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相萃取法分离和纯化橙皮苷
Ⅰ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双水相萃取复技术已广泛制应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工和食品化工等领域,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主要是分离蛋白质 ,酶,病毒,脊髓病毒和线病毒的纯化,核酸,DNA的分离,干扰素,细胞组织,抗生素,多糖,色素,抗体等。
此外双水相还可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分离,传统的稀有金属/贵金属溶剂萃取方法存在着溶剂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运行成本高,工艺复杂等缺点。双水相技术萃取技术引入到该领域,无疑是金属分离的一种新技术。
目前,用此法来提纯的酶已达数十种,其分离过程也达到相当规模,I-Horng Pan等人利用PEG1500/ NaH2PO4体系从Trichoderma koningii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β-木糖苷酶,该酶主要分配在下相,下相酶活回收率96.3%,纯化倍数33;
Ⅱ 什么是双水相萃取
一些高分子水溶液(如分子量从几千到几万的聚乙二醇硫酸盐水溶液)可以回分为两个水相,答蛋白质在两个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别。故可以利用双水相萃取过程分离蛋白质等溶于水的生物产品。
双水相的优势
ATPE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对生物物质、天然产物、抗生素等的提取、纯化表现出以下优势:
(1)含水量高(70%--90%),在接近生理环境的体系中进行萃取,不会引起生物活性物质失活或变性;
(2)可以直接从含有菌体的发酵液和培养液中提取所需的蛋白质(或者酶),还能不经过破碎直接提取细胞内酶,省略了破碎或过滤等步骤;
(3)分相时间短,自然分相时间一般为5min~15 min;
(4)界面张力小(10-7~ 10-4mN/m),有助于两相之间的质量传递,界面与试管壁形成的接触角几乎是直角;
(5)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高聚物一般是不挥发物质,对人体无害;
(6)大量杂质可与固体物质一同除去;
(7)易于工艺放大和连续操作,与后续提纯工序可直接相连接,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8)操作条件温和,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9)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可以提高分配系数和萃取的选择性。
Ⅲ 双水相萃取
5两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双水相系统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适当的浓度溶解会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水相或多水相系统
6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
¨ 聚合物的影响
在PEG/Dex体系中,PEG分子量的减少,会使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大,当PEG的分子量增加时,在质量浓度不变的情况下,亲水性蛋白质不再向富含PEG相中聚集而转向另一相。
¨ 体系中无机盐离子的影响
盐对带电大分子的分配影响很大。如DNA萃取时,离子组分的微小变化可以使DNA从一相几乎从一相完全转移到了另一相。生物大分子的分配主要决定于离子的种类和各种离子之间的比例。在体系中加入适当的盐可大大促进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的分离。
¨ 体系pH的影响
pH微小的变化有时会使蛋白质的分配系数改变2~3个数量级。
¨ 体系温度的影响
温度影响相图,同时影响分配系数和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 细胞浓度的影响
通常细胞浓度的增加,会降低细胞破碎后内含物的分配系数。
http://www.cqstudy.com/teaching/2765.html
Ⅳ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回当两种高分子聚合答物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时,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与混合熵相比占主导地位,即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子,当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
(4)双水相萃取法分离和纯化橙皮苷扩展阅读:
可形成双水相的双聚合物体系有: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x),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葡聚糖。
双水相萃取中采用的双聚合物系统是PEG/Dx,该双水相的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Dx。另外,聚合物与无机盐的混合溶液也可以形成双水相,例如,PEG/磷酸钾(KPi)、PEG/磷酸铵、PEG/硫酸钠等常用于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蛋白质、酶的纯化、多肽的分离纯化、核酸的分离纯化等。
Ⅳ 是否有人成功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纯茶多酚相比其它茶多酚提取方法优势何处成本如何应用前景如何
萃取工艺一般采用多级萃取 操作,溶剂回收需要进行多级蒸馏,工艺回操作复杂,能耗大。双水答相提取成本较高,试验复杂。需要比较PET200,400,800,1000,1500,2000,4000,5000考虑材料,一般不采用。但可以尝试但经费高,做实验时间长。光乙醇就要用一箱。研究此法主要是看提取最优,条件,需大量分析。应用前景不大。现在企业一般用超临界,这是趋势。
Ⅵ 常用的分离技术有哪两类各包括哪些这些常用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分离方法开始主要用于化工行业中化工产品的分离,但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下游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传统的化工分离方法,新的高效的分离方法被人们高度重视起来。
常用到得分离方法:盐析、萃取分离法(包括溶剂萃取、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剂微萃取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膜分离方法(包括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萃取、膜吸收、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尺寸排阻层析、疏水层析、固定离子交换层析IMAC、亲和层析等)。在这些方法中膜分离的方法和层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基本原理:
1、双水相萃取的原理:
双水相萃取与水 -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但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 。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 ,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 (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 )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主要: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离心法原理:
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分离速度及不同的离心时间下分批离心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法。当以一定离心力在一定的离心时间内进行离心时,在离心管底部就会得到和*重颗粒的沉淀,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转速下再进行离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较大、较重颗粒的“沉淀”及含小和轻颗粒“上清液”,如此,多次离心处理,即能把液体中的不同颗粒较好分开,这时所得沉淀是不纯的,需经再悬浮和再离心(2-3次),才能得到较纯颗粒。
3、速率-区带离心原理:
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离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介质梯度应预先形成,介质的密度要小于所有样品颗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离心原理:
当不同颗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时,在离心力场下,在密度梯度介质中,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他们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区带,从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质得到分离。
Ⅶ 如何从双水相系统中回收分离产物
双水相萃取技术应用
摘要
:
双水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它与传统的
萃取方法相比有独特的优点。
本文总结了双水相萃取形成的原理,
萃取过程的基
本理论、萃取体系的特点,综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在生化工业、分析检测、稀有
金属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该技术的最新进展,
指出了该技术工业化存在的
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双水相萃取分离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qdayn2Ws_hZ7-BDv2lvxOXzVXj_tttojTMG53
请参考文库,非常详细
Ⅷ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四种方法
1、盐析法:
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
2、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
3、蛋白质沉淀剂:
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8)双水相萃取法分离和纯化橙皮苷扩展阅读: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 ,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
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Ⅸ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的目录
第一篇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
第1章 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操作与实验安全防护
1.1 做好天然产物化学实验的意义
1.2 实验安全与防护知识
第2章 常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简介
2.1 有效成分常规提取方法
2.2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与方法
第3章 现代提取技术
3.1 超声促提技术
3.2 微波辐射诱导促提技术
3.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4 吸附技术
第4章 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4.1 色谱分离技术简介
4.2 膜分离技术
4.3 双水相萃取技术
4.4 气相色谱法简介
4.5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4.6 制备色谱技术进展
4.7 分离分析方法和处理条件对樾扰分结构的影响
第二篇 天然产物成分研究各论
第1章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1.1 薄层层析与纸层析检测有效成分
实验1.2 植物体中化学成分的单项预试与系统预试
实验1.3 药用植物成分的定性鉴定法
实验1.4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1.5 丁香油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1.6 盐酸小蘖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1.7 芦丁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1.8 黄芩苷的提取鉴定
实验1.9 从橙子果皮中分离橙皮苷
实验1.10 从芝麻油中分离芝麻素和芝麻脂素
实验1.11 穿心莲内酯与新苷提取分离
实验1.12 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精制和检识
实验1.13 人参总皂苷的提取与精制
实验1.14 虎杖中大黄素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1.15 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提取分离与测定
实验1.16 果胶的提取与精制
第2章 天然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实验2.1 银杏叶总黄酮定量测定
实验2.2 橙皮苷的分离纯化与分析测定
实验2.3 植物中糖类的分离鉴定与定量测定
实验2.4 中药材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2.5 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第3章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A: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及样品中绿原酸分析测定
实验3.1 绿原酸的分离纯化
实验3.2 纸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含量
实验3.3 纸层析-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
实验3.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绿原酸
综合实验B:丹参醌类和丹参素类提取纯化与定量分析测定
实验3.5 丹参醌类提取与鉴定
实验3.6 丹参素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3.7 样品中丹参醌类和丹参素类定量分析
综合实验C:苦皮藤素母体分离与衍生物合成
实验3.8 苦皮藤素母体分离与鉴定
实验3.9 苦皮藤素母体结构改造与衍生物制备
第4章 设计型实验
实验4.1 不同资源的苦皮藤素类母体提取及其结构改造
实验4.2 葛根素的提取分离与检测
实验4.3 天麻素的提取分离与检测
实验4.4 天色色素的提取与检测
实验4.5 丹参醌类和丹参素类的联合提取
实验4.6 斑蝥素的提取与结构修饰
实验4.7 蜡梅生物碱的分离与生物活性
实验4.8 昆虫信息素的提取与结构鉴定
附录 常用检出试剂、显色剂及配制方法
Ⅹ 蛋白质分离提纯方法
1、盐析法:
盐析法的根据是蛋白质在稀盐溶液中,溶解度会随盐浓度的增高而上升,但当盐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时,使水活度降低,进而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逐渐被中和,水化膜逐渐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凝聚并从溶液中析出。
2、有机溶剂沉淀法:
有机溶剂能降低蛋白质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与盐溶液一样具有脱水作用;其二、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比水小,导致溶剂的极性减小。
3、蛋白质沉淀剂:
蛋白质沉淀剂仅对一类或一种蛋白质沉淀起作用,常见的有碱性蛋白质、凝集素和重金属等。
4、聚乙二醇沉淀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钠等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质发生沉淀作用。
(10)双水相萃取法分离和纯化橙皮苷扩展阅读:
吸附层析
1、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
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