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正负离子交换
A. 电喷雾质谱为什么会有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
样品溶液经很细的进样管进入电喷雾室,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样品溶液在出口处因电荷的分离和静电引力而破碎成许多细小的带有电荷的液滴,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液滴逆着干燥气体流动的方向,向质谱计入口处漂移,逆向的干燥气体使液滴迅速蒸发,并使液滴表面的电荷浓度增大,当库仑斥力和液滴表面 张力极限值相等时,液滴就会爆裂成更小的液滴,直到液滴变得非常小,由于液滴的曲率半径很小,而它的表面电荷密度很大。结果在液滴表面形成非常强的电场。这电场足以从液滴中解吸出离子,离子经玻璃毛细管进入压力为几托(2托= 133.322Pa)的第一真空区在那里可以进行碰撞活化裂解,获得样品分子的碎片,从而可获得分子的结构信息。样品的分子离子和裂片离子经过一系列分离器和静电透镜进入质量分析器进行质量分析。这种电喷雾质谱法具有很高灵敏度,电离的分子可以带有多电荷,这种多电荷离子的产生大大扩展了普通质谱仪能分析的质量范围,使质谱仪可以分析分子量 为几十万质量单位的蛋白质分子
B. 质谱测定
1.仪器与试剂
1)质谱仪。本研究所用质谱仪为德国Finnigan公司生产的可调多接收热离子质谱仪(MAT-261),与之联机的计算机用于自动控制、收集数据和数据处理。该仪器通过热表面电离从离子源产生离子,离子束经0.2mm宽的固定狭缝离开离子源,加速到具有10keV的能量,以26.5°的角度射入90°磁扇场,并以同样的角度射出。这种装配可以使离散率增加一倍,使得23cm的分离系统具有与粒子轨迹半径为46cm的常规系统同等的离散效果。收集器狭缝宽度为0.6mm,分辨率大约为500(定义10%的峰谷)。
2)离子交换柱。实验用交换树脂是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G-1×8(200~400目)或Dowex 1×8(200~400目)。下部树脂床内径为5.5~6mm,高15mm,上部盛液管内径为10mm,高100mm,总容积5~6mL。树脂柱用6mol/L HCl和亚沸蒸馏水(二次去离子水经亚沸蒸馏得到)交替再生3次,最后用混合酸(2mol/L HCl和1mol/L HBr以2:1混合)平衡酸度。
3)其他设备。本实验使用的是80-1型离心机,用于上柱前样品离心;水纯化系统:分别得到一次去离子水和二次去离子水,最后得到的水的电阻率可达18 106Ω;石英亚沸蒸馏器:用于蒸馏HCl、HNO3、HBr和二次去离子水;振荡器:用于振荡土壤样品;器皿:本实验所用器皿均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石英玻璃。
4)试剂:盐酸和硝酸均由工艺超纯试剂经石英亚沸蒸馏器蒸馏制备;氢溴酸由分析纯氢溴酸经石英亚沸蒸馏器2次蒸馏之后,再经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AG-1×8(200~400目)或Dowex-1×8(200~400目)交换制备;混合酸(由2N 盐酸和1N 氢溴酸以2:1混合),铅同位素标准物质NBS-981,一次去离子水,二次去离子水和亚沸蒸馏水;硅胶(光谱纯SiO2和稀硝酸在超声波作用下配制成胶体溶液),磷酸(由优质纯磷酸经阳离子树脂交换纯化),饱和硼酸钠溶液(分析纯硼酸钠经亚沸蒸馏水重结晶)。
图5-5 铅的分离与纯化流程图
2.涂样及质谱分析
将铼带用无水酒精清洗干净,用点焊机将铼带点焊在灯丝支架上,将已点焊好的铼带支架插装在离子源转盘上,并装入烧带装置中,待抽真空至n×10-5Pa后按预定程序给灯丝供电,在3~5A电流下烧10~30min,以除去铼带表面及其本身所含的铅。
将已预烧好的灯丝转盘移入装样用的空气净化柜内,取下电离带位置上的所有灯丝,依次逐个往灯丝上滴加试样:用清洗干净的微量取样器吸取少量硅胶滴加在灯丝铼带的中心部位,给灯丝加上1A左右的电流以微热烤干硅胶;用微量取样器吸取1滴0.5%的硝酸溶液溶解试样,用清洗干净的微量取样器取出试样溶液滴加在已经烤干的硅胶上;继续加热灯丝使样液的水分蒸发干,再用微量取样器滴加一小滴饱和硼砂溶液(分析纯硼酸钠溶液经亚沸蒸馏水重结晶),蒸干;然后加大通过灯丝的电流驱赶试样中残余酸根,待不再冒白烟后,继续加大电流将灯丝烧至暗红色为止。转动转盘换至另一灯丝位置,以同样的程序装下一个试样。并以此将转盘上全部灯丝加满,装样结束后,往电离带位置上插装灯丝插件,检查灯丝带的几何位置,再装上屏蔽罩,最后将转盘装入质谱计离子源中,启动真空系统。
待质谱仪的真空达到要求(n×10-7Pa)后,打开通往分析管道的隔离阀,给蒸发带灯丝加上电流,缓慢升温。当灯丝温度达到1000~2000℃时,寻找208Pb的离子流,并小心调节加到蒸发带上的电流,使离子流达到足够的强度(10-13~10-11A)并保持稳定,即可启动自动测试程序,测定铅同位素比值。
每个试样分析采集6~20组数据,每组数据取8~10次扫描数据的平均值。由联机计算机给出由6~20组数据计算机样品铅同位素比值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偏差。
C. [求助】液质上总离子流图上有峰,但质谱没信号,为什么
,一般来说,这三个是同分异构体。最好分别做正负离子,如果能做二级质谱,则能区分三个物质。cjzhu(站内联系TA)我怀疑你的产物的质量数在你的质谱的扫描范围以外。shilywzz(站内联系TA)如果能给出质量数扫描范围,也许有助于大家分析你的问题ppshanshanqiu(站内联系TA)我用的是全扫,正负离子都做了,质量数基本都是母体的那个质量数460多,另外还有一个是415,所占比例很小,但是色谱峰加上母体一共有四个位置出峰,且分的很好ppshanshanqiu(站内联系TA)另外想问下,二级质谱是什么原理呢,不懂gm_night(站内联系TA)The other two compounds may not be easily ionizied.qwerasdf2783(站内联系TA)总离子图上出几个峰应该就是几种物质,我不知道你怎么判断这三种东西不是同分异构体的。 这与离子化能力无关,如果是同分异构体的话做二级质谱也未必能够分开。 二级质谱的原理是用一级质谱对离子进行筛选,然后对指定离子进行碰撞,观察碰撞碎片。
D. 质谱中离子峰的确定
是指的分子离子峰吧?
如果是, 应该说明白质谱是指的什么源的质谱仪器?
不同的离子源有不同确定方法.
如果是气质EI源, 一般来说,最大的m/z就是. 当然前提是样品是纯品. 也会出现失去水峰为最大的m/z峰的可能.
如果是气质CI源, 一般来说,最大的m/z就是[M+反应气]. 前提同上.
液质就比较复杂了, ESI中正离子模式下, 会出现M+H, M+Na, M+K, M+NH4, 也会出现2M+H, 2M+Na, 还出现在加几分子水的情况. 这一切与样品的浓度, 制备等有关
ESI中负离子模式, 一般会有M-H, M+甲酸, M+乙酸的峰.
总之, 没有严格界限, 很多情况与操作有关, 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负离子模式同时做, 这样给出的分子离子峰可靠性高.
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分析测试网络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网络搜下就有。
E. 质谱中的正离子模式chemdraw怎么画
正离子模式:[M+H]+、[M+NH4]+、[M+Na]+、[M+K]+、[2M+H]+等,
负离子模式:[M-H]-、[2M-H]-、[M+B]- (B是酸根离子)等。
负离子模式下也可以用甲酸或乙酸,流动相不用换。
F. 质谱有正负之分吗
negative 是负离子模式daxuezju(站内联系TA)对,是正负,我说错了。
你可以先用两种都全扫描下,看看你要测的物质在那种模式下更利于测定再选;
也可以根据经验选择。hd1113(站内联系TA)正离子:带正电的离子附在了你的物质之上让你的物质带电了,主要的正离子有氢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在你的谱图上看到的质谱峰-1(氢)23(钠)39(钾)就是你的物质的质量数。一般来说氢和钠都可以同时看到。
负离子:物质中的一个氢被打掉了,在你谱图上看到的质谱峰+1就是你的物质的质量数。dreamsnow200428(站内联系TA)负离子:物质中的一个氢被打掉了,在你谱图上看到的质谱峰 -1就是你的物质的质量数。chgli1981(站内联系TA)positive 是正离子模式
negative 是负离子模式地瓜2311(站内联系TA)另外还看你用的那个离子源,用正离子源就选择正离子模式,用负离子源就选择负离子模式,还有一种离子源就是两者通用的,选择哪种离子模式就根据你的实际需要了liuminge(站内联系TA)你用的应该是混合离子源吧。
positive就是正离子模式,出现+H,+Na,+K,+NH4等的峰
negative就是负离子模式,出现—H或+Cl或+AcO-等的峰。stare(站内联系TA)positive就是正离子模式,所有有机意义上的碱在电离过程中容易形成正离子,出现+,+,+,+等的峰
G. 质谱正负模式选择
选择正负离子模式主要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也就是看结构;而流动相环境影响分析的灵敏度。
比如含羧基,磺酸基的物质,一般肯定可以使用负离子模式,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电离为R-COO-,和R-SO3-;在酸性的流动相中,如pH3以下,羧酸根可能就不好电离成负离子了,这时负离子监测的灵敏度下降,而磺酸根酸性较大,仍然可以电离。
而含氮的化合物碱性化合物,包括季氮化合物,一般采用正离子模式,R-NH3+,R2-NH2+,R3-NH+,R4-N+;这些化合物一般容易加和氢离子形成正电荷的离子;同样跟他们的碱性有关,季氮化合物是强碱,一般情况都可以正离子监测的;
两性化合物如氨基酸,有个等电点pH的,根据流动相pH不同选择模式。
一般酸性化合物流动相选pH大于pKa2.0以上,采用负离子模式;反之碱性化合物流动相选pH小于pKa2.0,采用正离子模式
我遇到的情况一般是正离子模式应用更多,一方面流动相由于色谱柱的性质一般偏向酸性(pH2-8),另一方面,普遍采用的ESI离子源是一种超软电离的离子源,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都可以加和氢离子,形成正电离子,如没有氮的黄酮类,脂类,糖类等。
且负离子模式相应一般比正离子模式小一个数量级。
在优化质谱条件的时候正负离子都试试哈,看看相应值!~还有,看看样品的基质是否有干扰,看看基线高度和性噪比!
H. 质谱离子流图为倒峰,而液相峰正常,该怎么解决
可能是色谱峰里的东西不在你的扫描范围里,但是浓度很大或者离子化效率很高,抑制了背景物质(流动相里的)的离子化,使得总离子流为倒峰。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2次,一次是峰里面有目标分子,质谱响应很小,浓度大的时候是倒峰,浓度小的时候是正峰,改变质谱参数能解决
第二次是样品里有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那种),不在扫描范围里,抑制非常的厉害
I. 你好,我有几个ESI的质谱谱图能帮我看看吗是未知化合物,正离子模式,不吝赐教,感谢
ESI是软电离方式,一般得到的是质子化的分子离子峰或加合型准分子离子峰,谱图应该是比较干净的。这两张出峰很杂,你流动相有没有加0.1%的酸?最好是甲酸。 看你的图这么杂,估计是加了酸的,呵呵。
如果m/z 113 是你的样品峰,这么小分子量的话,两倍峰、三倍峰也会出现的,但图上看不到,所以我不能确定哪个是你的样品峰。
给你个建议,在不能确定样品峰的时候,你最好看一下仪器空白或本底的质谱,做个对照比较,这样来找出你的样品峰。
未知化合物。。。你有没有个大概范围?如果是完全未知的话,可以先作EI,看有没有断裂碎片,并能判断是否容易气化,然后再作ESI(可以正负离子同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