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污水廢水 » 放射性廢水的來源
净水/纯水设备联系QQ:1098646807
商业推广合作QQ:151703941

放射性廢水的來源

發布時間: 2021-03-11 17:21:04

★. 有没有靠谱的净水或纯水设备的厂家,求联系方式!

这要看你要的具体设备是什么了?之前我们工厂新上的一个纯水设备是悦纯的。当时是我负责这块,机器的安装调试都是悦纯工厂亲自来人做的,包括调试、试用、讲解全部都说的很清楚。我感觉他们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挺好的,有需要你可以联系下,联系方式是 18156052550 (微信同号)

Ⅰ 日本核污水是哪來的

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泄露

3·11日本地震(日語: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 、東日本大震災,英語:The 2011 earthquak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Tōhoku)也稱東日本大地震,指的是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時間13:46)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稱此處為「三陸沖」)的強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級Mw達到9.0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為Mw9.1),為歷史第五大地震。震中位於日本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約130km,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毀滅性破壞,並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已經停止向海中泄露。據悉,5日下午起,東電公司往連結2號豎坑的管線周邊注入特殊化學葯劑,以阻止高輻射水外泄。福島第一核電站3天前發現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水從2號機豎坑流往大海,東電採取了往2號機豎坑灌注水泥、向連結豎坑的管線投入遇水會膨脹的吸水性聚合物等措施,但都未見效。由於2號機組渦輪機房的地下室等處發現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污水,為了確保有充足的空間存放這些高輻射污水,東京電力公司4日晚開始將積存在「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內的低輻射污水排放到大海中。

Ⅱ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與危害

一、來源

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呼吸道進入、消化道食入、皮膚或粘膜侵入。

1、呼吸道吸入

從呼吸道吸入的放射性物質的吸收程度與其氣態物質的性質和狀態有關。難溶性氣溶膠吸收較慢,可溶性較快;氣溶膠粒徑越大,在肺部的沉積越少。氣溶膠被肺泡膜吸收後,可直接進入血液流向全身。

2、消化道食入

消化道食入是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重要途徑。放射性物質既能被人體直接攝入,也能通過生物體,經食物鏈途徑進入體內。

3、皮膚或粘膜侵入

皮膚對放射性物質的吸收能力波動范圍較大,一般在 1%~1.2%左右,經由皮膚侵入的放射性污染物, 能隨血液直接輸送到全身。由傷口進入的放射性物質吸收率較高。

二、危害

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包括三方面:

1、直接損傷

放射性物質直接使機體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破壞機體內某些大分子如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質分子及一些重要的酶。

2、間接損傷

各種放射線首先將體內廣泛存在的水分子電離,生成活性很強的 H+、OH-和分子產物等,繼而通過它們與機體的有機成份作用,產生與直接損傷作用相同的結果。

3、遠期效應

主要包括輻射致癌、白血病、白內障、壽命縮短等方面的損害以及遺傳效應等。根據有關資料介紹,青年婦女在懷孕前受到診斷性照射後其小孩發生 Downs 綜合症的幾率增加 9 倍。

(2)放射性廢水的來源擴展閱讀:

污染源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

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

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

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衰變則需上百年甚至上萬年。

3、醫療放射性

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Ⅲ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三廢」排放也受到嚴格控制,所以對環境的污染並不十分嚴重。但是,當原子能工廠發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國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廠發生故障而被迫全廠封閉的實例。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 (3)醫療放射性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廣泛地應用放射性物質,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單位外,金屬冶煉、自動控制、生物工程、計量等研究部門、幾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課題和試驗。在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總之對生物的危害非常大的!! 謝謝請您採納!

Ⅳ 放射性污染的簡介

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放射性對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直至死亡。
對於中樞神經,症狀主要有無力、怠倦、無欲、虛脫、昏睡等,嚴重時全身肌肉震顫而引起癲癇樣痙攣。細胞分裂旺盛的小腸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皮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會引起淋巴組織破壞。
放射能引起淋巴細胞染色體的變化。在染色體異常中,用雙著絲粒體和著絲立體環估計放射劑量。放射照射後的慢性損傷會導致人群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的發病率增加。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變過程放出α、β、γ射線的現象,俗稱放射性。由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污染,叫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原子能工業排放的放射性廢物,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以及醫療、科研排出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廢氣、廢渣等。
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可以由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他們發出的射線會破壞機體內的大分子結構,甚至直接破壞細胞和組織結構,給人體造成損傷。高強度輻射會灼傷皮膚,引發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破壞人的生殖技能,嚴重的能在短期內致死。少量累積照射會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官、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受到損害,發病過程往往延續幾十年。

Ⅳ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來源主要源於各大研究所,還有醫院都會產生放射性物質廢料。

Ⅵ 常見的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放射性廢水的主要去除對象是具有放射性的重金屬元素,與此相關的處理技術,簡單地可分為化學形態改變法和化學形態不變法兩類。

放射性廢水處理方法:

其中化學形態改變法包括:

1、化學沉澱法;

2、氣浮法;

3、生化法。


化學形態不變法包括:

1、蒸發法;

2、 離子交換法;

3、吸附法;

4、 膜法。


化學沉澱法是向廢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化學絮凝劑,如硫酸鉀鋁、硫酸鈉、硫酸鐵、氯化鐵等,有時還需要投加助凝劑,如活性二氧化硅、黏土、聚合電解質等,使廢水中的膠體物質失去穩定而凝聚何曾細小的可沉澱的顆粒,並能於水中原有的懸浮物結合為疏鬆絨粒。改絨粒對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從而凈化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膠體和懸浮物。引起放射性元素與某種不溶性沉渣共沉的原因包括了共晶、吸附、膠體化、截留和直接沉澱等多種作用,因此去除效率較高。

化學沉澱法的優點是:方法簡便、費用低廉、去除元素種類較廣、耐水力和水質沖擊負荷較強、技術和設備較成熟。缺點是:產生的污泥需進行濃縮、脫水、固化等處理,否則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沉澱法適用於水質比較復雜、水量變化較大的低放射性廢水,也可在與其他方法聯用時作為預處理方法。


蒸發濃縮法處理放射性廢水:除氚、碘等極少數元素之外,廢水中的大多數放射性元素都不具有揮發性,因此用蒸發濃縮法處理,能夠使這些元素大都留在殘余液中而得到濃縮。蒸發法的最大優點之一是去污倍數高。使用單效蒸發器處理只含有不揮發性放射性污染物的廢水時,可達到大於10的4次方的去污倍數,而使用多效蒸發器和帶有除污膜裝置的蒸發器更可高達10的6次方到8次方的去污倍數。此外,蒸發法基本不需要使用其他物質,不會像其他方法因為污染物的轉移而產生其他形式的污染物。

盡管蒸發法效率較高,但動力消耗大、費用高,此外,還存在著腐蝕、泡沫、結垢和爆炸的危險。因此,本法較適用於處理總固體濃度大、化學成分變化大、需要高的去污倍數且流量較小的廢水,特別是中高放射性水平的廢水。

新型高效蒸發器的研發對於蒸發法的推廣利用具有重大意義,為此,許多國家進行了大量工作,如壓縮蒸汽蒸發器、薄膜蒸發器、脈沖空氣蒸發器等,都具有良好的節能降耗效果。另外,對廢液的預處理、抗泡和結垢等問題也進行了不少研究。


離子交換法處理放射性廢水的原理是,當廢液通過離子交換劑時,放射性離子交換到離子交換劑上,使廢液得到凈化。目前,離子交換法已廣發應用於核工藝生產工藝及放射性廢水處理工藝。

許多放射性元素在水中呈離子狀態,其中大多數是陽離子,且放射性元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此很適合離子交換出來,並且在無非放射性粒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能夠長時間的工作而不失效。

離子交換法的缺點是,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對於處理含高濃度競爭離子的廢水,往往需要採用二級離子交換柱,或者在離子交換柱前附加電滲析設備,以去除常量競爭離子;對釕、單價和低原子序數元素的去除比較困難;離子交換劑的再生和處置較困難。除離子交換樹脂外,還有用磺化瀝青做離子交換劑的,其特點是能在飽和後進行融化-凝固處理,這樣有利於放射性廢物的最終處置。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處理放射性廢水,使其中所含的一種或數種元素吸附在吸附劑的表面上,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在放射性廢液的處理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等。

天然斜發沸石是一種多孔狀結構的無機非金屬礦物,主要成分為鋁硅酸鹽。沸石價格低廉,安全易得,處理同類型地放射性廢水的費用可比蒸發法節省80%以上,因而是一種很有競爭力的水處理葯劑。它在水處理工藝中常用作吸附劑,並兼有離子交換劑和過濾劑的作用。

當前,高選擇性復合吸附劑的研發是吸附法運用中的熱點。所謂「復合」是指離子交換復合物(氰亞鐵鹽、氫氧化物、磷酸鹽等)在母體(多位多孔物質)上的某些方面飽和,所以新材料結合天然母體材料的優點,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高的交換容量以及適宜的選擇性。


離子浮選法屬於泡沫分離技術范疇。該方法基於待分離物質通過化學的、物理的力與捕集劑結合在一起,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氣泡表面而富集,借泡沫上升帶出溶液主體,達到凈化溶液主體和濃縮待分離物質的目的。例子浮選法的分離作用,主要取決於其組分在氣-液界面上選擇性和吸附程度。所使用捕集劑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劑和適量的起泡劑、絡合劑、掩蔽劑等。

離子浮選法具有操作簡單、能耗低、效率高和適應性廣等特點。它適用於處理鈾同位素生產和實驗研究設施退役中產生的含有各種洗滌劑和去污劑的放射性廢水,尤其是含有有機物的化學清洗劑的廢水,以便充分利用該廢水易於起泡的特點而達到回收金屬離子和處理廢水的目的。


膜處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正處於不斷推廣應用的階段。它有可能成為處理放射性廢水的一種高效、經濟、可靠的方法。目前所採用的膜處理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反滲透、電滲析、電化學離子交換、鐵氧體吸附過濾膜分離等方法。與傳統處理工藝相比,膜技術在處理低放射性廢水時,具有出水水質好,濃縮倍數高,運行穩定可靠等諸多優點。

不同的膜技術由於去除機理不同,所適用的水質與現場條件也不盡相同。此外,由於對原水水質要求較高,一般需要預處理,故膜法處理法宜與其他方法聯用。

如鐵凝沉澱-超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與鹼生成金屬氫氧化物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法,適用於處理含有能被水溶性聚合物選擇吸附的放射性離子的廢水。

化學預處理-微濾法,通過預處理可以大大提高微濾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效果,且運行費用低,設備維護簡單。

Ⅶ 放射性廢物的來源

放射性廢物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四類:
核燃料生產過程
主要包括鈾礦開采、冶煉和燃料元件加工等。鈾礦開采和冶煉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有廢礦石、廢礦渣、尾礦等固體廢物,礦坑水、濕法作業中產生的工藝廢水等液體廢物,以及氡和釙的放射性氣溶膠、粉塵等組成的氣體廢物。這類廢物主含有鈾、釷、氡、鐳、釙等天然放射性物質,比活度較低,產生的數量大。鈾回收和燃料元件加工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是含鈾廢液。
反應堆運行過程
反應堆中生成的大量裂變產物,一般情況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殼內,當發生元件包殼破損事故時,會有少量裂變產物泄漏到冷卻循環水中。反應堆冷卻循環水中的雜質(循環系統腐蝕產物)受中子照射後也會形成放射性的活化產物,冷卻循環水也就具有放射性。
核燃料後處理過程
大量裂變產物是核燃料後處理過程的主要廢物。在燃料元件切割和溶解時有部分氣體裂變產物(氪85、碘129等)從燃料元件中釋放出來,進入廢氣系統。99%以上的裂變產物都留在燃料溶解液里。當進行化學分離時,則集中在第一萃取循環過程(見普雷克斯流程)的酸性廢液中。這部分廢液的比活度很高,釋熱量大,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重點。此外還有第二、三萃取循環過程產生的廢液、工藝冷卻水、洗滌水等。這部分廢液體積大,但比活度較低。
其他來源
核工業部門退役的核設施,核武器生產和試驗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質的部門如醫院、學校、科研單位、工廠等產生的各種廢物。這些廢物種類不少,形式多樣。
其他來源
核工業部門退役的核設施,核武器生產和試驗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質的部門如醫院、學校、科研單位、工廠等產生的各種廢物。這些廢物種類不少,形式多樣。

Ⅷ 核污染而產生的廢水怎麼治理

核污染而產生的廢水治理方法:

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版用的方法。廢水中權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8)放射性廢水的來源擴展閱讀:

我國放射性廢水按放射性活度高低分為高、中、低和弱放射性廢水,廢水來源包括核電站廢水、鈾礦選冶廢水、乏燃料後處理廢水以及醫院、科研等單位產生的廢水。

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乏燃料後處理廢水主要包括乏燃料後處理和放射性物質分離製造過程產生的廢水等,這兩種廢水放射性濃度都很高,危險性極大。

Ⅸ 環境放射性輻射源

人類生存環境中放射性輻射的來源,主要有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天然輻射源中有宇宙射線和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產生的放射性輻射。

(一)宇宙射線的輻射

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射線,其主要成分是高能質子;能譜寬度,1~1014MeV,主要為300MeV左右。其組成中約10%的4He離子及少量重粒子,以及電子、光子、中微子。它們進入地球大氣層後,通過高能散裂反應產生大量次級粒子(見表2-4-1),是引起照射劑量的主要成分。

太陽為一個熱核反應體,正常期間發射低能粒子;但在磁場擾動下會產生高能粒子,能量大約為1~100 MeV。在這期間,太陽粒子的注量率可能超過宇宙射線的注量率;但大部分不能穿過地球磁場,對低層大氣幾乎沒有影響。

由於地球磁場作用,約束宇宙射線中的電子和質子繞地球運行,在10~50 km高空形成兩個輻射帶。在20 km以內的稱內輻射帶,主要是能量為幾百兆電子伏以下的質子,注量率峰值在40MeV附近(在10 km高空)。在20 km高空以外的稱外輻射帶,主要是高能電子和少量α粒子,以及0.1~0.5 MeV能量的質子。這樣高度的輻射帶對航天飛行有較大影響。

宇宙射線照射對人類造成的劑量,與海拔、緯度和屏蔽體(建築物)有關。根據海平面上空大氣中宇宙射線的直接電離成分(帶電粒子)的平均電離值約2.1離子對cm-3·s-1,因為空氣中形成一對離子需要能量為33.85eV,則相應的空氣吸收劑量率為3.2×10-8nGy·h-1。空氣吸收劑量率與高度關系如圖9-1-1所示。在太陽活動高峰期,海拔10 km處,空氣吸收劑量率降低10%左右;在海平面上,也有變化。中子成分對地面部分所致劑量率比較低。

由於地磁場的作用,致使宇宙射線中帶電粒子穿越大氣受到影響,到達兩極的多於赤道地區。

圖9-1-1 地磁北緯50°處宇宙射線空氣吸收劑量與高度關系

建築物對宇宙射線的屏蔽作用與材質有關。對帶電粒子,木板房屏蔽因子為0.96,混凝土建築為0.42。對中子屏蔽不明顯。

根據上述緯度和高度估算宇宙射線在地平面上產生的人口加權平均年有效劑量率為380μSv。

(二)宇宙射線產生的放射性核素

宇宙射線與地球物質作用的各種核反應,生成多種放射性核素(見表2-4-2)。其中對人類照射劑量貢獻顯著的有3H、7Be、14C和22Na,主要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形成內照射,年劑量估算如表9-1-1所列。總計約12.2μSv·a-1

表9-1-1 成人年食入量及有效劑量

(三)地表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輻射

地表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鈾系、釷系和錒鈾系(見圖1-1-1),以及40K、87Rb等(見表3-1-1)。

1.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外照射劑量

天然核素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岩石、土壤、水體、大氣以及生物體內都有不同的含量。近幾十年來世界許多國家,對全國進行了陸地伽馬空氣吸收劑量率測量。主要根據鈾(鐳)、釷、鉀在土壤中的比活度(Bq·kg-1)計算γ射線的空氣吸收劑量率。

在測量地表γ輻射劑量率時,把地表看成是2π、核素均勻分布的無窮大輻射源。根據土壤中鐳、釷、鉀的比活度,計算1m高處γ射線照射劑量率(R),並考慮到鐳、釷、鉀放出γ射線的相對能量,按下式進行計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QRa、QTh、QK分別為土壤中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Bq·kg-1;KRa、KTh、KK為劑量轉換因子,單位為(nGy·h-1)/(Bq·kg-1),其中KRa=0.430(nGy·h-1)/(Bq·kg-1),KTh=0.665(nGy·h-1)/(Bq·kg-1),KK=0.0423(nGy·h-1)/(Bq·kg-1 );為1 m高處土壤γ輻射劑量率,nGy·h-1

根據地表土壤中主要天然核素的比活度,可以計算1m高處空氣吸收劑量率(表9-1-2)。平均劑量率中國為72nGy·h-1;美國為55nGy·h-1

表9-1-2 土壤中天然核素引起的空氣吸收劑量率

2.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內照射劑量

鉀是生命必須元素,經食物鏈進入人體;受人體平衡機制調節,有嚴格的量的控制。成人每千克體重含鉀量1.8g;40K占鉀的0.0119%,則成人體內40K的平均活度為55Bq·kg-1,造成內照射的年有效劑量為165μSv(兒童為185μSv)。

238U和232Th也可以通過食入途徑進入人體,量甚微,總計年有效劑量不超過10μSv。

氡(222Rn+220Rn)為惰性氣體,容易被人吸入;對人造成的內照射劑量,主要來自短壽命子體。被吸入後沉積在呼吸道內,對支氣管上皮造成照射。相比之下,子體造成的劑量要大得多。

空氣中氡(222Rn+220Rn)短壽命子濃度常用Bq·m-3表示。為了給出子體能量概念,常用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子體全部衰變完[即222Rn衰變至210Pb,220Rn衰變至208Pb(見圖1-1-1)],所有子體釋放的α粒子總能量表示,稱潛能濃度,單位為MeV·m-3

根據計算,1Bq的222Rn,其衰變子體與之達到放射平衡時子體衰變釋放的α粒子總能量為3.5×104MeV;220Rn為4.7×105MeV。可見沉積在體內的氡及其子體的內照射劑量遠大於氡(222Rn+220Rn)氣本身。根據室內外空氣中氡(222Rn+220Rn)及子體的平均濃度計算的年有效劑量率,列於表9-1-3。222Rn和220Rn兩項之和比天然γ射線照射產生的劑量(表9-1-2)大很多。

表9-1-3 室內外222Rn和220Rn及子體產生的年有效劑量

(四)礦產開采和選冶

礦產開采中,除了鈾礦之外,煤、石油、磷灰石和地熱都是放射性元素含量較高的礦產。礦產開采破壞了放射性元素的自然循環和遷移,加大了人和生物的照射劑量。

煤全球年開采量35×108 t左右,中國佔一半。形成總的輻射量很難估計。根據聯合國輻射效應委員會(UASCEAR)的統計:一個每天燃煤10 t的小熱電廠,向大氣釋放的238U活度達1850 kBq。一個1000MW的熱電廠,每年排放粉煤灰5×105 t,其中1.4×105 t排入大氣。根據印度阿里格爾穆斯盧姆大學用裂變徑跡法對兩家電廠的煤、爐碴和飛灰中的鈾含量進行測定:燃煤中鈾平均含量為17.1×10-6(eU),爐碴為25.7×10-6(eU),而飛灰為29.1×10-6(eU)。那麼一個1000MW熱電廠,燃煤排放的鈾一年達14.5 t,其中4 t排入大氣。造成全球人均年劑量約8μSv。

磷酸鹽礦物是化肥原料,全球每年使用磷肥3000×104 t(P2O5),是可遷移鐳的來源之一。磷肥中238U和226Ra的比活度平均為4000Bq·kg-1和1000Bq·kg-1(P2O5),對全球人均造成劑量為2μSv/a。

鈾礦開采,產生的廢石、廢渣、尾礦、廢水,造成放射性核素包括氡大量析出。鈾礦地浸開采,雖然免除了礦石外露,其最大污染是注入浸液和溶解的放射性物質進入地下水,轉入食物鏈。

建築材料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的花崗岩和蝕變粘土製成的地磚等大量進入城市,進入家庭,造成局部劑量增加。

天然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年平均輻射劑量估算列於表9-1-4。

表9-1-4 天然輻射源所致年平均輻射劑量(UNSCER,2000)

(五)人工放射性輻射

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來源於核武器實驗、核能生產反應堆運行、固體核廢物處置和放射性同位素應用與核事故等。

核爆炸試驗的能量主要是235U和239Pu的鏈式裂變反應以及氘、氚的聚合反應。大氣核爆炸後的裂變產物經高溫氣化,上升擴散;其中的氣態物質迅速冷凝成各種氣溶膠顆粒,具有很高的放射性比活度。大顆粒在幾百千米范圍內沉降;較小顆粒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後在更大范圍沉降;更小的顆粒進入對流層隨大氣環流,在同一半球同一緯度范圍沉降;微小的顆粒在世界范圍沉降。

放射性核素在平流層停留時間可能很長,90Sr可以停留1a,14C更長。

在核爆炸區之外造成公眾外照射的主要是中長壽命核素。造成內照射的包括吸入的大氣中的微粒和食入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和水。美國內華達試驗場1951~1956年進行過百次核爆炸,場址周圍兒童甲狀腺劑量高達1Gy。

固體放射性廢物處置前的氣態或液態流出物中3H、14C、85Kr和131I易於遷移和彌散在全球,甚至在幾千萬年內對公眾造成照射。埋入地下的固體廢物(深層或淺層)主要危險是被地下水浸出而遷移。

1964年以238Pu為動力的SNAP-9A衛星重返大氣層時炸毀,約600TBq的放射性核素散入平流層中。

表9-1-5所列為各類人工輻射源的釋放核素造成公眾集體有效劑量的估計量。

表9-1-5 人工輻射源放射性核素釋放量及所致集體有效劑量

Ⅹ 放射性物質存在哪裡

放射性物質
1、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質的原子核能發生衰變,放出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只能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物質的這種性質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來源及分類

1)、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大氣層進行核試驗的情況下,核彈爆炸的瞬間,由熾熱蒸汽和氣體形成大球(即蘑菇雲)攜帶著彈殼、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煙雲上升,隨著與空氣的混合,輻射熱逐漸損失,溫度漸趨降低,於是氣態物凝聚成微粒或附著在其它的塵粒上,最後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環的「三廢」排放原子能工業的中心問題是核燃料的產生、使用與回收、核燃料循環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三廢」,能對周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

3)、醫療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目前,由於輻射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已使醫用射線源成為主要的環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來源的放射性污染 其它輻射污染來源可歸納為兩類:一 工業、醫療、軍隊、核艦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運輸事故、遺失、偷竊、誤用,以及廢物處理等失去控制而對居民造成大劑量照射或污染環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費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產品,如放射性發光表盤、夜光錶以及彩色電視機產生的照射,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對人體的危害

在大劑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對人體和動物存在著某種損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則人100%死亡。照射劑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為零,但並非無損害作用,住往需經20年以後,一些症狀才會表現出來。放射性也能損傷遺傳物質,主要在於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使一代甚至幾代受害。

4、放射性「三廢」處理

放射性廢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採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的方法都不能將其消滅或破壞,只有通過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變才能使放射性衰減到一定的水平。而許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長,並且衰變的產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廢物與其它廢物相比在處理和處置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1).放射性廢水的處理

放射性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稀釋排放法、放置衰變法、混凝沉降法、離子變換法、蒸發法、瀝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廢氣的處理

(1)鈾礦開采過程中所產生廢氣、粉塵,一般可通過改善操作條件和通風系統得到解決。

(2)實驗室廢氣,通常是進行預過濾,然後通過高效過濾後再排出。

(3)燃料後處理過程的廢氣,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氣體。

3)、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處置

放射性固體廢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質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種物體

但對於手機掛件來說一般不會含有的,其實手機本身的輻射就要比你說的所謂的掛件的輻射高很多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