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蒸餾除垢 » 半微量定氮法和凱氏蒸餾法

半微量定氮法和凱氏蒸餾法

發布時間: 2021-03-16 14:23:59

A. 半微量蒸餾裝置的原理與用法是什麼

原理: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

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

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1)半微量定氮法和凱氏蒸餾法擴展閱讀:

半微量蒸餾裝置主要是半微量凱氏蒸餾器。

半微量凱氏蒸餾器包括:磨口蒸餾瓶、磨口冷凝管、帶有氮氣球的彎支管,所述蒸餾瓶具有夾層套,蒸餾瓶底部為廢液出口,蒸餾瓶一端外壁設有瓶頸支管,蒸餾瓶的中部外壁設有帶塞的磨砂杯,所述帶有氮氣球的彎支管分別連接磨口蒸餾瓶和磨口冷凝管。

半微量凱氏蒸餾器,其加液處採用磨砂塞使用方便,適用於微量與常量之間的半微量,用水蒸氣蒸餾法,對有機物作氮的含量分析測定,蒸餾液純度高

半微量凱氏蒸餾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磨口蒸餾瓶、磨口冷凝管、帶有氮氣球的彎支管,所述蒸餾瓶具有夾層套,蒸餾瓶底部為廢液出口,蒸餾瓶一端外壁設有瓶頸支管,蒸餾瓶的中部外壁設有帶塞的磨砂杯,所述帶有氮氣球的彎支管分別連接磨口蒸餾瓶和磨口冷凝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蒸餾

B. 凱氏定氮半微量法圓底燒瓶里放什麼

氮測定法(2005年版一部) 附錄Ⅸ L. 氮測定法 第一法(常量法) 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於含氮量25~30mg),精密稱定,供 試品如為固體或半固體,可用濾紙稱取,並連同濾紙置乾燥的500ml凱氏燒瓶中; 然後依次加入硫酸鉀(或無水硫酸鈉)10g和硫酸銅粉末。

C. 凱氏定氮法與分光光度法的優缺點

凱氏定氮法的優點:可用於所有食品的蛋白質分析中;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實驗費用較低;結果准確,是一種測定蛋白質的經典方法;用改進方法(微量凱氏定氮法)可測定樣品中微量的蛋白質。

缺點:最終測定的是總有機氮,而不只是蛋白質氮;實驗時間太長(至少需要2h才能完成);精度差,精度低於雙縮脲法;所用試劑有腐蝕性。

分光光度法的優點:靈敏度高;儀器設備簡單,操作簡便、快速;應用廣泛。

缺點是:准確度相對不高;有的檢測不可用,有限制性。

蛋白質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後鹼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並換算成蛋白質含量。

(3)半微量定氮法和凱氏蒸餾法擴展閱讀:

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並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准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物質與光作用,具有選擇吸收的特性。有色物質的顏色是該物質與光作用產生的。即有色溶液所呈現的顏色是由於溶液中的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所致。

由於不同的物質其分子結構不同,對不同波長光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具有特徵結構的結構集團,存在選擇吸收特性的最大實收波長,形成最大吸收峰,而產生特有的吸收光譜。

D. 凱氏定氮法,為什麼冷凝管下端要浸入液面以下怎樣知道蒸餾是否完全蒸餾結束要注意什麼

冷凝管下端進入頁面以下是因為氮是也氨氣的形式蒸餾出來的,如果不在頁面以下,就不能完全的被吸收液吸收,造成結果偏小。氨是否完全蒸餾完全,可用PH試紙試檢測餾出液是否為鹼性。蒸餾完全後就去滴定。

如果是用的凱氏定氮儀的話,結束後只要注意機子的保養就好了,如果是自己組裝的裝置那就要就要注意:蒸餾結束後,掐緊簧夾,斷絕蒸氣,使反應室內溶液全部吸人迴流管中,再放鬆簧夾,從小漏斗加入蒸餾水40~50ml。

再通蒸氣加熱和迴流,放掉迴流管中殘液,這樣反復3~4次,將反應室洗滌干凈,才能備下一次測試用(標准書上只洗一次,不易洗凈)。

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並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准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由於蛋白質含氮量比較恆定,可由其氮量計算蛋白質含量,故此法是經典的蛋白質定量方法。

(4)半微量定氮法和凱氏蒸餾法擴展閱讀:

蛋白質與濃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後鹼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後再以硫酸或鹽酸標准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並換算成蛋白質含量。含氮量*6.25=蛋白含量。

在整個消化過程中,不要用強火。保持和緩的沸騰,使火力集中在凱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質在無硫酸存在的情況下,使氮有損失。

如硫酸缺少,過多的硫酸鉀會引起氨的損失,這樣會形成硫酸氫鉀,而不與氨作用。因此,當硫酸過多的被消耗或樣品中脂肪含量過高時,要增加硫酸的量。

加入硫酸鉀的作用為增加溶液的沸點,硫酸銅為催化劑,硫酸銅在蒸餾時作鹼性反應的指示劑。

混合指示劑在鹼性溶液中呈綠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紅色。如果沒有溴甲酚綠,可單獨使用0.1%甲基紅乙醇溶液。

E. 請問半微量凱式定氮法的詳細步驟,謝謝!!順便問下全量半微量和微量的區別是什麼呢

(一) 方法原理

樣品與硫酸一同加熱消化, 分解有機質, 釋放出的NH3 與硫酸結合成硫酸銨留在溶液中。在定氮消化瓶中,用氫氧化鈉中和硫酸銨生成氫氧化銨,加熱又分解NH3 ,用硼酸吸收, 用標定過的鹽酸或硫酸滴定, 從而計算出總氮量, 換算為蛋白質量。
(二) 儀器、設備

1. 儀器
分析天平: 感量0.0001克;實驗用粉碎機;半微量凱氏蒸餾裝置;半微量滴定管, 容積10毫升;硬質凱氏燒瓶: 容積25毫升, 50毫升;錐形瓶: 容積150毫升;電爐: 600瓦。

2. 試劑
(1) 鹽酸: 分析純, 0.02mol/L, 0.05mol/L標准溶液(鄰苯二甲酸氫鉀法標定);
(2) 氫氧化鈉: 工業用或化學純, 40%溶液(W/V);
(3) 硼酸: 分析純, 2%溶液(W/V);
(4) 硼酸混合指示劑: 溴甲酚綠0.1克, 甲基紅0.1克分別溶於95%乙醇中,混合後稀至100毫升, 將混合指示劑與2%硼酸溶液按 1:100比例混合, 用稀酸或稀鹼調節PH值為4.5, 使呈灰紫色, 此溶液放置時間不宜過長, 需在1個月之內使用;
(5) 加速劑: 五水合硫酸銅(分析純)10克, 硫酸鉀(分析純)100克在研缽中研磨, 仔細混勻, 過40目篩;
(6) 濃硫酸: 比重1.84, 無氮;雙氧水: 分析純,30%;蔗糖: 分析純;
(7) 雙氧水硫酸混合液(簡稱混液): 雙氧水、硫酸、水的比例為3:2:1, 即在100毫升蒸餾水中,慢慢加入200毫升濃硫酸, 待冷卻後, 將其加入300毫升30%雙氧水, 混勻, 此混液可一次配製500~1000毫升貯藏於試劑瓶中備用, 夏天最好放入冰箱或陰涼處貯藏, 室溫(20℃)上下時不必冷藏, 貯藏進間不超過1個月 。

(三) 操作步驟

1. 樣品的選取和制備 選取有代表性的種子(帶殼種子需脫殼)挑揀干凈, 按四分法縮減取樣, 取樣量不得少於20克。將種子放於60~65℃烘箱中乾燥8小時以上, 用粉碎機磨碎, 95%通過40目篩, 裝入磨口瓶備用。
2. 稱樣 稱取0.1克試樣兩份(含氮1~7毫克), 精確至0.0001克, 同時測定試樣的水分含量。
3. 消煮1 將試樣置開25毫升凱氏瓶中, 加入加速劑粉末。除水稻為1克外, 其它均為2克。然後加3毫升硫酸, 輕輕搖動凱氏瓶, 使試樣被硫酸濕潤, 將凱氏瓶傾斜置於電爐上加熱, 開始小火, 待泡沫停止後加大火力, 保持凱氏瓶中的液體連續沸騰, 沸酸在瓶頸中部冷凝迴流。待溶液消煮到無微小的碳粒並呈透明的藍綠色時, 谷類繼續消煮30分鍾,豆類繼續消煮60分鍾。
4. 消煮2 將試樣置於50毫升凱氏瓶中, 加入0.5克加速劑和3毫升混液,在凱氏瓶上放一曲頸小漏斗, 傾斜在電爐上加熱, 開始小火(用調壓器將電壓控制在175伏左右), 保持凱氏瓶中液體呈微沸狀態。5分鍾後加大火力(將電壓控制在200伏左右)。保持凱氏瓶中液體連續沸騰, 消煮總時間, 水稻、高粱為30分鍾, 其它均為45分鍾。
注: 消煮中列入兩種消煮條件, 經與國際穀物化學協會標准法(ICC)比較, t值測驗均不顯著, 准確度與精密度也基本一致,在具體工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取其一種。
5. 蒸餾 消煮液稍冷卻後加少量蒸餾水, 輕輕搖勻。移入半微量蒸餾裝置的反應室中,用適量蒸餾水沖洗凱氏瓶4~5次。蒸餾時將冷凝管末端插到盛有10毫升硼酸指示劑混合液的錐形瓶中, 向反應室中加入40%氫氧化鈉溶液15毫升(如採用消煮2的條件, 加10毫升即可)。然後通氣蒸餾, 當餾出液體積約達50毫升時,降下錐形瓶。使冷凝管末端離開液面, 繼續蒸餾1~2分鍾, 用蒸餾水沖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錐形瓶中。
6. 滴定 谷類以0.02mol/L, 豆類以0.05mol/L標准鹽酸或硫酸滴定至錐形瓶中的溶液由藍綠色變成灰紫色為終點。空白用0.1克蔗糖代替樣品作空白測定。消耗標准酸溶液的體積不得超過0.3毫升。

(四) 結果計算

式中:
V2 滴定試樣時消耗標准酸的體積(毫升)
V1 滴定空白時消耗標准酸的體積(毫升)
N標准酸溶液的濃度(mol/L)
K 氮換算成粗蛋白質的系數
W 試樣重量(克)
X 試樣水分含量
0.0140每毫摩爾氮的克數
平行測定的結果用算術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數後二位。
兩份試樣粗蛋白質的平行測定結果為15%以下時, 其相對相差不得大於3%;15%~30%進為2%;30%以上為1%。

凱氏定氮法中的常量,微量,和半微量區別:
區別在於檢測用樣品量,你可以按標准進行操作,沒有必要拘泥於某一方法
主要看你樣品量是否足夠
1、常量由於可以把全部消化液一同蒸餾測定,故較適合蛋白質含量低的樣品。
2、微量、半微量差別在裝置上,二者皆屬於水蒸汽蒸餾操作,只是前者把蒸汽直接導入反應室內,後者把蒸汽導入反應室外加熱,由於二者皆取消化液的一部份操作,可平行蒸餾操作,但檢測限要較常量法高。
3、純粹從回收率的角度看,半微量要稍好。

F. 凱氏 常量 \ 微量 \ 半微量 定氮法, 有什麼不一樣啊

畢業論文時,做了一個月的凱氏定氮,常量微量的消化方法都一樣。就是蒸餾時取樣不太一樣,具體你可以找本分析書查查!

G. 我現在在做發酵豆粕的揮發性鹽基氮 是用半微量定氮法好 還是用全自動凱氏定氮儀的方法好

揮發性鹽基抄氮是樣品水浸液在弱鹼下與水蒸汽一起蒸餾出來的總氮量, 是富含蛋白質類物質腐敗變質的產物, 它也是鑒定食物腐敗變質程度的一個指標。發性鹽基氮受發酵時間、溫度等因素影響,按照國家標准食品衛生理化檢驗GB / T 5009.44-2003,對發酵食品可採用半微量定量法, 完成揮發性鹽基氮指標的檢測。半微量法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玻璃儀器操作, 減少污染, 准確度高, 適合於所有的樣品檢測, 因此一直沿用至今。但存在消化時間太長( 不同材料通常1 到幾小時) 及放出有毒有害氣體, 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的弊端。
而用全自動凱氏定氮法是測定食品中蛋白質含量,否能對樣品中揮發性鹽基氮等項目進行檢測,有待對其功能做進一步探討。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