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的气点是多少摄氏度
⑴ 纯水的凝固点0摄氏度。。。。
因为海水比水凝固点低,掺在一起后,其凝固点会降低,然后开始熔化,吸收周围热量,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
也有可能温度计不准
我刚做过,一定对的
⑵ 纯水的凝固点是多少
纯水是0摄氏度,盐水要看盐分的多少,盐分越多,凝固点越低。
请采纳回答
⑶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是多少呢怎么有的说是100摄氏度。有的说是212摄氏度呢求解、
100摄氏度 212华氏度
⑷ 纯水的汽点是多少
纯水又称去离子水,是指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通过电渗版析器法、离子交换权器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内,且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色透明,可直接饮用的水,也可以称为纯净物(在化学上),在试验中使用较多,又因是以蒸馏等方法制作,故又称蒸馏水。市场上出售的太空水,蒸馏水均属纯净水;但纯水还是少喝为好,因为里面并没有太多人体需要的矿物质。纯水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铅酸蓄电池补水时要使用纯水。超纯水是指电阻率达到10MΩ*cm(25℃)的水。常用于集成电路工业中用于半导体原材料和所用器皿的清洗、光刻掩模版的制备和硅片氧化用的水汽源等。此外,其他固态电子器件、厚膜和薄膜电路、印刷电路、真空管等的制作也都要使用超纯水。
⑸ 纯净水的冰点是多少
工业级别的纯净水在不搅动的情况下,冰点为-40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的高低还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 0 ℃,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
例如,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的冰点。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 24.695 的时候,海水的冰点只有 -1.332 ℃。
无杂质的水的冰点是零度。液体就会有可能达到很低的温度而仍然保持液态。这也是为什么在知主的问题里有一个条件是“在不搅动的情况下”。
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中,水几乎一直保持者流动(流动的溪水,有暗流的湖泊),所以水分子的相对位置变化多样变化多样,随即产生“种子晶体结构”的可能性非常高,也就意味着水总是在正常的冰点结冰。而在实验室的条件下,静置的纯净水里水分子的移动非常小,如果不加以搅动。
有极大的可能没有任何区域的水分子群形成“种子结构”,这也就让水被降温到-40度成为可能。在实验室里曾经有过最低为224.8K(摄氏-48.3度)的液态纯水。只是这样低温的液态水,仅仅是把搅棒放到水里的过程都会使整杯水瞬间凝结。
(5)纯水的气点是多少摄氏度扩展阅读:
纯净水与纯水的主要区别是:
从学术角度讲,纯水又名高纯水,是指化学纯度极高的水,其主要应用在生物、 化学化工、冶金、宇航、电力等领域,但其对水质纯度要求相当高,所以一般应用最普遍的还是电子工业。例如电力系统所用的纯水,要求各杂质含量低达到“微克/升”级。
在纯水的制作中,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应该根据电子(微电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产工艺而定(如普遍认为造成电路性能破坏的颗粒物质的尺寸为其线宽的1/5-1/10),但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繁多。
至今尚无一份由工艺试验得到的适用于某种电路生产的完整的水质标准。电子级水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而且高纯水分析领域的许多突破和发展,新的仪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断应用都为制水工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纯水的国家标准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国高纯水的标准将电子级水分为五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该标准是参照ASTM电子级标准而制定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冰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纯净水
⑹ 华氏温度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是多少
把人体正常温度
定为96华氏度,中间分为96等分,而后又作调整,将纯水的沸点定为212华氏度,
⑺ 标准大气压下,温度4摄氏度,纯水的密度是多少
密度1g/cm^3
⑻ 纯水温度是多少度
产纯水的温度最好在20到25度之间。温度低了膜会收缩,高了会吧膜烫坏。刚产出来的纯水跟进水温度差不多。
⑼ 纯水的凝固点是多少(不是0℃哦)
标准状况下纯水的凝固点0℃,加入某些物质会出现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273.15K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第一种:k(kelvin)或(milli--)mk,水的热力学温度之1/273.15,
k=t℃+273.15℃,温度之计量单位,由热力学理论上推断之绝对温度,依英国物理学者kelvin之名而来.它规定分子运动停止时的温度为绝对零度,记符号为K
第二种:℃(摄氏度(degree)),表示温度差时可简写为deg. 表示符号可以用C表示,平时也可用 t 表示,华氏用F表示。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
F=(C×9/5)+32 ;C=(F-32)×5/9 ;
式中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冰点时温度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所以1摄氏度等于33.8华氏度
第三种:℉(华氏温度(degreefahrenheit)),℉=t℃x9/5+32℉,德国人fahrenheit首先制定之温度表示法,以冰及食盐之混合物之温度为0度,人体温度为96度,冰点为32度,沸点为32度。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度,水的沸点为212度,中间划分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符号为℉。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精度高,使用方便。目前国际通用的温标是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但由于IPTS-68温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授权予1989年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ITS-90温标替代IPTS-68。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ITS-90国际温标。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如下。
1.温度单位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273.15这各方法。
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以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2.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温度的T90值非常接近于温标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为精密,并具有很高的复现性。
3. ITS-90的定义 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 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661K)之间T90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的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由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及利用规定的内插法来分度. 银凝固点(961.78℃)以上的温区,T90是按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的,复现仪器为光学高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