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印染廢水治理案例
❶ 從源頭解決印染行業環保問題,怎樣去除印染廢水中的銻
一種印染 廢水中銻的去除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鹼減量廢水和退內漿廢水加入過量酸,調節PH值,進行容酸析處理;
(2)酸析處理後的廢水與調節池中染色廢水混合,向混合廢水中加入聚硫酸鐵,並調節PH值,然後通入氣浮池,回收浮渣;
(3)氣浮池處理完成,向廢水中加入液鹼,通入水解池進行水解酸化處理,收集廢氣,將廢水繼續通入生化池;
(4)廢水經生化池處理後進入二沉池,二沉池中分離的污泥迴流進入生化池,分離的廢水加入聚硫酸鐵,並調節PH值,然後進入三沉池;
(5)經三沉池處理的廢水達排放要求,直接排放到外環境或者進入車間回收利用,污泥進行填埋或焚燒處理。
❷ 印染廢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印染廢水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帶有比較高的色度。經過生化處理後,雖然隨內著BoD的降低,部分懸浮容物的去除,色度也是有所降低,但是出水仍有較深的色澤,這對排放或生產回用都是不利的。因此,需要進行脫色處理。色度主要是由殘留的染料所引起,染料可分為親水性染料和疏水性染料。它們在水中各自呈現溶解狀和膠體狀,此外,經生化處理後,尚未被去除的懸浮物、染料和助劑等也可能引起色澤。脫色就是要去除上述污染物質。目前,國內外對印染廢水脫色處理採用的方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混凝法、化學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反(滲)透法等。但這些方法都存在兩個缺點
(1)有些方法僅適用於親水性染料廢水的脫水,另一些方法又僅適用於疏水性染料廢水的脫色。
(2)脫色費用較高,在常見的印染廢水中,一般都同時含有親水性和疏水性二類染料,單獨使用一種脫色方法往往得不到滿意的脫色效果,如果使用脫色完全的組合式處理系統,脫色費用就會成陪增高。
❸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一)廢水的水質特點以棉紡和混紡產品為主的印染廠,排出的多種廢水及水質特點為:
1)退漿廢水退漿廢水是鹼性的有機廢水,含多種漿料分解物、纖維屑,酸和酶等污染物。其污染程度視漿料的種類而異。過去多用天然澱粉作漿料,水中BOD高,近些年來,逐漸由化學漿料代替,如聚乙稀醇(PVA),廢水中BOD很低,但COD很高,從而降低了廢水的生物降解性能。
2)煮煉廢水廢水呈深褐色,含鹼濃度約0.3%,廢水BOD和COD均高達數千毫克/升。
3)漂白廢水水量大,污染輕,可直接排放或循環回用。
4)絲光廢水含氫氧化鈉3%~5%,一般通過蒸發濃縮回收,工藝上可重復使用,外排的絲光廢水呈鹼性,BOD高於生活污水。
5)染色廢水主要污染是有機染料和表面活性劑等助劑。水質變化大,色澤深,pH值高。
6)印花廢水主要是皂洗、水洗廢水。在採用活性染料時要用大量的尿素,故廢水中氨氮較高。
7)整理廢水水量少,含有各種樹脂,甲醛,表面活性劑等。國內幾個有代表性印染廠的廢水水質見表16-1。
(二)印染廢水治理方法
首先,從生產工藝上消除和減輕污染源。如採用干法印花工藝,消除印染廢水。按水質特點,分別回收,一水多用;用沉澱、過濾法回收土林染料和磁化染料,用超過濾法回收還原染料、分散染料等。其次,對廢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廢水中鹼度,一般設調節池並保證必要的勻質時間;對色度,根據廢水排放和利用要求,可用凝聚法,吸附法。氧化法,電解法等化學或物理法處理,也有培養特殊的細菌在兼氣條件下進行脫色。需要指出的是,採用凝聚法對直接染料,還原染料,磁化染料,分散染料的色度,去除效果好,但對酸性染料,活性染料,脫色效果差。活性炭對染料的吸附有選擇性,對陽離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有良好吸附性能,但對硫化染料、還原染料、塗料等不溶性染料吸附性能很差。常用的臭氧氧化劑,對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鹼性陽離子和活性染料等親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好,對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等疏水性染料脫色效果差。廢水中大量有機物,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能達到較滿意的效果;對PVA等化學漿料,可採用生物分解法或回收利用法。在生物分解中,可分別採用高MLSS的一段和二段曝氣法及厭氧—好氧串酸處理工藝;在回收利用中,可分別採用膠凝鹽析法(投加硼砂及硫酸鈉)、凝結劑法(如用芒硝和硼砂作凝結劑)、超過濾法(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廠已採用)。
總之,印染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要根據生產工藝採用的原料、產品種類、加工的方法,工藝過程中投加的葯劑,染料、助劑性質以及出水最終去向和要求,分別採用一級化.學和物化處理或二級生物法為主的處理或三級深度處理。
(三)廢水處理流程的選擇
1)首先考慮清濁廢水分流,把一些較濃的染色廢水和不易生物降解的廢水單獨進行化學和物化法回收或處理後,再混合其他廢水進行生物處理或排向市政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2)如水質允許,採用化學凝聚和加壓氣浮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對小型印染廠可選用國內已有的成套裝置,運行費用略高,在一般情況下,處理出水能符合要求。
3)生物處理可優先考慮活性污泥法,傳統的鼓風曝氣法和延時曝氣法均能取得穩定的效果,在曝氣4~6小時的條件下,BOD5去除90%,COD去除60~70%。鼓風曝氣污泥負荷為0.3~0.5公斤BOD/公斤MLSS·日,延時曝氣法採用污泥負荷為0.1公斤BOD/公斤MLS8·日。如採用加速表面曝氣法,曝氣池與沉澱池宜分建,這樣有利於抑制污泥的膨脹,管理較方便,出水水質穩定。
4)當處理出水要求較高或廢水處理後作重復使用時,則宜在生物處理後增加吸附或凝聚過濾裝置。厭氣-好氣-活性炭工藝,不僅對化學漿料PVA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好,而且出水水質好,受到人們注意。
5)關於生物處理中採用生物膜法時:
①接觸氧化法-採用容積負荷2.3~5.0公斤BOD/(米·日)。優點是處理時間短且污泥不必迴流,但氣水比高,基建費和運行費略高。
②生物轉盤-適用於處理水量小的印染廠,如水量在1OOO米³/日以內,運行簡單,耗電省。關鍵在轉盤材質和轉盤前調節池的設置。有機負荷採用15~30克BOD5/(米·日),水力負荷採用0.1~0.25米。/(米·日)。
③塔式濾池-主要特點是省地,它是一個不完全處理構築物,採用容積負荷1.6~1.8公斤BOD/(米·日)時,COD去除率40%~50%,BOD去除率50%~60%。
❹ 我工廠要做印染廢水處理降低COD提高生化性,怎樣才能達標雲南的
前段加臭氧+UV或鐵碳,提高可生化性,調試好生化系統(具體是要看運行數據的)。末端增加高級氧化。
❺ 印染廢水怎麼處理
印染廢水是交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它具有COD濃度高、色度大、含鹽量高、內有機物難生化降解及水質水容量隨時間變化較大(廢水間歇性排放)等特點。
印染廢水處理的最突出問題是色度和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問題。
印染廢水處理方法有生物法、物化法及幾種方法的聯合使用。
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SS和色度等,正常生產時排放廢水中微3000t/d。
❻ 關於印染廢水處理的一系列問題。。。
思路沒大沒小
❼ 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
目前有很多產業的廢水處理場,需增設廢水高級處理單元才能達到當地政府的放流水標准,至今已發展的廢水高級處理技術包括臭氧氧化法、活性碳吸附法、薄膜分離法、濕式氧化法及Fenton氧化法等,其中以Fenton氧化法(H2O2/Fe2+rightleder)被認為是一種最有效、簡單且經濟的方法,其他方法則因初設成本或操作成本太高而較難被業者接受。Fenton氧化法雖有高效率、低操作費的優點,但同時因其會產生大量的鐵污泥,成為應用時的一大缺點。
電解還原-Fenton法是利用電解還原的方法使Fe3+在陰極再還原為Fe2+催化劑,反應pH約操作在1.5左右,特別適合處理高COD且難生物分解的有機廢液,陰極反應如式(2),因此原先式(1)的反應可修正為式(3),即反應過程幾乎不會產生鐵污泥。
反應過程中,H2O2直接連續添加於電解還原槽並與電解產生的Fe2+反應,用以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而反應產生的Fe3+又可直接於陰極還原成Fe2+並源源不斷的參與反應,使得H2O2的氧化效率提高,降低H2O2的加葯量及降低操作成本。此外,在陽極發生之電極氧化作用亦可去除部份有機物。反應完成後的Fe2+與Fe3+混合溶液可作為鐵系混凝劑使用。
❽ 印染廢水的處理目的和意義
印染廢水是指印染加工過程中各工序所排放的廢水混合而成的混合廢水。主要包括:預處理階段(如燒毛、退漿、煮練、漂白、絲光)排放的退漿、煮練、漂白、絲光廢水;染色階段排放的染色廢水;印花階段排放的印花廢水和皂洗廢水;整理階段排放的整理廢水。
印染廢水水質隨原材料、生產品種、生產工藝、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導致各個印染工序排放後匯總的廢水組分非常復雜。隨著染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後整理技術的進步,新型助劑、染料、整理劑等在印染行業中被大量使用,難降解有毒有機成分的含量也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是致癌、致突變、致畸變的有機物,對環境尤其是水環境的威脅和危害越來越大。總體而言,印染廢水的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高、色度深化學需氧量(COD)高,而生化需氧量(BODs)相對較低,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
印染廢水處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除去廢水中的各種有害物質,防止環境污染,使水能夠重新利用!
所以說印染廢水處理大意義:水是一種易受污染而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經濟發展,加之水污染的日益嚴重,可利用的水資源數量日益短缺,造成水危機。根據水工業的觀點,給水和排水分別是人類向自然界取用和歸還可再生資源「水」的兩個程序,為了使這個循環能夠持續地為人類服務,水在使用後回歸自然界前,必須進行廢水的再生處理,使水質達到自然界自凈能力的承受水平,恢復其作為自然資源的屬性。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著極為現實的意義。
水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不僅要節約用水,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並且要處理好廢水,不能讓廢水污染了健康自然綠色的生態環境,把堅持科學發展觀應用到實際環境保護中,給人類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生態圈。
❾ 雲南南盤江鉻渣水污染事件的防治措施
南盤江邊實施防擴散措施
在歷史堆存的渣場監管方面,曲靖市督促陸良化工對南盤江邊歷史堆渣場、陸良化工老廠區堆渣場實施了一系列污染擴散防治措施,對堆場擋牆進行增高,新建堆場四周防護設施和雨污分流溝渠260米,採用石棉瓦和彩鋼瓦對渣場全覆蓋防雨淋,建堆場滲濾液收集池94立方米、污水積蓄池630立方米,完成350米河堤灌漿加固南盤江與堆場間的防滲系統,並及時抽取渣場污水至廠內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防止污水進入南盤江。
12月6日,曲靖市組織環保、水務、工信等部門的專家對歷史堆存渣場污染防擴散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驗收,並形成驗收報告上報省環保廳。在南盤江歷史鉻渣堆場下游20米、1000米、3000米和天生橋各設一個監測斷面對六價鉻每周一至周五持續動態監測,到目前為止,未檢出南盤江陸良出境斷面六價鉻超標。
去年底共無害化處理鉻渣48623噸
污染事件發生後,曲靖市委託越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採取「高溫燒結還原技術」進行綜合利用解毒處理,分別於2011年10月26日、11月8日、11月10日、11月28日啟動了四條高爐生產線進行鉻渣無害化處理,陸良化工一期鉻渣解毒生產線於12月15日經市環保局批准後轉入歷史遺留鉻渣無害化處置,當前累計日處理能力達到1400噸以上。截止12月31日,共無害化處理鉻渣48623噸,其中,完成33063噸新鉻渣無害化處理任務,處置歷史堆存鉻渣15560噸,陸良化工廠區內堆存的47623噸鉻渣(含歷史遺留鉻渣14560噸)全部無害化處理完畢,12月28日曲靖市對3個渣庫進行了檢查驗收。
在鉻渣處理過程中,曲靖市向企業派駐全天候監督員,對解毒過程按照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督性監測,嚴防發生二次污染。處理後的監測化驗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優於國家標准值,越鋼解毒生產線沖渣水和水淬渣、高爐除塵灰浸出液和陸良化工解毒後受污染土壤浸出液及污水均未檢出六價鉻,陸良化工解毒生產線在處理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沒有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對鉻渣無害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料,設立專門的堆放地點統一堆存,所產生的沖渣水循環利用後抽到廠內污水處理站處理;對處理廢水產生含三價鉻的污泥,先壓濾脫水後用解毒生產線處理。經過對曲靖越鋼、陸良化工廠區周邊環境監測顯示,南盤江越州段未檢出六價鉻,南盤江陸良段、團結河六價鉻達二類標准。
對江邊堆放的14.84萬噸歷史遺留鉻渣,曲靖市確保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無害化處理任務。目前,陸良化工二期6萬噸/年鉻渣無害化解毒生產線已完成投資6180萬元,土建工程完成85%,12月31日進行單機試運行。
治理修復工作初見成效
鉻渣致污事件發生以來,曲靖市按照環保部和省環保廳的要求,對被污染的非法傾倒場地開展環境風險評估、編制治理修復方案並落實治理責任和資金等各項工作,目前,各項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止2011年12月14日,3個片區12個傾倒點及周邊村莊累計清運的7450.76噸受污染土壤、5222噸鉻渣、5673.42立方米受污染水全部無害化處理完畢。此外,對和平村砂場傾倒點周邊水井全部封閉,將安全的自來水接到村民家中,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自啟動治理修復以來,陸良化工投入資金760萬元,麒麟區人民政府投入100餘萬元,出動人員1萬多人次,挖機5台,裝載機3台,運輸車輛27台,徹底清除受污染土壤和水,對非法傾倒點的土壤進行跟蹤監測,一旦出現疑似情況,及時處置。
目前,鉻渣傾倒現場3個片區12個點的治理修復工作基本完成,叉沖水庫底泥治理基本達標,和平村砂場傾倒點治理工作已接近尾聲,地下水水質六價鉻濃度從治理前的8ppm下降到0.18ppm以下,水質明顯好轉。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組織環保、工信、水務、農業等部門對傾倒點治理修復工作進行了初驗。
同時,曲靖市委託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牽頭、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和雲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配合對傾倒點進行環境風險評估。11月8日,專家組正式進入傾倒現場,開始風險評估工作。目前,風險評估工作已進行報告書編制階段,計劃於明年1月底前全面開展陸良化工廠區污染整治工作。
❿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
政策規定印染行業的廢水回用率必須要達到60%,現有的廢水處理工藝,生化尾水COD超標,達不到回用標准,現在企業生產廢水進污水處理廠繼續處理。
根據企業生產需要,海普對1000t生化尾水進行工藝設計,採用海普的吸附工藝處理該廢水,能達到回用要求,在解決企業廢水處理難題的同時,減少了廢水委外處理的費用和補加新水的費用,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採用海普的吸附工藝處理COD廢水時,將廢水預先過濾去除其中的懸浮和顆粒物質,然後進入吸附塔吸附,吸附塔中填充的特種吸附材料能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吸附在材料表面,使出水持續達標排放。
吸附飽和後,再利用特定的脫附劑對吸附材料進行脫附處理,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如此不斷循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