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名词解释
⑴ 都是跟医学有关的物理生物,化学题目,急,要求解答!
一 名词解释:
1. 超滤 2. 离心沉降系数 3. 酶单位 4. 核酸类药物5. 糖胺聚糖
二 简答:
1.简述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的基本原理。 2.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有哪些?3. 简述肝素的临床应用。
三 论述:
1. 试述糖胺聚糖的提取方法和原理。2. 什么是蛋白质的沉淀?简述蛋白质沉淀的几种方法和条件。
一 名词解释:
1. 凝胶层析 2. 氨基酸输液3.酶的比活力 4. 糖复合物 5. 蛋白质的变性
二 简答:
1. 蛋白质结合上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后其等电点向什么方向偏移?为什么?2. 简述免疫核糖核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 肝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三 论述:
1. 试述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常用纯化方法。2. 试述糖胺聚糖的纯化方法。
一、 名词解释:1. 亲和层析 2. 免疫核糖核酸 3. 盐析 4. 蛋白质的等电点 5. 糖生物学
二、 简答:1. 简述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量的原理;2. 简述氨基酸的主要药理作用。 3. 定磷法测定RNA含量的原理是什么?
三、 论述:1. 试述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2. 试述基因治疗的策略。
⑵ 名词解释,什么是滤过屏障
滤过屏障,指的是血液从入球微动脉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血浆成分滤入肾小囊腔必须经过毛细血管球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这三层结构合称为滤过屏障。
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
1、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有上许多直径50-100nm的小孔,称为窗孔,它可防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可能不起阻留作用。
2、中间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是滤过膜的主要滤过屏障。基膜是由水合凝胶构成的微纤维网结构,水和部分溶质可以通过微纤维网的网孔。微纤维网孔的大小可能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何者可以滤过。
3、外层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内、中两层的物质最后将经裂隙膜滤出,裂隙膜在超滤作用中也很重要。
(2)超滤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滤过膜对血浆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包括了分子大小选择和电荷选择。一般情况,分子量在70KD以下的物质可以通过滤过膜,如水、电解质、葡萄糖、多肽和尿素。分子量为69KD的白蛋白可少量通过,分子量在150~200KD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
毛细血管内皮表面和足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基膜内带负电荷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均可阻止血浆内带负电荷的物质通过,防止血浆蛋白滤出。
若滤过膜受到破坏,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甚至红细胞可经过滤过膜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
⑶ 名词解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
超滤来膜,是一种孔径规自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粒径大于10纳米的颗粒。
⑷ 血液透析的名词解释
血液透析,通俗的复说法也称之制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吸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⑸ 石英砂过滤器的名词解释
石英砂过滤器,也叫浅层介质过滤器,顾名思义就是以石英砂为填料的过滤器,一专般做为反渗透设属备以及超滤设备的预处理。石英砂过滤器利用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的石英砂过滤,有效的截留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氯、嗅味及部分重金属离子等,最终达到降低水浊度、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高效过滤设备。因为其无污染,运行成本低,所以应用较为广泛。中远通石英砂过滤器特点:
1、砂质过滤器过滤精度高,可增加多层过滤介质。压力损失小,可实现大流量、 高精度过滤,传统过滤器则很难实现。
2、排污控制方式多样:自动控制、压差控制、手动控制。
3、砂滤器维修、维护方便,设置检修工位,更换过滤介质方便
4、采用顺序过滤、清污时逐个进行,清洗时不间断供水,不断流。
5、控制系统先进: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水质调整其工作模式和运行状态,能适应各种水质能力。
⑹ 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定义是什么不是公式,是文字叙述形式的特指超滤膜的压差定义
跨膜压差也叫透膜压差(TMP),是指中空丝内侧平均给水压与渗透液压力之版间的差值,TMP=(给水压权力+浓水压力)/2-产水压力。
跨膜压差,TMP(Trans - Membrane Pressure Drop),膜设备运行参数,跨膜压差被定义为驱动水透过膜所需的压力,为进水压力和过滤压力的差值,孔径较小的膜所需的跨膜压差也较大,在水温较低、通量较高以及发生污染时,跨膜压差也较高。
超滤为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⑺ 小管液的名词解释
肾小管液(Tubular fluid)是在肾脏的小管的流体。它开始在肾小球作为一个超滤作用(renal ultrafiltrate),改变通过肾单位成分,并通过输尿管最终变为尿液。
⑻ 有效滤过压 名词解释
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滤过压在组织液生成和回 流中,以及尿液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⑼ 在生理学中,什么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超滤的动力和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有效滤过压在组织液生成和回流中,以及尿液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动力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小囊囊内液胶体渗透压,阻力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囊内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均可使得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超滤液与血浆中晶体物质成分浓度基本一致,故血浆晶体渗透压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不大。
(9)超滤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滤过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滤过便停止了。
肾血浆流量主要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但不能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有效滤过压并不相同,因为不断有超滤液形成,越靠近入球小动脉血浆胶渗压约低,越靠近出球小动脉血浆胶渗压越高,滤出也就越难,直到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
因肾小囊内超滤液中蛋白质浓度极低,故在正常生理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粗而短,血流阻力较小,出球小动脉细而长,血流阻力较大。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其它器官的毛细血管血压高。
⑽ 名词解释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就是肾脏排水、排毒的能力。人体肾脏主要的作用就是往外排毒、排水,但专是当患者属患有了肾脏疾病以后,损伤到了肾功能,往外排毒、排水的能力就会下降。为了评估这种能力有多少,就需要用到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以ml/min来计算的,它的正常值在100ml/min左右,如果低于100ml/min,就考虑存在肾功能异常。这时候要积极的寻找病因,从病因上进行处理,导致肾功能异常的因素有急性和慢性,急性的因素相对来说愈后比较好,而慢性的因素预后比较差。但是也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肾小球滤过率越高越好,如果太高,也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恶化,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衰。
(10)超滤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肾小球滤过率的计算公式:MDRD公式
eGFR=(186×Scr)-(1.154×年龄)-0.203×(如果是女性0.742)
Scr为血清肌酐(mg/dl),血肌酐的单位换算:1mg/dL=88.41u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