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液量是
㈠ 电泳漆超滤膜使用参数是多少
流速
流速是指原液在膜表面上流动的线速度,是超滤膜系统中一项重要操作参数。流速较大时,不但造成能量浪费和产生过大压力降,还会加速超滤膜系统膜分裂性能的衰退。反之,如果流速较小,截留物在膜表面形成的边界层厚度增大,引起浓度极化现象,既影响了透水速率,又影响了透水质量。最佳流速是根据实验来确定的。在允许压力范围内,提高供给水量,选择最高流速,有利于中空纤维超滤膜系统膜性能的保证。
压力和压力降
中空纤维超滤膜系统膜的工作压力范围为0.1至0.6MPa,是泛指在超滤膜系统的定义域内,处理溶液通常所使用的工作压力。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需要选用相应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系统膜,则操作压力也有所不同
回收比和浓缩水排放量
在超滤膜系统中,回收比与浓缩水排放量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因素。回收比是指透过水量与供给量之比率,浓缩水排放量是指未透过膜而排出的水量。因为供给水量等于浓缩水与透过水量之和,所以如果浓缩水排放量大,回收就比较小。为了保证超滤膜系统正常运行,应规定组件最小浓缩水排放量及最大回收比。
工作温度
超滤膜系统膜的透水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一般水溶液其粘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从而降低了流动的阻力,相应提高了透水速率。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工作现场供给液的实际温度。特别是季节的变化,当温度过低时应考虑温度的调节,否则随着温度的变化其透水率有可能变化幅度在50%左右,此外过高的温度将影响膜的性能。通常情况下超滤膜系统膜的工作温度应在25±5℃,需要在较高温度状态下工作则可选用耐高温膜材料及外壳材料。
㈡ 电泳设备的主要工艺参数
为了保证电泳主槽的循环畅通,必须注意平时的保养和维护:
(1)必须保证最低循环量:4倍槽液量/hr,循环量不够可能造成槽底沉积和工件表面沉积。
(2)必须保证最低表面流速:表面流速低可能造成工件表面沉积。
(3)必须保证主副槽液位落差。
(4)必须保证槽底无喷射死角:槽体内衬玻璃钢脱落可能造成涂料反复沉积溶解、槽壁腐蚀、漏电威胁人身安全。
(5)必须保证适当的过滤精度:良好的过滤是保证涂膜无颗粒的重要措施。
(6)必须保证良好的温控换热系统:循环和电泳换热,控制槽液温度必不可少。电泳槽液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恒温,因此循环的槽液要有热交换系统和足够的换热能力热交换介质温度要求:降温:5 ~ 15℃,升温:< 50℃。长时间停产时期建议槽液温度控制:20~25℃
(7)必须考滤倒槽积漆的回收,提高电泳漆的利用率。 超滤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为有效闭路冲洗系统供应充足的超滤液和净化漆中水溶性杂质,提高电泳漆的利用率。超滤系统管理的要点就是超滤液透过量,每天需要对超滤系统的流量进行检查和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当透过量下降30%时,就要组织清洗。造成透过量低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方面:
1)超滤设备中的槽液流量低、改变压力设定、粗过滤有欠缺、设备经常停滞(设备停止运行超过1小时)会降低透过量,甚至可能造成隔膜(超滤膜)损坏;
2)槽液的温度过高;
3)超滤膜活化层失效:活化层将带电材料的极性转换到与槽液本身极性相同,其作用受时间限制,其耐用度在最佳条件下可达到几个月。活化层失效后就要借助清洗来恢复它的功能,在清洗时,需严格按照配方和比例配置清洗液,并认真按清洗程序进行,否则会造成超滤膜的失效或报废。 电泳线实现零排放的环保设计得力于EDRO系统的应用,将超滤液变成纯水对车身进行喷淋。其管理的要点也是纯水透过量,造成纯水量低的原因通常有:
1)停产期间维护不当:正确的方法是在停产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情况下,应每天用纯水冲洗一次反渗透系统,运行30分钟后停止,以防止元件失水或生长微生物;系统停产时间超过72小时,必须采用化学药剂保存。
2)清洗药剂和方法选择不当:正确的方法是清洗前检查膜元件进水端的沉积物或过滤器滤芯上的沉积物判断膜表面阻塞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清洗药剂,同时注意清洗液PH值和温度的控制。下表是清洗液配置方法,实际操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㈢ 阴极电泳槽液电导过高,排放超滤液后,补加纯水,酸,溶剂是往超滤槽补加吗酸,溶剂的补加量如何确定
是往电泳槽补加!超滤液里面你要是加上酸和溶剂就乱套了!
补加量根据电泳槽的测量数据、电泳液的数量计算。要不就一边加一边看在线仪器的读数
㈣ 电泳超滤液计量计流量高
电泳超滤机更换滤芯
㈤ 理想的肾清除率试验是
所谓肾脏清除率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 分或日)能将多少毫升 (或升)血浆中的某物质清除出去。该物质每分钟的清除量=血浆中该物质的浓度(P)×每分钟的肾脏清除率(C)。例如某患者血浆肌酐浓度(Pcr)为0.011mg/mL,肾脏的肌酐清除率(Ccr)为100mL/min,则每分钟肌酐清除量=0.01mg/mL×100mL=1mg。肾脏清除的物质不管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或肾小管是否重吸收都经尿排出。每分钟清除量=每分钟的尿中排出量=尿中该物质的浓度(u)×每分钟尿量,亦即PC=UV。假设上述患者尿量为1mL/min,则尿肌酐浓度(Ucr)必为1mg/mL。如尿量为2mL/min,则Ucr为0.5mg/mL,尿中每分钟的排出量为1mg ,与每分钟的清除量相等。由公式PC=UV,可得C=U/P·V,Ccr=UcrPcrV,测尿和血浆中肌酐的浓度以及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可算出Ccr。例如将上述测定值代入公式,则C cr=1mg/mL/0.01mg/mL×1mL/min=100mL/min。
肾脏对各种物质的清除方式各有不同:有从肾小球滤过的,如菊糖;主要从肾小管分泌的(在一定血浓度范围内),如酚磺肽(PSP)和对氨马尿酸钠(PAH);有二者兼有的,如肌酐和尿素。尿素又可由小管重吸收,而肌酐则否。不管什么方式,其肾脏清除率总是=UP·V。如被清除的物质仅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分泌也不重吸收,则该物质(如菊糖)的清除率即代表单位时间内从小球滤过的血浆超滤液量,也即等于GFR。 赞
㈥ 云南省基层卫生人员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期末考试试卷
2016基层卫生人员学历教育生理试题
1
1. 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 稳态: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3. 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细胞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4. 阈强度(阈值):若将刺激持续的时间固定,则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阙强度。 5.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质膜两侧的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6.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7.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8. 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塔等同于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 9.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健康成人为60%。 10.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静息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约为3.0--3.5L/min·m2 。 11.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衡量肺换气功能最好的指标) 12. 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丛飞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相当于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反映一 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为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3500ml/女2500ml 13. 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深吸气后用力作最快速度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空气量。 1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缩引起的吸气抑制抑或兴奋的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 15. 胃的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道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的引起胃头区肌肉的舒张称为胃 容受性舒张。 16. 胃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 17.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加的现象,一般从进食后1 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 18.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为36.9-37.9℃。 19.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体表面积为1.73m2 的个体,其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 左右,。菊粉的清除率可代表肾小球的滤过率。 20.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若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则滤过分数为125/600×100%=19%。21. 肾糖阈:当血浆葡萄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 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22. 视野:单眼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23.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 24.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5. 激素的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是另一种激 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问答题: 1.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答: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塔等同于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心排出量=搏出量×心率。1)影响搏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负荷增加,搏出量增加。②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越大,搏出量减少,反之,搏出量增加;③心肌收缩能力,即与前、后负荷无关的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 2)心率变化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动周期过短,特别是心舒期过短,心室充盈不足,搏出量和心排出量降低。心率低于40次/分,心室充盈量有限,心排出量也减少。 2.叙述减压反射的过程及生理意义。减压反射的具体过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窦神经和主 动脉神经传人冲动频率增加→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舒张→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减压反射作用减弱,即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