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朗德蒸餾器蒸白酒
Ⅰ 雅文邑的雅瑪邑的誤解
由於雅瑪邑在國內比較少,相關的介紹文章錯誤百出,常見的錯誤有:
誤解一:雅瑪邑陳年的橡木桶是Black Oak,而干邑陳年的橡木桶則是Limousin Oak
用來陳年雅瑪邑的橡木桶一般都是Limousin Oak或是Cascogne Oak,而不是所謂的Black Oak。一些追求質量的雅瑪邑酒庄懷疑商業化的箍桶工廠,為了追求效率,不會將木材放置空晾兩到三年。而沒有充分晾乾的木材做成的橡木桶會釋放出有損酒質的壞單寧,一般用來陳放雅瑪邑的木桶一定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所以這些酒庄往往就會選擇自己收購木材和風干。我去參觀的時候發現,這些堆積在外的木材經過日曬雨淋會變成黑色。也許這就是Black Oak 傳說的由來?需要注意的是,這層黑色並不會影響酒的顏色,因為在做酒桶的時候,外層是會被刨掉的。
誤解二:陳年時間越長雅瑪邑的質量就越好
雅瑪邑與干邑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雅瑪邑以年份酒而著名,而干邑則以調和酒而聞名。所謂的年份酒就是用同一年的葡萄壓榨醞釀而成,而調和酒則可以混合不同年份的酒。所謂的「陳年時間越長雅瑪邑的質量就越好」,這句話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年份酒,那麼有好的年份,也有很糟糕的年份。有些年份經得起陳年,有些年份經受不起。所以陳年時間越長,年份雅瑪邑的質量不一定越好。如果說的是調和不同年份的雅瑪邑的話,借用一位聰明的釀酒人的話,雅瑪邑最好的年齡和女人差不多,25歲以後是高峰期50以後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誤解三:雅瑪邑與干邑是用同種葡萄釀造的
用來釀造雅瑪邑的葡萄主要有以下幾種:Ugni Blanc,La Folle Blanche,Le Baco,Le Colombard。其中的三種葡萄在干邑地區都有種植,唯有 Baco 是雅瑪邑地區獨有的。在蚜蟲根瘤病害以後,一位名叫Baco的教書先生試驗出用La Folle Blanche 和Noah雜交的能抵制蚜根瘤病害的葡萄品種,這個新的品種也就是Baco葡萄。Baco 很適合 Bas Armagnac 地區的沙土,越陳年就越芬芳,單用Baco釀的葡萄酒卻很難喝。
誤解四:雅瑪邑與干邑是用同樣的蒸餾方法釀成的
雅瑪邑與干邑最主要的不同之點是在蒸餾儀器以及程序上。一般用來蒸餾雅文邑的是雅文邑蒸餾器(ALambicArmagnacais),這種蒸餾器的特色就是一次連貫蒸餾。而用來蒸餾干邑的則是夏朗德蒸餾器(Alambic Charantais),是需要兩次分開蒸餾的。雖然在傳統上,雅文邑地區普遍
使用雅瑪邑傳統蒸餾器,但是由於用這種蒸餾器蒸餾出的生命之水非常的烈,往往需要經過比干邑更長的陳年時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有一些雅瑪邑生產商也開始使用兩次不連續蒸餾的夏朗德蒸餾器(Alambic Charantais)。
誤解五:雅瑪邑有等級產區
生產雅瑪邑的三個地區分別是:Bas Armagnac, Tenareze 和 Haut Armagnac。其中Bas Armagnac以沙淤泥地土質為主,生產的雅瑪邑細膩,優雅,最為消費者喜愛。 Tenareze地區的土質則以石灰黏土為主,生產的雅瑪邑層次豐富,更強烈,需要陳年的時間更長才能達到高峰。而Haut Armagnac只剩下了幾公頃的葡萄園。雖然說,消費者們普遍偏愛Bas-Armagnac的雅瑪邑,但是雅瑪邑地區並沒有名聞規定的等級產區。
誤解六:干邑和雅瑪邑的顏色越深,就說明年份越悠久
根據干邑和雅瑪邑的顏色來判斷其年份,是完全靠不住的。首先,有不少的生產商琢磨到消費者們的心理,而在烈酒中加入焦糖。這一點並不需要在背標中說明,所以消費者們沒法知道購買的干邑或是雅瑪邑是否加入了焦糖。再者,其顏色也與橡木桶內部的焦烤程度有緊密關系。同樣的烈酒在一個焦烤程度非常低以及焦烤程度非常高的橡木桶中陳年同樣的時間,在焦烤程度高的橡木桶里出來的列酒顏色明顯比較高。至於說,橡木的焦烤程度高好還是比較低好,這個見仁見智,沒有準則。
Ⅱ 軒尼詩是不是蒸餾酒
是蒸餾酒
軒尼詩是法國干邑地區生產的,蒸餾採用最傳統的夏朗德壺式蒸餾器,延用的仍然是古老的夏朗德壺式蒸餾法,即「雙蒸法」。第二次蒸餾出來的酒即被稱為「生命之水」。
Ⅲ 白蘭地的釀造過程
白蘭地由原料酒抄釀造、經發酵、蒸餾、勾對調配、陳釀、貯存六步釀制而成。
原料品種多為白葡萄品種,要求糖度較低, 酸度較高,具有弱香和中性香。目前我國適合釀造白蘭地的品種有紅玫瑰、白羽、白雅、龍眼、佳麗釀等。
白蘭地最早起源於法國。由果實的漿汁或皮渣經發酵、蒸餾而製成的蒸餾酒都稱為白蘭地。為大家分享用烤酒設備釀酒造白蘭地的工藝流程。
(3)夏朗德蒸餾器蒸白酒擴展閱讀
白蘭地起源於法國,在公元12世紀,干邑生產的葡萄酒就已經銷往歐洲各國,外國商船也常來夏朗德省濱海口岸購買其葡萄酒。約在16世紀中葉,為便於葡萄酒的出口,減少海運的船艙佔用空間及大批出口所需繳納的稅金。
同時也為避免因長途運輸發生的葡萄酒變質現象,干邑鎮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餾濃縮後出口,然後輸入國的廠家再按比例兌水稀釋出售。這種把葡萄酒加以蒸餾後製成的酒即為早期的法國白蘭地。當時,荷蘭人稱這種酒為「Brandewijn」,意思是「燃燒的葡萄酒」(Burnt Wine)。
Ⅳ 可雅白蘭地koya白蘭地的那個壺式蒸餾器有啥好處
可雅白復蘭地koya白蘭地蒸餾過程採制用的就是銅制夏朗德壺式蒸餾器,好處在於:1、耐酸;2、導熱性能良好;3、銅是部分酯化反應的催化劑;4、可以使丁酸、乙酸、癸酸、月桂酸等不良氣味的酸形成不溶性銅鹽而被析出。
Ⅳ 什麼是干邑
干邑,法國干抄邑地區特產,中國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Cognac本是法國西南部夏朗德省(Charentes)的一個市鎮的名字,由於此地出產的葡萄蒸餾酒甚是有名,久而久之人們就直接拿Cognac來作酒名使用了。
「干邑」是Cognac的中文音譯,其發音相較於普通話與粵語更接近,推測最早是由香港人或廣東人翻譯過來的。一直以來,干邑在中國市場的香港地區和廣東等地最為暢銷。而像「干邑」這樣同時具備地理名稱與「地域特產」雙重屬性的名字在法國類似的還有「香檳(Champagne)」,在中國也有諸如「茅台(酒)」、「龍井(茶)」等,其實理解起來也並不困難。
(5)夏朗德蒸餾器蒸白酒擴展閱讀:
干邑擁有豐富而迷人的香氣,而這種香氣的豐富來源並非由單一因素形成,而是來自於葡萄、發酵、蒸餾和橡木桶陳年共同造就出的時間的作品。葡萄作為自然之果,賦予干邑更多貼近自然的果香和花香,如紫羅蘭、玫瑰、橘子醬、青草、綠色植物等氣息。
而發酵和蒸餾工藝則是干邑形成高酒精度和芳香特徵的關鍵。至於陳年,則讓干邑在橡木桶中自然汲取更多的木桶「養分」,如丁香酚、香草醛,然後在時間的流轉中,讓干邑不同維度的香氣更加融合,渾然一體。
Ⅵ 干邑的工藝流程
盡管當局允許採用的葡萄有七種,但現在只採用三種葡萄:主要是Ugni Blanc,但亦採用Folle Blanche和Colombard。干邑來自白葡萄,但這種烈酒的顏色卻這樣深,是否有點奇怪呢?事實上,干邑的顏色是以在橡木桶里的陳年時間來決定。
較遲成熟的Ugni Blanc葡萄釀出來的白酒酸度甚高而酒精含量低:這都是透過蒸餾和陳年來釀制好乾邑的必要元素。
除了本身在布特妮區所擁有的廣闊葡萄園外,卡慕家族亦和區內多間葡萄種植園有聯系,其中一些三代以來都向卡慕供應葡萄。
干邑區在每年十月中葡萄完全成熟時進行採摘。這是充滿歡樂的時刻,一年的辛勤耕耘終於取得成果。
採摘後的葡萄會馬上用傳統的平板壓榨器來進行壓榨,而不得使用速度更快的Archimedes螺旋壓榨器。
進行壓榨時只榨取葡萄汁液,絕不碾破葡萄外皮或裡面的果核。
榨好的汁液會立刻儲存起來,留待發酵。法例嚴禁加入糖份(Chaptalisation),所以發酵而成的葡萄酒酒精含量較低 - 只有大約8%。 產自干邑區的葡萄酒酒精度較低,味道亦較酸。不過,要經過蒸餾來生產優質干邑,這些特徵都不可缺少。
說干邑,首先要提白蘭地。18世紀前,法國出口的葡萄酒因當時的運輸條件,往往經受不住長途運輸而變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人們採用了「2次蒸餾」來提高酒精含量,以便運輸。到達目的地後再稀釋復原。2次蒸餾的白葡萄酒便是早期的白蘭地。9公升白酒經過兩次蒸餾程序後,只能釀製成1公升干邑白蘭地。蒸餾器皆為紅銅所制,其基本設計500年來未變。每次蒸餾需長達12個小時,經過第二次蒸餾後的酒,法國人稱之為「生命之水」,但還要經過悠長歲月的熏陶久藏,這些辛辣的新酒才能配以干邑白蘭地的美名。
一直以來,蒸餾方法都沒有改變。至今釀酒商仍然採用同一方式、稱為夏朗德蒸餾器(alambic charentais)的銅甑,和四百年前一樣。
干邑的蒸餾分兩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大約需要12小時。
蒸餾的原理相當簡單:將酒倒進鍋爐加熱直至蒸氣冒出。再將蒸氣收集,引入一條管,流入冷卻塔里冷凝,又再成為液體。
第一次蒸餾的酒有點濁,酒精含量約為28%,稱為低度酒/初蒸酒(brouillis)。這些初蒸酒會再進行第二次蒸餾,稱為「bonne chauffe」(雙蒸酒)。在舍棄頭尾(最先和最後釋放的蒸氣)後,就可得到bonne chauffe雙蒸酒的中心部份。這部份是酒精含量達70%至72%的清澈烈酒,經過陳年的階段就會變成干邑。
總蒸餾師負責留意酒和初蒸酒的加熱溫度,以及將酒頭酒尾分隔,其角色實在不可或缺。在兩位蒸餾師手上,即使同一種原酒,在同一個銅甑里蒸餾,亦會生產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干邑。在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蒸餾期內,總蒸餾師都會住在蒸餾廠里,以便能夠定期監察每個階段的進度 經過兩次蒸餾的清澈烈酒並未能稱為「干邑」,還需要先在橡木桶(只可用橡木)里陳年最少兩年,最長更多達50年。
干邑的奇妙變化都在橡木桶的歲月里發生。經過黑暗酒窖里空氣和木材不斷交流接觸,干邑慢慢沾染上橡木的顏色,香氣亦愈來愈醇厚。
橡木的一些特徵會漸漸轉移到干邑,形成「熟釀」氣味,只有年份十分久遠的干邑才會有這種獨一無二的氣味。
由於干邑陳年時所用的橡木充滿氣孔,一部份的干邑會隨著時間過去而蒸發。這是個不可缺少的過程,它既可減輕干邑的酒精度,亦令其變得醇厚。
在橡木桶里陳年50年後,完全成熟的干邑就會灌入大玻璃瓶里儲藏,此後不再會有任何變化。
金黃閃爍的美酒、空氣和木質之間這種細致和明顯的融煉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亦不能加以干預。一切都渾然天成,四個世紀以來未嘗改變。
木桶在藏酒過程中擔當了一個重要角色。法國於18世紀捲入了西班牙戰爭,白蘭地出口市場不佳,造成大量存貨,人們不得不將存貨裝入由橡木製成的木桶內儲藏。數年後,解甲歸田的人們驚奇地發現,儲存在橡木桶內的白蘭地竟然變得更香更醇,且色澤晶瑩剔透,呈琥珀色。於是,用橡木桶釀藏白蘭地便成為一個重要傳統。只有在法國特定的森林區專為釀酒而種的堅實橡木,才被用來製造釀酒桶。雖然酒窖甚為陰涼,但隨著干邑白蘭地儲藏年份日久,在橡木桶揮發掉的酒也越多,行內俗稱這為Angle share即「天使的配額」。
在橡木桶揮發掉的酒,經過空氣被吸附在牆壁上,再慢慢消失在屋外。屋外牆隨著時間會慢慢形成一層黑色的霉。法國人給它一個很浪漫的名字:angel share.那些在橡木桶里不翼而飛的酒被天使分享了。 調配堪稱是釀制干邑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經過不同總蒸餾師的蒸餾過程並在橡木桶里不同時間的陳年之後,來自六個干邑分區的干邑都會形成不同的味道、香氣和特徵。
至於怎樣「撮合」種種不同的干邑,就是總調配師的職責所在,他需要挑選最佳的干邑,再調配出配搭和諧、酒質均衡,能夠滿足嗅覺和味覺的佳釀。
總調配師就像藝術家一樣,他會按照個人的品味來運用儲存的干邑,譜寫出自己的味道和香味交響樂,令佳釀成為自己的藝術品。
調配上品干邑並無任何秘方。需要的只是從蒸餾干邑以至最後調配完成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了如指掌。這是一門藝術,必須向上一代學習,再傳給下一代。
由於調配是一門個人的藝術,所以卡慕家族規定,只有嫡系成員才有資格背上總調配師的名銜。
在干邑地區,聚集著多家世界級的干邑酒業公司,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和拿破崙一起被公認為干邑酒的四大經典品牌,代表了干邑的頂級水平。
干邑酒調校師是干邑製造業的關鍵人物。在整個製造過程中調校師們一直在觀察白蘭地的原酒液在整個藏釀期的變化,以確定何時換酒桶及它目前在藏釀期的最適時點。由於所有干邑都不是以葡萄年份來賣的,調校師的工作便是富有技巧地把不同時期和產地的干邑混合調校,以得到整體均勻一致的市場品級標准。
Ⅶ 白蘭地一般的酒精度是多少
一般白蘭地的度數都在40%以上,當然酒廠不同,白蘭地的度數可能也會略有差異。
Ⅷ 那位高人能告訴我葡萄酒,白蘭地,香檳,雪莉酒的差別
白蘭地
brandy
白蘭地通常的意思是「葡萄酒的靈魂」白蘭地之英文字〔Brandy〕是由荷蘭文〔Brande〕轉變而成。
白蘭地一詞分狹義和廣義之說,從廣義上講,所有以水果為原料發酵蒸餾而成的酒都稱為白蘭地。但現在已經習慣把以葡萄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貯存、調配而成的酒稱作白蘭地。若以其它水果為原料製成的蒸餾酒,則在白蘭地前面冠以水果的名稱,例如蘋果白蘭地、櫻桃白蘭地等。
白蘭地最早起源於法國。18世紀初,法國的查倫泰河(Charente)的碼頭因交通方便,成為酒類出口的商埠。由於當時整箱葡萄酒占船的空間很大,於是法國人便想出了雙蒸的辦法,去掉葡萄酒的水分,提高葡萄酒的純度,減少佔用空間而便於運輸,這就是早期的白蘭地。1701年、法國捲入了西班牙戰爭,白蘭地銷路大減,酒被積存在橡木桶內。戰爭結束以後,人們發覺貯藏在橡木桶內的白蘭地酒,酒質更醇,芳香更濃,而且還有晶瑩的琥珀色,這樣,世界名酒白蘭地便誕生了。因此,用橡木桶貯藏和貯藏的年限便成為釀制白蘭地的重要環節。
【兩種製造工藝】
一、用白葡萄酒蒸餾製作白蘭地。原料酒的發酵工藝與傳統法生產的白葡萄酒(不宜用紅葡萄釀成的白葡萄酒蒸餾白蘭地,原因是在發酵時生成較多的雜醇油,蒸出的酒液質地粗糙)相同,當發酵完全停止時,殘糖已達到0.3%以下,在罐內進行靜止澄清,然後將上部清酒與酒腳分開,取出清酒即可進行蒸餾(酒腳要單獨蒸餾)。白蘭地是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飲料酒,它對於酒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在60-70%(v/v)的酒精中,能保存它固有的芳香,因此白蘭地的蒸餾方法至今停留在壺式蒸餾機上(採用壺式蒸餾還另有益處就是壺是用銅製成的,在加熱蒸餾過程中,生成了銅的丁酸、乙酸、辛酸、癸酸、月桂酸鹽。這些鹽是不溶性的,故就除去了味道不夠好的這些酸,有利於白蘭地的質量)。
壺式蒸餾是採用直接火加熱進行兩個連續的蒸餾步驟。即先將原酒蒸成低度酒,在容量為150-500L的壺中加入新發酵好的原料酒,一直加熱蒸至蒸汽中含很少的酒精為止,約需8小時或更長時間,餾出液(即粗餾原白蘭地)酒度為24-32%(v/v)。取部分酒尾分開存放,把壺放空,再放入新的原酒及上次蒸餾所得的酒尾,進行第二次蒸餾。同法,進行第三次蒸餾。將3次蒸餾所得的主要餾出液合並後復蒸,復蒸時間要長些,約14小時,也要分去1%-2%的酒頭或部分酒尾,其主要餾出液的平均酒度為58-60%(v/v), 即為原白蘭地。將原白蘭地酒進行勾兌與調配,再經過貯藏和一系列的後加工處理,最後裝瓶出廠。
二、用葡萄皮或葡萄渣作原料製作白蘭地。將皮渣裝在桶中,將容器密閉,使其發酵,因皮渣本身都帶有酵母菌,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容器裝滿後,將口密閉,頂部留一氣孔,使二氧化碳氣逸出。發酵時間一般需要10-15天,溫度適宜,只需 7-8 天。發酵完畢後,即可放入蒸餾器進行蒸餾,方法同上。
【白蘭地的特點】
白蘭地有一種高雅醇和的口味,具有特殊的芳香。
白蘭地中的芳香物質首先來源於原料。法國著名的Kognac白蘭地就是以科涅克地區的白玉霓、白福兒、格倫巴優良葡萄原料釀制的。這些優良葡萄品種含特有的香氣,經過發酵和蒸餾,得到原白蘭地。原白蘭地是指通過蒸餾得到的、還未調配的白蘭地。
優質白蘭地的高雅芳香還有一個來源,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來源,那就是橡木桶。 原白蘭地酒貯存在橡木桶中,要發生一系列變化,從而變得高雅、柔和、醇厚、成熟,在葡萄酒行業,這叫「天然老熟」。在「天然老熟」過程中,發生兩方面的變化:一是顏色的變化,二是口味的變化。原白蘭地都是白色的,它在貯存時不斷地提取橡木桶的木質成分,加上白蘭地所含的單寧成分被氧化,經過五年、十年以至更長時間,逐漸變成金黃色、深金黃色到濃茶色。新蒸餾出來的原白蘭地口味暴辣,香氣不足,它從橡木桶的木質素中抽取橡木的香氣,與自身單寧成分氧化產生的香 氣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白蘭地特有的奇妙的香氣。
合格的白蘭地,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程序,那就是調配。調配也稱勾兌, 是白蘭地生產的點睛之筆,它使葡萄酒的感觀、香氣和口感實現高度的和諧統一。 怎樣調配是各葡萄酒廠家的秘密,各廠都有自己的配方和自己的調配專家。作為白蘭地調配大師,不僅需要精深的釀酒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需要異常靈敏的 嗅覺、味覺和藝術鑒賞能力。白蘭地有一個特點,它不怕稀釋。在白蘭地中放進白水,風味不變還可降低酒度。因此,人們飲白蘭地時往往放進冰塊、礦泉水或蘇打水。更有加茶水的,越是名貴茶葉越好,白蘭地的芳香加上茶香,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最好的白蘭地是由不同酒齡、不同來源的多種白蘭地勾兌而成的。兌酒師要通過品嘗儲藏在桶內的酒類來判斷酒的品質和風格,並決定勾兌比例。兌酒師都有自己的配方,絕不外傳。勾兌後的白蘭地在適當的容器中和諧6個月就可裝瓶。白蘭地與葡萄酒不一樣,不在瓶中沉澱,裝瓶以後就成為定型產品。只要密封後避光、低溫保存就可長期留用。勾兌的白蘭地酒度在國際上一般標準是42-43度,我國的酒度標準是38-44度。
品質優良的白蘭地為了突出貯陳年限,抬高酒價,酒瓶的商標上還要有醒目的特殊標記,這些標記各有不同的意義。
【白蘭地的老熟過程】
新蒸餾所得的白蘭地,香味不圓熟,質地粗糙,須在橡木桶中陳化。陳化前要稀釋至酒度為50%(v/v)左右。稀釋用水在使用前可加入50g/100L的無鐵的糖色。酒桶應放在地上酒窖陳化白蘭地,不應放在地下酒窖貯藏。因為地下酒窖通風不良,不能使白蘭地充分氧化,影響老熟。最適宜的貯藏室溫是15-25℃,相對濕度為75-85度。白蘭地貯藏期越長越好,陳釀時間越久,白蘭地的風格越柔順,香氣也越精美,價格就越高昂,但這並不等於說,白蘭地可以無限制陳釀於木桶中,酒本身也有一個從未熟到成熟到衰老的過程。先在新桶中陳化1年後轉入舊桶,再陳化5-10年甚至20-30年,一般不超過50年。
【白蘭地的貯陳】
白蘭地酒之所以經貯陳後,口感醇和,芳香濃郁,是因為所用的橡木桶對白蘭地有微妙的「交換作用」,使本來沒有顏色的酒,神奇地變成橡木桶的琥珀色,而且增添了白蘭地特有的香氣。不過白蘭地本身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因為一部分白蘭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蒸發掉。據說,僅在法國Cognac(干邑)地區,一年蒸發掉的酒約2000萬瓶,難怪有人笑稱這些蒸發掉的酒是給天使偷喝去了。由於橡木對白蘭地的酒質影響很大,因而酒廠對木材的選擇和酒桶的製造也非常講究。首先,被伐下來的橡木,須經兩年以上的風干以後,才可以用來做木桶,以防橡木中的水分滲出而影響白蘭地的醇美口味;並且,所有的木桶都應該純粹用橡木鑲嵌而成,其間不用一顆鐵釘或一滴膠水,也不能用鋸子來割,以確保貯陳過程不影響酒的色澤和口味。這就要求木匠師傅以聰明智能和嫻熟的技巧,利用自然界物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將木條用火烤彎,互相吸合造成酒桶,這種酒桶的大小以350公升的容量最合適。裝入像木桶中的酒因進入一部分空氣中的氧氣,會使酒質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復雜的化學反應並發展酒香;另外,橡木桶的溶解物質和它的微生物,對於白蘭地的老熟和產生酒香影響極大。酒里的酒精也會蒸發一部分,使酒的烈度降低,並且橡木桶的顏色也逐漸滲入酒中,使原本無色的酒變為晶瑩的琥珀色,味道也大有改進。
【白蘭地的品級】
★3年陳/★★4年陳/★★★5年陳/V.O. 10-12年陳/V.S.O. 12-20年陳/V.S.O.P. 20-30年陳/F.O.V. 30一50年陳/X.O. 50年陳/X. 70年陳;
E.Especial 特別的/O.Old 老陳/P.Pale 淺色、清澈的、指米加焦糖色/S.Superior 優越的或soft柔順的/V.Very 非常/X.Extra 格外的,特高檔的/C.Cognal 干邑/F.Fine 好的、精美的。
這些標記的含義不都是很嚴格的,不僅代表的酒齡沒有嚴格的確定,相同的標記在不同的地區和廠家所代表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干邑白蘭地(Cognac)】
眾所周知,白蘭地最著名的產地當屬法國,然而當人們提到極品白蘭地的時候,不是泛指法國白蘭地,而是指干邑白蘭地(Cognac)。干邑,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地區,位於夏朗德省(Charente)境內。干邑地區的土壤、氣候、雨水等自然條件特別利於葡萄的生長,因此,這個地區所生產的葡萄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但這並不是說好的葡萄就一定可以釀出優質的白蘭地。干邑是法國白蘭地最古老、最著名的產區,干邑地區生產白蘭地有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加工釀造工藝,干邑之所以享有盛譽,與其原料、土壤、氣候、蒸餾設備及方法,老熟方法密切相關,干邑白蘭地被稱為「白蘭地之王」。
干邑白蘭地酒體呈琥珀色,清亮透明,口味講究,風格豪壯英烈,特點十分獨特,酒度為43度。
干邑白蘭地的原料選用的是聖·愛米勇(saint Emilim)、哥倫巴(colombard)、白瘋女(Folle Blanche)三個著名的白葡萄品種,以夏朗德壺式蒸餾器,經兩次蒸餾,再盛入新橡木桶內貯存,一年後,移至舊橡木桶,以避免吸收過多的單寧。
香檳Champagne是其實是個地方名,原意是指石灰質土,現在指的是在法國巴黎東北145公里的香檳區所生產的汽泡酒,香檳區是世上極小數純用人手收成葡萄的產區。雖然,其它國家或地區也有同類的汽泡酒生產,但也不能標作「香檳」只能叫作汽泡酒,而且質素也無法與最高質素的香檳相比。因此,香檳是最佳的汽泡酒。
公元9世紀時,法國的很多國王都在香檳地區的蘭斯(Reims)接受加冕。慶典期間,權貴們喜歡喝當地出產的一種「清明透亮,新鮮淡雅並微微顫動」的葡萄酒。1668年,該地區奧維利修道院的主教的丹·佩里濃試著把各種葡萄酒勾兌,用軟木塞密封後放進酒窖。第二年春天,當他把那些酒瓶取出時,發現瓶內酒色清澈,明亮誘人。一搖酒瓶「砰」一聲巨響,他嚇了一跳,瓶塞不翼而飛,酒噴出瓶口,芳香四溢。這種酒被稱作「爆塞酒」,今天香檳的最初由來。
香檳是法國的國寶級酒,它的製作工藝無法仿效,且必須來自法國香檳地區。它是利用已有的精良葡萄酒釀造工藝,在此之上將成酒經過二次發酵以產生氣泡,因此香檳也被叫做「閃爍的酒」。而釀制所用葡萄僅限三種:Chardonnay、Pinot Noir和Pinot Meunier。葡萄都用手工採摘,以舍棄腐壞;抵達酒窖後用壓榨機溫和壓榨,為確保品質,每150公斤葡萄最多隻能榨取100公斤果汁。
然後進行第一次發酵,使果汁變成靜態的乾性葡萄酒,經過調配獲得調配酒。香檳的迥異風格全來自調配方法,有的會加入前幾年的乾性白酒,有的則只由當年收成的葡萄釀酒調配。若加了紅葡萄酒便可獲得玫瑰紅或粉紅的香檳。
香檳的第二次發酵是將調配酒加入蔗糖和酵母,裝瓶密封藏入酒窖內的石灰土。二次發酵後的酒往往會有酵母殘渣,存留瓶內賣相不佳,也讓酒色渾濁不清。這個難題在1816年得以解決。當時克力科酒廠(Clicquot)主人的遺孀讓雇員造了一座木架,上面鑿些孔洞,把酒瓶插進洞中,瓶口朝內。然後每天都緩緩轉動酒瓶,讓殘渣慢慢滑向瓶口。把瓶尾慢慢升高,直到瓶身上下倒置,所有殘渣積聚在瓶頸,再以嫻熟的快動作打開瓶塞讓殘渣流出,隨即翻轉瓶身,重新塞好。這方法沿用至今,由此還產生了一個特殊職業——搖瓶人。搖瓶人的工作曾被這樣描述:「站在木架前,像鋼琴家准備彈奏協奏曲般松動肘腕,然後踏步上前,運手如飛地搖動一瓶又一瓶、一行又一行的酒。每個酒瓶搖動三次,瓶身轉1/8周……」這看似藝術,卻在陰暗酒窖內完成且工程浩大,因此如今很多酒廠都採用機械代替搖瓶人。
除渣後的酒加入「調味劑」,便是成品香檳了。依調味劑甜度不同,可分為特干(brut),干(extra dry),中干(sec),中甜(demi-sec)和甜(doux)。成品香檳仍需要封藏,沒有年份的在裝瓶12個月內不得出售,有年份的也要等上三年。有上好的香檳要在窖中存放五年、十年甚至更久。
香檳的風格與調配過程有關,品質則由釀制葡萄來自的地區決定。出自最好土壤的葡萄被管制機構定為100%,由此釀制的香檳可使用「特級」(Grand Cru)標簽。被列為90%~99%的葡萄所釀香檳可使用「一級」(Premier Cru)標簽。這些葡萄產區集中在法國香檳地區,數目較少。而玫瑰紅的香檳尤其珍貴,只能由產自Les Riccys地區的葡萄釀制。無怪從昔日凡爾賽盛宴到今日舉杯慶功,都以開香檳為頌祝習慣,那可是頗費周折的。
雪莉酒的釀制:
雪莉有其特殊風味,通常被形容為「似堅果的麥香」。在顏色上由白色到深黃色,甜度
由「完全不甜」到「稍甜」,如同波特甜酒,其甜度受到發酵中加入白蘭地的時間影響
。
世界上唯一生產獨特雪莉的地方是西班牙安達魯西西省[AudaLuuia],一個由「黑瑞茲
」[Jerez de la Frontera] 、「艾爾布也多」[El Puerto de Santa Maria]與「桑
魯加」[Sanl'ucar de Barrameda]所形成的三角地帶。
用於釀制雪莉的葡萄品種有帕蘿米諾[Palomino]與佩德洛席梅涅茲[Pedro Xim'enez
]兩種。葡萄榨汁後置於新橡木桶內發酵,第一次發酵約三~七天,產生大量泡沫之後
,再緩慢發酵持續約十周,這段期間,葡萄內所含的醣都會轉變成酒精。在次年一月,
酒漸澄清,沉殿物沉入桶底,二月,在毫無人工操作的情況下,部分酒的表面會產生一
層白膜,稱為「開花」[Flor],是酵母菌的一種,它造就出了著名的「菲瑙」[Fino
];而開花很少或沒有花的酒即形成「俄羅洛索」[Oloroso],這是因大自然神奇而造
就的兩種雪莉。為助長「開花」茂盛發展,木桶蓋要松開使空氣流通,而且曝曬在艷陽
之下,此過程是為了使葡萄糖產生變化,並賦予雪莉獨特風味,大約三個月後,將雪莉
冷卻並貯存。雪莉酒最重要而異於其他葡萄酒的地方是其陳酒培育新酒的處理程序[So
lera]。這種處理程序使舊木桶永遠保持一樣品質的佳釀。至今己無1888年生產的酒,
卻可經由此程序而保持與1888年時相同的品質與水準。新酒在經過評鑒分級後,測試酒
精含量,再加入白蘭地提高酒精濃度。「菲瑙」酒精濃度加強到15%,「俄羅洛索」在1
7%或18%。
雪莉酒的種類:
·菲瑙:
顏色淺白,屬完全不甜葡萄酒,風味輕快鮮美,新酒愈早飲用愈佳,冷藏後再飲用。
·曼查尼拉[Manzanilla]:
菲瑙中的菲瑙,因其在桑魯加熟成,具鹽分的空氣賦予其特殊的風味,如果新酒飲用可
品嘗出鹽味,其顏色比菲瑙白,屬完全不甜葡萄酒,風味亦輕快鮮美。
·阿蒙提亞多[Amontillado]:
菲瑙一種,比前兩種較成熟,顏色較深,堅果味更濃,酒精濃度平均為18%。
·俄羅洛索:
濃郁、甜美,顏色呈金黃色。標簽上有各種名稱表示其香甜風味[Milk,Cream,Amoro
so或Brown]。
·帕落可達多[Palo Cortado]:
菲瑙與俄羅洛索混合而成的,具刺激酸味,屬不可多得的上品。
除西班牙之外,生產雪莉的國家尚有英國、南非、澳洲、美國及塞普勒斯等,他們依西
班牙釀製法釀造雪莉,但不得稱為真正的雪莉。
Ⅸ 自釀白蘭地蒸餾葡萄渣時怎樣蒸餾
一、關於白蘭地 1、定義:白蘭地是以水果(通常用葡萄)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儲藏、陳釀生產的蒸餾酒。葡萄白蘭地酒精含量為40%左右,有葡萄果香和陳釀橡木香。 2、分類:按生產方法分三類:葡萄原汁白蘭地,葡萄皮渣白蘭地,葡萄酒泥白蘭地。 請注意:葡萄皮渣白蘭地甲醇含量較高,不能直接飲用,可少量加入到無甲醇酒精中,用於配置白蘭地。 葡萄酒泥白蘭地中含有大量科涅克油(白蘭地油),香味太重也無法直接飲用,只能用於生產配置白蘭地。 (白蘭地油主要成份是釀制葡萄酒的酵母屍體提取的發酵產物,是用於配置白蘭地的香料) 3、商品白蘭地:市售的大量商品白蘭地是用生產蔗糖的副產品糖蜜酒精(食用酒精),與葡萄酒原汁白蘭地、皮渣白蘭地、酒泥白蘭地按一定比例混合,再調香儲存生產的。在包括法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這都是合法的白蘭地,當然法國人很少飲用。奧地利規定白蘭地中「葡萄酒生命之水」不得低於15%;日本規定「特級白蘭地」中「葡萄酒生命之水」不得低於27%,「一級白蘭地」中,不得低於17% 二、技術要求 1、葡萄品種:適合生產白蘭地的葡萄一般要求: 糖度較低---釀出的酒酒度低,蒸餾出的白蘭地濃縮度高,能集中更多的芳香物質。 酸度較高---滴定酸含量和蒸餾時酯的形成有關,這種酯是白蘭地重要的芳香物質。 弱香或中性香-如果品種香太濃,會影響白蘭地的特色,如玫瑰香蒸餾出來象「花露水」一樣 白色或薔薇色 2、技術標准:1989年我國公布了一個白蘭地標准,1997年做了一次修訂,主要參照了法國科涅克標准,並盡量與之接軌。主要改動有: 增加了特級(XO)白蘭地標准 增加了「非酒精揮發物總量」的最低量,取消了揮發酸、總酯、醛類、糠醛、高級醇的具體指標,這是白蘭地風味的重要成份。 銅含量從不大於0.5mg/L放寬到6mg/L。法國對銅無要求,實測科涅克白蘭地378個樣本,銅含量平均值2.2mg/L 甲醇不大於2g/L純酒精(458個科涅克酒樣平均值是0.48g/L純酒精) 3、生產白蘭地的葡萄酒釀造全程不能加硫!用高酸葡萄的一個目的就是替代硫的作用。 三、生產 1、用於蒸餾白蘭地的葡萄酒最好是壓榨過濾沉澱後的清汁發酵。通常酒精發酵時也會產生雜醇油(約為乙醇總量1%),是由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生成的。氨基酸上的氨基是酵母必須的氮源,當氨基被利用後,剩下的碳骨架就轉化為高級醇。如果添加適當的無機氮,酵母迅速吸收無機氮,不使氨基酸發生去氮作用,能大大降低高級醇的產生(老趙的減少雜醇7項措施之一)。 2、蒸餾:蒸餾就是為了濃縮酒精和芳香物質,和生產純酒精不同,蒸餾白蘭地不需要精確剔除所有「雜物」,傳統的二次壺式蒸餾法生產的白蘭地還是公認質量最好的,精密分餾的白蘭地口味中性,沒了風格。 第一次是大火粗餾,得到20~30%的粗餾原白蘭地; 第二次是文火精餾,得到最終60~70%的原白蘭地。 蒸餾是把幾種不同液體混合物加熱揮發,這時蒸汽組分和液體組分的比例是不同的,蒸汽中含有更多易揮發物質,但絕不是簡單的「沸點低的先餾出」這么簡單。比如甲醇的沸點比乙醇和水都低,但是在低濃度酒精溶液中,它和水分子作用力較強,比乙醇更難揮發,留在酒尾中的較多;在高濃度酒精溶液中,它分子量小,先揮發出來,在酒頭中比較多。而二氧化硫總是在酒頭中比較多。 3、蒸餾設備:最基本的就是蒸餾鍋和冷凝器了,傳統用純銅(紫銅)做蒸餾器,因為銅做為催化劑能去除一些不良物質,用不銹鋼鍋的也可以在鍋內放一小塊銅板(管),起到這個作用。 經典的夏朗德蒸餾鍋上的洋蔥頭能冷凝高沸點液體並迴流到蒸餾鍋內,提高蒸餾效率。 (根據老曹的經驗)業余條件下在蒸餾鍋和冷凝器之間加個緩沖瓶有一定的分餾作用,效果是凝結的酒液清澈度明顯提高。根據原理,緩沖瓶最好要高一些(讓蒸汽有一定上升路程適當降溫),底部大一些(避免積液升高),加雙孔塞(低進高出),必要時加風冷(或水冷)並檢測(控制)緩沖瓶溫度效果可能更好。使用時注意安全,防止暴瓶。 (網友經驗)冷凝器用銅管或不銹鋼管盤起來丟在水桶(槽)就可以了。一般用2~3米長就夠了。 4、蒸餾時的「掐頭去尾」 粗餾:從7~12%的葡萄酒蒸餾得到22~35%的粗餾原白蘭地,粗餾通常不用掐頭去尾。 取後面0~20%的餾份稱為「芳香水」,經過橡木桶儲存後可以用來勾兌芳香型白蘭地。剩下的酒糟水可提取酒石酸鉀鈉,業余加工的直接倒掉好了。 二次蒸餾:要分成頭餾分(酒頭),中餾分(酒心,一級原白蘭地),尾餾分(酒尾和芳香水) 酒頭:截取的酒精含量占蒸餾原酒的總酒精含量的1~2%。比如要蒸餾40L/ 25%(v/v)的粗餾酒,其中酒精含量是40L*25%=10L,按1%截取的酒頭中酒精量是100mL;假如酒頭是75%(v/v),截取的酒頭量=10mL/75%=133mL。 如果按照2%截取酒頭,就是267mL。 如果原酒濃度更高(例如30%),截取的酒頭還要增加(按2%截取320mL) 如果截取的酒頭濃度更高(如80%),截取的酒頭可以少一點(按2%截取250mL) 這是酒廠的原則,有經驗的還要結合口嘗鼻聞。 根據釀友經驗,自釀酒太少時要適當加大比例,比如蒸餾4L粗酒,也還是要截取1兩(約60ml)酒頭比較保險。 中餾分:截取酒頭後一直到酒精含量降到55%時為止,得到的是質量最優的中餾分,濃度為65~70%,數量約占粗酒的30% 尾餾分:酒精含量55~0%的部分,約佔20%,其中酒精含量20%以下的芳香水可單獨存放利用。 5、酒頭酒尾的利用 酒頭和酒尾可以混合後(或混入葡萄酒中)再次蒸餾,但酒頭中含有尖銳氣味和口味的醛類物質較多,建議不要混入;酒尾中的酯類和高級醇較多,經過儲存能發生很好的變化,可以混入下批酒中一起蒸餾。 四、陳釀 蒸餾得到的原白蘭地需要用橡木桶經過幾年的陳釀後,再經勾兌稀釋成42%左右的成品白蘭地才能飲用。 根據國標規定:特級(XO)白蘭地需要6年以上的酒齡。優級(VSOP)是4年,一級(VO)是3年,二級(三星,VS)是2年。 業余釀造只好泡橡木片了,根據網友經驗一般1g/L就可以了,放一段時間(1~2個月)要撈出來,不然會沉底粉化。
Ⅹ 白蘭地是純的葡萄蒸餾液體嗎
是的,傳統意義上講的白蘭地就是以葡萄碾碎發酵以後的酒液蒸餾而出,干邑的回做法是採用夏朗德壺答式蒸餾法,蒸餾兩次,純度更高,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雙蒸白蘭地。
注意,初步蒸餾出來的原酒還不能叫做白蘭地,必須要在橡木桶中陳釀一段時間,酒體與橡木桶發生反應,酒液漸變為透明的琥珀色,這時才能成為真正的白蘭地!
一般意義上,法國干邑區標准也沿用到全世界標准。橡木桶陳釀2年以上標注等級VS,4年以VSOP,6年以上為XO,而很多知名廠商生產xo白蘭地都會在十年甚至20年以上!
白蘭地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