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⑴ 聚四氟乙烯丝能不能加热容丝粘合
可以。
聚四氟乙烯纤维,中国称氟纶。由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纺丝或制成薄膜后切割或原纤化而制得的一种合成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强度17.7~18.5cN/dtex,延伸率25%~50%。氟原子体积较氢原子大,氟碳键的结合力也强,起了保护整个碳-碳主链的作用,使聚四氟乙烯纤维化学稳定性极好,耐腐蚀性优于其他合成纤维品种。纤维表面有蜡感,摩擦系数小;实际使用温度120~180℃;还具有较好的耐气候性和抗挠曲性,但染色性与导热性差,耐磨性也不好,热膨胀系数大,易产生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主要用作高温粉尘滤袋、耐强腐蚀性的过滤气体或液体的滤材、泵和阀的填料、密封带、自润滑轴承、制碱用全氟离子交换膜的增强材料以及火箭发射台的苫布等
聚四氟乙烯纤维是以聚四氟乙烯树脂粉末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而得的一种合成纤维。聚四氟乙烯树脂虽属于热塑性树脂类,但它具有异常高的熔融粘度,因此用一般的化学纺丝无法制得。
⑵ 离子交换膜的材质是什么最好举例说明。
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为一般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它的离子选择透过性,所以也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
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膜分均相膜和非均相膜两类,它们可以采用高分子的加工成型方法制造。
①均相膜
先用高分子材料如丁苯橡胶、纤维素衍生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等制成膜,然后引入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膜内聚合成高分子,再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所需的功能基团。均相膜也可以通过单体如甲醛、苯酚、苯酚磺酸等直接聚合得到。
②非均相膜
用粒度为200~400目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寻常成膜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氟橡胶等充分混合后加工成膜。 无论是均相膜还是非均相膜,在空气中都会失水干燥而变脆或破裂,故必须保存在水中。
离子交换膜可装配成电渗析器而用于苦咸水的淡化和盐溶液的浓缩。电渗析装置的淡化程度可达一次蒸馏水纯度。也可应用于甘油、聚乙二醇的除盐,分离各种离子与放射性元素、同位素,分级分离氨基酸等。此外,在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纯化、原子能工业中放射性废液的处理与核燃料的制备,以及燃料电池隔膜与离子选择性电极中,也都采用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在膜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仿生膜研究也将起重要作用。
⑶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科学研究
在“科研强院”的建设中,既强调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又重视科学研究的工程化技术和产学研结合,一方面注重内涵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使用好各种外部信息与资源,借助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上水平,达到培养人才、科技攻关、服务社会的目的。近年来,学院分别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取得佳绩,连续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攻关技术、国防攻关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各类科技项目,以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2006 年7月,由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领衔的“全氟离子交换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论证,成功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5年全院到校经费3000万余元。高水平论文和科研经费明显增长,近年来,以我院为第一作者单位,每年被SCI收录的论文达到100多篇,2003年为150篇,2004年为130余篇,2005年为202篇。2004年,在Science、 Nature,J.Am.Chem.Soc.,Angew.Chemie. 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2005年在Angew.Chemie和JACS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2006年发表7篇。1999-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 项,上海市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有
新型聚合反应,具有光、电、磁、医用等各种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与加工改性过程中的计算机模拟与设计, 聚合物共混材料;有机氟化学及自由基化学,手性配位体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化学;无机纳米化学、纳米手性介孔材料;生物分析化学与代谢组学;重原子体系的量子化学方法与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与应用,分子力学力场方法、分子模拟与计算化学;新型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绿色化学工艺,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应用电化学,燃料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技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等。
⑷ 六氟丙烯的用途
1.可制备多种含氟精细化工产品、药物中间体、灭火剂等,还可制得含氟高分子材料。
2.作为制备氟磺酸离子交换膜、氟碳油和全氟环氧丙烷等的原料。
⑸ 离子交换膜基本原理及应用的介绍
《离子来交换膜基本原源理及应用》是一本书籍,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性能测定及其应用。全书分为基本原理卷和应用卷,内容新颖、翔实。基本原理卷部分概念清晰,图文并茂,易于理解;应用卷借助大量已成功应用的工业规模化的实例,介绍了离子交换膜特别是双极膜的应用。
⑹ 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具体点儿的,谢谢~~~
用 聚乙烯与丙烯腈进行辐射接枝共聚,然后使其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来制备亲水性 的功能高回分
子 膜是十分有答意义的[J 。我们 曾用 KOH 与聚 乙烯接枝丙烯腈膜(以下简称 AN/PE)进行 皂化反应
制得 了离子交换膜并用于银锌电池中的隔膜。本工作研 究了聚乙烯辐射接枝丙烯 腈的动力学,通
过 该膜的偕胺肟化和咪唑啉化反应制得了含偕胺肟和咪唑啉的两种聚乙烯接枝膜。红外光谱分析
了它们在反应前后的变化。由于上述两种膜含有多胺基团,它们与水分子间有强烈的氢键作用,
在透过蒸发过程用于分离共沸物 醇/水的功能膜中,其强度 的差异可 能是决定膜选择 分 离的一个
重要 因素,因而认为用辐射接枝法制备这类功能膜是极有前途 的。
⑺ 离子交换膜的材质是什么最好举例说明.
一种含离子基团的、对溶液里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的高分子膜.因为一般在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它的离子选择透过性,所以也称为离子选择透过性膜.
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膜分均相膜和非均相膜两类,它们可以采用高分子的加工成型方法制造.
①均相膜
先用高分子材料如丁苯橡胶、纤维素衍生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等制成膜,然后引入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膜内聚合成高分子,再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所需的功能基团.均相膜也可以通过单体如甲醛、苯酚、苯酚磺酸等直接聚合得到.
②非均相膜
用粒度为200~400目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寻常成膜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氟橡胶等充分混合后加工成膜.无论是均相膜还是非均相膜,在空气中都会失水干燥而变脆或破裂,故必须保存在水中.
离子交换膜可装配成电渗析器而用于苦咸水的淡化和盐溶液的浓缩.电渗析装置的淡化程度可达一次蒸馏水纯度.也可应用于甘油、聚乙二醇的除盐,分离各种离子与放射性元素、同位素,分级分离氨基酸等.此外,在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纯化、原子能工业中放射性废液的处理与核燃料的制备,以及燃料电池隔膜与离子选择性电极中,也都采用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在膜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仿生膜研究也将起重要作用.
⑻ 氟树脂的用途
氟树脂可作化工复用管制、阀、泵和贮槽的衬里;电子工业用耐热防腐电线包皮等绝缘材料;飞机、航天器和电子计算机的配线;机械工业用耐磨、自润滑轴承、活塞环和垫圈等;造纸工业、印染和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用辊筒,建筑用材料等。氟树脂作涂料、胶粘剂和合成纤维的用途也很广,如聚四氟乙烯纤维可用于耐热防蚀滤布、防护服、宇宙服和全氟离子交换膜衬布。此外,聚四氟乙烯还可作人工血管、气管和心肺装置等医用材料,氟塑料46薄膜可作血液保存袋;聚偏氟乙烯薄膜可用作立体扬声器和强力传感器的材料,抽成丝可作钓鱼线等;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和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可用作耐辐射材料;XR树脂即四氟乙烯-全氟(乙烯基多烷氧基磺酸基)醚共聚物,主要作氯碱工业用离子交换膜(见彩图)。
⑼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PSAIM)与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PEM)的区别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和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应是一个东西吧;而全氟磺酸离子膜是指全氟磺酸树脂的一种膜形式吧,而交换膜是指全氟磺酸—羧酸复合膜吧。
⑽ 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离子交换膜分均相膜和非均相膜两类,它们可以采用高分子的加工成型方法制造。
①均相膜先用高分子材料如丁苯橡胶、纤维素衍生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腈等制成膜,然后引入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膜内聚合成高分子,再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所需的功能基团。均相膜也可以通过单体如甲醛、苯酚、苯酚磺酸等直接聚合得到。
②非均相膜用粒度为200~400目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寻常成膜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氟橡胶等充分混合后加工成膜。
无论是均相膜还是非均相膜,在空气中都会失水干燥而变脆或破裂,故必须保存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