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设备工艺
『壹』 超滤膜干膜的工艺
RO用酒精浸泡我是第一次听说,有点孤陋寡闻了,不过我想道理是相通的,由于非亲内水性材料制作的膜干燥后容会失水,尤其是膜孔内的失水,因此会造成水通量的很大衰减,RO膜的底膜通常都是聚砜的,失水后由于膜孔内有气阻存在,因此水要通过需要克服表面张力所带来的阻力,这个阻力是很大的,以前对超滤我曾做过计算,大约在十公斤左右,而且不能保证所有膜孔充分浸润,用乙醇或者乙二醇浸泡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克服表面张力,但是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膜会被溶涨,因此其浓度和浸泡时间是有严格要求的,这种类型的膜应该向厂家咨询好后在浸泡,一般浸泡后超滤的截留率要下降20%以上,而且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就我个人以为,如非必要,还是不要采用此种类型的膜为好,很麻烦的。
『贰』 超滤管工艺放大可以改成什么工艺
中空纤维式超滤膜的制备:
超滤膜的制备方法很多,而中空纤维超滤膜主要采用相转换内法容。 相转换法主要有浸渍凝胶法、溶剂蒸发凝胶法和溶出法等。目前商品化的中空纤维超滤膜主要采用浸渍凝胶法制备,制膜过程大致可分为七个步骤:
(1)将制膜材料溶入特定的溶剂中,并根据需要加入相应致孔添加剂;
(2)通过搅拌使膜材料充分溶解,而成为均匀的制膜液;
(3)过滤去掉未溶解的其他杂质;
(4)脱除溶液中微细的气泡;
(5)在纺丝机中用特制的喷丝头挤出形成中空状原纤;
(6)使原纤中部分溶剂蒸发;
(7)将原纤渍于对膜材料是非溶剂的凝固浴中(通常是水或水溶液),液态原纤立即凝固成固态中空纤维;
(8)后处理使中空纤维具备某种固有性能。
『叁』 超滤膜和反渗透膜的生产工艺对膜本身有什么影响
超滤膜与反渗透膜性质上的区别: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专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属人工半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膜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肆』 电泳涂装工艺中为什么使用超滤系统
电泳涂装工艺的超滤系统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电泳涂装系统成为一个闭专环体系,减少污属染物质的排放,并且还可以节省电泳涂料。
电泳后的工件需要用电导率极低的水冲洗,这样可以减少电泳涂膜上形成二次留痕、颗粒等涂膜弊病。而是用纯水冲洗的话,冲水耗量大,且冲洗后的水分中含有大量电泳涂料,直接排放不但浪费涂料而且污染环境,增加污水处理成本。
采用生物膜过滤纯水冲洗后的水分,过滤出来的涂料进入电泳槽继续是用,而过滤出来的水分称为超滤液,可以用来再次冲洗工件。
放在我们汽车涂装行业来说,这个工序称为UF水洗(也就是超滤液水洗工序)。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伍』 用超滤+反渗透的除盐水工艺需要用到什么仪器仪表
超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由膜表面机械筛分、膜孔阻滞和膜表面及膜孔吸附的综合效应,以筛滤为主。所以超滤不能做为脱盐设备,一般用在反渗透前做除盐水预处理设备。
如果在你的问题中选的话只能用离子交换树脂了。
离子交换法是以圆球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过滤原水,水中的离子会与固定在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常见的两种离子交换方法分别是硬水软化和去离子法。硬水软化主要是用在反渗透(RO)处理之前,先将水质硬度降低的一种前处理程序。软化机里面的球状树脂,以两个钠离子交换一个钙离子或镁离子的方式来软化水质。 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交换阳离子,而以氢氧根离子交换阴离子;以包含磺酸根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阳离子(例如Na+、Ca2+、Al3+)。同样的,以包含季铵盐的苯乙烯制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氧根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阴离子(如Cl-)。从阳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离子与从阴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氧根离子相结合后生成纯水。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被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离子交换床中,分成所谓的阴离子交换床和阳离子交换床。也可以将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在一起,置于同一个离子交换床中。不论是那一种形式,当树脂与水中带电荷的杂质交换完树脂上的氢离子及(或)氢氧根离子,就必须进行“再生”。再生的程序恰与纯化的程序相反,利用氢离子及氢氧根离子进行再生,交换附着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杂质。
『陆』 超滤工艺用于饮用水直接过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超滤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膜池水不均匀对膜系统造成影响
①导致膜池间运行负荷大小不一,膜的使用寿命降低;②膜池膜组件污染速度与污染程度的差异变大;③造成同个系统膜的清洗周期不一致,增加运行调度成本;④膜的变化不一致,造成后期膜运行与护理的难度。
(2)管路气密性对膜系统的影响
①增加输水管道阻力与膜之间的压力,减少膜的净水能力;②增加设备能耗,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③清洗时造成膜组件损坏,导致膜系统无法正常作业。
(3)膜工艺自动控制系统不够稳定
①执行设备的型号没有达标,其检测仪表与使用设备型号不符合;②膜系统的工艺操作性不稳定,控制人员的配置方案参差不齐影响了编程质量,造成施工质量问题。
超滤技术在应用中的解决措施
(1)膜池水不均匀的解决措施
①采用调节阀继续拧调节,控制水流;②控制施工过程,针对流堰的标高进行检查,确保其精确度;③过滤时采用敏感度与控制度较高的调节阀;④通过设置不同的过滤值来调节恒液。
(2)维持管路气密性对策
①选择适合的真空引水装置,增加膜组件与输水管道的连接精确度;②保证管路焊接的密封性,焊接完毕后,对管路进行耐压与气密性检测;③连接管路与阀门丝口时,保障其密封性并选择性能良好的阀门,连接完毕后进行检验[6]。
(3)维护膜系统自动控制稳定性的对策
①科学、合理的布置膜系统部件,控制布置流程形成系统性的管理;②选择适合的相关设备,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测,确保使用设配与显示仪表的兼容性,对程序编制过程进行控制,对其设置的参数继续拧反复试验并随时对其进行调整,将膜工艺的各环节依照其物理关联性进行子系统的构件,使其既具有独立性也具有整体性。——格瑞水务
『柒』 超滤设备的工艺流程
超滤是利用多孔材料的拦截能力,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大小的杂质颗粒。在压力驱内动下容,溶液中水、有机低分子、无机离子等尺寸小的物质可通过纤维壁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溶液中菌体、胶体、颗粒物、有机大分子等大尺寸物质则不能透过纤维壁而被截留,从而达到筛分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目的。该过程为常温操作,无相态变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工艺流程:原水→原水泵→机械过流器→活性疾过滤器→离子交换→用户用水→存水箱→超滤过滤主机→保安过滤器
『捌』 超滤膜设备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
1、矿泉水超滤来膜系统
在膜法自分离技术中膜的微孔径在20×10-10m~1000×10-10m之间的过滤膜称为超滤膜,即0.002-0.1μm之间,而一般胶体体积均≥0.1μm,乳胶≥0.5μm,大肠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体积≥0.2μm,悬浮物、微粒子等体积≥5μm,因此超滤膜可以过滤出溶液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2、工艺流程图
适用于饮用矿泉水、山泉水、工业用超滤水,也可用于纯净水设备的前置预处理。
3、矿泉水超滤设备用途
超滤通常用于制取矿泉水、山泉水,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分离液体中的杂质的过程。目前在水处理行业中,聚砜和聚丙烯中空纤维式是组件应用最多。
转载:网页链接
上文仅供参考,不作学术性问答。
『玖』 电泳设备的主要工艺参数
为了保证电泳主槽的循环畅通,必须注意平时的保养和维护:
(1)必须保证最低循环量:4倍槽液量/hr,循环量不够可能造成槽底沉积和工件表面沉积。
(2)必须保证最低表面流速:表面流速低可能造成工件表面沉积。
(3)必须保证主副槽液位落差。
(4)必须保证槽底无喷射死角:槽体内衬玻璃钢脱落可能造成涂料反复沉积溶解、槽壁腐蚀、漏电威胁人身安全。
(5)必须保证适当的过滤精度:良好的过滤是保证涂膜无颗粒的重要措施。
(6)必须保证良好的温控换热系统:循环和电泳换热,控制槽液温度必不可少。电泳槽液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恒温,因此循环的槽液要有热交换系统和足够的换热能力热交换介质温度要求:降温:5 ~ 15℃,升温:< 50℃。长时间停产时期建议槽液温度控制:20~25℃
(7)必须考滤倒槽积漆的回收,提高电泳漆的利用率。 超滤系统主要有两个作用:为有效闭路冲洗系统供应充足的超滤液和净化漆中水溶性杂质,提高电泳漆的利用率。超滤系统管理的要点就是超滤液透过量,每天需要对超滤系统的流量进行检查和记录,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当透过量下降30%时,就要组织清洗。造成透过量低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方面:
1)超滤设备中的槽液流量低、改变压力设定、粗过滤有欠缺、设备经常停滞(设备停止运行超过1小时)会降低透过量,甚至可能造成隔膜(超滤膜)损坏;
2)槽液的温度过高;
3)超滤膜活化层失效:活化层将带电材料的极性转换到与槽液本身极性相同,其作用受时间限制,其耐用度在最佳条件下可达到几个月。活化层失效后就要借助清洗来恢复它的功能,在清洗时,需严格按照配方和比例配置清洗液,并认真按清洗程序进行,否则会造成超滤膜的失效或报废。 电泳线实现零排放的环保设计得力于EDRO系统的应用,将超滤液变成纯水对车身进行喷淋。其管理的要点也是纯水透过量,造成纯水量低的原因通常有:
1)停产期间维护不当:正确的方法是在停产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情况下,应每天用纯水冲洗一次反渗透系统,运行30分钟后停止,以防止元件失水或生长微生物;系统停产时间超过72小时,必须采用化学药剂保存。
2)清洗药剂和方法选择不当:正确的方法是清洗前检查膜元件进水端的沉积物或过滤器滤芯上的沉积物判断膜表面阻塞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清洗药剂,同时注意清洗液PH值和温度的控制。下表是清洗液配置方法,实际操作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拾』 超滤膜的种类以及制作工艺
超滤膜的分类有很多:
按照膜组件的不同分类:有管式超滤膜,板框式超滤膜,卷式超滤膜和中空纤维式超滤膜。
按照压力驱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压式和外压式。
膜材料的不同分类:有机超滤膜和无机超滤膜两种。
有机超滤膜按材质又可以分:
1、聚砜类
如聚砜(PS)、磺化聚砜(SPS)、聚醚砜(PES)等。用这种材料制膜,易成型,膜机械强度好,耐热、耐化学性能也较好,是目前用得较多的材料。
2、聚烯烃类
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丙烯腈(PAN)。同聚砜相似,它的机械和化学性能较好。PAN的腈基是强极性基因,但PAN并不十分亲水,通常引入另一种共聚单体(如醋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增加链的柔韧性和亲水性,从而改变其加工性。
3、氟材料
目前主要用的是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PTEE),这种材料的超滤膜具有极优良的机械强度和耐高温、耐化学侵蚀性能,使用温度一40~260~C,可在强酸、强碱和多种有机溶剂条件下使用,但成本很高。
4、聚氯乙烯(PVC)
这种材料制造的超滤膜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极佳的化学侵蚀性性能,材料来源广泛、稳定,成本适中,可以制造出优良的超滤膜,尤其是可以制造出在跨膜压差很低的条件下,单位膜面积产水量却很高的超滤膜。
5、其他材料除上述材料外,还有聚砜酰胺、聚醚酮、聚脂肪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