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少量銅的蒸餾水
㈠ 銅與濃硝酸反應後再加入蒸餾水有什麼現象
首先銅與濃硝酸會反應生成硝酸銅,NO2和水;若是密閉容器保存了NO2,加蒸餾水後形成溶液,而且no2溶於水生成NO氣體和硝酸。故現象是反應後溶液變藍色有氣體生成。
㈡ 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餾水配製EDTA溶液,於pH=5.0,用標准溶液標定EDTA溶液,
偏低。在PH=5.0的條件下標定EDTA,少量的Cu2+和EDTA配位,而在PH=10的滴定條件下,少量的Cu2+不和EDTA配位,相當於EDTA濃度增加,滴定時消耗EDTA的體積減少,測定結果偏低。
㈢ 硫酸銅可以用硫酸銅與蒸餾水一起做的反應是什麼
CuSO4+5H2O=CuSO4.5H2O,白色的無水硫酸銅與水形成藍色的五水硫酸銅
㈣ 一瓶廢液含有一定的硫酸銅,單質溴和少量銅粉殘渣,設計分離提純銅,溴,硫酸銅的實驗
一年多沒有做過類似的題目了,供你參考下。
所需器皿:燒杯、漏斗、試管、滴管、蒸發皿、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
步驟:1)用漏斗分離出銅粉和溶液。
2)用蒸餾水沖洗分離出來的銅粉,直到用於沖洗的蒸餾水沒有顏色。(蒸餾水沖洗銅粉後得到的溶液倒入第一步上的溶液中)
3)用有機溶萃取溴。分離有機溶劑和水溶液(溴極易溶於有機溶劑,硫酸銅不溶於有機溶劑)
4)檢驗3步驟中的硫酸銅溶液中是否還存在溴。用滴管吸取少量該液體,滴入幾滴在碘化鉀澱粉試紙上,試紙不變色說明該溶液中不存在溴,變藍,則說明有。
5)確定3步驟中的硫酸銅溶液中不存在溴後,將溶液進行加熱,等到水分蒸發,出現藍色結晶體後轉入蒸發皿加熱,得到白色的無水硫酸銅。
。。。哎,寫完,我自己都覺得不太對,先這樣吧
三樓說得對啊!看了一樓的,想起那個溴是極易揮發的。就加熱分離吧。
㈤ 凈化水的方法一般有哪三種方法
㈥ 用含有少量Cu2+的蒸餾水配製EDTA溶液滴定Ca2+的含量
C
因為已經標定過了,所以雜質無影響
㈦ 某學某學生為將含有少量雜質銅的氯化鐵提純.擬定以下實驗步驟:
不科學,加水後2FeCl3+Cu═CuCl2+2FeCl2,過濾不能除去CuCl2,在溶液蒸干過程中,FeCl3+3H2O⇌Fe(OH)3+3HCl,得不到氯化鐵
①加蒸餾水溶解;②加過量Fe粉;③過濾除去Cu和過量Fe;④通入適量氯氣;⑤加入少量氯化氫氣體;⑥蒸發濃縮結晶得到FeCl3晶體
㈧ 蒸餾水會在銅管中產生水垢么
選擇合適的銅管除垢劑進行清除。並且其對金屬無腐蝕損傷,徹底解決了目前普遍內使用容的強酸性清洗對中央空調等換熱系統金屬的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損傷,從而大大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清洗方法有兩種:
1.開放式浸泡法:10-50稀釋注入水管內;確保管內充滿水,開啟冷水閥,將濁水放干凈;用清水沖洗管道,直至出水管有清水流出,清潔工作完成。
2.強制循環法:循環清洗、浸泡或壓縮空氣鼓泡2-12小時,確認垢渣松脫後排盡葯液沖洗干凈設備可正常使用;
㈨ 1、用含有少量 Cu2+ 的蒸餾水配製 EDTA 溶液,於 pH = 5.0,用鋅標准溶液標定ED
1.偏低復。在PH=5.0的條件下標制定EDTA,少量的Cu2+和EDTA配位,而在PH=10的滴定條件下,少量的Cu2+不和EDTA配位,相當於EDTA濃度增加,滴定時消耗EDTA的體積減少,測定結果偏低。
2.偏高 因為水中含有Ca2+、Mg2+離子,在PH=5.5,鋅標准液標定時,由於酸效應的影響,鈣、鎂離子不會與EDTA形成穩定的絡合物,也即鋅滴定EDTA時,鈣、鎂不幹擾,故標定的EDTA濃度是正確的。而在測定Ni2+時,PH=10.0,已經大於鈣、鎂離子的最低允許PH值,也就是說鈣、鎂離子會與EDTA反應,而Ni2+的含量是以滴定消耗的EDTA的量來計量的,EDTA消耗量增加了,則會導致測定的結果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