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水方式 » 什么是文化过滤

什么是文化过滤

发布时间: 2021-01-07 20:13:14

1. 名词解释 文化误读

是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名词术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是文化过滤的结果,导致文化错位,但是也必然带来文化创新。有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两种类型。

2.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为什么会有冲突

  1. 从宗教本质看,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旗帜鲜明的一神教。一神教强调神的绝对性和独一性。这种严格的一元化取向常常伴随着一种非此即彼的直线式思维方式:要么绝对肯定,要么绝对否定。它一方面强化着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一方面也潜含着对其他文明基因的严格排斥。就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而言,这两大世界性宗教之所以不能以地中海为中立地带进行和平共处,其根源就在于它们都声称掌握世间全部真理。一个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个是至臻至善的安拉。一般来说,“神和教义的神圣性必然导致宗教的唯我独尊性;神和教义的唯一性和绝对性必然导致宗教的排它性。”因此,,当两种互不相让的异质文明相遭遇时,必然是冲突多于吸纳。

  2. 从信仰看,伊斯兰教只承认尔撒(耶稣)是安拉排遣的六位使者之一。而耶稣的启示又被教会篡改了,《圣经》只是一部已经改写了的伪经。进而穆罕默德之口传达的《古兰经》是一部包括了《圣经》在内的最后一部天启经典。因此,伊斯兰教一方面称基督教徒为“有经人”,以有别于多神教徒,但另一方面,又谴责基督教徒及犹太教徒“篡改天经”,“以伪乱真,隐讳真理”,“违背正道”。这样,“伊斯兰教认为它已经战胜了基督教,吸收了基督教的真理成分,克服了基督教的错误,并且由于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的存在使基督教成为一个过时的宗教。对穆斯林来说,为信仰而使用暴力被视作理所当然。

    而基督教也同样指责伊斯兰教篡改了上帝的真理启示,基督教只相信《圣经》是唯一经典,不相信除了耶稣以外的任何人。伊斯兰教相信默罕默德,并增加其他经典,属于篡改圣经。《圣经》中也明确记载未来南方王和北方网征战不断。

  3. 从历史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与西方之间曾屡屡上演征服与反征服,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画面。可以说,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之日起,便拉开了东西方两大世界性宗教对抗的历史序幕。在这场十字架与新月的长期较量中,起初是伊斯兰世界占上风。他们向西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西班牙,把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挤到了西北角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此后,西方文明在经受了来自东方的严峻考验之后,逐步恢复成长并开始恃机反击。从1095年到1291年,在罗马教廷到组织下,西方基督教国家打着“反对异教徒”,夺回“圣墓”和“圣地”的宗教口号,发达了倡导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这次的不幸经历使“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为此长期互相仇视。

  4. 从圣地耶路撒冷看。耶路撒冷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地。但都对外宣传耶路撒冷是他们宗教的圣地。因此围绕耶路撒冷进行争夺也会不断持续下去。

3. 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会导致文化误读

这个来自《诗经》的典型范例。雎鸠本来是一种凶猛的鸟,《关雎》原是以回雎鸠求鱼以象征男子求爱。而到答了汉代,儒家却视之为贞鸟,“关关雎鸠”乃雌雄和鸣,来比喻夫妻和谐。这绝不是因学者的无知而造成的理解上的错误,而是一次具有文化意义的误读,它反映了民族社会生活及婚姻观的变化与民族追求和谐、温柔的心理趋向。

还有诸如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中国的《小红帽》等等,都是文化误读现象,不过,故事是不是真实或者哪个版本最接近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以及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和风尚,不同的故事也就成为我们认识不同社会的风向标。

4. 什么是文化积累

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

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都具有实际意义。

编辑活动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信息传播,另一个是文化积累。对编辑活动而言,文化积累包括信息积累。信息积累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文化积累是信息积累的必然结果。没有信息积累就没有文化积累,但是信息积累并非就是文化积累,这是因为信息积累具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其稳定性较差。与之相比,文化积累则具有清晰性、确定性和恒常性,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积累是建立在信息积累基础之上的,它是信息积累的积淀与升华。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之间存在时间差,即文化积累总是滞后于信息积累。这一时间差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信息的价值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例如,即便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的也被证明并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从而在文化积累过程中被剔除。

从信息积累向文化积累的过渡过程,是去伪存真、选优汰劣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编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把关人,编辑必须对信息的价值作出准确的估价,从而决定取舍。因此编辑首先是信息积累者。编辑应当树立文化积累意识,因为这种意识对做好信息积累乃至最终完成文化积累工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没有文化积累意识的编辑,是做不好信息积累工作的。

编辑在文化积累意识作用下,可以更鲜明更主动地确立主体地位,增强编辑活动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积累与文化积累的有机统一。具体说来,编辑的文化积累意识可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

编辑的职责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为他人做嫁,默默无闻的奉献,是由编辑的职业特性所决定的。但这仅是表面形式。编辑职业的根本性质在于,他是科学文化活动的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介入者,他直接参与并影响着人类文化的缔构过程。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看作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那么,编辑就是这建筑物的设计师;如果我们将人类文化活动看作是一部辉煌壮丽的历史剧,那么,编辑就是这部历史剧的策划者。话说的有点过头了吧?不,事实就是如此。编辑“六艺”的核心是选题、组稿,而选题、组稿不就是文化设计么?一套套丛书、一部部专辑所筑成的文化构架,不正是编辑设计、策划的结果吗?选题、组稿是编辑文化介入的最直接的手段,它最深刻地体现了编辑对科学文化工程的宏观构思与把握。

编辑在选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介入精神,是编辑文化积累意识的反映(注意,这里所说的选题,并不包含那些为迎合某些受众的庸俗趣味而选的低格调题目)。选什么或不选什么,其根本标准就是看所选题目是否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价值,对提高编辑的选题层次具有指导作用。有了这种意识,编辑就会以积极的文化介入精神选题、组稿,建构良好的文化体系。

编辑的文化介入精神,不仅表现为选题、组稿,而且还表现在文化导向上。文化导向,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类文化是珉玉杂陈、良莠共存的混合体。编辑经常受到“黄色文化”、“黑色文化”等有害文化的冲击。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编辑必须抵制那些有害文化,这就需要导向。这种导向表现为不为有害文化提供蔓延滋长的园地,积极扶持和培养优秀文化。须知,尽管有害文化有时显现出“畅销”、“高票房价格”,但终属被淘汰之列,因为它们在根本上违背人民的利益,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遗憾的是,我们有些编辑同仁缺乏文化积累意识,没有发挥正确的文化导向作用,随波逐流,为有害文化提供市场,这是令人痛心的。

编辑导向,还表现为编辑为提高科学文化的价值所做的努力。一个出版社出版一本大失水准的书,一份期刊发表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都会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文化积累的水平。因此,编辑必须对稿件的质量严加把关,严格载文标准,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以利于提高文化积累水平。

二、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

文化积累需要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将那些具有真正价值的文化成果迅速输入社会文化传播体系,使其成为人类共有的文化积累;另一方面则是要对那些没有价值的文化糟粕予以剔除淘汰,以达到净化文化积累的目的。

科学学专家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对来自外部的新设想,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倾向,正如对标新立异的举止衣着存在抗拒心理一样。”文化积累是新旧文化永无止息的代谢过程,求新求异是文化积累得以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而人所固有的某种惰性常常使那些标新立异、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得不到承认,被拒之于期刊或出版社的大门之外,从而大大延缓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1955年,科学家雅罗的论文《关于胰岛素的抗体》,遭到了美国著名杂志《科学》的退稿,之后又被《临床医学杂志》拒绝。就是这样一项屡遭拒绝的科研成果,却于22年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得到了举世公认。人类对这项科研成果的享用被延滞了22年!相反,有些科研成果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人们的冷落,但是由于编辑慧眼识珠,及时将其编辑成册,因而放射异彩。例如,奥地利人孟德尔从事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遗传因子分离与自由组合两条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并于1865年在一次科学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发现,但是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大会的论文编辑者独具慧眼,将孟德尔的论文《植物杂交的实验》刊载在奥地利自然科学学会年刊上,使孟德尔的科研成果终于被后人发现和承认,他因此而被公认为遗传学的创始人。

在这里应当着重提出的问题是,编辑在文化积累工作中需要以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进行辨伪。伪科学、伪文化对人类的文明会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无情揭露,决不能让其进入文化积累过程。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还体现在编辑加工上。编辑加工的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载体化,以利于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为此,必须努力消灭一切错谬。“草萤有光终非火,荷露虽圆岂是珠”。编辑在加工文稿时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即决不能让谬种在我手里流传下去,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编辑加工中的纠错实例是很多的。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写道“用白灰炼铁取得优质高产”。白灰怎么能炼铁呢?只有用铁矿石才能炼铁,白灰只能作为熔剂。此句应改为:“用白灰作熔剂炼铁取得优质高产”。否则,人们会以为炼铁生产又发明了一项新工艺。再例如,“这种矿石含硫很低,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炼优质生铁,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不但要求含硫低,还要求磷低、铁粉高、焦碳质量好以及相应的高炉操作技术等。显然,以为含硫低就一定能炼出优质生铁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对上述两例,如果不加以修改,将会造成炼铁技术的以讹传讹。对于科技编辑而言,任何一个小数点、符号、公式的差错,都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

编辑的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亦是编辑主体精神的体现。丧失了这种精神,编辑就失去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这种精神,就能排除各种干扰,在文化积累过程中充分实现编辑的自我价值。

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人才是文化积累的重要内容。人类文化史离不开这些灿若繁星的名字: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哥白尼、孟德尔、伽利略、牛顿、哈维、哥伦布、孔丘、屈原、李白、杜甫、爱因斯坦、祖冲之、李时珍、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郭沫若、鲁迅......这其中,有许多人不正是由于得到编辑的发现与扶持,才在人类文化史上闪耀出不灭的光辉吗?《物理学学报》的编辑普朗克发现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20世纪20年代上海《实事新报》副刊《学灯》的编辑宗白华发现郭沫若,不就是积极的文化积累吗?文坛上,一个人屡遭拒绝而偶尔被某个编辑发现并大力扶持,由此一举成名的事例多不胜数,这常常被人们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我们看看几位诺贝尔奖得主遭退稿的情况就会想,这类“佳话”最好还是少一点好!萧伯纳的被退作品为其代表作《人与超人》,退稿的编辑说:“他(萧伯纳)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海明威的被退作品为短篇小说集《春潮》,拒稿者说:“如果出版这本书,那我们不但会被视为品位恶劣,甚至会被视为异常残忍。”古尔丁获诺贝尔奖的代表作《蝇王》当初被退稿的理由是:“你未能将显现有潜质的构思成功地发挥出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去想,在人类文化史上是否有一些杰出人物,由于我们做编辑的原因而被永远地埋没了呢?这难道不是编辑对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吗?

没有人,就没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文化现象。发现一个人,就是发现了一个创造势头。期刊、报纸、出版社、电台、电视台,这些传播媒介都是发现和培养人的园地。大量杰出的人才都是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崭露头角并为社会所公认的。编辑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对那些虽然尚显秩嫩、但却很有潜力的未来人才,要大力扶持,这更能体现编辑的文化积累功能。

编辑的人才意识是文化积累意识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已经成名的作者分外垂青,而对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不屑一顾的编辑,最有可能埋没杰出人才,从而对文化创造与积累带来损失。

四、注重前沿选择

编辑的前沿性选择,具有积极的文化积累价值。选择的质量决定文化积累的质量。文化所特有的层累性,要求编辑不断地将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传播,从而使科学知识不断地递进、积淀。在这一过程中,纯粹意义上的重复旧有的理论知识是毫无文化积累价值的。只有那些探索性的、初次出现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因此,编辑对论文进行前沿性选择时,应当看其在多大程度上是在重复旧有的理论。如果旧有的理论占据了主导方面,那就意味着论文不具有前沿性,因而也就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

没有前沿性选择,就没有文化积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前沿选择都具有文化积累价值。在前沿选择中,只有那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文化积累表现为对科学前沿的过滤与筛选。它是提纯与精馏,而不是杂烩与混淆。例如,根植于古希腊时代的“以太”概念,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的学术思维。人们为了相信它的存在,不惜赋予它许多莫名其妙的臆测。当光的波动性被确定之后,科学家们大都认为“以太”就是传播光振动的介质。这样,“以太”似乎就作为真理而被承认、被传播下来了。然而,“以太”毕竟是虚无缥缈的!科学的大厦不能建筑在无根的空中。人们必须证实“以太”是否存在。为了寻找“以太”绝对静止参考系,迈克尔逊根据迈克斯韦提出的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和美国化学家莫雷利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的漂移速度。当时实验的精度已达四十亿分之一,他们昼夜不停地连续观测了5天,仍然看不到一点“以太”飘移的迹象。这个实验的“零”结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此以太的概念被物理学所抛弃。

前沿选择与文化积累表现为互动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质量的前沿选择,提高了文化积累的质量,反过来,高质量的文化积累又将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将天文学大大推进了一步。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又否定了哥白尼学说中的不合理部分,将天文学推向了新的前沿。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爱因斯坦则创立了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把物理学再次推向了前沿。科学就是这样以前沿递进的方式发展的,而文化也就是这样一面积累科学前沿的成果,一面又推动科学走向新的前沿。

文化积累意识是指导编辑活动的一个重要思想意识,在任何时候,文化积累意识都具有实际意义。我们应当牢固树立这种意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为人类的文化创造与积累做出贡献。

5.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过滤和文化迁移有什么区别

你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在你学的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上,对比中英两个不同背景下的茶文化,怎么产生,演变和发展的等等。同时要注重突出文化因素的作用。这个可以写一篇小论文了。

6. 什么是信息过滤漏斗

信息过滤漏斗是大规模内容处理的另一种典型应用。它是对陆续到达的版信息进行过滤操作权,将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保留,将不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过滤掉。通常可分为不良信息过滤和个性化信息过滤:不良信息过滤一般指过滤掉暴力反动色情等信息;个性化信息过滤类似于信息检索,帮助用户返回感兴趣的东西。
过滤的程度与组织结构的层级和组织文化两个因素有关。在组织等级中,总想层次越多,过滤的机会也会越多。组织文化则通过奖励系统或鼓励或抑制这类过滤行为。

7. 为什么说文化过滤必然导致文学误读

文存环境取决于所抄处文化区域思想潮流能够确握住读者思潮作家才能文领域拥拥护者读者文处退难向前瓶颈阶段作者或文本身实力足文化环境迁徙让作家所适丛文构思创新阶段需要符合众化文化趋式相应机制实现说文化环境像条路文路车路封死再车通行

8. 什么叫文化谱系文化谱系包括什么内容

谱系分类法又称“发生学分类法”是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渊源关系,地理位置,亲属关系进行语言分类的方法。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都是从“民间拉丁语”分化出来的;我国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等语言是直接由突厥语分化出来的。这样从一个基础语分化出来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内部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以下再分为若干语支。如:汉语按照谱系分类法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藏语按照谱系分类法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国际上的语言多以谱系分类为基础来划分。
据国内外多数语言学家研究,全世界的语言分属17 个语系。其中:
①属一洲独有的语系有10个:美洲一个,即:印第安诸语;大洋洲有两个,即澳大利亚诸语和巴布亚诸 语;非洲3个,即尼罗—撒哈拉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和科伊桑语系;亚洲4个,即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和古亚语系。
②属两洲跨界的语系有7个:亚、美 一个,即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亚、大一个,即南岛语系;亚非一个,即闪含语系,亚欧4个,即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这是“地理大发现”以前的情况。随着近代移民的扩散,语言分布也发生较大变化。
印欧语系包括日耳曼、斯拉夫、罗曼、克尔特、伊朗、 印度等10个语系,分布于世界各国,约有150个民族使用,使用人数最多,占全世界人口的45.5%。
汉藏语系使用人数居第二位,包括汉、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分布 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地。
闪含语系各族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各族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 拉以南。
高加索语系各族分布在高加索地区。
达罗毗荼语系各族分布在印度南部。
乌拉尔语系各族散居于从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到乌拉尔山一带。
阿尔泰语系各族分布于从东北亚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
南亚语系各族分布在中南半岛。
南岛语系各族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各岛国。
尼罗 —撒哈拉语系各族分布在苏丹地区。
科伊桑语系各族分 布在西南非。古亚语系各族分布在东北亚。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各族分布在东北亚和北美北极圈内。
印第安诸语各族分布在美洲大陆。
澳大利亚诸语各族分布在澳大利亚。
巴布亚诸语各族分布在伊里安岛。茶的分类法
茶的分类,按各种不同标准,可有不同的区分法。然最一般也最常使用的,是依发酵度与制法,分为六大茶类。而红茶,便是这六大茶类中的一种。认识六大茶类,便相对初步认识了红茶:
1、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2、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3、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什么是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基本加工工艺流程是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乌龙茶的种类则分为:铁观音和乌龙茶两类。 铁观音以福建安溪的为最佳。乌龙茶的种类很多,以安溪为例有:一、铁观音 二、黄旦 三、本山 四、毛蟹 五、大叶乌龙 六、梅占 七、丹桂 八、科旦 等。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炮、玉桂等)、奇兰、梅占、奇种、水仙等。闽南乌龙--铁观音、水仙、黄棪、奇兰、梅占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欉等。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等。)
4、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雕、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须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5、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过堆积存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郁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著名茶款
25》日常生活中的茶
说说废茶的巧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往往将喝剩的冷茶和废茶倒掉,很可惜。废茶在家庭中的用处很多:用废茶水浸湿布擦亮镜子和玻璃器皿;用来浸泡干梅子,具有特别香味;废茶煮鸡蛋,夏天防馊,旅途解渴,味道清香可口;用清水浸泡茶叶,作浇花肥料,可保持土壤酸性,使紫阳植物开蓝色花;用废茶洗脸,可怜去掉油尘和减少脸上的小疙瘩;废茶叶晒干装在枕芯里,有祛头痛,明目等特殊功效。废茶的用途很多,我们不妨试试。
为什么不宜饮用时新茶?
时新茶是指鲜茶叶制成干茶后,贮存尚不足一个月的茶。时新茶形、色、味上乘,饮用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那么,为什么要不饮或少饮时新茶呢?这种茶因存放时间太短,未经氧化的多酚类含量较高,醛类、醇类含量也较多,它们对人体胃肠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成期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饮用此种茶后,可引起胃痛、腹胀等症状。另外,时新茶中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等生物碱,频饮或过多饮用时新茶,容易使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产生体温增高、头昏脑胀、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失眠等“茶醉”现象。因此,新茶上市后,不宜急于买来饮用。应贮放一段时间,待茶中的多酚类等物质氧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后,才可饮用。
为什么不宜饮用烟焦茶?
茶烟焦后,与烤焦的食物一样,会含有多环烃类的致癌物质。常饮烟焦茶,身体内多环烃类物质积累多了,有引起细胞突变而致癌的危险性,故严重的烟焦茶是不能饮用的。一般轻微烟焦茶,如贮存一段时间,烟焦味会自动减轻或消失,如经过检测,食物中的3,4-苯并芘致癌物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对身体不会产生危害,仍然可以饮用。
为什么不能饮霉变茶?
受潮霉变的茶叶,不仅丧失香味和营养价值,而且还会使人生病,故不能饮用。因为在已霉变的茶叶内,常滋生许多有害霉菌,会分泌出不少有损于人体健康的毒素,饮用后会产生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于身体健康不利。
为什么不宜喝隔夜变质茶?
隔夜放置过久的茶汤,维生素C及其它营养成分会逐渐氧化而减少或消失,而且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如此种茶汤,一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茶汤中的复杂万分也易发生变化,时间长了会使茶汤发馊变质。喝了这种变质发馊的茶汤,可出现胃肠反应,如恶心欲吐、胃痛不适、消化不良等。所以,隔夜变质的茶汤,与其它变质的饮料一样,是不能饮用的。
空腹为什么不宜喝茶?
有些嗜茶者,起床后便空腹喝茶,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肠胃中无食物时,茶性直入肺脏,犹如“引狼入室”,俗话所说的“不饮空腹茶”,也就是这个意思。古人曰“空腹茶令人心慌”,特别是空腹饮浓茶时,因茶中咖啡碱含量较高,会加速心率而致心慌,这是“不饮空腹茶”的又一原因。另外,由于茶中咖啡碱的“空腹”作用,空腹饮茶会更加重饥饿感,严重者可致低血糖性休克,于身体不利。
为什么饭前后不宜马上饮茶?
有人喜欢吃饭前饮茶,或饭后马上饮茶,这都是不好的饮茶习惯。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人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不降,于身体不利。饭后立即饮茶,特别是饮浓茶,茶中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会影响其消化吸收,也于身体不利。
睡前为什么不宜饮茶?
茶中所含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具有兴奋及利尿等作用。一般讲,茶叶越高档,咖啡碱等含量越高,它的兴奋、利尿作用也越强,其持续时间可达2小时左右。因此,前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势必使人兴奋,还会增加夜尿次数,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导致失眠。古人云“晚时茶令人不眠”,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前2-3小时,不宜喝茶,对于失眠而服用镇静药者,也不能用茶水送药。
吃肥腻荤食后为什么不宜马上喝浓茶?
一些人吃肥腻荤食后,习惯于马上喝浓茶,以为可帮助消化,其实这是不对的。一般浓淡的茶,茶鞣酸含量为0.1%。此种浓度的茶,有加速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而浓茶,如其茶鞣质浓度高达0.5%时,一般人会感到太浓而不想喝,而且会抑制胃液的分泌,反不种于消化吸收。最近科学研究发现,浓茶中的茶鞣酸会与荤食中的高蛋白质形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所以,食荤食后,马上饮浓茶是不科学的,不仅不利于消化,还对健康不利。
为什么不应该用茶水送药?
民间早有“茶叶水解药”的传说,这就告诫人们服药应当用开水,而不应该用茶水。茶叶中含有各种具有生理、药理作用的成分,如茶生物碱类、鞣酸、维生素类等。当这些成分的作用与药物的作用相反时,如再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必然会使药物失效。所以“茶叶水解药”的说法,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茶中的鞣酸有收敛作用,可治疗腹泻,这是大家所知道的。所以,因便秘而用下泻药的病人,不能同时服有用茶水或用茶水送服泻药道理是很清楚的。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生物碱类,与镇静、安定、止痛药的作用相反。所以不能用茶水送服苯巴比妥、安定、眠尔通、颅痛定等镇静、止痛片,以免影响药物的镇静及止痛等作用。
茶叶中含有的鞣酸,能与药物所含的蛋白质、生物碱及重金属盐类起化学作用,形成沉淀,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有时还会产生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如缺铁性贫血病人,在服用硫酸亚铁、富血铁、枸椽酸铁等各种含铁制剂时,如用茶水送服,其中鞣酸就和铁结合成“鞣酸铁”沉淀,不仅妨碍铁的吸收,使其失效,而且此种沉淀物还会刺激胃肠道粘膜,严重时,会引起腹痛腹泻等副作用。茶鞣质还可与多种药物如洋地黄、狄高辛、麻黄素、阿托品、颠茄、阿片全碱、士的宁、奎宁、氨替比林、氯丙唪、索密痛、黄连素、乳酶生、多酶片、胃蛋白酶、次碳酸、四环素族抗生素和红霉素等作用,生成难沉淀物,阻止药物吸收,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故服用上述药物时,不可同时饮茶。也不能用茶水送服含铅、银、铜、锌的黑锡丹、维生素B12、硫酸锌等药物,因为它们与茶中的鞣酸特别容易生成沉淀物。最近还发现,服用中药人参、党参、元胡、黄连、曼陀罗、川牛膝时,也应忌浓茶,以防茶中鞣酸收敛作用与药物有效成分结合成沉淀物,影响药物吸收而降低疗效。
茶叶性凉味苦,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与热性中药人参、党参、黄芪、附子、肉桂等作用相反。所以,服热性中药时,也不宜饮用茶水,以免影响药效。
服药的人能喝茶吗?
服药的人能不能喝茶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般药物,在服药后2-4小时,作用即消失。所以,只要不用茶水送药,在服药后2小时左右起,有饮茶习惯的人仍可以饮茶,但以清淡适量为宜。
哪些病人不宜喝茶?
喝茶虽有防治疾病的作用,但并非“茶医百病”。对某些疾病,茶没有治疗作用,患这些病的人不宜喝茶,特别不宜喝浓茶。
神经衰弱者、有失眠烦躁症状者、病后恢复期及需要安静养病者,以及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肺结核等慢性病病人,均不宜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碱等,能使人兴奋,使基础代谢率增高,从而使需要安静的人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肾病等,一般也不宜饮茶。因为茶中咖啡碱等,不仅使心跳加快、血压稍升高,而且喝茶过多过浓,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尿频等,会加重心肾负担,于康复极为不利。
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人,也不宜饮茶。因茶中的咖啡碱有刺激胃肠分泌的作用,喝茶,特别是喝浓茶,不利于溃疡愈合,对活动性溃疡更不合适。
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浓绿茶。因茶中的鞣质有收敛作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加剧便秘。特别是浓茶、绿茶、低档茶、鞣质含量更多,收敛作用更强,便秘的人更不宜饮用。
茶锈垢对人体有危害吗?
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极易在空气和水中氧化成棕色的胶状物质,这就是茶锈。没有喝完或久滞在壶杯中的茶汤,暴露于空气中,其中茶多酚与金属物质(如镉、铅、铁、砷、汞等)氧化结合成茶锈垢,粘附在茶壶、茶杯表面,很难洗去。据报道,当茶锈垢进入人口,便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酸及维生素等结合,形成沉淀,可阻碍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茶锈垢一旦被吸收,可使肝、肾及胃等发生病变,出现炎症,甚至坏死等毒害作用。所以,对嗜茶者,一定要养成勤洗茶具的习惯,以防茶锈垢进入人体,产生危害。对于一般茶锈垢,可用洗衣粉、去污染擦洗干净;对于“积重难返”的茶具,可用烟灰或用细纱布蘸取少许牙膏擦洗干净。
喝浓茶能致缺铁性贫血吗?
李华珠医生等报道,曾收治因长期饮浓茶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例15人。这15例病人,未发现有失血病史,均有饮浓茶或嚼食茶叶的嗜好史,嗜茶史为0.5-8年不等,每月饮用干茶量为200-450克不等。经住院用铁剂治疗2个月,血红蛋白未恢复正常。后不饮茶巩固治疗3个月出院。其中对8例患者随诊观察1-4年,结果:5例不再饮茶者,血红蛋白仍正常;而3例重新饮茶者,每月饮干茶量为200克左右,又重新复发了缺铁性贫血。
研究认为,在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中,饮浓茶中易被忽视的病因,而且茶叶是抑制铁吸收因子中较强的因素,特别是餐后饮茶更为明显。实验已经证明,茶叶中的鞣酸会与三价铁形成不溶性沉淀,影响了铁的吸收。所以奉劝饮茶者,尽量不饮浓茶,以免导致缺铁性贫血。
饮砖茶能致氟中毒吗?
饮茶有益身体健康,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饮茶会使人中毒,却闻所未闻。10年前,工作在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的白学信医生,写了“四川西北高原的康巴藏胞存在饮砖茶氟中毒”的调查报告,最早涉及了此问题。此后,内蒙古地方病研究所,在陈巴尔虎旗等七个牧业旗进了一项长达7年的调查指出,那些地区饮用水氟含量低于1.0毫克 升,而牧民熬制奶茶、饮浓茶用的“砖茶”,氟含量达1000毫克 公斤左右,含量很高。那里的成年牧民,平均每天要喝5升水,而且喝的绝大多数是奶苛和浓茶,儿童也如此。对那里的2290名8-12岁蒙古族儿童的抽样调查发现,90.14%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氟斑牙。其中10%有牙质缺损,度氟斑牙;约70%,牙齿表面呈白粉笔状的白垩氟斑牙。另外一项调查也发现,那里的蒙古族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汉族人群要高17个百分点。以上事实均证明,牧民长期、大量喝浓茶和奶茶,是氟慢性中毒引起氟斑牙、骨质疏松、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如何防止饮砖茶氟遗毒?
长期以来,我国藏、蒙、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就有饮砖茶的习惯。这些砖茶产自四川雅安、湖南益阳等地,这种茶不是通常采摘的嫩芽加工而成的,而是用整技老树叶加工而成。有研究指出,茶叶中的氟含量,与茶叶的新鲜程度、茶叶的质量成反比。故此种砖茶,氟含量高。专家们监测,雅安砖茶含氟量每公斤达543——586毫克,益阳产的砖茶为每公斤365——400毫克,约为一般绿茶、花茶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为此,专家们呼吁,为了预防饮砖茶氟中毒,关键是要尽快设法降低砖茶的氟含量,要开展低氟砖茶的研究。对于饮茶者来讲,为防止饮砖茶氟慢性中毒,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每天饮砖茶的量应该控制,成人以不超过10克为度,儿童以不超过5克为好。
2、已慢性氟中毒的嗜茶者,不应再饮砖茶或低档茶,应选用高档茶。
3、提倡饭后饮茶,避免空腹饮茶;茶叶冲泡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煎煮。
茶中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可起什么作用?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最近研究指出,每百公斤大路茶,可从中提取4公斤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加入到茶叶可乐、花生酱及方便面等中,可明显延长保存时间。这项发明,也解决了做月饼的一个大问题。因月饼含油量高,易干固变质。使用这种茶中提取的抗氧化剂,可以使月饼存放时间,从40天延长到5个月。
红茶提取物在烟熏制品中的作用是什么?
将红茶在80——130度用水提取,残留茶叶再在120——210度用水提取,合并两次提取液,浓缩、干燥后,即得茶叶粗提取物,其提取率一般为5%——10%。在火腿、香肠、咸肉等腌熏制品加工过程中,如添加此种提取物,能抑制致癌物亚哨胺的合成。有人研究指出,如出火腿加工过程中,加入0.25%此种茶液提取物,能减少95%以上的亚硝胺的合成。
茶黄酮类在食品加工中起什么作用?
提取茶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食品加工中的消臭剂。可用于干肉加工、烹调;可用于谷物类、鱼肉类制品的贮藏及果汁、海味、油脂类食品的消臭;也可加入口香糖及糖中,作为抽烟、喝酒后消口臭用。
茶多酚类可作为香烟过滤剂吗?
国内外有人研究指出,从茶废料中,可提取多酚类化合物,经过复配后,可作为香烟过滤剂用。利用茶多酚化合物作过滤头,可与烟碱等结合成复物,能显著减少抽烟时烟中主要致癌化合物等的数量,从而减少抽烟对人体的危害。
茶色素用作加工食品着色吗?
国内外均有研究,从茶中提取各种色素,如绿色色素、黄色色素,或与其它色素结合成不同颜色的色素。此种色素稳定性较好,在干燥环境下,可保持2年左右不变。如在各类食品加工中着色,不但保持时间长,而且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
粗茶如何制成饲料蛋白?
前苏联有研究者指出,采用生物技术,可将粗茶叶溶制成饲料蛋白,供各类动物使用。其制作流程如下:茶溶物烘干、粉碎,热处理灭菌,加各种培养物和无机添加剂,发酵3——4天后,在70度下烘干即成。用此种饲料蛋白喂养动物,不仅生长好,而且少生病。
.........
一部将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推向深入和细化的力作时间:2008-1-18 11:01:00 点击:306

——读《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

对于考古学家而言,无论他的理论取向是文化史的重建还是过程主义,抑或后过程主义,辨明考古遗存的时空坐标或文化谱系,确定各类考古遗存彼此间关系的性质,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工作,也是开展其他任何专题研究——如文化传播、文化变迁、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这项工作对于史前考古学而言更具有挑战性。由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所有关于考古遗存时空坐标与文化关系的推断,都体现了研究者对于考古材料的驾驭能力、观察的敏锐和细致程度,以及自身理论修养和逻辑的严密程度。正是基于文化谱系研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它所具有的挑战性,使中国史前考古学自建立以来迄于今,数代考古学家都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可喜的是,自从苏秉琦先生提出区系类型理论,为此类工作确立了一个宏观分析框架和理论基础之后,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框架已基本建立,部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更是走向精细和深入,许永杰教授新近出版的《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就是这样一本力作。该书以其细致、全面、深入的分析视角,以高分辨率的方式建立黄土高原仰韶晚期诸遗存的时空坐标体系,大大方便了同行们的其他相关研究。

仰韶文化曾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文化,而黄土高原又是考古发现较多并研究得较充分的地区之一。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于作者而言又具有特别的意义,这就是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黄河情结”。本书也因此成为反映作者学术目标的《考古黄河三部曲》中最先推出的一部。

该书首先依据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结合自然地理区域,将仰韶晚期的黄土高原划分为五个考古学文化区,即渭河盆地文化区、陇西盆地文化区、河套盆地文化区、汾河盆地文化区、伊洛盆地文化区。然后依次对这五个文化区所有已发表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逐一分期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区分期,明其特征,辨其关系,考订其年代范围。全书用考古学特有的“物”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明确、文化发展脉络清晰的区域文化发展的宏大历史画卷。

书中虽从细节开始着手分析,却时时不忘宏观的把握,将两种视角紧密结合起来,逻辑严密,形成系列证据链。作者指出,在这一历史画卷的开始处,是西阴文化统一格局的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割据局面”。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时黄土高原以及周边的考古学文化“均以不同的方式表明其已步入文明时代的门槛”。黄土高原各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播迁、碰撞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作者认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的对立统一规律”。对于其间的态势和细节,书中有许多精彩的分析和说明。如作者指出,泉护文化、秦王寨文化“是黄土高原仰韶晚期诸遗存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两支”,“两者此消彼长的态势决定着黄土高原仰韶晚期诸遗存的格局。”“在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前三期,泉护文化势力较强,将其生存的空间扩展到北方的汾河盆地文化亚区和河套盆地文化区。大约在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第三期,东邻秦王寨文化越过崤山,开始了对泉护文化占据的渭河盆地的渗透”。

对于该书在研究方法上的突破,陈雍先生在序言中有较系统全面的讨论。书中特别强调典型器物的指示作用,以退化的重唇口尖底瓶、两种平唇口尖底瓶和两种喇叭口尖底瓶作为依次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且通过小口尖底瓶的分布来说明诸考古学遗存在空间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将那些在文化特征上具有非此非彼性质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称为“类型”,而将那些分布在亲缘文化区内的文化因素单一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称为“文化”。这些做法,都反映了作者在认识论上的自觉以及在方法论上探索。

作者设想的《考古黄河三部曲》,前两部为《河湟青铜文化的谱系》、《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通过对物的分析重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以此为基础走向第三部《河套平原史前移民史》,由物及人,让人深切期待。 (许永杰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定价98元)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什么都有自己的文化谱系 也就是说的理解

9. 请问你们家喝的鱼缸过滤的水吗那是人喝的么还最多五百,鱼市上还有三十的呢,你知道什么叫文化么

你牛掰了~~~~~~~~~~~~~~~

10. 对于能源行业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管理的思路是什么

能源企业文化管理思路基本是遵循文化生成、文化强化、文化过滤、文专化创新四个方面,属
(1)文化生成,企业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对企业现有的文化理念产生冲击,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文化更新元素,为避免被动行事,企业需指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文化生成制度,以便在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中更新发展企业文化。
(2)文化强化,当一个能源企业形成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通过各种制度进行维护和强化,企业文化生成后并不意味着它已经被企业内部员工接受,为此企业可以在从道德规范、商标、广告等方面,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合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方面。
(3)文化过滤,即能源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筛选招聘符合自身价值观及道德水平和组织要求最接近的人员。
(4)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对旧文化理念的突破和创新。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能源企业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套与此相关的程序和规范。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关于能源企业文化管理的一点内容,题主要是想了解更多,建议可以上中大咨询官网看下吧。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