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蒸餾
A. 自釀葡萄紅酒能蒸餾出白酒嗎,具體步驟如何
葡萄酒蒸餾出的叫做白蘭地,不叫白酒。自釀葡萄酒也有酒精是可以蒸餾的,你先要自己做或者買一個蒸餾鍋,然後把酒倒進去加熱蒸餾,頭尾液都不能要,進行兩次蒸餾後,就能得到蒸餾酒了
B. 把低度酒蒸餾成高度酒需要什麼工具
低度酒蒸餾成高度酒的方法:
白酒企業採用甑鍋串蒸的方法,把酒尾、低度白酒等倒入甑鍋的底部,通過蒸汽加熱,甑鍋里安裝正常生產時候裝入酒醅,蒸出的白酒就會變成高度白酒了,酒度可以達到60度以上。
甑鍋蒸酒的工作原理:
白酒蒸酒甑裝置,其包括蒸酒甑主體、支架、冷卻器、蒸酒甑蓋移動平台、減速電機、升降電機和平移電機;在支架一側設有冷卻器;在支架另一側設有減速電機;在支架頂部設有平移導軌,在平移導軌上活動設有蒸酒甑蓋移動平台,在蒸酒甑蓋移動平台上設有升降電機和平移電機;在蒸酒甑主體的兩側安裝有旋轉軸,旋轉軸活動固定在支架上;優點在於:在白酒蒸餾過程實現高度機械化,能夠節約人力和生產時間,提高經濟效益;較低的出酒溫度也能夠明顯的減少蒸餾過程中酒精的揮發損失,提高出酒率;並且可以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和酒的品質。
甑鍋蒸酒步驟:
把低度准備提高的酒倒入甑鍋底部的底鍋里,取窖池內發酵結束的酒醅緩慢裝甑,見氣撒料,直至裝滿,蓋好盤蓋,用水或者酒糟密封甑鍋圈子。調整蒸汽閥門大小,做到緩慢蒸餾。每分鍾流酒速度控制在3kg左右。
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後者味越寡薄。
C. 釀酒中蒸餾是什麼意思它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釀酒中蒸餾就是蒸餾酒
蒸餾酒是指把發酵原酒或發酵醪以及酒醅等通過蒸餾而得的高度蒸餾酒液,如酒、曲酒,糟燒,食用酒精等所有的酒都是經過發酵的,而後期工藝分蒸餾或不需蒸餾。只講中國的酒的話,只有白酒、白蘭地是需要蒸餾的,所以白酒、白蘭地的酒精度比較高。啤酒、葡萄酒、黃酒等都不需要蒸餾。發酵過程是微生物生長、代謝的生化過程,所需要的原料和我們人類的需要基本相同,主要是澱粉、糖類。
D. 最原始的白酒不是都是蒸餾酒嗎為啥還要標個蒸餾酒呢勾兌白酒用蒸餾水是不是就可以叫蒸餾酒
白酒的起源:傳說上古黃帝時期,軒轅族人杜康無意間發現樹槽中發霉的糧食回散發一股香味,杜康嘗了一口,答有點辣辣的味道,同時還有一絲香味,後來杜康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做成了酒。
從這點看,最原始的白酒並非蒸餾酒。隨後出現了蒸鍋,才陸續燒出了高度酒。
蒸餾酒是經過蒸餾器把酒分提取再冷卻收集的,單是用蒸餾水來勾調並非全是蒸餾酒。
E.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酒加熱酒精卻不揮發
迴流~
就是吧酒精蒸汽冷卻了再倒回來
用做化學實驗用的冷凝管很方便的
記得配合磨口燒瓶使用
F. 古代人怎麼將酒提純的
蒸餾。
考古中,人們在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內。考古學容家最後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
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6)把酒蒸餾擴展閱讀:
提純其實就是提高酒精度,古代也是通過蒸餾的方法,提高酒精度,去除雜質。在水井坊的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傳統工藝採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我國古代文獻中蒸餾酒的稱謂主要有:燒酒、燒春,始用於唐代,但是唐代所說的燒酒,燒春是否指蒸餾酒還有爭論。宋代以後,燒酒、燒春才是真正的蒸餾酒。
G. 能把酒製成酒精嗎怎麼操作
當然可以,酒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酒精。
可以採用蒸餾操作來達成目的,由於乙醇和水有共沸現象,蒸餾時會和水一起揮發出來,所以加入生石灰並且在78~79℃之間收集到的餾分就是粗製酒精。
再想進一步提純,只能加金屬鎂,再進行蒸餾操作就能得到較純凈的乙醇。
希望你滿意!請採納!
H. 什麼是蒸餾酒
蒸餾酒是乙醇濃度高於原發酵產物的各種酒精飲料。製作過程為先經過釀造,後進行蒸餾後冷卻,最終得到高度數的酒精溶液飲品。蒸餾酒在世界分布很廣,每個地方都各具特色。我國用曲釀酒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其獨特的工藝,傳承至今,獨樹一幟。蒸餾酒被分為六大類:中國白酒、威士忌、伏特加、金酒、白蘭地、朗姆酒。也稱之為六大烈酒。今天我們從原料、發酵、釀造工藝、香味成分等幾個方面,簡單聊一下這幾種酒的區別。
原材料
中國白酒:高粱,大米,玉米,小麥,青稞等為主
威士忌:大麥、玉米
伏特加:黑麥、大麥
金酒:杜松子、麥芽、玉米
白蘭地:葡萄糖或者水果
朗姆:甘蔗汁或者糖蜜
中國白酒主要以糧食為主,主要是國情所致,先進的生產力導致糧食有了剩餘。而用糧食釀出的酒口感,香味等各方面也會優於水果,薯干,甘蔗,植物根莖等非糧食酒。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發酵
中國白酒:傳統發酵方式是固態發酵、固液法、液態法,發酵劑有大麴、小曲、麩曲、葯曲
威士忌: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伏特加: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大麥芽和酵母
金酒:液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麥芽酵母
白蘭地:特態發酵,發酵劑主要是酵母
朗姆:液態發酵,發酵劑是酵母和生香酵母
綜上可知,中國白酒以固態發酵為主,發酵時間最少一年,微生物的生長,菌類的生長遠遠高於其他烈酒。大麴小曲自然曲的發酵,釀造出來的酒的微量成分也高於其他蒸餾酒,對人體有益,以茅台鎮核心區生產醬酒為首。
釀造工藝
中國白酒工藝可謂復雜,醬香型白酒最重要釀造原則可以可以概括為「12987」。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蒸餾,正是這一項又一項的嚴格規定,保證了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韻味。這是任何一種酒都無可比擬的。
香味成分
白酒主要的香味成分就是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羰基化合物、高級脂肪酸乙酯等。就酸來說,中國白酒的總酸遠遠高於其他蒸餾酒,中國白酒以醬酒為例,乙酸、乳酸、單寧、氨基酸為主,而其他蒸餾酒主要是乙酸;
酯是白酒中的主要香氣成分,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是中國白酒的三大主要酯,也決定著白酒的主要香型;高級醇是其他幾大蒸餾酒的主要香味成分;高級脂肪酸乙酯,例如:辛酸、壬酸、十二酸、十六酸、油酸等在中國白酒中含量很高。
中國白酒具有優秀的歷史文化,就醬酒而言,早在宋朝時期就產生了,公元500多年,北齊武成帝隆重推薦美酒「茅酒」指茅台鎮白酒,載入二十四史。從此一個歷史文化脈絡清晰、傳承有序、影響深遠的醬酒文化有了屬於他的軌跡。蒸餾酒的大哥當之無愧為中國醬香型茅酒。
中國白酒正在從文化的挖掘,品質的追求上不斷的提升,全國遍地開花的傳統白酒正規生產廠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相信中國白酒在未來的市場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I. 如何生產蒸餾酒酒麴
生料釀酒的優越性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也越來越多。但在眾多的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出酒率高,口感也很好;有的出酒就率低,其口感也差。這是何種原因?筆者認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生料酒麴的質量和工藝操作的關系所致。筆者根據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吸取成功地採用生料釀酒廠家的實際生產經驗,就生料釀酒有關工藝操作中的若干問題歸納總結如下,本文不是按順序地論述生料釀酒的工藝操作,僅是選擇生料釀酒工藝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和生產廠家經常提問的幾個問題加以簡要的敘述,以供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和欲想採用生料釀酒的廠家在實際生產中參考,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與指正。
一、一般問題
任何釀酒原料採用生料釀酒都應粉碎。粉碎的粒度越細越好,至少其粒度應98%以上通過40目的篩孔。原料粒度小,接觸糖化劑和發酵劑的面積大,更能使其原料能完全徹底地得到糖化和發酵。殘余的澱粉和糖分少,其出酒率就必然增多。
其次、原料的粒度均勻,不能粗的粗,細的細。不然,細的原料先完成發酵而粗的原料仍在繼續發酵,給人們造成都完全發酵的錯覺,致使蒸餾時產生焦鍋、煳鍋和淤鍋的現象。以前說大米不用粉碎,但實踐證明、大米經過粉碎後、其發酵期可以縮短四五天,當然大米不用粉碎也能發酵,但發酵期要比粉碎過的大米延長四五天時間。如果是新鮮的植物、瓜果、蔬菜等作為釀酒原料,應去皮去核打漿後再進行發酵,其發酵用水量可控制在1:1~2之間。
下曲水溫(指原料加入發酵容器的水溫)無論生料和熟料,不能超過36℃。因為下曲後升溫的幅度為5~8℃。品溫超過42℃時,發酵劑就會衰老死亡。這就是為什麼發酵醪液只甜無酒味的原因。下曲量在冬季和夏季應有不同。冬季為0.7-0.8%,夏季為0.5-0.6%。以原料的總量計算。
關於攪拌,攪拌的目的是把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攪拌上來,使之都能接觸到酒麴從而同步地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按理、原料在發酵時,尤其是在發酵進入旺盛期時,容器內的所有原料都好像似在煮烯粥那樣翻滾,就等於是在自然攪拌了。但投入原料多,由於原料本身的自重而堆積容器底部。數量少時可「自動」攪拌,如數量過多發酵的力度不夠時,堆積於容器底部的原料即難以接觸到酒麴。因此即應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予以攪拌。在整個發酵期間,攪拌的次數在3-5次即可,即投料時充分攪拌一次,發酵旺盛時充分攪拌一次,原料漂浮於液面時再充分攪拌一次基本可以了。當然在發酵液由渾濁變清和由清變為淡茶色時再拌一次也可以。如上所述在攪拌時,一定要將容器底部的原料攪拌上來。
有人會說,既要求厭氧又要開缸去攪拌,且不自相矛盾嗎?不矛盾。所謂「厭氧」並非絕對的。酒麴內的微生物還是需要一定的氧氣才能繁殖生長,但是所需的氧氣不多。在每次開缸攪拌時所進入發酵容器內的氧氣即能滿足其需求。投料幾十斤者可採用人工攪拌方法,如投料數百斤和上千斤者即應採用機械的方法攪拌,如使用渣漿泵之類的機械。
關於發酵容器,生產規模小者,可採用缸、罐、塑料桶作發酵容器,生產規模大者。可採用水泥池或不銹鋼發酵罐作發酵容器。無論採用何種發酵容器,發酵前都應該洗凈和殺菌消毒,尤其是作過醬菜的壇、罐更應清除其異味。廣東一客戶來信說,蒸出酒有臭味堅持說是酒麴問題,後經調查證明,是其發酵容器剛從醬菜廠買來而且沒有洗干凈所致。
採用水泥池作發酵容器,佔地面積小、容量大、造價低,但水泥池內必須經環氧樹酯處理,否則酒耗增大,而且會把邪雜味帶入酒中,甚至還會縮短水泥池的使用壽命。水泥池內不塗沫環氧樹酯,至少也要貼上瓷磚和玻璃,並用環氧樹酯勾縫。
原料與水的比例,應控制在1:2.5~3,水量多對發酵無什麼影響,水量少則因酒精分子含量高而仰制酵母的生長繁殖。
二、影響出酒率的因素
有人採用生料釀酒出酒率不高或不理想,完全歸罪於生料曲酒。固然,出酒率高低與酒麴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響影出酒的因素還有很多。換句話說,即使酒麴的質量再好,如果有其他不利的因素存在或制約,其出酒率也會受到大大的影響。正確認識和掌握這些影響出酒率的因素,即能使出酒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現將有關影響出酒率的因素重點簡述如下。
1、釀酒原料澱粉和糖份的含量
毫無疑問,釀酒原料的澱粉和糖份含量高者,其出酒率自然就高,例如大米的澱粉含量為74%,玉米的澱粉含量為62%,自然採用大米釀酒,其出酒率當然就比玉米的出酒率高。
但是,大米是粳米還是秈米,玉米是黃玉米還是白玉米;是早稻還是晚稻都有區別,都會影響到出酒率。還有,大米是老米還是新米,是碎米還是顆飽滿者,對出酒率也有一定的影響,更不需說霉的病的原料了。
2、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
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是指原料內所含的澱粉沒有完全轉化為糖,糖沒完全發酵為酒精,其殘余澱粉、殘余糖還很多。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有很多因素影響和制約,下面還將論及這里即不多述。
釀酒原料發酵不完全徹底,不僅直接影響到出酒率,而且在蒸餾時還會造成焦鍋、煳鍋和淤鍋現象,這些現象一旦產生,不僅是出酒率問題而是廢品問題。
3、原料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而產酸
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外界空氣大量進入發酵容器,同時空氣中的雜菌也隨之進入。尤其是從空氣中進入發酵容器的醋酸菌大量繁殖而造成醪液的酸敗。眾人皆知,發酵醪液的酒精成分即是醋酸菌的營養。醋酸菌吸收酒精營養後大量繁殖從而使酒變為醋。酸敗的發酵醪液不但出酒率不高,而且其酒質也很差。
4、蒸酒設備的影響
傳統的甑桶在蒸餾酒醅時,其酒醅就能起到濃縮酒精的作用,但用於液態醪液的蒸餾卻沒有濃縮酒精的機制,而且對醪液內的酒精成份還不能充分的提取。換句話說,採用傳統的甑桶來蒸餾生料發酵醪液,不僅50度以上的高度酒得酒率不高,酒尾過多過長,而且不能將醪液內的酒精分子提盡而影響出酒率。
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簡陋質劣的所謂「無酒尾」的蒸酒設備,雖然是為適應液態蒸餾而生產,但主要是從「不糊鍋」的角度來考慮設計,雖然醪液不會糊鍋了,但缺乏濃縮酒精的裝置和提盡醪液內酒精分了的裝置。因此,採用這種設備蒸餾液態醪液,不僅高度酒得酒率不多,而且也不能把醪液內的酒精分子提盡而也影響出酒率。
筆者用上述兩種蒸餾設備作過如下試驗:將100斤大米發酵醪液蒸餾出100斤水來,測量其酒度為40度。再蒸餾出100斤水來與前100斤40度酒混合,測其酒度為20度。然而,將這200斤20度酒全部倒入上述甑鍋內去蒸餾出100斤水來。這100斤水的酒度,按理說應該同樣只有40度酒,然而結果是,這第二次蒸餾出來的100斤水的酒度卻有45度!請問:這多出來的5度酒,是從什麼地方來的?筆者認為,這是甑鍋關系。由此可見,選擇好的蒸酒設備能提高出酒率。
5、工藝和機械的損失
釀酒原料在粉碎、發酵、蒸餾和搬運的過程中,必然造成機械的、人工的損失。其損失的大小對出酒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根據專家計算,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損耗率約為5%左右,如果操作不當和人為的疏忽大意,這種損耗率更高,當然也就體現在出酒率上了。所以,為了保持和提高出酒率,應將釀酒原料的損耗降到最低限度。
6、生料酒麴的質量
毫無疑問,生料酒麴的質量,是出酒率高低的關健。質量好的生料酒麴,能將原料內的澱粉和糖全部發酵為酒精,出酒率自然就高。更深一層次說,質量好的生料酒麴,不僅能水解原料中的支鏈澱粉,還能水解原料中的直鏈澱粉,甚至還能將原料中的纖維素水解並發酵成為酒精。
綜上所述,如果過上述5個影響到出酒率的因素問題都注意到了,而出酒率還是不高或不理想,那就是酒麴的質量問題了。
關於生料酒麴問題,巳有文章專門論及就不在贅述。目前國內的生料酒麴產品與其它商品一樣,魚龍混雜偽劣假冒比比皆是,再加上信息不靈,用戶很難選擇到質量較好的生料酒麴。不過一般說來,正規廠家生產的生料酒麴,其質量肯定要好一些,什麼是正規的產品?根據國家規定有規范的商標標識,有技術執行標准,有生產許可證等等即為正規產品,反之即為假冒偽劣產品。
三、影響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原因
在上節「影響出酒率的因素」里,我們討論了影響出酒率的諸多因素,在這些諸多因素中,除了生料酒麴質量外,其主要和關鍵的因素,就是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這個因素。然而,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討論影響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因素,對成功採用生料釀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生料酒麴的質量
生料酒麴質量的好壞,對原料能否完全徹底發酵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單位研究和生產生料酒麴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雖然其生料酒麴一天比一天有所改進和提高,但至今還不是完美無缺的。因此不敢狂妄地自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
研究表明:酶制劑是採用黃麴黴或是黑麴黴生產;何種霉能水解支鏈澱粉,何種霉能水解直鏈澱粉;酶制劑中採用何種原料作為填充劑;能產酒精的酵母有幾十種,選用何種酵母作為發酵劑;何種元素物質能對發酵起到促酵作用;何種元素物質對發酵產生仰製作用;何種原料加入生料酒麴好,何種原料加入生料酒麴沒有作用等等都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研究。這是生料酒麴研究者和生產者必須解決的課題。
生料酒麴的研究和生產是一門集微生物,發酵工程和釀酒技術於一身的復雜工程,並非如一些「發明者」所說:「是由18種原料泡製而成」,更非是由幾個塑料桶和一把鐵鏟就能生產。由此可見,選擇質量好的生料酒麴是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根本。
2、水質問題
水的酸鹼度(PH值)對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的酸鹼度(PH值)對其發酵產品都不一樣。例如:黑麴黴在PH2-3時,生成檸檬酸;PH值近中性時生成草酸;酵母在PH5時其產物是酒精,而PH值為8時其產物是甘油。可見,酸鹼度過高過低時,對酒精發酵都產生嚴重的影響。
因為,氫離子濃度(PH值)對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是由於氫離子濃度影響細胞原生質膜的電荷。原生質膜具有膠體性質,在一定的PH值內,原生質膜帶正電荷;而在另一種PH值內則帶負電荷。這種正負電荷的改變,同時又會引起原生質膜對個別離子滲透性的變化,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要求發酵用水第一、要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准,第二、其水的PH值一定調到4-5的范圍。PH值高於5者,要用檸檬酸或醋酸調;PH值低於4者要用鹼性物質調。
3、發酵時間和溫度(指室溫)
v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與時間和溫度直接關系,換句話說,發酵時間長能保證完全徹底發酵;發酵時間短可能不完全徹底發酵。發酵時間長短又與溫度有關系。例如:溫度在20℃以下時,發酵緩慢;在10℃以下時很難發酵,甚至不發酵,微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溫度超過42℃者要降溫,最佳發酵溫度為25-35℃之間,同時要適當延長一點發酵時間,以保證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
4、攪拌
攪拌的目的是為了使所有的原料,尤其是使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都能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發酵不完全徹底,尤其是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沒有完全徹底發酵,不僅是影響到出酒率,而且蒸餾時還會出現焦鍋、煳鍋和淤鍋,而造成報廢。關於攪拌的次數和攪拌的方法,前面已講過就不在重復。
5、原料粗細度的均勻性
實踐證明,原料的粒度越小越好,越細越好,原料的粒度小,對酒麴內的糖化劑的接觸面積就越大,原料接觸酒麴的面積越大,原料不僅能得到完全徹底的發酵,而且還將大大縮短其發酵時間。同時原料的粒度要求均勻,粗的粗細的細,使其發酵不同步進行同步結束,必然使粒度細者小者先發酵,粒度粗者大者後發酵,給人造成錯覺認為:都完全徹底發酵了。結果蒸餾時不僅出酒率不高,而且不容易造成焦鍋、煳鍋和淤鍋。因此,對原料的粒度要求:第一是大小均勻,第二是越細越好,便於原料的完全徹底發酵。
6、原料完全徹底發酵的標志
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可以檢測。即檢測其原料的殘余澱粉,殘余糖在1%以下時,即證明其原料已完全徹底發酵。但是,廣大的中小酒廠不具有這種檢測手段時,則可以用眼直觀其發酵醪液的顏色:凡是發酵醪液的顏色變為淡茶色或啤酒色時,即證明其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了。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雖然發酵醪液的顏色已經變為淡茶色或啤酒色了,但要考慮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了。檢查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的簡便辦法是,首先用母指和食捏其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如果一捏就化無硬芯,即證明已完全徹底發酵。其次是再徹底攪拌一次,如果再攪拌後的一二天內,不是淡茶色和啤酒色者,即證明其原料還沒有完全徹底發酵,至少證明堆積於發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或者顆粒大者的原料還沒有完全徹底發酵。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進行蒸餾。否則,不僅出酒率不高還會產生焦鍋、煳鍋和淤鍋現象。沒有完全徹底發酵者,就應該繼續進行發酵,直到能達到上述的標准為止。
四、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措施
在採用生料釀酒過程中,由於操作上的關系會產生種種問題,如處置不當即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現例舉幾種情況並加以說明供用戶參考。
1、產酸的原因及其處理措施
發酵醪液產酸和酸敗有多種原因。如發酵溫度過高,發酵時間過長,用曲量過大等等都會導致酸度增加。但是,目前許多採用生料釀酒者所反映的發酵醪液過酸的原因,都是在發酵時由於密封不嚴,漏氣而產生的。如上所述,在發酵時其發酵容器一定要密封,不漏氣,不能讓外界空氣進入參與共酵。發酵醪液過酸必然使出酒率降低。發酵醪液或酒質過酸,只能預防無法調整,唯一的辦法採用二次和多次再蒸餾。
2、苦味的來源及其處理措施
用含單寧成份過高的原料,霉病的原料釀酒,酒有苦味.,發酵時間過長,用曲量過大密封不嚴等,也會使酒產生苦味。但用戶所反映的酒中苦味,多半是由於在蒸酒時採用大火、大氣所產生的。
無論是熟料和生料發酵,在蒸餾時一定要堅持採用「慢火蒸酒,大火追尾」的原則。有的廠家希望一二個小時內把酒蒸完,所以採用大火、大氣,結果把苦味物質蒸餾出來了。因為大部分苦味成份是高沸點物質,蒸餾時溫度過高,壓力過大,把一般情況下蒸不出來的苦味成份也蒸餾出來了。
苦味是酒中必具的,沒有苦味即不是白酒。但苦味在白酒香味中所佔的比量微小,就是說白酒入口後應微有一點苦味,但這種苦味在喉部應很快消失,不能長期停留。如長期停留者即不是好酒。為了避免酒中苦味物質過多,應採取如下的措施:不要用霉病腐敗的原料釀酒;要控制酒麴的用量,發酵時要密封不漏氣;控制發酵溫度不能過高;尤其在蒸餾時不能採用大火、大氣等等。
蒸餾出來的酒有苦味者,可採用如下措施處理:苦味不嚴重者,經過一段時間(30-60天)的存放苦味自然消失;採用勾調方法處理,即用酸味劑(如檸檬酸)和甜味劑(如蛋白糖)勾調,雖然不能消除苦味但能掩蓋苦味,而且會使酒的口感更好;如採用上述兩種方法,其苦味仍然突出者即可採用重新蒸餾的方法。重新蒸餾當然要用小火,否則苦味仍然被再次蒸餾出來。
3、酒味淡薄及其處理措施:
生料白酒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弱點是:酒質純和、不燥辣。城市人很歡迎,但農村和山區的人則認為「酒度不夠」,用酒表測量,明明有50度他說只有30多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料內的酸味不夠,因此顯得水味重,後味差。酸是一種呈香物質,酒中酸味不夠,很多芳香物質都難以表現出來。正如味精一樣,如菜和湯里沒有鹽和鹽不夠的情況一樣,即使加入再多的味精,也不能使菜和湯鮮甜。
實踐經驗證明,在生料酒中適當地加入一些乙酸或檸檬酸,即能消除其淡水味,而且會使酒味更趨於芳香和豐滿。如果還需要使酒味增加燥辣感,再適當微量地加入一些「乙縮醛」或市售的「增度劑」即能滿足。
在加入上述物質時,要多作幾次小試驗,便於找到最佳的量比關系。
4、發酵醪液不發酵的原因及其措施
有人反應,原料投入後幾十天者不見動靜,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是發酵溫度過低。如上所述,發酵溫度低於10℃以下時很難發酵甚至是不發酵。因為在這個溫度條件下,生料酒麴內的微生物處於冬眠狀態,不會生長繁殖,當然不能發酵。二是投料時,發酵容器內的料溫超過36℃下酒麴。應該知道,下,工後溫度要增加5-8℃。品溫超過42℃時,酒麴內的發酵劑(酵母)即會因溫度高而衰老或死亡,因此也不發酵。品嘗其發酵醪液時,有甜味而無酒味。
由此可見,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原料長期不能發酵。蒸餾長期不能發酵的醪液,酒內還帶有一種臭味。
長期不能發酵者的挽救措施如下:溫度過低不能發酵者,即時採取升溫措施,使溫度達到20℃以上時,醪液即開始發酵。溫度高而不能發酵者,重新再加入生料酒麴或加入原料總量的0.3%左右的糖化酶和0.2%左右的活性乾酵母,即能使之重新發酵。
5、改變香型的方法
採用生料酒麴,以大米原料者,釀制出來的酒是米香型的;以玉米、高梁為原料者,釀制出來的酒是清香型的。若要以大米、玉米、高梁及其它原料、配製出濃香型,醬香型者,則在發酵時或蒸餾時加入所需的香型的主體香味成份即可。
例如:需發濃香型者,在發酵時加入「已酸菌液」共同發酵,或者有蒸餾時加入單體香料「已酸已酯」或是復合香料「大麴香精」0.5-0.8%即可。
實驗證明,在發酵或蒸餾時加入香料共同發酵或共同蒸餾,比在成品酒內加入香料更醇和,不會有爆香和脂肪臭昧。
J. 蒸餾酒是什麼酒
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度酒酒液。
蒸餾酒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用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
酒精的汽化點是78.3°C,所以只要將釀酒的原料經過發酵後加溫至78.3°C,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獲得汽化酒精,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但是在加熱過程中,原材料中的水份和其他物質也會摻雜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質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數的名酒都採用多次蒸餾法或取酒心法等不同的工藝來獲取純度高、雜質含量少的酒液。
蒸餾酒的酒度在40°以上,最高可達68°。但大多數的世界名酒的酒度只在40°-45°之間。而中國名酒的酒度則多為55°至60°之間。
蒸餾酒通常指酒精含量40%以上的烈性酒。國外許多國家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中的法律及稅收規定,凡酒精含量超過43%的酒將加倍收稅。所以許多世界名酒的酒精度數只在40°左右。
蒸餾酒因其酒精含量高,雜質含量少而可以在常溫下長期保存。一般情況下可放5-10年。即使在開瓶使用後,也可以存放一年以上的時間而不變質。所以在酒吧中,烈酒可以散賣、調酒甚至經常開蓋而不必考慮其是否很快變質。
一,穀物蒸餾酒
穀物蒸餾酒的原料主要有米類,麥類,玉米和高粱,以及薯類。世界流行的金酒、威士忌、伏特加就是穀物蒸餾酒。中國名酒如茅台酒、五糧液、瀘州大麴、汾酒等也是穀物蒸餾酒。
穀物蒸餾酒在製造時常用幾種原料釀制一種酒(混合法)。例如蘇格蘭威士忌,在釀造過程中,把幾種原料如玉米、大麥等做成的威士忌按配方調配在一起;又如金酒,在釀制過程中加入杜松子等多至百餘種香料製作。
世界流行的蒸餾酒中,金酒,威士忌,伏特加的製造原料及方法如下:
金酒的原料是麥、玉米和杜松子。先將穀物原料發酵後,在蒸餾時再加入杜松子和其他數種至百餘種香料。經過數次蒸餾,蒸餾得出的金酒不需陳化,即可飲用。酒度為40°,無色透明,香味突出。以英國產的最為著名,荷蘭、芬蘭等國出產的金酒也相當出名。
威士忌的原料是大麥,燕麥,喬麥和玉米。製造時先將麥粒浸水,然後放在工場的地上讓它們發芽,在此期間要不斷地用人手或機械翻撥,讓發芽的麥粒吸取新鮮空氣,這樣使麥芽的溫度與成長速度保持一致,釀出的酒味也更豐富。麥芽長成後,便是烘烤過程,蘇格蘭用泥炭,而愛爾蘭用無煙炭烘烤麥芽,使其添上各自獨特的焦香味。然後再把麥芽磨碎搗爛,加入酵母發酵:發酵後的原料需經過兩次蒸餾,得出的酒液再放入用火烤過內壁的橡木桶中陳化。橡木桶在陳化過程中會發揮它的奇妙作用,它能慢慢地排出酒桶內的二氧化碳並不斷地將新鮮空氣滲透入酒中,使威士忌的顏色改變,使酒味醇化。威士忌的增陳過程需5年以上,甚至20-30年。陳化後的威士忌呈琥珀色,酒度40°,風味獨特,風行世界。世界著名的威士忌生產國有蘇格蘭、愛爾蘭、美國和加拿大等。
伏特加的原料是麥類和馬鈴薯,先將原料發酵後蒸餾,伏特加的蒸餾方法是與眾不同的,在蒸餾數次的過程中提取含酒精量很高的酒液(可高達80%以上),再用水稀釋至40°左右。伏特加不需陳化,顏色透明晶亮,沒有什麼特別的香味,刺激性強。
中國的穀物蒸餾酒也馳名於世,曾多次在世界博覽會上獲金獎。著名的產品有:茅台酒,產於貴州省茅台鎮。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發酵後經數次蒸餾提取的酒液無色透明。再放入缸中陳化,時間為3年至數十年不等。酒味香濃醇厚,酒度53°。譽稱為中國第一名酒。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可與法國干邑白蘭地相比。
五糧液,四川省宜賓市產。以高粱、糯米、小麥和玉米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採用老窖發酵的方法,發酵後也經數次蒸餾。獲取的酒液清澈透明。味道醇厚清爽,酒度為60。多次獲金獎。
瀘州老窖特曲,產於四川省瀘州。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也採用老窖發酵,經多次蒸餾。製得的酒液清亮透明,酒味濃郁香醇,酒度60°。蟬聯五屆全國名酒。
劍南春酒,四川省綿竹產。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經多次蒸餾。酒液無色透明,味道芳香濃郁,酒度60°。曾獲金質獎。
西鳳酒,陝西省鳳翔縣產。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蒸餾後得到的酒液透明,味道清香甘爽,酒度65°。
洋河大麴,江蘇省泗陽產。以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經重復蒸餾。製成的酒液無色透明,味濃醇香甜。酒度有55°和60°等多種。
汾酒,山西省汾陽產。以高粱為原料,用麥曲加入發酵,採用數次蒸餾。所得的酒液清香濃郁,酒度60°。為古今名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以糯米、高粱為原料,加入麥曲發酵,採用長期發酵法,幾次蒸餾。酒液晶瑩透亮,酒味濃香甘美,酒度60°。
二,葡萄蒸餾酒
葡萄蒸餾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汁發酵後,再將其蒸餾,提取高酒度的酒液。葡萄蒸餾酒稱為白蘭地。
白蘭地的酒精含量約40%左右。通常要經過兩次蒸餾提取酒液。世界各國都有出產。最好的白蘭地是法國產的,而其中又以干邑白蘭地(Cognac Brandy)這種佳釀聞名世界。
白蘭地的前身就是白葡萄酒,在16世紀時,蒸餾技術還沒應用到葡萄酒上。當時法國同荷蘭的貨物和酒的交易很頻繁。但運輸距離很遠,還受到戰爭的威脅。有個荷蘭商人想出了一個妙法,把葡萄酒蒸餾,濃縮成酒精。這樣在運輸中既少佔空間,遇到戰爭所受損失也會減少。到了荷蘭後再兌水出售。但是這位聰明的商人到了荷蘭後,他的朋友們品嘗了這種濃縮的葡萄酒,覺得味道甘美而非常喜歡,加入水反而不好,所以他決定就這樣出售。這就是最早的關於白蘭地酒的傳說。
法國干邑是一個古城,由於其盛產質優味美的干邑白蘭地而馳名世界,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干邑「Cognac」這個詞。
干邑地區是法國最著名、最好的葡萄產區,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共分為6個種植園區,所產的白蘭地酒質也有高低,按酒質排列順序如下:
(一) Grande Champagne 大香檳區
(二) Petite Champagne 小香檳區
(三) Borderies 邊林區
(四) Fins Bois 優質林區
(五) Bons Bois 良質林區
(六) Bois Ordinaires 普通林區
干邑白蘭地的品質優於其他白蘭地,不僅是因為該地區的特殊蒸餾技巧,而且它得天獨厚,無論氣候,土壤都最適宜種植葡萄,所產的葡萄質量也特別好。其中大香檳區占總面積3%,小香檳區占總面積6%,葡萄產量特別少但質量最為上乘,所以大、小香檳區的葡萄是很珍貴的,所產的白蘭地也特別貴重。
干邑白蘭地釀制時先將葡萄精選、榨汁,讓這些汁液自然發酵成為葡萄酒後,再用小型的銅蒸餾鍋進行蒸餾,所有的干邑白蘭地多採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蒸餾。注入蒸餾鍋的酒經加熱直至成為蒸汽,第一次蒸餾得到含酒精約28%的酒液;然後立即進行第二次蒸餾程序,部分的酒液因含雜質太多而被放棄,蒸餾後獲取含酒精70%的液體,這就是白蘭地。釀制1升的干邑白蘭地,需要7-10升的白葡萄酒。蒸餾得到的白蘭地是無色透明的。
干邑白蘭地的顏色是在橡木桶中陳化得來的。干邑的酒桶選用林茂山(LIMOGES)的橡木製造。因橡木的質量對酒影響很大,所以上等的干邑白蘭地的酒桶木材從林茂山的森林中砍伐回來後,必須經過兩年風干,才能用作酒桶。而且所有的酒桶都是純粹用木鑲嵌而成,不能用任何鐵釘或者膠水,也不能用鋸子。以確保增陳過程不受影響。造桶的木條都是以火烘彎,然後利用自然界冷縮熱漲的原理將木條造成酒桶。大多數的釀酒師認為350升的酒桶是最合適的,能夠使到桶裡面的酒液同橡木發生最好的接觸,達到最理想的陳化過程。
空氣慢慢地滲透橡木桶進入裝入木桶中的干邑白蘭地,使酒質逐漸發生變化。酒里的酒精也會慢慢地揮發一部分,因此酒的酒精含量也會減少。裝入木桶中陳化的酒,頭幾年會蒸發得多一點,後來就慢慢減少,大約每年平均減少1%,據說單是干邑這個地區,每天約有25000瓶的白蘭地酒蒸發在大氣中。被稱為「天使所得之份額」。白蘭地在陳化期間,由於色變為琥珀色,味道和香氣也有所改進。
在陳化過程中還要依賴釀酒師的經驗,釀酒師把酒注入木桶後,在漫長的歲月里,對桶中酒質的變化要密切注意,時常品嘗,然後以經驗斷定是否繼續陳化,還是將酒液轉移到一個較舊的酒桶,以便產生不同的陳化作用。
目前的干邑白蘭地大多數是混合的,事實上,最好的干邑是由不同酒齡,不同來源的多種白蘭地混合而成。不過每個釀酒師都有秘方,決不外傳。所以干邑白蘭地有許多不同的牌子。
常用的干邑白蘭地有: 人頭馬 V·S·O·P Remy Martin V·S·O·P
馬爹利 V·S·O·P Martell V·S·O·P
長頸 F·O·V
藍帶 馬爹利 Martell Cordon Bleu
軒尼詩 X·O Hennessy X·O
亞曼邑區(Armagnac)是法國的另一個著名白蘭地產區僅次於干邑白蘭地。亞曼邑與干邑在釀制方面的不同點是在蒸餾程序上。干邑是初次蒸餾和二次蒸餾,連續進行的,而亞曼邑是分開進行的。另一個不同點是干邑的儲酒桶是用林茂山的橡林製成的,亞曼邑的儲酒桶是用黑橡木製成的。亞曼邑白蘭地的味道濃烈、刺激性強,也有許多人喜愛。
馬克(Marc),這是用榨完果汁後剩下的葡萄皮發酵後,蒸餾而成的。法國各地都有出產,但以勃艮地(Burgundy)區產的最好。它富有麥根和木料味道,常被品酒家所欣賞。
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盛產白蘭地如西班牙、荷蘭、希臘、德國、葡萄牙等,味道各有特色。
我國也出多種白蘭地,其中金獎白蘭地最為著名,為許多人所喜歡,味道香濃、醇美。
三,其它蒸餾酒
朗姆酒,是以甘蔗為原料的蒸餾酒。釀造過程與其他蒸餾酒大致相同,將甘蔗榨汁後發酵,再蒸餾就獲得朗姆酒。朗姆酒要經過兩年以上的陳化才可能裝瓶出售。酒度為44°,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酒品之一。主要生產國有古巴、牙買加和巴西等。
蘋果白蘭地,以蘋果為原料。以法國諾曼底(Normandy)出產的Calvdos,蘋果白蘭地最為著名。酒度為35°-40°,英國也產蘋果白蘭地稱為Apple Jack。
製造蘋果白蘭地的過程較簡單,把熟透的蘋果完全發酵後(糖分完全轉換成酒精),再加以蒸餾。然後放在橡木桶中陳化,其顏色是由木通的木頭顏色中得來的。
其他水果也能釀製成美味的果子蒸餾酒,例如:橙黃梅、櫻桃、李子、杏、梨等。酒精度數通常低於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