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纯水软水 » 什么叫遇水软化崩解

什么叫遇水软化崩解

发布时间: 2021-02-24 22:07:15

Ⅰ 水的软化是什么

水的软化过程中能去除的物质: 软化过程所能去除的物质为阳离子,除了钙、镁离子外,还包括锌

Ⅱ 求一种遇水后可以水解或者软化的坚硬的高分子材料,硬度要高。谢谢

PBT 遇水能分解,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但是不清楚你是怎么使用的,版而且强度希望达到多少?
另外澳权大利亚的Plastic的堆肥聚合物好像也可以,但是强度不一定能代替钢。
还有新型纳米材料不知道能不能满足。
总之现在这种材料很少

Ⅲ 软岩的崩解试验

岩石的崩解性是指岩石试样经过干燥和湿润两个标准循环之后,抵抗软化及崩解的能力。质地疏松,含亲水性黏土矿物的岩石,在水中容易发生崩解脱落现象,据此可获得岩石在一定条件下的崩解量、崩解度、崩解时间和崩解状况等耐崩解性指标。

采样与岩矿鉴定位置相同,便于参照其鉴定结果来分析岩石的崩解机理。崩解试验主要为静水崩解(泡水试验),选取试样为不规则试样,试验过程中选取相同岩性不同工程部位的试样作为同一组,便于对比,试样编号及分类基本上与岩矿鉴定一致。试验前先将凸出的边棱和松动部分除去,并去掉表面附着物。同时对试样进行描述,描述内容包括试样的尺寸大小、结构、构造、裂隙及风化程度等特征(表4-3),表中仅给出了几组典型试样的描述。

表4-2 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表

①课题组人员通过携剪、流变、颗分等试验(2004,2005)获得。

(据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1994,略调整)

一组试验浸水时间为48h,试验前将样烘干,称得干质量Wd,试验过程中着重记录初崩时间,描述初崩时刻崩解现象,崩解过程中随时记录崩解现象(表4-4)。最后获取未崩解物W1,即可算得试样本次循环的崩解度S,见式(4-1):

复杂软岩特性及其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以四川岷江紫坪铺水电站为例

表4-3 崩解试验前试样描述

表4-4 崩解试验全过程的实时记录

续表

根据需要对不同岩组进行多次循环试验,浸泡48h为一次试验循环,每次试样均采用上次未崩解物来进行。选取依据:被选取为下次循环的试样大小要不小于原来试样的3/4。

炭质页岩与泥化夹层两个岩组均在第一次循环时已几乎完全崩解(图4-1),无满足要求的未崩解物,因而不需要再进行下一轮的崩解试验。

图4-1 炭质页岩、泥化夹层试样遇水崩解碎(泥)化现象

Ⅳ 为什么有的界面剂遇到水就软化了

如果是聚乙烯醇经过反应釜制作的界面剂一般耐水性能较差,乳液型潜盾界面剂耐水性能较好。

Ⅳ 有请地质专家:有一种岩石,受潮或遇水就软化为砂,这是什么岩,有什么价值

你说的不是岩石,是风化程度极高的风化岩,或是一种砂质土。由于缺乏生物作用,有机养分少,不利于种植。

Ⅵ 什么是水软化处理

简单的就是让水质不结垢

Ⅶ 氢氧化镁遇水会崩解吗

氧化镁能与水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gO + H2O(沸水) = =Mg(OH)2
可以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浅红色证明。
氧化镁能和水发生微弱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加热能加快反应,常温下氧化镁和水的反应很缓慢、微弱。

氧化镁可以和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但是反应不明显。氧化铝几乎不和沸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这主要是,镁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就像氧化钠很容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是注意,虽然金属性强,但是还不至于很容易反应.所以必须是沸水,而且生成物很少。你不用关注为什么,其实只要知道这和金属性的强弱有关就行.高中还会涉及到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也从另一方面证明,铝的金属性比镁弱。

Ⅷ “对生活热水的原水进行软化处理”,原水的定义为什么需要软化如何软化

原水是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软化是指去除钙、镁、回Na离子等,因为这些离子答含量高的话人喝了会结石,工业上锅炉用水的话会在加热的时候析出形成难溶物(俗称水垢)会影响加热效果,甚至会使锅炉爆炸。软化有多种方法,可以离子交换,加热,沉淀等。工业上多用离子交换,生活上可以加热。

Ⅸ 软岩崩解机理分析

岩石浸水之后,引起其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水对岩石的“软化作用”。岩石抵抗水的软化作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岩石中亲水性矿物和易溶性矿物的含量以及岩石中孔隙与微裂隙的发育程度。亲水性或可溶性矿物的含量愈多,岩石中的孔、裂隙愈发育,岩石愈易软化、崩解。

通过对泥化夹层岩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测试结果(见表3-2)可知,其成分以黏土矿物为主(含84%~92%),其余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由于伊利石等黏土矿物颗粒较小,亲水性很强,当水进入岩石的孔隙、裂隙中时,细小岩粒的吸附水膜便会增厚,引起岩石体积的膨胀。由于这种体胀是不均匀的,使得岩石内产生不均匀的应力,部分胶结物会被稀释、软化或溶解,加之大多都含先存裂隙及微裂缝(见表4-3),于是导致岩石颗粒的碎裂解体。如伊利石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软岩膨胀,可使原体积增加50%~60%。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别研究几种典型岩组的崩解机理。

1.泥质含量与崩解特性的关系

泥质岩(泥化夹层与炭质页岩岩组)遇水后,宏观裂隙的增生扩张和崩解软化,是同在水的作用下软岩的物质组成、微结构与微孔隙的变化紧密相关的,崩解软化是软岩内部微观结构和微孔隙的宏观反映。从图4-2a可以看出,不同岩组泥质含量对其崩解度的影响,从泥化夹层、炭质页岩到泥质粉砂岩,其含泥量依次减少,其崩解性也愈来愈差。图4-2b为所有软岩与泥质含量的关系曲线,得对数关系式为S=70ln(Wm)-215。炭质页岩与泥化夹层试样崩解现象均极为明显,而且崩解速度很快。由前述知6#剖面,即进水口发育L10层间剪切破碎带内含泥化夹层、炭质页岩占50%以上,遇水极易崩解,严重影响进水口边坡的稳定性,在工程当中应该引起重视。

图4-2 泥质含量对崩解度的影响曲线

2.循环崩解次数与崩解特性的关系

炭质页岩与泥化夹层岩组大部分试样已100%崩解,其崩解物由碎屑、角砾及大小不一的碎块组成,崩解稳定后取崩解物进行颗粒筛分,筛分试验结果如图4-3所示,从图中看出不同岩性,颗粒大小分配也有明显的差异,炭质页岩与泥化夹层试样曲线类似,得出小于0.5mm粒径的颗粒含量占20%~30%,含量较高,即由岩石转化成土,无法多次循环崩解,只进行一次循环。而泥质粉砂岩颗粒大多大于16mm,粒径相对较大。颗粒大小的不同,也说明其崩解的差异性。

图4-3 软岩崩解物粒度分析曲线图

图4-4 循环崩解次数与崩解度的关系曲线

因此对于循环次数与崩解特性的分析,只针对煤和泥质粉砂岩岩组,如图4-4所示。

从关系曲线图4-4a中可以看出,煤岩组试样在经过第二次循环崩解以后,崩解度均为降低的趋势,第3次崩解后,除2#与5#试样有明显增加外,其余试样仍为递减。2#与5#试样由于前两次在重复试验中未崩解,而在第3次试验时达到崩解状态,说明煤在反复的干燥与潮湿的环境条件下,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崩解。

第一次将1#-2泡水,崩解现象不明显,有少量碎屑脱落,沉于水底;第2次泡水,表面裂隙有所扩大,崩解不明显,有少量岩屑脱落沉于水底;第三次泡水,试样表面吸附有气泡,较少量崩解。整个试验过程,试样即使在反复干湿循环条件下,也无大量崩解,说明其崩解性很差。

由镜下鉴定分析结果得知,2#-2岩性为含泥煤,岩石致密未见裂隙,煤质组分形成过程中有陆源云母碎片的沉积,有陆源物质、粉砂的混入。但实际上其遇水之后崩解性很差,说明其胶结性很好,而对于有机质胶结的软弱岩土,由于有机质的憎水性,故不易崩解。

镜下鉴定5#-2为含云泥粉砂质泥岩变形纹层状含炭质泥页岩,含泥80%,粉砂15%,炭屑及有机质5%,在被反复干湿循环后,再次遇水,崩解明显。即开始泡水时,表层先存裂隙,有所扩大,但并未达到崩解,在多次循环后,裂隙扩大,内部夹泥较多,遇水后产生泥化,崩解明显,从崩解现象也可以看出,在第三次循环过程中,水表层覆盖有泥膜,水色混浊,为损失量,也为崩解物的一部分。

从图4-4b可以看出,泥质粉砂岩岩组试样在经过3次循环崩解以后,崩解度均有降低的趋势,即随崩解次数的增多,崩解度无明显反弹现象,说明已崩解完全。由试验过程描述可知,试样在初崩时刻现象不明显,崩解是慢慢进行的,从开始冒气泡到微裂纹继续扩展。随着在静水中浸泡时间的增加,导致微裂纹继续增大,随后可见有岩屑、煤屑崩解,混入水中,大多悬浮停于试样表面,还可见有小的岩块脱离试样表面,沉于水底。第二次循环崩解试样为第一次的未崩解物,有较少裂隙存在,整体较完整,因此崩解现象不明显,到第三次时所取的未崩解物,几乎完整,不存在较明显的裂隙,因此试验过程几乎无崩解,从而也得出结论为泥质粉砂岩崩解性差。

镜下鉴定3#-3为条带状粉砂质泥岩,6#-3为粉砂质泥质岩,含泥较多,但经过3次循环崩解后崩解度急剧下降,说明在试样表层含泥在第一次崩解过程中已泥化,内部为泥质粉砂岩,含泥较少,已很难崩解。

3.软岩崩解试验成果分析

根据崩解试验的现象、崩解物形态将该区软岩的浸水崩解破坏形式进行以下分类。

A类:泥糊状破坏,完全崩解,崩解时间短,崩解现象非常明显(一般含泥较重)。

B类:碎屑状破坏,其碎屑直径1~5mm;崩解现象较明显。

C类:角砾状破坏,角砾直径5~10mm;崩解现象存在,少量崩解物。

D类:碎块状破坏,碎块直径大于10mm;崩解不明显,有极少量崩解物。

E类:浸水稳定,不破坏;随时间增加,崩解仍稳定,几乎无崩解性。

根据颗粒筛分结果及上述分类依据,各软岩岩组具体分类及崩解度范围见表4-5。从表中可以看出,炭质页岩与泥化夹层极易崩解,属于A类,遇水易产生崩解,破坏后含水量会显著增大,其吸水率可以超过液限,原岩强度完全丧失,属遇水极不稳定的岩石。泥质粉砂岩与煤崩解性较差,属于B、C、D类,属遇水较不稳定岩石,无E类。

表4-5 软岩崩解试验成果表

续表

通过试验分析,枢纽区内发育的几种典型软岩,均属于遇水不稳定岩石。在崩解过程中,化学性质没有变化,只是强度迅速降低,表面上与岩石的风化相似,但变化过程短暂。时间越长,崩解越彻底,且经过有限的时间后,呈稳定状态。在工程施工中除注意防止其失稳外,在支护工作方面要予以特别加强。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