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处理标准
1. EDI许可证办理要求
edi许可证办理需要企业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1、edi许可证办理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回
2、edi许可证办理公司注册答资金不少于100万
3、edi许可证办理公司至少给3名员工缴纳近一个月的社保
edi许可证审批部门:省通管局
edi许可证的有效期是5年。
edi许可证办理成功样本:
2. 什么是行业EDI标准
EDI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英文名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定义: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电子数据交换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缩写 EDI ) 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 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 EDI 也被俗称为 “ 无纸交易 ”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3. edi对服务器有什么要求
EDI的标准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EDI处理标准、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专标准等。
EDI标准:
1)EDIFACT语法规则(ISO9735);
2) 报文设计指属南;
3) 语法应用指南;
4) EDIFACT数据元目录(EDED);
5) EDIFACT代码表(EDCL);
6)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EDCD);
7) EDIFACT段目录(EDSD);
8)EDIFACT标准报文格式(EDMD);
9)贸易数据交换格式构成总览(UNCID)。
4. EDI将什么以统一标准编制的数据格式
EDI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方式。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普及应用之前,曾是一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EDI包括买卖双方数据交换、企业内部数据交换等。 [编辑]EDI的特点(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编辑]构成EDI系统的要素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但正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编辑]EDI标准体系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编辑]EDI基础标准体系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编辑]EDI单证标准体系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编辑]EDI报文标准体系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编辑]EDI代码标准体系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编辑]EDI通信标准体系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编辑]EDI安全标准体系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编辑]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编辑]EDI应用标准体系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
5. 水处理技术中EDI电导率为多少是标准的
EDI水处理装置这一新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离子交换装置,生产出电阻率高达16-18MΩ·CM的超纯水。
1. EDI水处理装置
EDI水处理装置又称连续电除盐技术,它科学地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融为一体,通过阳、阴离子膜对阳、阴离子的选择透过作用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交换作用,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水中离子的定向迁移,从而达到水的深度净化除盐,并通过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对装填树脂进行连续再生,因此EDI水处理装置制水过程不需酸、碱化学药品再生即可连续制取高品质超纯水,EDI水处理装置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医药、化工、食品和实验室领域,是水处理技术的绿色革命。EDI水处理装置这一新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离子交换装置,生产出电阻率高达16-18MΩ·CM的超纯水。
2.EDI水处理装置特点
EDI(Electrode ionization)是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水处理技术,它巧妙地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融合,无需酸碱的化学再生,而能连续制取高品质的纯水。EDI技术的出现是水处理技术的一次跨越性的进步,代表着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水处理工业跨入绿色产业的行列。EDI水处理装置这一新技术可以代替传统的离子交换(DI)装置,生产出电阻率高达15-18 MΩ·CM的超纯水。
3.EDI水处理装置模块结构特点
1、淡水隔板采用卫生级PE材料;
2、EDI水处理装置膜片采用进口均相膜和国产异相离子交换膜;
3、采用进口EDI水处理装置专用均粒树脂和国产EDI水处理装置专用均粒树脂;
4、EDI水处理装置电极板采用钛镀钌技术;
5、压紧板采用具有硬性的合金铝轧铸而成;
6、固定螺丝采用国标标准件;
7、膜堆出厂最高试压7bar不漏水
8、膜堆电阻低、功耗小;
9、外观装饰板造型美观结实;
10、最大膜堆处理水量3T/H,最小模堆处理水量75L/H;
11、纯水、浓水、极水通道设计合理,不易堵塞,水流分布均匀、无死角。
4.EDI水处理装置进水指标要求
通常为单级反渗透或二级反渗透的渗透水;
TEA(总可交换阴离子,以CaCO3计):<25ppm;
电导率:<40μS/cm ;
PH:6.0~9.0。当总硬度低于0.1ppm时,EDI最佳工作的pH范围为8.0~9.0;
温度: 5~35℃;
进水压力:<4bar(60psi);
硬度:(以CaCO3计):<1.0ppm;
有机物( TOC):<0.5ppm;
氧化剂:Cl2<0.05ppm,O3<0.02ppm。
变价金属: Fe<0.01ppm,Mn<0.02ppm;
H2S:<0.01ppm;
二氧化硅:<0.5ppm;
色度:<5APHA;
二氧化碳的总量:<10ppm;
SDI 15min:<1.0。
6. 办理EDI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EDI)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所需条件
1、公司注册资金100万以上
2、公司属专于全内资企属业(注册资金不能有外资)
3、公司股东及法人持有中国身份证(股东及法人不能是外籍身份)
4、公司有固定的办公地址及场所
5、公司有良好的信息记录
在办理(EDI)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需要准备的材料:
1.客户信息表(附件1填写后回传)
2.依法经营承诺书(附件2打印盖章扫描)
3.公司域名、商标证书 (扫色扫描件)
4.行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文件(药品、教育等需要原件扫描件)
5.真实性声明条款 (附件3打印盖章扫描)
6.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原件扫描件 )
7.公司章程(加盖工商局档案查询章原件)
8.完整详细的股权结构图(法人签字并公司盖章扫描件)
9.股东(个人提供身份证原件彩扫,公司就提供章程红戳版彩扫一直追到个人)
10.公司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身份证彩色扫描件与社保一致)
11.公司近期为员工所上的社保证明(应加盖社保机构红章的彩色扫描件)
12.已获颁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正文页、附页、特别规定事项、年检记录页的彩色扫描件)
13.接入协议扫描件
7. EDI技术的标准
有国际标准码,还是自己实现的编码,外边来的数据都在中心做一次转换。
8. EDI标准是什么
除 EDI W3C之外 还有
SOAP WSDL UDDI 标准
9. 常见的edi标准有哪些
。EDI的标准包括EDI网络通信标准、EDI处理标准、EDI联系标准和EDI语义语法版标准等。
EDI标准:权
1)EDIFACT语法规则(ISO9735);
2) 报文设计指南;
3) 语法应用指南;
4) EDIFACT数据元目录(EDED);
5) EDIFACT代码表(EDCL);
6) EDIFACT复合数据元目录(EDCD);
7) EDIFACT段目录(EDSD);
8)EDIFACT标准报文格式(EDMD);
9)贸易数据交换格式构成总览(UNCID)。
10. EDI四个标准是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EDI的特点 (1)EDI的使用对象是不同的组织之间,EDI传输的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2)EDI所传送的资料是一般业务资料,如发票、订单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 (5)数据传输由收送双方的计算机系统直接传送、交换资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与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区别是:传真与电子邮件,需要人工的阅读判断处理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人工将资料重复输入计算机系统中,既浪费人力资源,也容易发生错误,而EDI不需要再将有关资料人工重复输入系统。 [编辑]构成EDI系统的要素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标准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由于EDI是以实现商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一次制定统一的EDI标准至关重要。EDI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标准、代码标准、报文标准、但正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通信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编辑]EDI标准体系 EDI是目前为止最为成熟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根本特征在于标准的国际化,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环节。早期的EDI标准,只是由贸易双方自行约定,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EDI的发展。随着EDI各项国际标准的推出,以及开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趋于成熟,EDI的应用领域不仅只限于国际贸易领域,而且在行政管理、医疗、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见EDI的各项标准是使EDI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撑,EDI的标准化工作是在EDI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EDI标准体系是在EDI应用领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它由若干个分体系构成,各分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内在联系。我国根据国际标准体系和我国EDI应用的实际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情况,制订了EDI标准体系,以《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作为总体技术文件。该规范作为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这一段时间内我国EDI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指南,处于主导和支配作用。 根据该规范,EDI标准体系分基础、单证、报文、代码、通信、安全、管理应用七个部分,大致情况如下: [编辑]EDI基础标准体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础标准和开放式EDI基础标准两部分组成,是EDI的核心标准体系。其中,EDIFACT有7项基础标准,包括EDI术语、EDIFACT应用级语法规则、语法规则实施指南、报文设计指南和规则、贸易数据元目录、复合数据元目录、段目录、代码表,我国等同采用了这7项标准;开放式EDI基础标准是实现开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包括业务、法律、通信、安全标准及信息技术方面的通用标准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开放式EDI概念模型》和《开放式EDI参考模型》,规定了用于协调和制定现有的和未来的开放式EDI标准的总体框架,成为未来开放式EDI标准化工作的指南。随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务标准和业务操作标准等将成为指导各个领域EDI应用的国际标准。 [编辑]EDI单证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源于相关业务,而业务的过程则以单证体现。单证标准化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单证中的数据元和纸面格式,内容相当广泛。其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税务、邮政等方面的单证标准。 [编辑]EDI报文标准体系 EDI报文标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EDI报文标准主要体现于联合国标准报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简称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时只有十几个报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个报文,其中有178个联合国标准报文(UNSM)、50个草案报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简称MiD)及19个作废报文,涉及到海关、银行、保险、运输、法律、税务、统计、旅游、零售、医疗、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编辑]EDI代码标准体系 在EDI传输的数据中,除了公司名称、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内容外,几乎大多数数据都以代码形式发出,为使交换各方便于理解收到信息的内容,便以代码形式把传输数据固定下来。代码标准是EDI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EDI代码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贸易、运输、海关、银行、保险、检验等方面的代码标准。 [编辑]EDI通信标准体系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EDI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EDI通信标准则是顺利传输以EDI方式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基本保证。EDI通信标准体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标准是一套关于电子邮政的国际标准。虽然这套标准,ISO叫做MOTIS,ITU称为MHS,但其技术内容是兼容的,它们和EDI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编辑]EDI安全标准体系 由于经EDI传输的数据会涉及商业秘密、金额、订货数量等内容,为防止数据的篡改、遗失,必须通过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规范给以保证。EDI安全标准体系包括EDI安全规范、电子签名规范、电文认证规范、密钥管理规范、X.435安全服务、X.509鉴别框架体系等。为制定EDIFACT安全标准,联合国于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联合工作组,进行有关标准的制定。 [编辑]EDI管理标准体系 EDI管理标准体系主要涉及EDI标准维护的有关评审指南和规则,包括标准技术评审导则、标准报文与目录文件编制规则、目录维护规则、报文维护规则、技术评审单格式、目录及代码编制原则、EDIFACT标准版本号与发布号编制原则等。 [编辑]EDI应用标准体系 EDI应用标准体系主要指在应用过程中用到的字符集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及其扩充方法;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2集、4集等。 EDI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将随着EDI技术的发展和EDI国际标准的不断完善而将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