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備蒸餾裝置
⑴ 實驗室製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下
(1)乙酸成本高,乙醇低,應過量,使乙酸多可能參加反應
(2)催化劑,脫水劑
(3)此時CH3COOC2H5更純凈,含有較少雜志(如C2H5OH)
(4)飽和Na2CO3溶液洗滌酯的目的:吸收CH3COOH,溶解C2H5OH,降低CH3COOC2H5溶解度
用飽和CaCl2溶液洗滌酯的目的溶解C2H5OH(生成Ca(C2H5OH)6Cl2),降低CH3COOC2H5溶解度)
(5)Na2CO3與CaCl2兩種飽和溶液生成CaCO3沉澱
(6)保持氣壓平衡,使CH3COOC2H5順利進入錐形瓶
⑵ 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兩種酯的實驗室制備方法:①乙酸乙酯的制備(裝置如圖1);②乙酸丁酯[CH3COO(CH
(1)用水浴加熱均勻受熱,容易控制溫度.
乙酸、丁醇加熱易揮發,為減少原料的損失,直玻璃管對蒸汽進行冷凝,重新流回反應器內.
試管與石棉網直接接觸受熱溫度高,容易使有機物分解碳化.
故答案為:均勻受熱,容易控制溫度,冷凝、迴流;防止加熱溫度過高,有機物碳化分解.
(2)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醇與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鈉吸收,易於除去雜質,飽和碳酸鈉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於水面,容易分層析出,便於分離.
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通常分液的方法,分液利用的儀器主要是分液漏斗,使用時注意下層液從分液漏斗管放出,上層液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酯的密度比水小,應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
故答案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於分層;分液漏斗;A.
(3)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
A.使用催化劑,縮短反應時間,平衡不移動,故A錯誤;
B.加過量乙酸,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B正確;
C.不斷移去產物,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動,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C正確;
D.縮短反應時間,反應未達平衡,1-丁醇的利用率降低,故D錯誤.
故選:BC.
(4)由表中數據可知,乙酸丁酯與乙酸乙酯沸點相差比較大,乙酸乙酯沸點為77.06℃,可利用蒸餾原理,將製得的乙酸丁酯進行蒸餾,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餾分,且該餾分不溶於飽和碳酸鈉溶液,若有則說明含有乙酸乙酯,沒有則不含乙酸乙酯.
故答案為:將製得的乙酸丁酯進行蒸餾,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餾分,且該餾分不溶於飽和碳酸鈉溶液.
⑶ 乙酸乙酯的制備方法
目前世界上工業乙酸乙酯主要制備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縮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脫氫法等。傳統的乙酸酯化法工藝在國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規模生產裝置主要是乙醛縮合法和乙醇脫氫法,在乙醛原料較豐富的地區萬噸級以上的乙醛縮合法裝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乙醇脫氫法是近年開發的新工藝,在乙醇豐富且低成本的地區得到了推廣。最新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是乙烯加成法,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邁拉庫地區採用日本昭和電工專利技術建成了50
kt/a生產裝置。
(1)乙酸酯化法
乙酸酯化法是傳統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在催化劑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而得。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水
反應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該法生產乙酸乙酯的主要缺點是成本高、設備腐蝕性強,在國際上是屬於被淘汰的工藝路線。
(2)
乙醛縮合法
在催化劑乙醇鋁的存在下,兩個分子的乙醛自動氧化和縮合,重排形成一分子的乙酸乙酯。
2ch3cho→ch3cooch2ch3
乙醛
乙酸乙酯
該方法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日本等地已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裝置,在生產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3)乙醇脫氫法
採用銅基催化劑使乙醇脫氫生成粗乙酸乙酯,經高低壓蒸餾除去共沸物,得到純度為99.8%以上乙酸乙酯。
2c2h5oh→ch3cooch2ch3+h2
乙醇
乙酸乙酯
氫
(4)
乙烯加成法
在以附載在二氧化硅等載體上的雜多酸金屬鹽或雜多酸為催化劑的存在下,乙烯氣相水合後與氣化乙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乙烯
乙酸
乙酸乙酯
該反應乙酸的單程轉化率為66%,以乙烯計乙酸乙酯的選擇性為94%。rhone-poulenc
、昭和電工和bp等跨國公司都開發了該生產工藝。
⑷ 乙酸乙酯的制備
1. 三口燒瓶:中間:分餾柱,蒸餾頭,直形冷凝管,接引管,接受瓶;左邊:恆壓滴液回漏斗:右邊答:溫度計
2. 與濃硫酸等體積的冰醋酸於小燒杯中,邊搖邊按實驗要求加入濃硫酸,將溶液倒入三口燒瓶中
3. 按實驗要求配置冰醋酸與乙醇的混合液,至於滴液漏斗中;加熱燒瓶,按要求控制反應溫度
4. 然後把滴液漏斗中的乙醇和冰醋酸的混合液慢慢地滴入三口燒瓶中。調節加料的速度,控制反應時間。這時保持實驗溫度。滴加完畢後,繼續加熱10min,直到不再有液體餾出為止。
5. 反應完畢後,將飽和碳酸鈉溶液很緩慢地加入餾出液中,直到無二氧化碳氣體逸出為止。飽和碳酸鈉溶液要小量分批的加入,並要不斷地搖動接受器。把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放出下面的水層。用石蕊試紙檢驗酯層。如果酯層仍顯酸性,再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直到酯層不顯酸性為止。用等體積的飽和食鹽水洗滌。放出下層廢液。從分液漏鬥上口將乙酸乙酯倒入乾燥的小錐形瓶內,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兩次,分液之後,加入無水硫酸鎂乾燥。放置約30min,在此期間要間歇震盪錐形瓶。
6. 把乾燥的粗乙酸乙酯濾入50ml燒瓶中。裝置蒸餾裝置,在水浴上加熱蒸餾,收集74--80℃的餾分。
⑸ 乙酸乙酯的實驗室制備裝置
乙酸乙酯的製取: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後加乙酸。 順序是密度先小後大,然後加熱 。
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可逆反應、加熱、濃硫酸催化劑)
乙酸過量可以避免乙酸乙酯和乙醇形成恆沸物 ;
乙酸和乙酸乙酯不共沸,過量乙酸不影響產物的蒸餾。
⑹ 乙酸乙酯的工業制備方法
目前世界上工業乙酸乙酯主要制備方法有乙酸酯化法、乙醛縮合法、乙烯加成法和乙醇脫氫法等。
傳統的乙酸酯化法工藝在國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規模生產裝置主要是乙醛縮合法和乙醇脫氫法,在乙醛原料較豐富的地區萬噸級以上的乙醛縮合法裝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乙醇脫氫法是近年開發的新工藝,在乙醇豐富且低成本的地區得到了推廣。最新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是乙烯加成法,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邁拉庫地區採用日本昭和電工專利技術建成了50 kt/a生產裝置。
(1)乙酸酯化法
乙酸酯化法是傳統的乙酸乙酯生產方法,在催化劑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而得。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水
反應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該法生產乙酸乙酯的主要缺點是成本高、設備腐蝕性強,在國際上是屬於被淘汰的工藝路線。
(2) 乙醛縮合法
在催化劑乙醇鋁的存在下,兩個分子的乙醛自動氧化和縮合,重排形成一分子的乙酸乙酯。
2CH3CHO→CH3COOCH2CH3
乙醛→乙酸乙酯
該方法20世紀70年代在歐美、日本等地已形成了大規模的生產裝置,在生產成本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
(3)乙醇脫氫法
採用銅基催化劑使乙醇脫氫生成粗乙酸乙酯,經高低壓蒸餾除去共沸物,得到純度為99.8%以上乙酸乙酯。
2C2H5OH→CH3COOCH2CH3+H2
乙醇→乙酸乙酯+氫
(4) 乙烯加成法
在以附載在二氧化硅等載體上的雜多酸金屬鹽或雜多酸為催化劑的存在下,乙烯氣相水合後與氣化乙酸直接酯化生成乙酸乙酯。
CH2CH2+CH3COOH=CH3COOCH2CH3
乙烯+乙酸=乙酸乙酯
該反應乙酸的單程轉化率為66%,以乙烯計乙酸乙酯的選擇性為94%。Rhone-Poulenc 、昭和電工和BP等跨國公司都開發了該生產工藝。
⑺ 在製取乙酸乙酯時乙酸乙酯怎樣分離出來蒸餾行嗎
通到復碳酸鈉溶液的制試管1.乙酸乙酯屬於酯類,不溶於水,比水輕.與飽和碳酸鈉溶液分為兩層,上面一層民乙酸乙酯.
2.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
方法---分液;
儀器---分液漏斗;
操作---將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靜置>放出下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上層液體.
⑻ 簡述乙酸乙酯制備的主要儀器裝置
迴流裝置,再用蒸餾裝置分離純化、
迴流裝置:圓底燒瓶,球形冷凝管,水浴鍋。
蒸餾裝置:圓底燒瓶,溫度計,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水浴鍋。
⑼ 乙酸乙酯的實驗室制備裝置室什麼
乙酸乙酯的製取: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後加乙酸.順序是密度先小後大,然後加熱 .
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可逆反應、加熱、濃硫酸催化劑)
乙酸過量可以避免乙酸乙酯和乙醇形成恆沸物 ;
乙酸和乙酸乙酯不共沸,過量乙酸不影響產物的蒸餾.
⑽ 製取乙酸乙酯時,將乙酸乙酯蒸餾出來有什麼好處
促使平衡正向移動,從而增大乙酸乙酯的產率。
根據反應移動原理 A+B=C如果C在生成後版一直存在於權反應體系,會影響反應向右進行的程度,把C蒸出減小其濃度.根據化學平衡運動原理反應就會持續向右進行.有利於反應的進行.有些反應也會設計成C沉澱出來 這類的反應都是使反應朝向生成物生成方向移動,以期得到更多產物,或者使反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