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泵烘烤去气
㈠ 超高真空系统类型有哪些
首先是扩散泵系统。它由扩散泵串联机械泵以及冷阱等系统构成。扩散泵系统是获得超高真空的重要泵种,但是在获得超高真空的过程中要解决来自扩散泵油、机械泵油的返流污染以及油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返流。其中泵油返流可以通过液氮冷阱来捕集,而泵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需要用钛升华阱来捕集。污染控制较好的扩散泵系统,可以得到10-10Pa的真空度。
涡轮分子泵抽气系统。涡轮分子泵可以串联干式机械泵组成无油超高真空系统,不烘烤可以实现10-6Pa的真空度,经烘烤可以达到10-8Pa的真空度。如果串联扩散泵作为前级泵,降低前级管道中的氢分压,配合钛升华阱可以获得高于10-9Pa以上的真空度。由于涡轮分子泵内表面积大,因此烘烤除气是非常必要的,但烘烤温度一般只允许到100℃左右。
溅射离子泵无油超高真空系统。此系统是获得清洁超高真空的主要手段,可以获得10-9Pa的真空度,一般由溅射离子泵、钛升华泵与分子筛吸附泵或者是与涡旋泵、液氮阱等共同组成,可以获得清洁的无油超高真空系统。由于溅射离子泵的启动压力在1Pa以下,而且对有机蒸汽敏感,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彻底的烘烤除气,并用预抽泵抽走烘烤释放出的气体。
低温泵抽气系统。低温泵抽气系统用低温泵作为主泵,并联或串联分子筛吸附泵,也可以用机械泵作为预抽真空泵,但若是油封机械泵就必须在机械泵的入口管路上设置油蒸气捕集器。低温泵抽气系统不产生碳氢化合物、金属膜的剥落碎片以及自身带来的气体污染,是一种清洁的抽气手段。20K的低温泵可以得到10-8Pa的真空度,4.2K的低温泵可以得到10-10∼10-12Pa的真空度。
除了上述这些,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与特点,也可以通过组合系统来实现更细致的需求。
㈡ 离子泵的原理
1)在低压下,当阴极和阳极间加上高压时,引起场致发射。
2)在电、磁场作用下电子作螺旋运动。
3)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正离子和二次电子,引起雪崩效应。
4)正离子轰击钛阴极,溅散出钛原子落在阳极筒上,形成新鲜钛膜,也有的落在阴板外围区(β区)。
5)活性气体与新鲜钛膜反应形成化合物,化学吸附在阳极筒内壁。隋性气体被电离,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阴极过程中被排出。其排除方式为:(1)离子直接打入阴极表面内或β区,斜射的离子切入阴极表面,离子和钛一起被掀掉,埋葬在β区,2)离子没打入阴极内,从阴极得一电子恢复为中性原子或分子,反射到阳极内表面被埋掉,这叫“荷能中性粒子反射”。
6)对于氢,由于其质量小,氢离子轰击钛板的溅射产额甚低,氢离子 H2+ 或 H+ 打到钛板上与电子复合变成H原子,然后扩散入钛的晶格内,形成TiH固溶体而被排出。常温下这种固溶体中H2的浓度为0.05%,当温度高于250oC以上时,便又开始分解放出氢。钛大量吸氢后。由于放热反应钛板温度上升,达到250oC以后,除重新释放氢之外并导致钛板晶格膨胀造成龟裂。通常需加大钛板的散热能力来改善溅射离子泵对氢的排除能力。要提高对氢的抽速,需保持钛板表面清洁,选用晶格常数较大的β-Ti或钛合金作为阴极板,或引入与氢可比拟的氩含量。因氩的溅散产额高,可提高对氢的抽速。
㈢ 以钠钾泵为例,说明离子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另一方面,被叶轮排到气水分离室中的水又经左右回水孔流回到叶轮外缘。左回水孔流回的水在在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射向叶轮槽道内,并被叶轮击碎,与吸入管路来的空气混合后,甩向蜗壳,向旋转方向流动。
㈣ 比较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的异同
植物细胞质膜H 一ATPaSe是质膜上的插入蛋白,具有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膜内侧的H 泵到质膜外侧的特征,简称为质子泵.共有四种类型:
① P型离子泵(P-type ion pump),或称P型ATPase .此类运输泵运输时需要磷酸化(P是phosphorylation的缩写),包括Na+-K+泵、Ca2+离子泵.
② V型泵(V-type pump),或称V型ATPase,主要位于小泡的膜上( V代表vacuole或vesicle), 如溶酶体膜中的H+泵, 运输时需要ATP供能, 但不需要磷酸化.
③ F型泵(F-type pump),或称F型ATPase.这种泵主要存在于细菌质膜、线粒体膜和叶绿体的膜中, 它们在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F即fector的缩写).F型泵工作时不会消耗ATP, 而是将ADP转化成ATP,但是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具有ATPase的活性.
④ ABC运输蛋白(ATP-binding cassettle transportor), 这是一大类以ATP供能的运输蛋白,已发现了100多种,存在范围很广,包括细菌和人.
植物细胞质膜H 一ATPaSe对植物细胞营养物质的吸收、细胞生长、气孔运动和渗透调节等生理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宰酶”,受到蛋白激酶调节、脂类调节、自体抑制调节、光调节、膨压调节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㈤ 气孔开放的无机离子泵与苹果酸代谢学说有何异同
气孔开闭机理
气孔运动的最终原因是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对气孔运动机理目前有三种学说:
l、淀粉—糖变化说
在光照的前提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O2浓度降低,使之pH值增高至6.l~7.3,这时,淀粉磷酸化酶水解淀粉为葡萄糖,导致保卫细胞水势下降,引起吸水膨胀和气孔开放。在黑暗中,呼吸产生CO2,pH下降,葡萄糖+磷酸合成淀粉,水势上升,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2、无机离子说
光下,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ATP,在H+分泌到细胞壁外的同时,钾离于进人保卫细胞,导致水势下降,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
3、苹果酸生成说
光下,CO2被消耗,pH上升,淀粉经糖酵解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HCO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细胞水势下降,水分进人保卫细胞,细胞膨胀,气孔开放。
望采纳。
㈥ 在涂装的烘烤系统中,怎样计算它的能耗从煤、天然气、电能怎样转换去求教高手
计算能耗是个复杂的过程,基本原理是计算每小时所消耗的能源;
那消耗的能源包括:1. 每小时工件加热所需热量;2. 烘烤系统升温阶段的设备所吸收热量;3. 烘烤系统每小时的热量损耗即向外热辐射或散失的热量;4.每小时废气排放所消耗的热量;5. 其他消耗热量。关于具体的计算还是需要参考相关专业书籍,在此无法详细说明;
煤、天然气、电能都是看实际的热值的,如天然气热值大约8300kcal/m3,然后860kcal=1kW,大概是这样吧,供你参考
㈦ 分子泵和离子泵能同时工作吗
涡轮分子泵的抽气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把动量传输给气体分子,使之获得定向速度,从而被压缩、被驱向排气口后为前级抽走的一种真空泵。分子泵输送气体应满足二个必要条件:1). 涡轮分子泵必须在分子流状态下工作。因为当将一定容积的容器中所含气体的压力降低时,其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则随之增加。在常压下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只有 0.06 μm ,即平均看一个气体分子只要在空间运动 0.06 μm ,就可能与第二个气体分子相碰。而在 1.3Pa 时,分子间平均自由程可达 4.4mm 。若平均自由程增加到大于容器壁间的距离时,气体分子与器壁的碰撞机会将大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在分子流范围内,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长度远大于分子泵叶片之间的间距。当器壁由不动的定子叶片与运动着的转子叶片组成时,气体分子就会较多地射向转子和定子叶片,为形成气体分子的定向运动打下基础。2). 分子泵的转子叶片必须具有与气体分子速度相近的线速度。具有这样的高速度才能使气体分子与动叶片相碰撞后改变随机散射的特性而作定向运动。分子泵的转速越高,对提高分子泵的抽速越有利。实践表明,对不同分子量的气体分子其速度越大,泵抽除越困难。分子泵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把动量传输给气体分子,使之获得定向速度,从而被压缩、被驱向排气口后为前级抽走的一种真空泵。这种泵具体可分为:1)牵引分子泵 气体分子与高速运动的转子相碰撞而获得动量,被驱送到泵的出口。2)涡轮分子泵 靠高速旋转的动叶片和静止的定叶片相互配合来实现抽气的。这种泵通常在分子流状态下工作。3)复合分子泵 它是由涡轮式和牵引式两种分子泵串联组合起来的一种复合型的分子真空泵。
㈧ 离子泵注册商标属于哪一类
离子泵属于商标分类第7类0749群组;
经路标网统计,注册离子泵的商标达9件。
注册时怎样选择其他小项类:
1.选择注册(低温(抽气)泵,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2.选择注册(油封旋转式真空泵,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3.选择注册(阀(机器零件),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4.选择注册(制造电子元件用真空薄膜处理装置,群组号:0744)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5.选择注册(真空泵(机器),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6.选择注册(制造半导体装置用真空薄膜处理装置,群组号:0744)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7.选择注册(涡轮分子泵,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8.选择注册(升华泵,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9.选择注册(油扩散泵,群组号:0749)类别的商标有1件,注册占比率达11.11%
㈨ 离子泵的溅射抽气机理
如图5所示,在每个阳极筒内发生的物理过程,可分解成六个步骤展开说明。
图5:溅射离子泵抽气机理示意图
1)图中A表示在低压下,当阴极和阳极间加上高压时,引起场致发射。
2)图中B表示在电、磁场作用下电子作螺旋运动。
3)图中C表示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正离子和二次电子,引起雪崩效应。
4)图中D表示正离子轰击钛阴极,溅散出钛原子落在阳极筒上,形成新鲜钛膜,也有的落在阴板外围区(β区)。
5)图中E表示活性气体与新鲜钛膜反应形成化合物,化学吸附在阳极筒内壁。隋性气体被电离,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阴极过程中被排出。其排除方式为:(1)离子直接打入阴极表面内或β区(如图中a);斜射的离子切入阴极表面,离子和钛一起被掀掉,埋葬在β区(图中b);(2)离子没打入阴极内,从阴极得一电子恢复为中性原子或分子,反射到阳极内表面被埋掉(图中c),这叫“荷能中性粒子反射”。
6)图中F表示对于氢,由于其质量小,氢离子轰击钛板的溅射产额甚低,氢离子 H2+ 或 H+ 打到钛板上与电子复合变成H原子,然后扩散入钛的晶格内,形成TiH固溶体而被排出。常温下这种固溶体中H2的浓度为0.05%,当温度高于250oC以上时,便又开始分解放出氢。钛大量吸氢后。由于放热反应钛板温度上升,达到250oC以后,除重新释放氢之外并导致钛板晶格膨胀造成龟裂。通常需加大钛板的散热能力来改善溅射离子泵对氢的排除能力。要提高对氢的抽速,需保持钛板表面清洁,选用晶格常数较大的β-Ti或钛合金作为阴极板,或引入与氢可比拟的氩含量。因氩的溅散产额高,可提高对氢的抽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