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离子反应怎么去导入
A. 高三一轮复习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如何引入新课
高中化学进行一轮复习方法:
一、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主要从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实际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归纳类比、前后联系、横向、纵向统摄整理的方法,形成网络化和系统化知识体系,并在习题训练和考试中不断总结、检验和完善,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储存与调用。
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复习,通过类比的方法建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体系。如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的学习、可逆反应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原理与电离平衡原理、原电池原理中的电极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等。比较的内容是相同点、不同点、使用范围,结合具体的问题实例进行应用。这样在复习过程中就能将一个概念或原理的复习变成一组概念或原理的学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益,并能建构应用性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方法的运用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思维方法、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思维方法就是学会怎样去想,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主要是怎样去做。三种方法的核心是思维方法,因为解题方法和实验方法是建立在思维方法的基础之上。这里介绍在学习中应用最多的几种方法。
(1)学会将新情境下的问题还原成已知的化学原理的思维方法。当回答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与我们获得知识和方法时的背景不同,题目提供的信息是新情境(如生产、生活、科技、社会问题等)为背景,以学科内综合知识为载体,通过新情境和新问题全方位地考查能力。新情境下问题的解答都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应用,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原理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锻炼分析综合能力与推理能力。
(2)学会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解题方法。由于高考试题中的化学试题都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试题是以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设计的,解题时需要通过分析,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先解答简单问题,然后对几个简单问题的结果进行综合,这样就容易解答综合试题。因此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的方法是复习中学习的重要解题方法。
(3)学会实验假设、操作和设计方法。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内容有常见仪器的规格与使用、常见物质的制备、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多种基本操作的组合、实验的安全性等基本实验内容。化学实验试题每年都在创新,从每年高考情况来看,实验试题是高考失分最多的试题之一。因此在实验部分复习时,要学会针对试题创设的实验情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要注重规范,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决定高考的成败。要加强化学用语的落实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要训练培养学生尽量用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完整、简洁的表述;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要求运算准确、有效数表示规范。
四、研究“纲”“题”,把准方向
“纲”即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题”即理综高考化学试题。要加强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把准方向,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要明确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复习不要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复习时要特别关注。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地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学习有方。要充分考虑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难度和容量(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练习要以中档题为主,要紧扣基础,不回避常见题(高考都不回避常见题)。对一些资料上超纲超要求的偏题、怪题,要大胆放弃。要注重题上“开花”(举一反三),以一当十。
在课堂学习时,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不断通过应用进行巩固,真正将复习过程变成重新学习的过程,这样在复习中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B. 怎么引入离子反应方程式
从物质的电离入手,电离是指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离解出阴阳离子的过程。
C. 有些离子反应为什么没有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2O+CO2=Na2CO3
该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因为该反应在水中发生的不是该反应,Na2O遇水会发生反应:Na2O+H2O==2NaOH;回Na2O在水中与CO2反应的实质答是NaOH与CO2反应,因此Na2O是不能写成离子的.
2.在离子方程式中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单质和氧化物一般都是弱电解质或气体和沉淀,因此一般也不能拆
3.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它的意思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在固体的状态下反应,比如研磨硫粉和铝粉:2Al+3S==Al2S3,粉末状固体溶解在水中,它就不再是固体的形式了,而一般是(水合)离子的形式,记作“aq”,已经不满足“固体状态下反应了”,所以这句话是对的,同样固体与气体的反应也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在写离子方程式之前要看清反应的状态.
D. 离子反应相关题目
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生成的沉淀都消失,这个过程中共有三个反应:
先是CO2和Ba(OH)2:Ba(OH)2+CO2=BaCO3↓+H2O,生成碳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反应优先进行,lz理解吧?)
然后是CO2和NaOH的反应:2NaOH+CO2=Na2CO3+H2O,没有反应现象
然后是再接下来是碳酸钡沉淀和CO2以及H2O反应,生成碳酸氢钡:BaCO3+CO2+H2O=Ba(HCO3)2,这个反应中前面生成的碳酸钡变成了溶于水的碳酸氢钡,于是沉淀米有啦。。。
回过头来看图,通入5L二氧化碳时沉淀摩尔数达到最大值,这时候正好所有Ba(OH)2都变成了碳酸钡沉淀。就是说钡离子的摩尔数和5L二氧化碳的摩尔数相同。
接下来5L二氧化碳没有再生成沉淀,就是说这5L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了。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Na离子的摩尔数是5L二氧化碳的两倍,也就是说是Ba离子数的1/2。
接下来碳酸钡沉淀再和CO2反应,通过前面写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第三阶段需要的CO2数量和第一阶段生成碳酸钡沉淀时相同,即第三阶段也是通入5L二氧化碳。
分析到这里就神马都清楚了。。。回过头看问题:
1.ab间离子方程式:2(OH-)+CO2=[(CO3)2-]+H2O。。。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Na离子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氢氧根离子和二氧化碳,变成了碳酸根离子和水
2.刚才分析了,第三阶段也是通入5L二氧化碳,所以c点体积是15L
3.刚才也分析了,Na离子摩尔数是Ba离子的1/2,即氢氧化钡是氢氧化钠物质的量的2倍
(话说其实碳酸氢钠Na2CO3也会和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但是这个反应的优先度怎么判断我忘记了。。。所以这次第三问可能会有错,lz不要打我。。)
E. 如何讲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络合4个类型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
离子反应器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一致,分三种情况:(1)生成难溶的物质
①常见(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①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
离子反应
②反应规律:由强酸制弱酸,由强碱制弱碱。如:
盐酸+Ca(ClO)2溶液H++ClO-=HClO
稀醋酸+苯酚钠溶液CH3COOH+C6H5O-=CH3COO-+C6H5OH
NH4Cl溶液+NaOH溶液NH4++OH-=NH3·H2O
(3)生成挥发性物质
①常见的挥发性物质有:SO2、CO2、NH3、H2S等。
离子反应
其中SO2、CO2、NH3即是挥发性物质,也是难电离物质(H2SO3、H2CO3、
NH3·H2O)进一步分解的产物,因此,从离子反应的本质上是相同的。
②有些离子反应不是电解质在电离的条件下进行的,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
实验室制NH3,用固态铵盐与固体Ca(OH)2反应:
的难溶物有:
离子反应
②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反应也能发生,常见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如:Ca2++SO42-=CaSO4↓
③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发生,如:
Ca(OH)2+CO32-=CaCO3↓+2OH-
(微溶) (难溶)
CaSO4+CO32-=CaCO3↓+SO42-
(微溶) (难溶)
离子反应 实验室制HCl、HF、HNO3用浓硫酸与其盐反应:
离子反应
但Cu与浓H2SO4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
有些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此类 反应能否发生取决于有关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须满足由强变弱的原则,即由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性质生成氧化性和还原性弱的物质。主要包括有离子参与的置换反应与其他有离子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离子反应
其他的离子反应,如盐类的水解、络合反应能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的某些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而引起反应物离子浓度的减小。
F. 讲离子反应的时候,怎么讲电解质的概念,怎么引出
是否是电解质与是否易溶于水无关
比如说baso4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
关键是一种化合物融于水的部分是否完全电离,全电离就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就是弱电解质
G.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怎么引入
你是化学老师吧。
这个知识点你可以联系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引入。
化学反应是分子,原子间的反应,那么我们知道的微粒还有离子,它们会不会反应呢?
这样可以展开离子反应。
H.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怎么导课
一般的化学式只要注意水\固体\气体不能拆开之外
通常遵循强的制弱专的
如强酸制弱酸等属
在高中最复杂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你要记住常规的化学价态
钾K+1氯C1-1,+1,+5,+7
钠Na+1氧O-2
银Ag+1硫S-2,+4,+6
钙Ca+2碳C+2,+4
镁Mg+2硅Si+4
钡Be+2氮N-3,+2,+4,+5
锌Zn+2磷P-3,+3,+5
铜Cu+1,+2硫酸根SO42--2
铁Fe+2,+3,碳酸根CO32--2
铝Al+3硝酸根NO3--1
锰Mn+2,+4,+6,+7氢氧化根OH--1
氢H+1铵根NH4++1
氟F-1磷酸根PO43--3
I.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怎么导入
其实我也还只是来个学自生,虽然已经脱离了中高考。从我学生角度来想,第一课时,可能可以从一些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入手,让学生们思考并讨论一下它们在水中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存在。然后引而不发,再举一些典型的离子反应的例子,让同学们想想它们在水中反应和直接固体间反应的可能性(或直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说明离子反应在固体状态下需要n年甚至无法完成),引导大家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在向大家引出离子反应一系列内容。第一节课我觉得还是给同学更多的思考较好。
虽然只是一堆套话,不过还是求采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