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水箱到除氧器
Ⅰ 除氧水箱
建议一般不采用除氧水箱,因为除氧水很难保存,正常情况下不能与空气接触,所以除氧水是现制现用。至于除氧水箱的结构,要跟你采用什么方法除氧有关,比如热力除氧与解析除氧,两者水箱的结构完全不一样。
一种内置气囊封闭式水箱,是一个下部开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的密封式水箱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1内至少放置一个充有1—2.5倍水箱容积空气的、充气后充满水箱有效容积的疏水气囊4。打开进水口,水进入水箱,压缩气囊,气囊缩小,气囊内气压上升,当囊内气压等于进口水压时不再进水。使用时,打开出水口,水箱内的水在箱内气囊中压缩空气和水重力的作用下喷出。由于水箱内气囊有效地将水和空气隔离,避免了箱内空气溶解于水,保证系统正常运作,出水稳定而快捷,因而无需补气设施,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Ⅱ 锅炉房水处理除氧水箱和软化水箱的作用
一般锅炉房不设置软化水箱,设置软化水箱大多是因为其它工艺需要软内化水,为了分流而设置,容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除氧水箱可能因为其它因素,储水量不能满足要求而设置软化水箱。
除氧水箱是与除氧器联合使用的,它需要密闭、保温(热力除氧时使用)。它的作用有:按照锅炉房设计规范,除氧水箱的水容量必须保证锅炉运行一小时能力,这一点是为了保证过路的安全和缓冲;第二点,不管是用哪种除氧方式,去除氧气的水都需要密闭,否则氧气还会汇入水中,这是根据“亨利定律”而设置的。
软化水箱和除氧水箱都具有缓冲的作用。
Ⅲ 除氧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是除去给水中的氧气,保证给水的品质。水中溶解了氧气,就会使与水接触的金属腐蚀;在热交换器中若有气体聚集就会妨碍传热过程的进行,降低设备的传热效果。 因此水中溶解有任何气体都是不利的,尤其是氧气,它将直接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
除氧器又是给水回热系统中的一个混合式加热器,同时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化学补水及全厂各处水质合格的疏水、排气等均可通入除氧器汇总并加以利用,减少发电厂的汽水损失。
当水和某种气体混合物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气体融解到水中去。气体的溶解度就是表示气体溶解于水中的数量,以毫克/升计值,它和气体的种类以及它在水面的分压力、和水的温度有关。 在一定的压力下,水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就越小;反之,气体的溶解度就越大。同时气体在水面的分压力越高,其溶解度就越大,反之,其溶解度也越低。天然水中常含有大量溶解的氧气,可达10毫克/升。 汽轮机的凝结水可能融有大量氧气,因为空气能通过处于真空状态下的设备不严密部分渗入进去。此外,补充水中也含有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液面上气体混合物的全压力中,包括有液体蒸汽的分压力,将水加热时,液面附近水蒸气的分压力就会增加,相应的液面附近其他气体的分压力就会降低。当水加热到沸点时,蒸汽的分压力就会接近液面上的全压力,此时液面上其他气体的分压力几乎接近于零,于是这些气体将完全从水中清除出去。 要达到这一点,不仅要将水加热到沸点,还要使液面上没有这些气体存在,即将逸 出的气体随时排走。
除氧器的工作原理即利用蒸汽对水进行加热,使水达到一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即沸点。 这时除氧器的空间充满着水蒸汽,而氧气的分压力逐渐降低为零,溶解于水的氧气将全部逸出,以保证给水含氧量合格。 除氧器设备与运行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给水中的氧气除去,保证给水的品质。水中含有氧气,会使金属设备受到腐蚀,直接威胁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还会影响汽水传热过程的进行,降低了传热效果,对经济性是很不利的。
除氧器大致可分为高压喷雾填料式除氧器和汽水混合式除氧器。
一、热力除氧的基本条件
1. 必须将水加热到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2. 使气体的解析过程充分。
3. 保证水和蒸汽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4. 能顺利地排出解析出来的溶解气体。
二、高压喷雾填料式除氧器
其结构简图。主凝结水由进水管进入中心管,再由中心管进入环型配水管,在环型配水管上装有36只喷嘴使水喷成雾状,这样有利于与蒸汽接触强化汽水之间的传热和易于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逸出。在除氧器内顶部的中心有一根蒸汽进汽管,进口管的下部四周开有许多小窗口,蒸汽从此小窗口喷出与喷成雾状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加热除氧的目的。第一次除氧后的水和蒸汽凝结水流入填料层,填料层放满Ω型不锈钢片,水流入填料层与下面进入的蒸汽进行热交换。由于填料层中充满了Ω型不锈钢片因而增加了传热面积提高了传热效果,这样进行了二次除氧达到了更好的除氧效果。在除氧器内维持饱和状态则一些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就都逸出,然后再经过顶部空气管排出。经过二次除氧后的给水向下流入给水箱。
除氧器上还装有高压加热器的疏水进水管,进水管上开有许多小孔,疏水通过小孔喷入除氧器内与被加热的水直接接触发生热交换。另外还装有一路软化水(补充水)进水管,进水管上装有七只喷嘴(每只为3t/h)。正常情况下补水可进入凝汽器也可进入除氧器,使进入除氧器的补水喷散成雾状以便与加热蒸汽充分接触加热除氧。
主凝结水的喷嘴每只容量为10t/h,凝结水由水管进入喷嘴的管座,然后进入旋流芯。由于旋流芯中水的通道都是与流动方向成300的夹角,所以流入外壳的水是旋转的,最后再喷射出去,水就被很好的雾化。
为了防止除氧器筒壁的腐蚀须涂以防腐漆,而喷嘴等部件均可用不锈钢制成。
喷雾填料式除氧器的喷嘴在低负荷下由于凝结水量少,凝结水压头降低可能造成喷嘴雾化效果变差。可以将进入各喷嘴的凝结水分成几路加以控制,以便在低负荷时可关闭其中的一部分水路而使继续工作的喷嘴能象全负荷一样有效地工作。
三、无头内置式除氧器性能结构简介:
工作原理:
用压力稳定的蒸汽通入除氧器内,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相应的饱和温度(水的沸腾温度)根据溶解于水中的气体量与水面上该气体分压力成正比的原理,采用热力除氧的方法。除氧器在一定压力下,蒸汽加热水达到沸腾温度,水面上已全部是蒸汽,此时溶解气体的分压力近于0,气体亦即可除去,以保证给水含氧合格。
该除氧器额定出力为220t/h,凝结水通过本机的主凝结水管进入四根进水分管,每根进水分管有4只喷嘴,每只喷嘴的流量为15t/h,在喷嘴的出口进行混合加热雾化,另由高压软水母管接一路软水,通过另一根分管进入除氧器,作为高压补水。
喷嘴安装在除氧器正常水位(除氧器中心线)上方750mm处。在抽汽母管上分别引出2根凝结水加热蒸汽管,1根软水加热蒸汽管,1根除氧器底部沸腾蒸汽管及1根除氧器水面上部吹扫用的蒸汽管。
抽汽母管与备用汽母管通过汽1丙可相互切换。
凝结水加热蒸汽及软水加热蒸汽,经过喷嘴内管在喷嘴出口对凝结水、软水进行加热。在使用时应注意蒸汽压力必须大于进水压力,防止水压大于汽压,而使凝结水倒入蒸汽管。
在除氧器底部水面下安装328只垂直沸腾管,对水进行混合加热,在除氧器投入运行时,为加快加热速度,可投入此路汽源,正常运行时则应关闭。
吹扫蒸汽管路安装在除氧器内壁四周,在除氧器中心线上方200mm处,在其水平方向开有146只吹扫孔,底部开有8只疏水孔。在正常运行时,用吹扫蒸汽作为除氧器的正常汽源,起到加热及赶走空气的作用,故应严格保持除氧器水位在1400mm-1600mm之间运行,如除氧器水位高出吹扫管,则可能恶化除氧效果。
本除氧器装有溢流保护装置,溢流口在除氧器中心线上方100mm处,当除氧器水位升高至2000mm时自动开启溢流门,将除氧水放至除氧器疏放水母管,当除氧器水位下降至1600mm时,自动关闭溢放门,维持除氧器水位正常。
四、除氧器的运行
运行中除氧器的内压力和水位的稳定是给水泵及锅炉给水系统可靠运行的的保证。除氧器压力下降和水位过低,使给水泵进口压力降低,往往会造成给水泵中水的汽化,可能导致整个电力在运行中造成重大事故,为此在运行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
除氧器运行方式一般采用滑压和定压二种方式,机组在变动负荷的工况下运行时,为了保证除氧器内压力和水位的稳定,一般都装有压力调整器和水位调整器。压力的调整是通过改变加热蒸汽的进汽量来实现的。水位的调整则通过改变补充水的进水量来实现。
在除氧器运行中不允许有自生沸腾现象发生。这是因为有过量的热疏水进入除氧器,热疏水蒸发出的二次蒸汽已足够或超过除氧器所需的加热用汽,因而使除氧器加热抽汽减少至零。除氧器的自身沸腾会破坏除氧效果,增加热损失及工质损失。除氧效果的变坏是因为内部汽水的逆向流动受到破坏或干扰,在除氧器底部会形成不流动蒸汽层,使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工质及热损失的增加则是因为内部压力的升高,排汽量加大的缘故。
(一)除氧器的滑压运行的优点:
除氧器滑压运行即是除氧器的运行压力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机组负荷和抽汽压力而改变的,所以也称为滑压运行除氧器。这样可使除氧器的工作压力接近向除氧器供汽的抽汽压力,而没有为维持除氧器定压运行时抽汽压力的节流损失,这对提高热经济性、降低热耗、简化系统等方面是有一定的优点如下:
1.避免供除氧器抽汽的节流损失。
2.改进抽汽点的合理分配、提高热效率,同时有可能减少一级加热器、简化系统、降低投资。
(二)除氧器的滑压运行中几个问题:
在负荷稳定或负荷较平稳变动的情况下,除氧器采用滑压和定压运行的工况是基本相同的,除氧器内的给水经常处于沸腾状态,除氧器内的温度和压力是平衡在饱和状态下的,所以对给水除氧效果和给水泵的安全运行来说这二种运行方式是相同的。但当机组的突然变化时,对定压运行的除氧器来说没什么变化,而对滑压运行的除氧器来说给水的温度和压力平衡在饱和状态的情况将被破坏,在这一过渡过程中有时会使除氧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有一定困难,但过一段时间后除氧器的运行工况又可在新的压力下处于新的平衡状态。
1.除氧器滑压运行时的给水除氧效果
为了保证给水含氧量合格,应满足下列二个条件:
1) 进除氧器的凝结水在除氧器中应加热到沸腾状态进行除氧。
2) 除氧后的凝结水流到给水箱后,存水表面要处于沸腾状态,使已除氧的水与水表面上的气体相隔绝。
在升负荷时,除氧器内压力将逐渐升高,除氧头下降的凝结水和水箱中的存水须要一定的吸热量,所以温度都不能及时跟上,有滞后现象,破坏了上述要求的二个条件,已析出的气体又重新溶入水中,使凝结水含氧量增加。除氧头中的凝结水由于热容量相对较小些,所以含氧量增加要少一些,恢复合格也快一些。而除氧水箱中的存水量大,含氧量不合格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这种情况要一直持续到除氧器在新的压力下接近平衡时为止,才能使除氧效果达到合格。
在减负荷时,抽汽压力降低,由于这时除氧水箱中的存水热容量较大,温度不能及时下降,温度不能及时而高于抽汽压力下相应的饱和温度。要待存水放出一部分热量使水汽化后才能使除氧器内压力下降。因此除氧器内压力下降将使给水箱内存水面发生汽化,汽化的蒸汽上升到除氧头中使进来的凝结水加热除氧,已除氧的凝结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除氧器压力不断下降的,自身也将不断汽化,等于再一次除氧。所以在减负荷时强化除氧,除氧效果是十分良好的,负荷下降率越大,对改善除氧效果越好。
2.除氧器滑压运行对给水泵的汽蚀问题:
在除氧器滑压运行的系统中如何使除氧给水系统在机组负荷变动时都能使给泵防止汽化,安全可靠地运行,这是除氧器滑压运行中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对于给水泵产生汽蚀问题,在机组负荷稳定时滑压与定压运行情况是相同,在机组 升负荷过程中对防止对防止给水泵汽蚀是更为有利,所以关键在于机组减负荷时如何防止给水泵入口汽化现象。
下列条件对防止给水泵汽蚀是有利的:
1) 除氧水箱的容量较大,这对防止给水泵汽蚀是有利的,但于保证除氧效果对给水箱容量要求恰好相反;
2) 除氧水箱与给水泵间的静高差较大,有足够富余的静压头;
3) 除氧器工作压力较低,相应对给水箱的标高要求也可降低;
4) 给水泵要求的吸水头较小;
5) 吸水管道应尽量缩短,而且尽可能避免水平布置的管道过长,并尽量把水平管段布置得低些;
3.除氧器的滑压范围:
从理论上讲,滑压的最高压力即为本机组最大负荷工况的抽汽压力,而最低压力需大于外界大气压,保证把析出的汽体排出即可。但滑压范围过大,升负荷幅度增大,将影响除氧效果。
Ⅳ 锅炉给水的除氧途径的方法
根据亨利定律可知,任何气体同时存在于水面上则气体的溶解度与其自己的分压力成正比,而且气体的溶解度仅与其本身的压力有关。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水温升高,水蒸气的分压力增大,而空气和氧气的分压力越来越小。在100℃时,氧气的分压力降低到零,水中的溶解氧也降低到零。当水面上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氧气的溶解度在较低水温时也可达到零。这样,随着水温的升高,减小其中氧的溶解度,就可使水中氧气逸出。
另外,水面上空间氧气分子被排出,或转变成其他气体,从而氧的分压力为零,水中氧气就不断地逸出。采用物理方法除氧,是利用物理方法将水中的氧气析出,常用的有热力除氧法、真空除氧法和解析除氧法等。 热力除氧一般有大气式热力除氧和喷射式除氧。其原理是将锅炉给水加热至沸点,使氧的溶解度减小,水中氧不断逸出,再将水面上产生的氧气连同水蒸气一道排除,还能除掉水中各种气体(包括游离态CO2,N2),如用镁钠离子交换法处理过的水,加热后NH3,也能除去。除氧后的水不会增加含盐量,也不会增加其他气体溶解量,操作控制相对容易,而且运行稳定可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除氧方法。为了保证热力除氧器具有可靠的效果。
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满足下列条件:
A. 增加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水流分配要均匀。
B. 保证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压力与水面上它的分压力之间有压力差。
C. 保证使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沸腾温度,一般采用104℃。热力除氧技术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经热力除氧以后的软水水温较高,容易达到锅炉给水泵的汽化温度,致使给水在输送过程中容易被汽化;而且当热负荷变动频繁,管理跟不上,除氧水温<104℃时,使除氧效果不好。其次,这种除氧方法一般要求设备高位布置,增加了基建投资,设计、安装、操作都不方便。为了达到给水泵中软化水汽的目的,这种除氧方法一般要求除氧器高位配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动,带来不便。
第三,使得锅炉房自耗气量增大,减少了有效外供汽。
第四,对与小型快装锅炉和要求低温除氧的场合,热力除氧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纯热水锅炉房也不能采用。 对于采取热力除氧的锅炉,在装新锅炉时,将大气热力除气器装在地面,而将除氧后的高温软化水输送管道经过软水箱,使其与软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后溜至锅炉给水泵,经省煤器进入锅炉。这样改进首先可以减少锅炉房的振动和噪音,改善了锅炉房的工作环境,还降低了锅炉房的工程造价。其次,通过在软水箱中的热交换,软水箱中的水温提高了,热量没有浪费,同时也相当于除氧器进水温度。除氧器将进水加热到饱和温度的时间也缩短了,有利于达到预期的除氧效果。 (1) 真空除氧能利用低品味余热,可用射流加热器加热软化水;
(2) 又能分级及低位安装,除氧可靠,运行稳定,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
(3) 我国节能工作大力开展以来,工业锅炉房用此法除氧日渐增多。 现在的解析除氧方法一般采用新型解析除氧器,用加热器代替了原来的锅炉烟气加热,并采用活性炭加催化剂作为还原剂,从而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在解析内部增加隔板控制水流,并加小孔和孔 管,使水中的含氧气体充分逸出,达到很好的除氧效果。
解析除氧设备小,制造容易,耗钢材少,投资低,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不用化学药品,减少了环境污染,可在低温下除氧,除氧效果好。目前国内在热水锅炉和单层布置的工业锅炉内已广泛应用。其缺点是只能除去水中氧气而不能除去其他不凝气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有所增加;水箱水面不能密封,有时使除氧后的水与空气接触从而影响除氧效果。 解析除氧有以下特点:
(1)待除氧水不需要预热处理,因此不增加锅炉房自耗汽。
(2)解析除氧设备占地少,金属耗量小,从而减少基建投资。
(3)除氧效果好。
在正常情况下,除氧后的残余含氧量可降到0.05mg/L。
(4) 解析除氧的缺点是装置调整复杂,管道系统及除氧水箱应密封。 早在60年代,国内外许多锅炉房曾广泛的采用了此种技术,但由于当时的反应器是设置在烟道里,不能适应热负荷的变化。因此,该技术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至90年代,研制出了一种几种设置电加热反应器的第二代解析除氧器,使这项技术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清华大学和机电部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研制的新型解析除氧器,克服了原来的不足和缺点,将加热炉与反应器分开,加热炉加热从解析除氧器出来的气体,加热后的气体经反应器时脱氧,使待脱氧水中的含氧气体能充分解析出来,保证了运行可靠性和除氧效果。
且体积和耗电量都比原来设备小。采用新型解析式系统,省去了除氧水箱,解决了原有水箱的密封问题。多家锅炉房运行证明,解析除氧器操作简单,投资低,运行可靠,效果好。但同时存在着影响除氧因素较多,只能除氧气,不能除其他气体的问题。 当水通过树脂层 后,把水的溶解氧由零价还原成负二价,形成氧化物(氧化铜),树脂失效后可用氨还原,Cu2+被树脂上的交换基因吸收。使用中应注意出水中含有微量氨,不能做生活饮用水。除氧水箱应与空气隔绝,同时要设两个除氧罐,才能保证连续供应脱氧水。 对于给水除氧技术,要时刻关注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勇于探索和改进创新,寻求除氧效果好、运行可靠、管理简单、且所需投资少的方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零位热力鼓泡膜化除氧、真空除氧和解析除氧等技术在近几年取得的进展是很好的范例。 锅炉给水除氧方式多种多样,要想高效经济、稳定安全运行,必须结合炉型和实际情况,根据锅炉的热力参数、水质、吨位、负荷变化、经济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因地制宜选用。锅内所加药品的数量是:锅内用软化水的,每吨水加10kgNaOH或20kgNa3PO4。每隔5天化验一次锅水PH值,控制指标为10~12。如果碱度低,要再补充些碱液。湿法保养适用于短期停用的锅炉,气温较低的地区不宜采用湿法保养,以免锅水结冻损坏锅炉
Ⅳ 水箱的除盐水是不是通过除盐水泵直接打进除氧器
除盐水可以补水到凝汽器 这样热效率最好
也可以补水到低压除氧器再补水到除氧器这样专热效率稍差
也可以直接补属水到除氧器 这样热效率最差
除盐水是通过除盐水泵加压的 一般分好多管路 就是上面所说的那几个
除盐水还可以补水到锅炉的疏水箱 通过疏水泵冷炉上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Ⅵ 除氧器水箱的作用是什么
除氧器水箱的作用是贮存给水,平衡给水泵向锅炉的供水量与凝结水泵送进除氧器水量的差额。也就是说,当凝结水量与给水量不一致时,可以通过除氧器的水位高低变化调节,满足锅炉给水量的需要。
Ⅶ 除氧器原理
除氧器是喷雾填料式除氧器的替代产品,是华博生产的一种最新型热力式除氧器,旋膜除氧器原理是补水经起膜管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与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除氧,给水加热到对应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除去溶解于给水的氧及其它气体,防止和降低锅炉给水管、省煤器和其它附属设备的腐蚀。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
结构原理
除氧设备主要由除氧塔头、除氧水箱两大件以及接管和外接件组成,其主要部件除氧器(除氧塔头)是由外壳、汽水分离器、新型旋膜器(起膜管)、淋水篦子、蓄热填料液汽网等部件组成.下面向您着重介绍除氧塔头的结构原理.
1.外壳:是由筒身和冲压椭圆形封头焊制成.,中、小低压除氧器配有一对法兰联接上下部,供装配和检修时使用,高压除氧器留配有供检修的人孔.
2. 汽水分离器:该种装置取代了原老式除氧器内草帽锥形式结构设计,使除氧器消除了排汽带水现象。
3.旋膜器组:由水室、汽室、旋膜管、凝结水接管、补充水接管和一次进汽接管组成.凝结水、化学补水、经旋膜器呈螺旋状按一定的角度喷出,形成水膜裙,并与一次加热蒸汽接管引进的加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形成了一次除氧,给水经过淋水篦子与上升的二次加热蒸汽接触被加热到接近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即低于饱和温度2-3℃,并进行粗除氧.一般经此旋膜段可除去给水中含氧量的90-95%左右.
4.淋水篦子:是由数层交错排列的角形钢制作组成,经旋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在这里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在其下的液汽网上.
5.蓄热填料液汽网:是由相互间隔的扁钢带及一个圆筒体,内装一定高度特制的不锈钢丝网组成,给水在这里与二次蒸汽充分接触,加热到饱和温度并进行深度除氧目的,低压大气式除氧器低于10ug/L、高压除氧器低于5ug/L(部颁标准分别为15ug/L、7ug/L).
6.水箱除过氧的给水汇集到除氧器下部容器即水箱内,除氧水箱内装有最新科学设计的强力换热再沸腾装置,该装置具有强力换热,迅速提升水温,更深度除氧,减小水箱振动,降低口音等优点,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工作原理
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除氧头内旋膜器组水室,在一定的水位差压下从膜管的小孔斜旋喷向内孔,形成射流,由于内孔充满了上升的加热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试验证明射流运动具有卷吸作用);在极短时间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高,而旋转的水沿着膜管内孔壁继续下旋,形成一层翻滚的水膜裙,(水在旋转流动时的临界雷诺数下降很多即产生紊流翻滚),此时紊流状态的水传热传质效果最理想,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因氧气在内孔内无法随意扩散,只能上升的蒸汽从排汽管排向大气(老式除氧器虽加热了水,分离出了氧但氧气比重大于加热蒸汽,部分氧又被下流的水带入水箱,也是造成除氧效果差的一种原因)。经起膜段粗除氧的给水及由疏水管引进的疏水在这里混合进行二次分配,呈均匀淋雨状落到装到其下的液汽网上,再进行深度除氧后才流入水箱。水箱内的水含氧量为高压0-7 цɡ/L,低压小于15цɡ/L达到部颁运行标准。
因旋膜式除氧器在工作中使水始终处于紊流状态,并有足够大的换热表面积,所以传热传质效果越好,排汽量小(即用与加热的蒸汽量少,能源损失小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可观)除氧效果好产生的富裕量能使除氧器超负荷运行(通常可短期超额定出力的50%)或低水温全补水下达到运行标准。
Ⅷ 除氧器的水通常是进入除氧水箱还是直接进入锅炉
除氧器的水通常是由给水泵打至锅炉。
Ⅸ 请问软化水经过除氧器除氧水的硬度不合格是怎么回事 软水箱的水的硬度和氯跟是合格的,但经过除
软化水经过催化树脂除氧器硬度升高是怎么回事,没有其他管路相连,只有软化水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