、人類的棲息地

1.地球表面海洋面積佔71%,陸地面積僅佔29%,有「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說法。

2.大陸:面積廣大而完整的陸地。

島嶼:四面環水的小塊陸地。大洲:大陸及其附近的島嶼。

半島:三面環水,一面連接大陸。

3.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識記: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識記:太大印北)

6.赤道穿越的大洲有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位於赤道以南的大洲有南極洲;

位於赤道以北的大洲有歐洲、北美洲。

7.大洲分界線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歐非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6.世界主要海峽和運河及需要掌握的國家。

①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直布羅陀海峽,在歐洲與非洲之間,溝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8.海洋給人類提供的便利:

①給人類提供了淡水資源

②給人類提供了魚鹽之利、能量之源

③開辟海上交通航線,促進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物資交流

④填海造陸,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

第二課自然環境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深圳的地形是丘陵,深圳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2.氣候兩大要素:氣溫、降水

3.地中海氣候類型:夏天炎熱乾燥,冬天溫和多雨。

4.世界各地在地形、氣候等方面的不同,共同構成了自然景觀和地區差異。

5.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亞馬孫平原

第三課世界大家庭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該地區人口總數/該地區總面積(人/平方千米)

自然環境(地形和氣候)

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二、不同膚色的人們

1.世界上三大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白色人種。

2.世界人種分布特點: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

3.正確的種族觀: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三、國家和地區

1.國家和地區最大的區別在於主權(國家有主權,地區沒有主權)

2.地區:世界上一些區域不具有主權國家的地位。(如克什米爾地區、台灣地區)

3.領土:國界線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4.一個國家的領土和主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5.國家的根本特徵是擁有主權,而不是擁有領土。

6.陸地面積前6位: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7.國界劃分的三種類型:因山而劃、沿河而劃、按經緯線劃分。

8.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還有亞洲的日本。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四、關愛世界大家庭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會議,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

綜合探究二從地球儀上看世界

1.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劃分:西經20°,東經160°(20°W、160°E)

2.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劃分:赤道(0°緯線)

3.中國的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

4.中國的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在中緯度,大部分地區在北溫帶。

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

第一課國土與人民

一、 遼闊的疆域(地圖見課本P42)

1. 中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幾乎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2. 我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我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我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

3. 與中國陸上相鄰的14個國家,分別是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wo)、越南;記憶方法: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緬和老越(逆時針方向)

4.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韓日菲,馬文印)

5. 中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台灣島是中國最大的島嶼,海南島為第二大島。

6. 從海陸疆域方面來看,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英國是一個島國,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

7.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這一地區氣候濕潤,有利於農業生產;②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利於發展海洋事業;③中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④幅員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也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 行政區劃(地圖見課本P44)

1.全國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2.「省」作為中國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正式出現在元朝。

3.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是北京。

4.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4個直轄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見表)

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是北京。

名稱 簡稱 省會(行政中心) 名稱 簡稱 省會(行政中心)

23

省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江西省 贛 南昌

吉林省 吉 長春 湖北省 鄂 武漢

遼寧省 遼 沈陽 湖南省 湘 長沙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廣東省 粵 廣州

山西省 晉 太原 海南省 瓊 海口

陝西省 陝或秦 西安 雲南省 雲或滇 昆明

山東省 魯 濟南 貴州省 貴或黔 貴陽

江蘇省 蘇 南京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安徽省 皖 合肥 甘肅省 甘或隴 蘭州

河南省 豫 鄭州 青海省 青 西寧

浙江省 浙 杭州 台灣省 台 台北

福建省 閩 福州

5個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4個直轄市 北京市 京 北京 上海市 滬 上海

天津市 津 天津 重慶 渝 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三、眾多的人口

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05年,中國人口已達13億,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中國人口分布特點:以黑河——騰沖線為界,東密西疏,分布不均勻。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其餘55個民族被稱為少數民族。

2.我國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漢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3.少數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是——雲南省

4.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第二課山川秀美

一、復雜多樣的地形(地圖見課本P50)

五種基本地形及其特徵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有的山地呈長條狀延伸形成山脈)

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邊緣陡峭

盆地:中間地勢低平、四周被群山環繞

丘陵:地勢起伏和緩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表平坦,寬廣低平

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4. 一大丘陵:東南丘陵

5. 五種走向的山脈:

① 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秦嶺;南嶺(三橫)

②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台灣山脈(三縱)

③ 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脈;祁連山;昆侖山脈—巴顏喀拉山(兩斜杠)

④ 弧形山系:喜馬拉雅山脈(一弧線)

⑤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

7. 長江三角洲平原廣闊,水網密布,物產豐饒,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8. 四川盆地土壤肥沃,四周群山環抱,其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

9. 山脈是我國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脈與山脈之間鑲嵌著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如阿爾泰山與天山山脈間夾著准葛爾盆地。天山山脈與昆侖山脈間夾著塔里木盆地。(三山夾兩盆)

10.黃土高原:因地表覆蓋著深厚的黃土而得名。高原上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適合種植耐寒的青稞。藏族人喜食的青稞酒和糌粑(zanba),都是以青稞為原料製成的。

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是牧人的天堂。

雲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石林廣布,「喀斯特」地貌盛行。

11.中國各類地形面積比例中,山地面積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佔到全國總面積的2/3。中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

12.中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13.中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最高的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柴達木盆地);第二級階梯包括准葛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第三級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14.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之間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之間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二、季風的影響

1.我國五種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地圖見課本P53)

2.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最大。利: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弊:季風的不穩定性,會引發洪澇或旱災。

3.季風是一種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中國東部地區,夏季盛行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吹來的偏南風;冬季盛行從西伯利亞和蒙古出來的偏北風。(地圖見課本P53)

4.季風與非季風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5.水稻種植可以達到黑龍江省的北部,季風使這里成為世界上種植水稻最北的地區。

三、母親河

1.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長5400多千米,是中國第二長河。

2.黃河上中下游分界處:河口(內蒙古)、孟津(河南)

3.黃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4.黃河主要景觀:「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

開封附近「懸河」(亦稱「地上河」)。

「塞上江南」——寧夏平原。

5.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戶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9個)。

6.黃河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7.黃河各河段特點: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中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

8.治黃的關鍵是治沙,治黃的根本是水土保持。

9.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中國第一大河。

10.長江上中下游分界處:宜昌(湖北)和湖口(江西)。

11.長江主要支流及湖泊: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和贛江。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

12.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雲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蘇省、上海市(11個)

13.長江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

14.位於成都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在岷江上)

15.長江給予我們航運、發電、灌溉等諸多便利。長江幹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長江被譽為「黃金水道」。

16.三峽工程在湖北省宜昌市。(位於長江上游)其作用是防洪、發電、航運。

17.長江主要災害是洪災。原因:季風的不穩定性容易使長江出現大洪水,上游水土流失加上人們不合理佔用河道、圍湖造田,導致長江出現洪災。

長江綜合治理的首要任務是防洪。具體措施有: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樹木、退耕還湖。

第三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秦嶺—淮河分南北

1.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和南方兩大區域。

2.我國四大地理分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3.一月份0℃等溫線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重合。

5.冬季南北方氣溫的差異:北方氣溫低,南方氣溫高,南北方氣溫差異大。

夏季南北方氣溫的差異:南北方氣溫普遍很高,氣溫差異不大。

南北方降水量的差異:北方降水量低於800毫米,南方降水量高於800毫米,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6.秦嶺—淮河線以北是溫帶氣候,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於航運。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和熱帶氣候,主要種植水稻,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不結冰,便於航運。

7.南北方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氣候特點 1月平均氣溫低於0℃,年降水量少於800毫米。溫帶氣候,比較乾燥。 1月平均氣溫高於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比較滋潤。

民居 防寒,窗戶嚴密,有取暖設備 屋頂坡度大,利於排泄雨水,通風防雨

飲食 麵食 米飯

交通 基本沒有水運,陸路交通發達 不僅有公路鐵路,許多河流還能通航

耕地 以旱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或三熟

主要農作物 小麥、玉米、棉花、溫帶水果 水稻、油菜、亞熱帶和熱帶水果

二、東西部差異顯著

1.西部地區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陝西省、貴州省、重慶市。

2.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差異

方面 東部地區 西部地區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盆地

氣候 季風區,溫暖濕潤 非季風區,寒冷乾燥

資源 人力資源豐富,礦產能源短缺 草場、礦產、能源資源豐富

人口 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

城市 較多 較少

交通 交通線密集,水陸空鐵發達 交通線稀疏,以鐵路為主

經濟發展水平 發達 欠發達

三、東西部交流與互補

東部和西部交流的原則(目的):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東部和西部交流的主要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

第四單元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第一課家住平原

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區。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多由河流沖積而成,地勢平坦或起伏較小。

1.湄南河平原(被譽為「泰國谷倉」――稻作文化)

①地理位置:東南亞的中南半島。

自然環境: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②影響水稻生產的因素

人為因素: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

③居民生產狀況:人工勞動、精耕細作、生產力水平低。

④居民生活狀況:住高腳屋、崇尚「穀神」「稻母」、生活水平較低。

2.美國中部平原

①地理位置:位於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

自然環境:地勢平坦,氣候適宜

②影響生產的因素

人為因素:地廣人稀,勞動力稀少

③居民生產狀況:機械勞動、大規模、高效率。

④居民生活狀況:居住分散、人均產量大、生活水平高。

⑤農作物以玉米、大豆和小麥為主。

第二課與山為鄰

一、垂直的牧場

1.我國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夏季牧場

2.山體表面的自然景觀自下而上呈現明顯的變化春秋牧場海拔升高

冬季牧場

3.哈薩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場,進行「四季放牧」——「轉場」。

4.居住在「氈房」,便於轉場。冬季牧民們利用休閑時間安排婚禮、節慶等活動。

二、如畫的梯田

1.雲南省哀牢山區元陽縣

印度洋

2.利用水資源水汽雲雨水渠梯田

元江

3.梯田的地位:哈尼族「小夥子的臉」

4.梯田體現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

三、熱鬧的山谷

1.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

有利:增加了居民收入

2.阿爾卑斯山旅遊業

不利:人滿為患,生態環境遭破壞

3.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應因地制宜,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區的經驗。

第三課傍水而居

一、水鄉孕育的城鎮

1.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這里有聞名於世的大運河和太湖。是中國農業的高產地區。有「魚米之鄉」之稱。

2.太湖流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生產生活形成水鄉城鎮。

3.太湖流域臨河的民居建築,是水鄉特色的人文景觀。「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4.太湖流域的古鎮:烏鎮、周庄等。

5.現在水鄉發展趨勢:水鄉城鎮化。

二、耕海牧漁

1.日本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島國。最北端的北海道,其附近海域處於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區,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是世界著名漁場。

2.日本領土自北向南依次由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組成。

3.日本獨特的魚文化

①日文中有很多帶「魚」字旁的文字;②雕塑中大量以魚為素材的精美藝術品;③諺語中也有許多通過魚的形象、習性來寓意生活經驗和人生哲理;④漁民們每年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4.日本漁業面臨的問題

①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而填海造陸,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

國內因素

②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沿海水質惡化,水產品無法食用。

③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利潤越來越少

國際因素

④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捕魚范圍大大縮小,許多遠洋漁船不得不閑置。

5.合理開發海洋資源

①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管理法,設定禁漁期,並對捕撈器具、捕撈方法做出規定,避免過度捕撈,使漁場有休養生息的時機。

②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環保法律法規,嚴格限制廢水的排放。

三、水上都市

1.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3.威尼斯「因水而生」

「因水而興」:六七百年前,威尼斯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稱為連接亞、非、歐三洲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一度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商業城市。

「因水而美」:古老的建築、獨特的水城風光,旅遊業發達。

「因水而憂」:海水倒灌和水位上漲

4.《馬可•波羅行記》的作者——馬可•波羅就是從威尼斯出發到中國的。

第四課草原人家

1、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大洋洲,是世界上唯一占據整個大陸的國家。

2、 澳大利亞的氣候乾熱,土地多為旱地,草原平坦遼闊,適合發展畜牧業。

澳大利亞畜牧業的機械化程度高。澳大利亞羊比人多,羊毛產量居世界第一,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3/4的綿羊都為美利奴細毛羊

3、 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的現代化是以_國家工業化為基礎的。

4、 青藏地區位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這里草場面積廣大,牧草營養成分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畜牧業成為這里的支柱產業。能適應這里的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氣候的氂牛、藏綿羊、藏山羊,是青藏地區主要的畜牧品種。

5、 青藏地區是我國盛夏氣溫最低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牧區。

6、 青藏高原的牧民一直延續著靠天養畜的傳統,主要過著自給自足的游牧生活。

7、 青藏鐵路的開通加強了青藏地區同其他地區的交流,畜牧產品開始走向全國,同時因為在沿線設置了許多也身份動物通道,因此它也被稱為「環保鐵路」。

8、 內蒙古草原的牧民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和奶製品為主食。蒙古袍是他們的傳統服飾,易拆易裝的蒙古包是當地牧民的住房。那達慕大會是居住在草原上的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

第五課乾旱的寶地

1、 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部,是我國行政面積最大、擁有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2、「絲綢之路」是主要運輸絲綢等商品的路線,穿越新疆。

3、新疆綠洲農業的主要水源是冰雪融水,人們發展灌溉農業的重要設施是坎兒井,主要主要農作物有葡萄、哈密瓜、小麥。

4、西亞處於亞洲、非洲、歐洲之間,周圍有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

5、世界石油主要分布在哪裡?

波斯灣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一條巨大的石油帶,其中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

6、波斯灣石油輸出航線有哪些?(地圖見課本P98)

(1)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南海-日本或中國;

(2)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或美國

(3)波斯灣-阿拉伯海--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美國或西歐

第六課文明的中心——城市

B. 初三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的復習資料 詳情請進了解 要詳細 浙教版的 初三的 (九年級上冊)

一、你會判斷嗎?(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前的代號對應填入下表中相應的空格內。每題2分,共30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有一位建築師,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戶都對著北方,應當說這樣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認為應該建在

A.北極點上 B.赤道和0°經線的交叉點上 C.南極點上 D.赤道和180°經線的交叉點上

2.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 B.麥哲倫環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和使用 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步

3.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如果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則是

A.山谷 B.陡崖 C.山脊 D.山頂

4.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我國陸地最低的地方吐魯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兩地相對高度是

A.8693米 B.9003米 C.8690米 D.8999米

5.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有

A.歐洲、北美洲 B.歐洲、亞洲 C.南極洲、亞洲 D.非洲、南美洲

6.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組合是

A.大洋洲、北冰洋 B.大洋洲、印度洋 C.歐洲、印度洋 D.南美洲、印度詳

7.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極洲

8.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發生在

A.板塊內部 B.地殼比較穩定的地帶 C.地殼比較活躍的地帶 D.岩層褶皺、斷裂地帶

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西伯利亞高原 B.東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巴西高原

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指

A.天氣 B.氣候 C.溫度 D.季節

11.關於氣溫的變化規律,敘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7月份,陸地氣溫低於同緯度海洋氣溫 B.山麓地帶溫度低於山頂溫度
C.高度每上升1200米,氣溫下降7.2℃ D.同一地區,下層空氣較上層空氣冷

12.某山山腳下溫度為22℃,山頂溫度為10℃,這座山相對高度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13.我國新疆降雨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內陸,距海遠 B.緯度偏高,氣溫低 C.海拔高,海風吹不到 D.距海不遠,但受山脈阻擋

14.「早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地區位於

A.赤道附近 B.兩極地區 C.中緯度內陸地區 D.南北回歸線附近

15.已知北半球同緯度A、B兩點(如圖),若A點為陸地,B點為海洋。判斷圖中所表示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你記住了嗎?(試著填一填,准能行。共10分)

16.桃江白晝最長時,北極圈內有 現象,太陽直射在 。

17.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狀、 、 、地形、人類活動等。

18.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世界最大的島嶼是 。

19.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 山-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 。

29.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地球的表面積為 。

三、你會讀圖嗎?(運用你學會的讀圖技能,解答下列各題。共60分,21~27題每空1分,28題8分,29題最多可記15分)

21.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小河流向是從 方流向 方。

(2)水電站在學校的 方,醫院在學校的 方。

(3)圖中水電站與農機站間的直線距離有 KM。

22.讀等高線地形圖,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稱:

①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②在這幅圖中,最高點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③圖中A處位於B處的___________方向。

④如果要從A、B兩處爬山,則選擇從_____處爬山要容易些。

24.讀東西半球圖,完成下列內容。

大洲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⑥ ;⑦ 。

大洋

⑧ ;⑨ ;⑩ ;⑾ 。

兩極:⑿ ;⒀ 。東西半球:A ;B 。

25.讀右圖,完成下列要求。

(1)A氣候的特徵是 ;B氣候的特徵是 。

(2)填表:

號碼
分布

地區
氣候

特徵
地表

植被

A

B

26.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各點表示的節氣是

① ;② ;③ ; ④ 。

(2)教師節時,地球位於公轉軌道上的 點附近(填數碼)。

27.讀右A、B兩島圖,(1)A、兩島面積較大的是 。理由是 。

(2)A、B兩島屬於西半球的是 ,屬於南半球的是 ,A島在B島的 方。

28.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有哪些?

29.請寫出地理相關術語8個以上。

C. 中國陶瓷發展史

中國陶瓷發展史如下:

從傳說中的黃帝堯舜及至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是以彩陶來標志其發展的。其中有較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肅發現的稍晚的馬家窯與齊家文化等等,解放後在西安半坡史前遺址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彩陶器。

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間的漢朝,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創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屬為主,陶器受到了更為確切的重視。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興起的佛教藝術對陶瓷也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顯痕跡。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認為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時期。陶瓷的工藝技術改進巨大,許多精細瓷器品種大量出現,即使用當今的技術鑒測標准來衡量,它們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優質瓷器。

陶瓷業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出。以鈞、汝、官、哥、定為代表的眾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窯在全國各地興起,產品在色品種日趨豐富。

明朝統治從1368年開始,直到1644年。這一時期,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是絕對最好的,在工藝技術和藝術水平上獨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相繼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機構,但產品除沿襲前代以外,就是簡單照搬一些外國的設計,毫無發展可言。

(3)河姆渡廢水擴展閱讀:

陶瓷生產特點:

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料投入到陶瓷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它是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直接或間接地對勞動對象進行作用,使之成為有價值的陶瓷產品的過程。

在陶瓷生產過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平庸性、坯料的自然乾燥等。你也需要大自然的力量。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自然過程的結合。

一般來說,陶瓷生產過程包括三個基本階段:毛坯製造、成型和燒結。同時,根據陶瓷生產各個階段的不同功能,陶瓷生產過程的組成可分為生產工藝准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

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社會化陶瓷生產工藝,與其他一些行業的生產工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陶瓷生產工藝是一種低連續性的流水式生產工藝。陶瓷原料從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經過不斷的加工,最終成為成品。整個過程是復雜的,過程之間的連續性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3、陶瓷生產周期長。陶瓷產品的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料生產開始到加工結束直至成品生產的全部日歷時間。

4、在陶瓷生產過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輔助材料的消耗較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氣、電。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陶瓷生產工藝使用的原料種類繁多,生產的半成品、成品及生產的剩餘材料、廢料等,具有大量的運輸能力。

7、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粉塵、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嚴重污染環境。目前,我國陶瓷行業使用的窯爐大多以煤和重油為能源,排放大量煙塵。

因此,企業應嚴格控制煙塵濃度和二氧化硫濃度,使其達到國家排放標准。盡量採用電阻式隧道窯或氣窯,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8、陶瓷生產過程中的低專業化和協作水平。長期以來,陶瓷行業企業要求相互合作的水平不高,大、小、綜合性的「全能」工廠比專業、輔助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

D. 七年級下冊地理,歷史,生物的復習資料提綱

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公元前,公元後。1世紀=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為初,後10年為末。
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元謀,長江流域。日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已經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
★山頂洞人,距今約1萬8千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已經能夠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二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
★說明了:他們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術。能根據區域特徵創造性地建造房屋。顯示了原始居民的聰明才智。當時生產力進步,人們戰勝困難的
能力提高。
第三課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農氏),改進農具、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
和音樂。距今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黃占蚩尤,阪泉之戰,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第五課夏商西周的更迭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六課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等級制:貴族、平民與奴隸。宗法制:)
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內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對象及受封者的義務: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禮儀教化,暴力鎮壓。
第七課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齊桓公稱霸原因:東方大國;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標志: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
2、晉楚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
3、吳越爭霸:勾踐卧薪嘗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晉——秦的統一。
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張儀):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朝秦暮楚。
第八課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器牛耕(戰國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張執照現實需要改變治理國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舊。
原因:富國強兵內容:集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
富國: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
強兵:獎勵軍功
成敗: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意義)。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等。
第九課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銅、錫、鉛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思想家:仁、禮。提倡為政以德。教育家:創辦私學;有教無類;獨立思考;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民貴」「君輕」。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
★出現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沖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游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了他們獨立思考和
創造性地探索。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涌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
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對象,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的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
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第11課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都江堰:戰國秦國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維護了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灌溉農田上千萬畝,成為我國古代規模最大
、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編鍾: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戰國編鍾
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秦採用了有效的軍事策略——連橫破了六國的合縱。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
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
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14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自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⑵經濟上,統一車輛形制;統一貨幣;⑶思想文化上,統一文字;統一
度量衡;焚書坑儒。⑷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開發江南,興修靈渠。(三公九卿制。車同軌,書同文。小篆—隸書。秦半兩錢(圓形方孔錢)。秦趙燕,東到遼東,西到臨洮。)
第15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背景: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帶來了經濟繁榮,雄厚的物質基礎是客觀條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觀條件;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是其實現大一統的政治基礎。
措施:⑴政治上,頒布「推恩令」(主父偃),進一步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中央司隸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在長安舉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被
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⑶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影響:出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第16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38年,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公元前119年,聯合烏孫夾擊匈奴。
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絲綢之路: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
第17課先進的科學技術 造紙術:西漢前期發明紙。(積漂絮成絮片)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醫學:「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神醫」華佗:針灸和外科手術。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數學:東漢成書的《九章算術》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18課昌盛的文化 宗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原地區。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
道教:東漢後期,神仙方術與道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了道教。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葯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史學:司馬遷《史記》,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年)。
雕塑:秦始皇陵兵馬俑,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第20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00年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208年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220年,曹丕稱帝,都洛陽,曹魏。221年劉備稱帝,都成都,蜀漢。222年,孫權稱王,都建業,孫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漢獻帝,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賢納士,唯才是舉、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經濟上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
乏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實力日益增強。
第21課南方經濟發展 ★發展原因:⑴南方戰亂較少,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⑵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
⑶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⑷南方一些統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於生產的政策。⑸江南地區自然條件的優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而且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優越,而黃河開發後過度砍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經濟發展表現:(1)農業:江南實行麥稻兼作,五嶺則種雙季稻;(2)手工業:紡織技術進步,蜀錦全國有名;(3)冶鑄業:灌鋼法的發明;(4)制瓷業:青瓷成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業:能製造在海上遠航的大船;
(230年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即今天的台灣)(6)商業及城市:南方商品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建康城人口達到百萬。
★《漢書》記載與《宋書》記載江南經濟的不同:《漢書》:反映了江南當時開發不夠充分,生產力水平較低,但由於江南地區本身特產豐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卻不富有。《宋書》說明江南在這時已得到了充分的開發,
出現了跟以前不同的情況,不僅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農業發展還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江南成為當時全國最繁榮富庶的地方之一。
第22課北方民族匯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
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使落後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的了解。
第23課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數學:祖沖之,南朝宋齊之際。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比歐洲早了約1000年。
農學:賈思勰,北魏、東魏時期。《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水經注》是一部優秀的地理學著作,同時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書法:「書聖」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絢麗華貴,「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行書代表作《蘭亭序》。
繪畫:顧愷之。以人物畫最為突出。《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東晉。
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高的藝術成就。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教。

E. 寧波水污染情況

餘姚江,發源於四明山夏家嶺,幹流全長105公里,在中國龐大的水系中並不引人注目。但就是這條百里姚江,卻在七千年前孕育了燦爛的河姆渡文明。七千年後的今天,姚江又擔負著寧波生產生活用水的重擔。對於寧波人民來說,姚江就是他們的「母親河」。

七千年來,姚江與她所孕育的兩岸人民一直和諧共處:姚江以她寬厚的胸懷和豐富的物產哺育姚江人;姚江人懷著感恩之情努力呵護姚江。但是隨著工業化浪潮的襲來,姚江和她所孕育的子民間原有的默契被破壞了,姚江經歷了七千年來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種危機似乎是工業化進程中無法避免的問題。由於大力發展塑料、化工、電子等高污染產業,廢水廢渣直接排向姚江,姚江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在污染嚴重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姚江三分之一水域是超V類水,三分之一水域是V類水,三分之一是IV類水,餘姚三江口至咸池長達9公里的水域水質常年發黑發臭,江面上看到的不是船和人,而是白花花的死魚。這樣的景象讓姚江人深感痛心。

更重要的是,姚江擔負著寧波幾百萬人口的生活用水,姚江水一污染,整個寧波都在喊渴。痛定思痛,姚江人徹底清醒了。他們認識到在過去的時間,過於追求經濟的增長,忽視了環境保護,最終的惡果仍然是要由自己來承擔。

在與時間賽跑的整治工作中,效果是唯一考量環保工作的指標。如何保證整治效果,寧波市政府和環保部門做足了文章。

寧波市政府意識到,姚江的整治工作光靠發紅頭文件、光靠行政命令,是難以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的。為此,寧波專門為姚江制定了一部法——《寧波市餘姚江水污染防治條例》。這次創造性的立法在全國開了為一條江專門立法的先例。

姚江兩岸經濟發達,企業眾多,尤其是電鍍、不銹鋼酸洗、化纖、印染等高污染企業密集,控制這些污染源是姚江整治的重點工作。為此,餘姚市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布局調整,加快實施城區的環境綜合整治和污染企業的「騰龍換業「工作,把姚江兩岸的電鍍、不銹鋼酸洗、化纖等重污染企業搬離姚江。今年9月底,目前僅存的姚江工業污染源——餘姚化纖廠也將停產,這就意味著姚江沿江的工業污染源基本消除。

同時,政府加大投入,削減兩岸生活和面源污染。要改善姚江的水環境,既要治理工業污染,更要進一步實施全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減少生活和面污染。餘姚市投資4.14億元,計劃建成預算日處理污水1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其中一期工程6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已於2005年建成並投入運行,餘姚城區70%的生活污水已實現截流納管,最終進入污水處理廠。

姚江還通過全面拆除網箱養魚,消除養殖污染。為防止養殖造成水體污染,從2003年起寧波市就啟動姚江的網箱清除工作,實施「姚江網箱拆除,漁民轉產轉業」的專項工程。至2004年底姚江上大大小小的養殖網箱已全部拆除,市、縣(區)兩級政府工發放補貼1.4億元,順利實施漁民的轉產轉業。百里姚江從此暢通無阻,水體更加清澈透明。

通過寧波市政府和環保局的努力,姚江水質逐年上升,已經穩定在國家三類水標准,達到了寧波市對姚江功能水的定位標准,百里姚江重現水清魚躍的和諧環境。

寧波市對姚江的成功治理證明,只要轉變觀念,依法監管、綜合整治,環境質量就能得到改善,經濟與環境就能雙贏,科學發展觀就能得到落實。

F. 中考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復習資料

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徵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澱;(3)硫酸銅溶液。27、過濾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緊*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葯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實驗室製法

1、實驗室氧氣: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實驗室制氫氣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實驗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工業製法
1、 O2:分離液態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
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地理
http://tieba..com/f?kz=218536716

G.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童亭礦區號

地址就是寫 淮北市 童亭礦 也很正確
千萬別寫烈山區,烈山區很大
一般 是具體是指 楊庄礦附近,寫了 會繞遠路的
因為這個地名 不偏僻
礦區電話是 0561-4963 打頭的

你若是 寄信到 礦上 上班的人就 具體到單位,
要是 工人村 那就是比較麻煩 得要一兩禮拜才能到的

H. 寧波防水補漏 屋頂補漏

寧波防水補漏 屋頂補漏

I. 徵集有關豬的文化、典故、習俗、漢字的文章。希望詳細點。

天干、地支與五行的對應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 │ │ │ │ │ │ │ │ │ │ │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而丁對應上面的五行中的火,豬年對應亥,就剛好是丁亥年。
再根據以上分析,今年只不過是火豬年。 為何叫做金豬年?

典故: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幣制,參照西漢五銖標准進行貨幣改制,易銖為寶,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促使定都長安的唐朝進入長治久安的盛唐時期。因「銖」而現的貞觀盛世年,由於財富之盛被譽為「金銖年」。貞觀之治恰逢丁亥豬年,「金銖年」便被民間流傳並等同於金豬年,於是必有祥瑞之事發生的丁亥火豬年自此被改稱為丁亥金豬年。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