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蛋白分不开
㈠ 传统离子交换剂不适用于提取蛋白质的原因有哪三点
(1) 交联度大 (大分子不能进入) (2) 电荷密度高(结合太强) (3) 骨架憎水性强(蛋白质易变性) 亲水性离子交换剂。
㈡ 蛋白等电点为8.7 标签为6.2 怎样把他们分开
首先看设计的酶切位点是哪种酶
酶切后首选还是亲和层析,因为标签切除后目的蛋白不再带有可以结合亲和层析的tag,而标签蛋白依然可以结合亲和层析。这样通过将标签蛋白结合在亲和层析上即可分开。
如果亲和层析不能成功,通过离子交换,根据蛋白等电点8.7,标签为6.2的情况。建议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在pH7.0的缓冲条件下,蛋白应该可以结合上阳离子交换层析,通过不同盐浓度洗脱即可分开。
㈢ 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都可以用来分离所有的蛋白质吗
理论上来说离子交抄换层析可以用袭来分离所有的蛋白质,但亲和层析只能分离能和其特异性结合或者说带tag的蛋白质。
从实际应用来说,离子交换层析不可能能用来分离所有的蛋白质。这是因为其分辨率没有办法达到分离所有蛋白质。而且蛋白与蛋白之间可能存在其他的相互作用,造成某个盐浓度下被洗脱的蛋白可能会吸附其他蛋白一起被洗脱,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亲和层析就更不可能分离所有的蛋白质了,不管是哪种亲和层析都有对应可以特异性吸附的亲和标签蛋白。如果没有亲和标签,所有的蛋白都是不能吸附的
㈣ 用离子交换剂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强性离子交换剂
选用来纤维素离子交换自剂。因为蛋白质不能扩散到树脂的链状结构中,而纤维素离子交换剂交换容量大。选用ph为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强酸型阳离子交换剂如SE-纤维素。装柱氢氧化钠处理,0.1mol/L起始缓冲液平衡,上样,吸附目标蛋白,0.15mol/L缓冲液洗脱,之后再选用ph6.5,8.0的缓冲液梯度洗脱。等电点=4.0的蛋白质在5.0缓冲液中带负电,不能被吸附,直接分离。随后6.0的蛋白质被洗脱出来。再用ph6.5,8.0的缓冲液梯度洗脱。
㈤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有哪些局限性
1,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的床层压力会随着分离过程的进程而不断加大,需要重新填充回。同时答,也造成固定床填充过程操作麻烦,而且密封性要求高。2,蛋白质分离纯度问题,如果在出峰之后再行切换接收馏分,而在峰行下降后提前切换,虽可以保证纯度,但蛋白分离收率则会下降。3,由于交换层析介质决定,不同蛋白质相互分离效果也不确定,这种分离,也易造成各蛋白峰重叠,造成分离纯度下降。4,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也是受固定床以及树脂交换饱和当量无法保持长期稳定造成的。无法像液相色谱柱那样,可以在标样标定后,建立方法,自动分离目标蛋白。5,不过,规模化分离纯化蛋白质过程,使用这种层析法,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
……………………
详细资料请参考:
离子交换层析: http://proct.bio1000.com/100474/
㈥ 关于蛋白质分离的问题
先通过sepharose G50将分子量为41kD与小分子量的蛋白分开。然后用离子交换胶如DEAE,buffer pH7.0,分离两种41kD的蛋白。小分子的两种蛋白通过HPLC分离。
㈦ 关于离子交换
pH9的时候你的蛋白带负电,所以能结合。pH11的时候可能蛋白变性了。纯化蛋白一般要避免极端条件。
㈧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蛋白纯化蛋白分不开怎么办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分离蛋白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目的蛋白和杂蛋白分子量比较接近的时候就会分不开,一般需要目的蛋白和杂蛋白分子量差距在一倍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分离效果。
如果分不开一般最还是选择其他的层析手段分离,比如离子交换或者疏水
㈨ 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有哪些局限性
因为离子交换吸附蛋白质并不是特异性吸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难以判断结合的蛋版白质权是否为当初设计的目的蛋白。
离子交换吸附依赖于蛋白质表面的静电荷,如果蛋白质结构比较特殊,可能会有在各种pH都难以结合上离子交换层析的情况。
离子交换层析对于等电点与目标蛋白接近的杂蛋白并没有很好的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