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过滤藻缸
㈠ 小缸有必要弄个藻缸吗
藻缸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缸,也可以设置在底缸里,这取决于你有多少可用空间以及你是否需要藻缸具有欣赏功能。一个独立的藻缸,除了为系统带来好处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藻缸里的生动景象带来的快乐不亚于主缸里的鱼和珊瑚的效果。如果设置在底缸里,显然就不容易欣赏了,但是独立的藻缸需要解决水循环和造流的问题。 按字面含意来理解,藻缸就是养海藻的缸。但是为什么要养藻呢?说到这里首先要介绍一下Refugium这个英文词。Refugium直接翻译成汉语是“保护区”的意思。在国内鱼友使用的术语中,我没有看到能恰切地对应Refugium的词。从使用情境来看,只有“藻缸”一词能勉强与Refugium有相似之处。 Refugium,一位老外(Chris Paris)是这样定义的:“在物理上与主缸分离、但与主缸共享水源的一部分水体,目的是保护动物与/或藻类,避免它们遭到主缸里掠食动物的洗劫。其作用是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由此可见,“藻缸”这个词并不能很好地代表“Refugium”,因为养藻只能算是Regugium的特点之一。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对应Regugium,我也没有能耐自造一个词,所以我还是用“藻缸”这个说法吧。藻缸的作用 在上面所说的定义中,藻缸的主要作用已经明确,就是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然,要做到这一点,藻缸应该模拟一个小的海洋生态环境。想想海洋里有什么呢?应该有光照,有石头,有沙子,此外还要有海洋动物和植物。作为一个“保护区”,藻缸里不能存在掠食性动物,否则,藻缸的动物或植物就可能被消灭殆尽,谈不上保护作用了。 实际上,真正能体现鱼缸生物多样性的,是那些低等小型动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藻类,我们说藻缸里要有海洋动物和植物,指得就是这些生物。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弱而且处于食物链的低端,必须在一个受到保护的合适环境中才能生存。这些生物的引入,是通过加入新鲜的海洋活石来实现的。纯粹的人工环境,很难创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新鲜活石上携带的海洋小动物、微生物和藻类,在藻缸这个环境中得以存活下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一般来说,藻缸里应该设置较厚的底沙(有很多小生物生活在沙层里),加入适量的活石,然后配上合适的灯光,养殖低等和高等海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生物们会如鱼得水,繁衍生息。 藻缸的作用除了提供生物多样性外,它还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
藻缸的小动物、微生物的卵和幼虫,会随着水流进入主缸,成为珊瑚的最好食物;
藻缸的藻类可以吸收大量的营养盐(包括氨、硝酸盐、磷酸盐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把藻缸的光照周期设置成与主缸相反,可以稳定系统的PH;藻缸的设置 藻缸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缸,也可以设置在底缸里,这取决于你有多少可用空间以及你是否需要藻缸具有欣赏功能。一个独立的藻缸,除了为系统带来好处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藻缸里的生动景象带来的快乐不亚于主缸里的鱼和珊瑚的效果。如果设置在底缸里,显然就不容易欣赏了,但是独立的藻缸需要解决水循环和造流的问题。
图:独立的藻缸 为藻缸提供的海水越洁净越好,尽量避免直接使用主缸溢流出来的水,因为溢流出来的海水中有油膜和较多的溶解有机物。如果能把蛋分过滤过的海水提供给藻缸,那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鱼缸设计方案带来的的局限,这个做法未必容易实现。无论如何,只要为藻缸提供尽量纯净的海水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把藻缸设在底缸的某一格里,那么应该设在放蛋分的格子后面。
图:设在底缸里的藻缸 藻缸里最好设置2~5cm厚的珊瑚沙,作为生活在沙层里的生物的繁衍地。底沙厚一些的话,还能或多或少地起到一些反硝化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营养盐。在底沙上面,放置一些活石,活石可以成为另一些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利于藻类的附着。 藻缸里种植的藻,种类尽可能地多一些。不同的藻吸收不同营养盐的比例会有差异,多一些藻的种类,也符合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常见的巨藻有盾叶厥、羽毛、葡萄藻、红千层等,这些都可以种植在藻缸里。巨藻比微藻进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组织分化,适应能力更强,吸收能力比微藻大得多。藻缸种植较多的巨藻,可以有效抑制主缸里微藻的滋生。如果藻缸比较大,除了藻类外种植一些红树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藻缸的照明是必不可少的,照明强度与藻缸大小和深度有直接关系,也跟灯具选择有关。荧光灯管和卤素灯都是可以的,但最好模拟海水中的自然照明,灯光应该偏蓝,比如:50cm以下的水深,可以使用70W或150W的14000K卤素灯。如果把藻缸的照明时间设置得刚好与主缸相反,藻缸就可以起到稳定系统PH的作用。但是如果藻缸是独立的,需要用作观赏,那么这种设置就不合适了,这时可以按照需要设置照明时间。但是藻缸的照明时间尽量长一些,保持在12~16小时左右。 藻缸里不能放掠食性的鱼和虾,无论它们是肉食还是草食,否则藻缸里的生物群就被破坏了。很多鱼友会把藻缸当作隔离所,把一些鱼放养在其中,这违背了藻缸的目的。但是一些攻击性很小的生物可以放在其中,比如海马、薄荷虾等,这些生物不会对藻缸生物群带来毁灭性冲击,还可以提高藻缸的观赏性。 藻缸虽然具有去除营养盐、改善水质等功能,但藻缸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生物多样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忽略藻缸的主功能,着重发挥它的附加功能。比如,让它成为去除营养盐的主要手段。这时,藻缸必须足够大,让藻类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因为藻类之下的水体缺乏光照,藻类无法有效利用,所以,藻缸水体表面积足够大很重要。藻缸的维护 藻缸与主缸的水体是相通的,没有单独设立过滤系统的必要,因此藻缸的维护工作异常简单。最主要的维护就是定期修剪藻类,把剪掉的藻类扔掉或者喂鱼以腾出空间,让藻类继续生长,以便吸收更多的营养盐。另外,定期检查和更换照明灯泡也是必须的。 如果藻缸要用来观赏,那么定期清擦玻璃也是必须的,但如果藻缸被安置在底缸里,这项工作就可以免除了。
㈡ 100*60*60的海水缸底缸的藻缸应该多大
藻缸大小来的确定一般是这样的。自
在底柜中以方便操作为原则最大限度的制做底缸,当然看当地气候条件也可能要为冷水预留位置。如果考虑钙反的,也需要预留位置。这样整个底缸规格就确定了。
在确定底缸规格的基础上,先分根据设备型号隔出前面滤袋,蛋分需要的空间。再根据设备型号分隔出后面主泵的空间,剩下的就是藻缸部分了。
㈢ 怎么在海缸的底缸上只做个藻缸用什么藻
石莼、大羽毛藻、葡萄藻都可以。
一般在底滤缸中间一格做藻缸,海水缸专用的底缸藻缸分内格会比较大一些容。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少量活石活砂,一些藻,架上草缸灯,设置与主缸灯相反的开启时间就基本完成了。
而且低等藻据说比高等早处理能力要好,而且易于清理,现在应该是已经没有预留ATS位置了,那么直接用UAS就好了,或者是在里边加入活石,然后加入藻灯,应该1个星期就可以长满了。
(3)底过滤藻缸扩展阅读:
藻缸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缸,也可以设置在底缸里,这取决于有多少可用空间以及你是否需要藻缸具有欣赏功能。
一个独立的藻缸,除了为系统带来好处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藻缸里的生动景象带来的快乐不亚于主缸里的鱼和珊瑚的效果。
如果设置在底缸里,显然就不容易欣赏了,但是独立的藻缸需要解决水循环和造流的问题。
藻缸的主要作用已经明确,就是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然,要做到这一点,藻缸应该模拟一个小的海洋生态环境。
㈣ 我这个鱼缸底滤,三个过滤槽,分别应该放什么滤材
淡水第一格放物理滤材和生物滤材,第二格放生物滤材,第三格放水泵。
海水鱼第一格放滤袋和蛋分, 第二格放灯做藻缸,第三格放水泵。
具体放什么生物滤材还要参考饲养对象。
㈤ 鱼缸底部过滤都需要什么材料,我的是三隔的。
鱼缸底部过滤需要什么材料与你养什么东西有关。一般建议:
1、淡水热内带鱼三格依次分别放滤棉容+陶瓷环、陶瓷环、主泵+温控
2、淡水广温鱼三格依次分别放滤棉+陶瓷环、陶瓷环、主泵
3、非洲三湖鱼三格依次分别放滤棉+陶瓷环、珊瑚骨、主泵+温控
4、海水鱼三格依次分别放滤棉+珊瑚骨+蛋分、藻缸+藻灯、主泵+温控
㈥ 准备开个海水鱼缸及底滤缸应该如何设置!
1 主缸我准备做100-120长。宽35(条件限制)。高度 60高(这高度不知合适不)?
纯养鱼没问题,版混养珊瑚太高了权,除非有钱又任性的装一排卤素灯。
2 关于底缸我计划3个空格。。过滤。蛋分。藻缸。。不知道把藻缸放蛋分后面是不是对的?
通常是先蛋分的,不过只要不是放水泵格,关系都不大。
3 如图 这个蛋分和藻缸还有加热泵 这一截。如何安置挡板。。。?
所有挡板都如下图设置
4 藻缸、过滤、蛋分槽的宽度!!!
蛋分宽度看你的型号,过滤可以和蛋分放同一格(挡板前后分)
5 藻缸、过滤、蛋分槽间的挡板设置多高合适?
第一格比滤缸总高度下来5厘米,以后每层下降2厘米。
你滤缸做这样了,没给水冷留位置吗?
另外三重海水缸用不好。你本来就条件限制只能做25那么窄了,背流怎么放?建议如果单面观赏的,做内角溢流。双面观赏的做侧面外背包溢流。
㈦ 底滤鱼缸上面如何如何设计一个植物过滤
在底滤的一个隔断中种植相适应的植物,再在上方打上适合的光源就行了。这种过滤方式在海水礁岩饲养的柏林系统上很常见,俗称藻缸。
㈧ 底滤鱼缸能养水草吗
底滤鱼缸可以养水草。
底滤是鱼缸过滤方式的一种,可以为滤材提供的空间最专大,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培养,缺属点是体积巨大,要占用鱼缸底柜空间并且对水泵要求较高。通常设有物理过滤区、生物过滤区、器材区、沉淀仓。
底滤缸通常隐藏在底柜里面,整体看起来美观整洁,换水等操作可以在底缸进行,可以明显的减少对缸内鱼只造成的影响。
㈨ 鱼缸底部过滤的水槽三个格子分别放什么
第一格上面三层白棉下面全部黑色生化棉,第二格和第三格全部放细菌屋、石英球、陶瓷环等滤材。
鱼缸底部过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溢流或虹吸的方式,使主缸的水进入滤缸,经过滤缸材料过滤后再由水泵抽回主缸。
所谓的过滤就是建立生态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如果说缸里总有一部分循环不到的水或角落,那么其中的水自然就容易混浊,鱼类也得不到好的生存环境。而困水、过滤、闯缸是建立这样的生态平衡的三步曲,是缺一不可的。
(9)底过滤藻缸扩展阅读:
底滤缸过滤方式:
1、物理过滤:是以滤棉的絮凝作用,吸附悬浮或沉积在缸中的肉眼可见的颗粒物和部分活的微生物。不但能引起水浑浊,影响观赏,还消耗水中氧气,黏附在鱼身上,对鱼的鳃部也有一定的破坏。
2、化学过滤:通过化学反应方式来消除水中废物和有害物质。反应后产生的无毒沉淀经物理过滤排出缸外,或转化成一些无毒或毒性相对低的元素。
3、生物过滤:鱼每天的新陈代谢,首先会被缸内的细菌分解成有毒的氨盐和亚硝酸盐,达到一定浓度,可以致鱼中毒死亡。只有让这些有毒物质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才能保证鱼的生存,一个解决办法是经常换水,另外就是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就是使用带有不同孔隙、大空隙可以让水顺畅流过,而小孔隙则供硝化细菌附着,给硝化细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温床,让硝化细菌能够更好的繁殖、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