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水的化学势是0
Ⅰ 计算不同标准态的溶液的化学势
基本公式μB=μB*+RTln(A/B)
其中A跟B是某种物理量,比如压强,浓度等等。
显然,如果版以纯水真实态为标准态权,那么当A=3.173KPa时,其化学势应该等于标准态,应该3.173的时候,正是纯水的化学势。因此可知,B=3.173。然后当A=2.733时,它们的比就是活度,用RTLna表示,所以活度a=0.86
同样道理,当以0.133Pa的水蒸汽为标准态,那当A=0.133时,其处于标准态,那它的化学势也应该为标准化学势,于是B=0.133,那么当A=2.733的时候,活度a=2.733/0.133=20.5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看到,标准态选择不同,那么活度就不同,其为标准化学势时的外压也不同~~~所以P指的是标准态的压力。跟温度。看其括号跟着谁就知道了~~~
仅供参考
Ⅱ 纯水的化学势为零
压强和温度不一样,化学势也会跟着变化
Ⅲ 求化学势通俗解势
首先明确其应用范围,在热化学中,化学势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化学势的定义是从恒温、恒压、恒内能、恒体积条件下得到的,因此实际固溶体中,系统自由能变化还会包括化学势以外的能量变化。
例 试比较和论证下列四种状态纯水的化学势大小顺序
(1)373.15K,101325Pa液态水的化学势
(2)373.15K,101325Pa水蒸气的化学势
(3)373.15K,202650Pa液态水的化学势
(4)373.15K,202650Pa水蒸气的化学势
4>3> 1=2
[导引]:化学势作为判据应用于相变化过程,若两相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必然相等,若两相未建立平衡,则物质必由化学势高的一相自发地向化学势低的一相转移,由此可推断四种状态的纯水,其化学势的相对大小。
通俗的说,在相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变到化学势低的相,这就是化学势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化学势是推动相变中质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质量从具有较高的化学势的相转移到具有较低化学势的相,就象温度是推动热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热量从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转移到具有较低温度的物体。化学势推动下进行相转变的结果总是使系统的功势函数减少,作功能力降低。
系统的平衡有三个方面,即"热平衡","力平衡",'质量作用平衡",其中"力平衡"就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所受到的广义力都要能在统计平均效果上相互抵消.如果系统内有压强差,那么就会引起机械运动."热平衡"是指温度的平衡,如果系统有温度差,就会有"热传导"."质量作用平衡"可被分为"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指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效果完全抵消,在这种平衡中,与"压强","温度"相当的量叫"化学势",相变以及其他的质量作用方式在"改变粒子数"方面都与化学反应极为相似,所以任何一种"质量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强度量都被称为"化学势".
为什么在看的文章里那些能量都带着化学势?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引起了分子和原子两种不同系统的质量变化,自然会有"化学势",不过更深的理解应该通过统计力学来看。
Ⅳ 水的化学式是什么
水的化学式写作H₂O。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其中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比为2:1。水的化学式写作H₂O,其中的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表示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4)纯水的化学势是0扩展阅读:
水的物理性质:
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kPa),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1.0000g/cm3。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0×10-14;纯水的理论电导率为0.055μS/cm。
水的生成焓很高,ΔfHmθ=-285.8kJ/mol,所以热稳定性好,在2000K的高温下其离解不足百分之一;比热容大:75.3J/(mol·℃)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很多常见气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这些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气相分压等因素有关。
Ⅳ 0摄氏度,100千帕下,液态水化学势和固态水的化学势大小关系
如果是你给的数据的话,在273.15k和101.352kpa下,两者应该相等,而此时压力下降温度几乎不变,固体就应该变为液体,所以水的化学势低
Ⅵ 所有单质的标准态化学势都等于0吗
所有单质的标准态化学势都等于0吗
忘得差不多了,提供个参考吧.第一个题目,摩尔分数等于一,是一种假想状态.实际是不存在的,当然如果等于一的确是纯物质.而亨利定律是适用于溶液的,所以这个地方是一种假象值,或者假想状态.
第二个问题,拿不很准了,好像还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可能还有更多的因素,而在亨利定律中,只考虑了题目中的这几个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其他溶液方面公式的原因啊.这些科学家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包含所有因素的公式.只好简化处理了
Ⅶ 水的标准化学势
基本公式μB=μB*+RTln(A/B)
其中A跟B是某种物理量,比如压强,浓度等等.
显然,如果以纯水真实专态属为标准态,那么当A=3.173KPa时,其化学势应该等于标准态,应该3.173的时候,正是纯水的化学势.因此可知,B=3.173.然后当A=2.733时,它们的比就是活度,用RTLna表示,所以活度a=0.86
同样道理,当以0.133Pa的水蒸汽为标准态,那当A=0.133时,其处于标准态,那它的化学势也应该为标准化学势,于是B=0.133,那么当A=2.733的时候,活度a=2.733/0.133=20.5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看到,标准态选择不同,那么活度就不同,其为标准化学势时的外压也不同~~~所以P指的是标准态的压力.跟温度.看其括号跟着谁就知道了~~~
仅供参考
Ⅷ 谁能谈谈,化学势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明确其应用范围,在热化学中,化学势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化学势的定义是从恒温、恒压、恒内能、恒体积条件下得到的,因此实际固溶体中,系统自由能变化还会包括化学势以外的能量变化。
例 试比较和论证下列四种状态纯水的化学势大小顺序
(1)373.15K,101325Pa液态水的化学势
(2)373.15K,101325Pa水蒸气的化学势
(3)373.15K,202650Pa液态水的化学势
(4)373.15K,202650Pa水蒸气的化学势
4>3> 1=2
[导引]:化学势作为判据应用于相变化过程,若两相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必然相等,若两相未建立平衡,则物质必由化学势高的一相自发地向化学势低的一相转移,由此可推断四种状态的纯水,其化学势的相对大小。
通俗的说,在相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变到化学势低的相,这就是化学势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化学势是推动相变中质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质量从具有较高的化学势的相转移到具有较低化学势的相,就象温度是推动热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热量从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转移到具有较低温度的物体。化学势推动下进行相转变的结果总是使系统的功势函数减少,作功能力降低。
系统的平衡有三个方面,即"热平衡","力平衡",'质量作用平衡",其中"力平衡"就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所受到的广义力都要能在统计平均效果上相互抵消.如果系统内有压强差,那么就会引起机械运动."热平衡"是指温度的平衡,如果系统有温度差,就会有"热传导"."质量作用平衡"可被分为"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指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效果完全抵消,在这种平衡中,与"压强","温度"相当的量叫"化学势",相变以及其他的质量作用方式在"改变粒子数"方面都与化学反应极为相似,所以任何一种"质量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强度量都被称为"化学势".
为什么在看的文章里那些能量都带着化学势?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引起了分子和原子两种不同系统的质量变化,自然会有"化学势",不过更深的理解应该通过统计力学来看。
Ⅸ 用化学势解释纯水与水溶液那个容易挥发
解释纯水与水溶液都不容易挥发,纯水更容易挥发
Ⅹ 化学 :化学势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首先明确其应用范围,在热化学中,化学势是强度性质,状态函数。化学势的定义是从恒温、恒压、恒内能、恒体积条件下得到的,因此实际固溶体中,系统自由能变化还会包括化学势以外的能量变化。
例 试比较和论证下列四种状态纯水的化学势大小顺序
(1)373.15K,101325Pa液态水的化学势
(2)373.15K,101325Pa水蒸气的化学势
(3)373.15K,202650Pa液态水的化学势
(4)373.15K,202650Pa水蒸气的化学势
4>3> 1=2
[导引]:化学势作为判据应用于相变化过程,若两相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必然相等,若两相未建立平衡,则物质必由化学势高的一相自发地向化学势低的一相转移,由此可推断四种状态的纯水,其化学势的相对大小。
通俗的说,在相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相转变到化学势低的相,这就是化学势的物理意义,也就是说化学势是推动相变中质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质量从具有较高的化学势的相转移到具有较低化学势的相,就象温度是推动热量转移的一种势,它总是使热量从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转移到具有较低温度的物体。化学势推动下进行相转变的结果总是使系统的功势函数减少,作功能力降低。
系统的平衡有三个方面,即"热平衡","力平衡",'质量作用平衡",其中"力平衡"就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所受到的广义力都要能在统计平均效果上相互抵消.如果系统内有压强差,那么就会引起机械运动."热平衡"是指温度的平衡,如果系统有温度差,就会有"热传导"."质量作用平衡"可被分为"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指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效果完全抵消,在这种平衡中,与"压强","温度"相当的量叫"化学势",相变以及其他的质量作用方式在"改变粒子数"方面都与化学反应极为相似,所以任何一种"质量相互作用"中所涉及的强度量都被称为"化学势".
为什么在看的文章里那些能量都带着化学势?形成分子的过程就引起了分子和原子两种不同系统的质量变化,自然会有"化学势",不过更深的理解应该通过统计力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