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薄膜过滤
❶ 薄膜过滤法常选用的滤膜冲洗液有哪些
薄膜,我们过滤法它的常用的过滤冲洗液还是很方便大家使用的,我觉得还是挺好的。
❷ 水质检测时,我们用薄膜过滤法。但是我有几个问题向老师请教.
1 生物酶并没有你想像的多 不会影响细菌生长 而且薄膜过滤后会被滤掉只剩下微生物回
2 营养琼脂答和玫瑰红钠都不是选择培养基 有时候会有都长的情况 营养琼脂培养基建议加TTC让细菌更容易观察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比如细菌菌落大小不一 一般比较小 边缘光滑 味道臭 真菌酵母菌菌落大 有的会长毛 有酒香或霉味。更准确的方法是用选择培养基进一步培养 或显微镜观察 最好是增加阳性对照试验
❸ 薄膜过滤器什么品牌的口碑行啊
大成过滤看看 ,耐高温、耐腐蚀、卫生、无环境污染、而且操作简单,是镜面,质量也不错
❹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查用薄膜过滤法怎么做
准备工作:
用纯化水浸泡滤膜,浸泡完全后放入滤杯中,包好滤杯,连同量专筒、培养基、平皿、属取膜器、三角烧瓶等一起121℃灭菌30min。
灭菌后的物品一并传入洁净室中,微生物限度过滤器上连好已经灭好的滤杯,用缓冲液先润湿滤膜,抽掉缓冲液,然后倒入供试液(10倍稀释),滤过,再用缓冲液冲洗滤膜。
过滤结束后取下滤膜平贴于R2A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2℃倒置培养5天。菌落计数(平皿上长几个菌结果就报几个菌)
(4)封闭薄膜过滤扩展阅读:
薄膜过滤系统主要用于去除小颗粒及溶解盐,一般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薄膜过滤反渗透。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纳滤 ( NF,Nanofiltration)是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薄膜过滤
❺ 全封闭无菌试验过滤培养器怎么用
细胞培养箱菌水定要放硫酸铜
主要防止霉菌般都饱硫酸铜溶液放烧杯或者培养箱水槽内培养箱水槽没腐容蚀性
另外采用饱磷酸氢二钠盐溶液防止霉菌产
觉硫酸铜溶液些比较清亮饱候析盐结晶难看
定期往面添加菌蒸馏水别让面盐析太能效防止霉菌尤其温热季节
❻ 微生物薄膜过滤法,夹膜技巧
(1)验证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同前述薄膜过滤法。验证供试品对薄膜过滤法有抑细菌和抑真菌特性时,与实际的无菌检查相同,在同一型号的每个过滤器或过滤筒内过滤规定定量的供试品(容器数及每容器的过滤体积),用淋洗液淋洗滤膜至少3次,每次淋洗液体积为100ml,在最后一次淋洗液中,接入验证用菌种(接种量为10—100CFU);另取一过滤器或滤筒,不过滤供试品,重复以上淋洗操作,作为阳性对照。根据具体情况,可将整张滤膜或半张滤膜转移至100ml的指定验证用培养基内,或将培养基加入到装有滤膜的滤筒内。分别对表中所列菌种及相应的培养基逐一进行验证,并将容器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培养,培养时间不超过14d。如果使用新的滤膜或滤过器(包括不同厂家或批号、型号),则要按上述薄膜过滤法的要求做 , 组试验,即样品试验组、蛋白胨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重新进行验证确认。
(2)验证结果评价:如果供试品培养基容器内的培养基内明显可见微生物生长(混浊),并且与阳性对照容器内的培养结果相似,则在无菌检查试验中必须要过滤与验证试验相等量的供试品、淋洗液,淋洗相同次数及使用同量的培养基。如果与阳性对照容器内的培养结果相比,供试品容器内微生物生长现象不明显,则说明该检验量在此检验条件下有抑菌作用。应增加淋洗次数,重复以上实验。也可通过更换过滤膜并使用中和剂来消除产品的抑菌作用。USP规定,如果已淋洗了5次,并且每次淋洗液体积达到500ml,仍无法中和膜上的残余抑菌性物质,那么在无菌检查试验中就采用此淋洗次数与淋洗量作为最终淋洗方法。
❼ 什么叫薄膜过滤法,具体怎么操作呀
5.7.7 薄膜过滤法:
5.7.7.1 本法适用于有抗菌作用或大容量的供试品。
5.7.7.2 按集菌内使用规程安装好集菌仪容。
5.7.7.3 取供试品擦拭消毒后,除去塑料盖,插好导管,进行抽滤,滤液从排液管排出。
5.7.7.4 同法操作将培养基抽到全封闭式集菌培养器中。
5.7.7.5 取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和真菌培养基各1管,同法操作加入相应的溶剂作阴性对照。
5.7.7.6 阳性对照管应根据供试品特性在接种橱内加入相应对照菌液1ml。(抗细菌药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抗厌氧菌药物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药物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
5.7.7.7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培养箱中,真菌培养基管置20-25℃培养箱中各培养7日;阳性对照管细菌应在培养24-48小时,真菌应在培养24-72小时有菌生长。
❽ 薄膜过滤法如何消除样品对微生物生长促进的影响
采用薄膜过滤法就是很好的消除影响的方法;药典上规定“供试液从制备到加入检验用
培养基不得超过1个小时”,就是考虑到样品对微生物存在促进或者抑制作用的影响。因此
要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就必需尽量缩短从供试液的制备到加入培养基的时间。另外,也可根
据样品的特性有针对性的加入中和剂等。
❾ 薄膜过滤法,滤膜采用何种方式灭菌最好
最好采用一次性过滤器。如果用多次使用的过滤器,则滤膜用湿热灭菌比较好,因为干热灭菌后,滤膜较脆,试验时不容易保证滤膜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