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廢水物化處理
Ⅰ 什麼是物化處理法及其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
物化處理是指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或指包括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單項處理方法,如吹脫、
吸附、萃取、電解、離子交換、反滲透等。
1935年W.魯道夫和E.H.特魯尼克開始試驗用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污水。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水質日趨復雜,廢水中許多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用通常的生物處理法難以去除;許多復雜的有機物,生物難以降解;對有毒的污染物其濃度超過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生物處理法又不適用。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廢水排放標准越來越嚴格,對廢水回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7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處理法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
物理化學處理既可以是獨立的處理系統,也可以是生物處理的後續處理措施。其工藝的選擇取決於廢水水質、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質要求、處理費用等。
為除去懸浮的和溶解的污染物而採用的化學混凝——沉澱和活性炭吸附的兩級處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過程是在廢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後,進行絮凝沉澱,除去大部分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同時除去一部分磷酸鹽。沉澱後的出水,流過活性炭接觸床,由於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機物等。活性炭要進行反沖洗和再生。沉澱池的沉渣經脫水、煅燒後,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作調整沉澱出水的pH值。通過這個系統處理後,出水水質的代表性數據是:BOD(生化需氧量)5毫克/升、COD(化學需氧量)15毫克/升、懸浮物5毫克/升、磷0.15毫克/升、氮
2.6毫克/升。假若對水質有其他要求,還可增加相應的處理過程,如為了進一步脫氮,可以增加氨解析、離子交換或折點氯化。
物化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相比,物理化學處理法在污水處理中的優點是:
佔地面積可少1/4至1/2;出水水質好,而且效果比較穩定;對廢水水量、水溫和濃度變化的適應性較強;可以除去有害的重金屬離子;除磷、脫氮和脫色的效果好;可根據不同要求,選擇處理方案;處理系統的操作管理易於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但這種處理系統的設備費和日常運轉費較高,要比生物處理法消耗較多的能源和物料,因此決定處理工藝方案時要根據對出水水質的要求,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和對環境影響的全面分析。
Ⅱ 廢水物理化學處理法的概念
水或廢(污)水來中的污自染物在處理過程或自然界的變化過程中,通過相轉移作用而達到去除的目的,這種處理或變化工程稱為物理化學過程。污染物在物理化學過程中可以不參與化學變化或化學反應,直接從一相轉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經過化學反應後再轉移,因此在物理化學處理過程中可能伴隨著化學反應,但不一定總是伴隨化學應。常見的物理化學處理過程,有吸附、離子交換、萃取、吹脫和汽提、膜分離過程等。
Ⅲ 污水處理中生化處理和物化處理有什麼區別
紫鼎環保為您解答:
現代的廢水處理方法主要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屬於重力分離法的處理單元有:沉澱、上浮(氣浮)等,相應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沉砂池、沉澱池、隔油池、氣浮池及其附屬裝置等.離心分離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使用的處理裝置有離心分離機和水旋分離器等.篩濾截留法有柵篩截留和過濾兩種處理單元,前者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格柵、篩網,而後者使用的是砂濾池和微孔濾機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其處理單元有蒸發、結晶等.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最近發展起來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廢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指望用一種處理單元就把所有的污染物去盡,往往需要通過由幾種方法和幾個處理單元組成的處理系統處理後,才能達到要求.
Ⅳ 廢水物化處理的介紹
廣義的廢水物化處理,採用物理及化學的方式處理廢水,即採用非生物的回處理方式處理廢水。狹義的答廢水物化處理,則是採用物理化學的方式處理廢水,而物理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化學處理合為廣義廢水物化處理的三種方式。
Ⅳ 廢水的物化處理工藝控制這么控制
物化處理,一般指的是化學沉澱,氧化還原,中和,絮凝沉澱,過濾等。我來一一專說明吧
化學沉澱:根屬據溶度積常數,控制加葯終點,一般需要看實際效果
氧化還原:這就靠控制氧化還原電位了,一般用orp計來控制加葯量得
中和:最簡單一台PH計搞定
絮凝沉澱:通過出水SS監測,和沉澱效果觀察
過濾:只能看過濾效果了,一般控制濾速,或者改換濾料來改變效果,也有在過濾前加葯的
Ⅵ 處理污水有物化法和生化法各是什麼意思
廢水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和去除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油珠)的方法。
方法有:①重力分離法,其處理單元有沉澱、上浮(氣浮)等,使用的處理設備是沉澱池、沉砂池、隔油池、氣浮池及其附屬裝置等。②離心分離法,其本身是一種處理單元,使用設備有離心分離機、水旋分離器等。③篩濾截留法,有柵篩截留和過濾兩種處理單元,前者使用格柵、篩網,後者使用砂濾池、微孔濾機等。此外,還有廢水蒸發處理法、廢水氣液交換處理法、廢水高梯度磁分離處理法、廢水吸附處理法等。物理處理法的優點:設備大都較簡單,操作方便,分離效果良好,故使用極為廣泛。
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廢水中呈溶解態或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方法。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藝操作管 理方便可靠和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而備受人們的青睞。
廢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轉移和轉化作用,從而使 廢水得到凈化的處理方法。其主要特徵是應用微生物特別是細菌,並在為充分發揮微生物的作用而專門設計的生化反應器中,將廢水中的污染物轉化為微生物細胞以及簡單的無機物。
與物理化學方法相比,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具有一系列的特點:由於污染物的生化轉化過程不需要高溫高壓,在溫和的條件下經過酶催化即可高效並相對徹底地完成,因此,處理費用低廉;對廢水水質的適用面寬;廢水生物處理法不加投葯劑,可以避免對水 質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生物處理效果良好,不僅去除了有機物、病原體、有毒物質,還能去除臭味,提高透明度,降低色度等。
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常採用的方法有厭氧生物處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氧化塘法。
Ⅶ 廢水物化處理的主要工藝
一、調節
無論生活廢水還是工業廢水,水質和水量在24h之內都有波動,這種變動對污水處理設備,尤其是生物處理設備正常發揮其凈化功能是不利的,甚至造成破壞。調節是盡量減小廢水處理廠進水水量和水質的波動過程。調節池分為均量池和均質池,均量池主要起均化水量作用,也成水量均化池;均質池主要起均化水質作用,也稱水質均化池。
二、混凝
混凝就是向水體投加一些葯劑(分為凝聚劑、絮凝劑和助凝劑),通過凝聚劑水解產物壓縮膠體顆粒的擴散層,達到膠粒脫穩二凝結;或者通過凝聚劑的水解和縮聚反應形成的高聚物的強烈吸附橋架作用,使膠粒吸附黏結。在廢水處理中絮凝沉澱是常用方法之一。
三、吸附
吸附法在廢水處理中主要用於脫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包括脫色、除臭、去除重金屬、去除溶解性有機物、去除放射性物質等。在處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為離子交換、膜分離等方法的預處理,去除有機物、膠體及余氯等;也可以作為二級處理後的深度處理手段,以滿足再生水質要求。
四、離子交換
藉助於固體離子交換劑中的離子與稀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以達到提取或去除溶液中某些離子的目的,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過程的單元操作。離子交換是可逆的等當量交換反應。
五、蒸發濃縮
蒸發是溶液濃縮的過程,它採用加熱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揮發溶質的溶液沸騰,其中部分溶劑氣化除去,而使得溶液得到濃縮。
Ⅷ 水處理中什麼叫物化處理
物化即就是物理抄和化學處理 ,那麼生化也就是生物和化學處理了。 是指通過一系列水處理設備將被污染的工業廢水或者其他類型的原水進行凈化處理,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水質標准。由於社會生產、生活與水密切相關,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應用。水處理是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對生產、生活不需要的物質的過程。 (各類設施你可以參考《水處理設備的分類》)
Ⅸ 廢水物化處理的定義
一般來說,廣泛應用的是狹義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