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edi
① 09年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综合竞争力成港口排行新标准 中国港口TOP10出炉 1月29日,中国国际海运网与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06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说明会”,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港口排行的新标准。 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全面盈利的中国港口,迎来了新年里的首次大盘点。上海港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内衔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环渤海、西贯长江黄金水道,东扼釜山、仁川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及世界头号国际大港,排名第一;深圳港的地理位置,投资结构为其带来了显著效益,名列第二,并被评为最具效益的港口;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分列第三至五位,珠海港、海口港分列第二十四、五位,被评为环境友好型港口。 据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博士介绍,本次排名的依据是,将竞争力定义为港口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相关企业和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的能力和机会,从而达到港口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和萨缪尔逊的经济学原理,划分5个层次,设立13个指标,利用统计学软件排序,从中国60个港口中,遴选出中国大陆最具竞争力的25大港口。其5个层次分别为:投资趋势、吞吐量、港口作业能力、港口财务状况和港口自然条件。而其中所包含的指标分别为:外商直接投资额、港口投资额、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航线、装卸率、桥吊、泊位、靠泊艘次、总资产、总利润、吃水和区位优势。名列前十的港口具体情况如下: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上海港在十三项指标中,优势明显。九项指标名列第一,两项指标名列第二,“利润额”指标名列第三,其劣势在于“区位优势”不足。2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额、10亿美元的外商港口投资,400家500强公司的涌入、440亿元港口的整体上市、100多条国际航线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具有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大陆其他港口所不具有的。因此,上海港是国际型港口,本榜单中唯一的国际性港口。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项指标中,竞争力最不占优势的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这一劣势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是深圳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深圳港依靠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关效率,港区间的有效竞争充分吸引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区的货源,增加了港口的有效利润额。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圳港是最具有效益的效益型港口。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青岛港 青岛港名列第三。超过上半年领先的深圳港,成为“利润额”单指标排行第一。青岛港在本次排行中表现不俗——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指标排名第二,五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创新使青岛港在相对弱势的环境中顽强竞争,尽显北方大港实力本色。技术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在装卸水平、电子化、信息化、EDI通关水平领先于同行业;管理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创造了90名管理人员管理一个中国第三大港的神话,是青岛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因此,青岛港是创新型港口。最具进取竞争力的港口:广州港 广州港名列第四。进取的广州港在2006年下半年奋起直追,由上半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年度排行榜的第四名,综合竞争力提高。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此外,港口“航线数”、“靠泊艘次”、“港口桥吊数”、“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总资产”等单项指标均排在前五位,单项指标和整体实力都有所提高。广州港不断进取,不失时机地推动港口的发展。汽车、煤、油等货物的运输,捍卫了广州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大港地位,对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州港是进取型港口。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宁波—舟山港 宁波港名列第五。与上半年排名相比,宁波——舟山港排名下降,跌至第五位。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宁波港是民营型港口。最具政府支持竞争力的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2006年度排行与上半年排行相同。港口“总投资额”排名靠前,名列第二。“货物吞吐量”、“外商投资额”名列第四,其他指标中,天津港共有七项指标排进前五。天津港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国家战略型港口。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为天津港提供强大的货源支持;东疆保税区自由港的试行又为天津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因此,天津港是最具政府支持型的港口。台海型港口:厦门港 厦门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项指标中,厦门港“泊位数”、“靠泊艘次”两项指标排名前五,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平均,均处于十名之内。走台海型发展路线的厦门港,任务鲜明,目标明确,对台贸易特色显著,是大陆和台湾岛开展三通的必经之地。特定时期,经济让位于政治,政治又促进经济增长。厦门港的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因此,厦门港是台海型港口。保守型港口:大连港 大连港名列第八。综合十三项指标中,大连港“总资产”指标第二位,大连市港口的规划和建设处于探索阶段。观念落后、行为保守,缺乏市场意识是大连市港口的显著特点。高投资、高财务费用、高管理费用与低投资回报率、低现金流、低利润说明了大连港的投资与经营绩效的状态。虽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但体量过小,庞大的存蓄资产未能上市。缺乏资本市场意识,资本运营技巧稚嫩,效果差。大连市在过去10里曾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连“又到现在的“港航立市”。政策的不稳定性是大连港发展的硬伤。保守和迷茫是大连港落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连港是保守型港口。爆发式增长的港口: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名列第九。在十三项指标中,连云港港“港口吃水”排在前五,“港口总投资额”排在前十。其他各项指标均排在十名以后。集装箱吞吐量保持40%以上增长,这得益于连云港港的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连云港在氧化铝、铝锭出口,胶合板、煤炭、焦炭进口和粮食等产品的装卸拥有绝对优势。2006年引起吞吐量井喷式地增长。因此,连云港港是爆发式增长型港口。最具潜力的港口:营口港 营口港名列第十。各项指标都很平均,是营口港的一大特点。在建的20万吨原油码头、鲅鱼圈港区的整体规划建设的完成,为营口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建设,带动了营口港以及周边地区临港工业的发展。区位优势造就的低物流运输成本,使营口港在与大连港的博弈中抢占了地利先机。2006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0.94亿吨,集装箱超过百万标箱。不断创造辉煌是营口港作为潜力型港口发展的动力。因此,营口港是最具潜力型的港口。 摘自中国水运网
② 发展建设港口相关连的要素有哪些
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
1.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
港口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政治军事位置等)往往决定了港口在国家政治、军事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港口产生持久、连续、并带有质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港口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水域面积、航道水深等,自然条件决定了港口的开发价值和规模,影响着港口的本质属性,这些自然条件在港口规划、建设、生产经营各方面时时影响着港口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港口腹地经济状况是港口物流形成的决定性条件。经济腹地的资源、工业基础、农业发展状况、外贸等制剂影响着港口物流结构、物流规模;港口所依托城市的状况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是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条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为港口的生命线;整个社会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影响和决定了港口的规模、性质、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要素也处处影响着港口物流的发展。这些因素决定着港口物流的形成,并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物流业发展水平。
3.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是港口进行物流处理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设备包括港口锚地、港池、防波堤、护岸、航道、导航设施、码头岸线长度、泊位吨级、数量、库场面积和容量,装卸和运输机械、动力设备、供电、供水、通讯设备、港作船舶、港内铁路和道路等,这些要素体现着港口现实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着港口的未来发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质基础。完善的港口设施可以快速处理货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港口发展的规模,决定着港口在周围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腹地的范围,也就决定了港口以后的发展方向,并且也是与国际港口接轨的重要基础。
4.周围港口体系竞争状况
港口在海运和港口群体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一个港口的兴衰和发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与周围港口的体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周围港口众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间的物流量竞争,并且各个港口的吞吐量和规模也决定了在港口体系中的物流量竞争份额。平行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间存在大约固定并相差无几的百分比,极化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体系造成了以枢纽港为中心,其他港口成为喂给港或支线港,枢纽港占了物流量的绝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额较少,造成各个港口物流发展的不平衡。
5.港口的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
同港口物流的硬环境相比,港口的软环境条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EDI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等):综合服务指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要素集中体现着港口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现实水平,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港口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竞争转移到了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的竞争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班轮和货船、集装箱船队会首先考虑港口管理水平和软环境状况,以达到挂靠港时间短、服务质量高等要求.
6.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
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政策也同样影响着港口的发展,例如厦门港由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变化,其发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外贸的主要经由之路。港口的经济来往是全国性的和全球性的,与世界上其他港口有着紧密地经济贸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开放政策、国内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会影响着与邻国的经济来往与规模,所以周围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也会对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
③ 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1.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条件
港口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政治军事位置等)往往决定了港口在国家政治、军事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港口产生持久、连续、并带有质的影响;自然条件包括港口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气候、水域面积、航道水深等,自然条件决定了港口的开发价值和规模,影响着港口的本质属性,这些自然条件在港口规划、建设、生产经营各方面时时影响着港口的生存和发展。
2.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港口腹地经济状况是港口物流形成的决定性条件。经济腹地的资源、工业基础、农业发展状况、外贸等制剂影响着港口物流结构、物流规模;港口所依托城市的状况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是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条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成为港口的生命线;整个社会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影响和决定了港口的规模、性质、发展水平;历史和文化要素也处处影响着港口物流的发展。这些因素决定着港口物流的形成,并影响着区域内部的物流业发展水平。
3.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
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是港口进行物流处理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设备包括港口锚地、港池、防波堤、护岸、航道、导航设施、码头岸线长度、泊位吨级、数量、库场面积和容量,装卸和运输机械、动力设备、供电、供水、通讯设备、港作船舶、港内铁路和道路等,这些要素体现着港口现实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着港口的未来发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质基础。完善的港口设施可以快速处理货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港口发展的规模,决定着港口在周围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腹地的范围,也就决定了港口以后的发展方向,并且也是与国际港口接轨的重要基础。
4.周围港口体系竞争状况
港口在海运和港口群体中的地位,直接影响着一个港口的兴衰和发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与周围港口的体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周围港口众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间的物流量竞争,并且各个港口的吞吐量和规模也决定了在港口体系中的物流量竞争份额。平行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间存在大约固定并相差无几的百分比,极化发展的港口体系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体系造成了以枢纽港为中心,其他港口成为喂给港或支线港,枢纽港占了物流量的绝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额较少,造成各个港口物流发展的不平衡。
5.港口的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
同港口物流的硬环境相比,港口的软环境条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体制、法规、信息化(EDI系统和条形码技术等):综合服务指港口的海关、卫检、商检、海事、船检、边防、医院、海事法庭、贸易、货代、船代、银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轮供应、娱乐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内容,这些要素集中体现着港口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现实水平,影响着港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全国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港口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的竞争转移到了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的竞争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班轮和货船、集装箱船队会首先考虑港口管理水平和软环境状况,以达到挂靠港时间短、服务质量高等要求.
6.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
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政策也同样影响着港口的发展,例如厦门港由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变化,其发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国家外贸的主要经由之路。港口的经济来往是全国性的和全球性的,与世界上其他港口有着紧密地经济贸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开放政策、国内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会影响着与邻国的经济来往与规模,所以周围国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也会对港口物流量的大小产生直接的影响。
④ 福建省近年来在物流方面的优惠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现制定《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年~2012年。
一、产业现状
物流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33万亿元,增长11.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13.19亿元,增长9.4%;社会物流总费用1963.21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增长13.2%;其中,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52万标箱,增长8.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增长12.1%。与此同时,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通过国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8家(其中5A
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企业13家。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我省周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服务的物流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三大港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省港口有生产性泊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出省铁路通道与全国铁路网相连,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5个进出省通道。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输送管道建设已全面展开。
信息化基础建设取得新发展。2008年,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973万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23.7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4629万户,移动分组数据网容量1045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8108万条,宽带接入端口达407万个。福建电子口岸项目在厦门已实现与口岸通关联检、物流企业等联网,建成覆盖厦门市物流园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规划,目前正按规划逐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关于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了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赴中西部和周边省份推介对接福建港口,扩大了我省港口的经济腹地,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我省物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规模较小,实力偏弱,港口作为运输枢纽、物流节点的大规模集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无缝衔接需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物流业增加值增速较慢,高级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场为目标,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厦门港等港口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强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建设;加大引进力度,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着力建设重大物流项目,不断推进区域物流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坚强的物流保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挥优势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充分发挥我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比较优势,努力构筑对台交往、两岸物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和先行先试区域。积极推动跨区域物流合作,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2.
坚持大力引进和自身培育相结合。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强我省物流企业发展实力,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现代物流服务,提升服务其他产业的能力。
3.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立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产业的长远发展,促进物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
4.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以加快提升厦门和福州物流业发展水平为突破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完善物流节点网络布局,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发展实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
5.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完善市场运作规则,着力解决制约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1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08年的18.1%降低到17.1%。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重要商贸市场等物流设施建设投资额达600亿元以上。争取将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将厦门建设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港口带动远洋航线班轮、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3家,超10亿元10家,力争全省进入“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保持在13家以上,获评5A级物流企业10家。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进一步融合,综合运输体系、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显著进展,物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通道建设更加完善,闽台和闽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物流通道
1.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合作。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物流协作组织的作用,推动跨省区域物流合作。加快泉州、三明、龙岩、南平等地“无水港”建设,支持港口企业、物流企业到内陆地区拓展“海铁联运”等业务。积极对接两大三角洲物流业,充分发挥我省港口优势,吸引中西部省份企业到沿海建设“飞地港”,加快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2.加强闽台物流合作。发挥我省对台优势,先行先试,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的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推进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增加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推动两岸物流信息网络相互衔接,加强两岸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设立两岸合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推进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设立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并加强与之配套的检验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厦门、南安、东山和霞浦海峡两岸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强闽台两地港口对接,发展对台贸易采购、国际中转等业务。推动对台小额贸易,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扩大闽台贸易。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到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加强对台通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闽台物流科教交流合作,开展我省赴台湾物流运作管理培训工作。
3.加强闽港、闽澳区域物流合作。推进闽港澳物流合作平台建设,强化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的对接。发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在推动闽港澳合作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联系组织港澳物流企业来闽考察商洽投资项目,支持港澳物流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和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在香港上市。加强闽港、闽澳物流科教合作和物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继续开展我省赴香港物流运作管理培训工作。
(二)发展国际物流,强化保税功能
1.加强厦门、福州和湄洲湾港口及厦门、福州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的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简化境外船舶进出港区手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吸引境内外大型海运、航空货运企业入驻,增加远洋集装箱和航空货运航线,提高我省海、空港口国际货运集散能力。
2.加强区港联动,推动设立福州保税港区和泉州保税港区,加快泉州出口加工区、福州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推进平潭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加快建设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合理规划布局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提升保税物流辐射带动作用。结合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拓展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3.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收”和跨区域转关模式,建立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扩大适用企业范围。推进EDI建设,实行进出口数据跨境跨区域跨部门交换、联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能力。
(三)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发展壮大物流企业
1.引进壮大知名外商投资和央属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发挥跨国、央属物流企业品牌和网络优势,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整合做强规模大、实力强的本省物流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部或运营中心落户我省。
2.引导物流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拓展国际物流渠道,开拓以服务跨国公司为主的高端物流业务,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的物流业务。引进现代物流技术、设备,提供物流技术、信息化、管理咨询、保险团购等增值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在我省产业集聚地区开设集工业品展示、零售、批发、配送等于一体的工业品超市,为工业企业提供原辅材料集中采购、产品包装、统一配送等物流服务。
3.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引导物流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与省内外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促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与内陆地区的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仓储、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分工与协作。
4.鼓励货代、船代、报关等物流中介组织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途货物抵押等物流金融业务。鼓励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四)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拓展物流服务领域
1.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船货代理、商贸批发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等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2.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围绕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和冶金、纺织服装、轻工、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引导物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提高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引导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推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领域从销售物流向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扩展,合作内容从传统的储运外包向代理采购、工位配送、融资监管等新兴服务领域渗透,合作范围从单一物流环节向全程物流和供应链解决方案延伸。
3.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物流配送,建设商品配送中心,培育整合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商贸物流配送企业,实行采购、包装、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设一批以服务城市民生工程为主的社区配送中心,推行“共同配送”等物流运作模式。加快大中型商贸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提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形成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专业配送中心,提高统一配送比例。
4.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在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网络,推广统一配送模式。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系统,推广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拓展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市场为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中相关的分销配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
5.大力推动重点商品物流发展。建立煤炭、石油、钢铁、粮食、农资、散装水泥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药品、食盐及工业盐的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汽车及零配件物流发展,加快建立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图书影像产品物流,加快建立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五)建设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对接
1.围绕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的三大港口群,强化港口物流节点功能,发展多式联运,形成覆盖我省沿海主要港口、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快速集疏运体系。
2.加快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构筑“三纵八横”海峡西岸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以福州、厦漳泉、龙岩、三明、南平等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的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覆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
3.加快实施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的海西铁路发展项目,推进形成“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推动省内铁路网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加快建设一批链接全省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强化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使海峡西岸铁路成为国家路网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4.完善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推进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完善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加强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冠豸山机场的设施配套,增加开辟国内外新航线,扩大服务领域,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体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5.加快石油、天然气等管道铺设进度,努力完成1100公里以上石油管道、1000公里以上LNG管道铺设目标,逐步形成油、气输送管道化。
(六)建设物流节点网络,提升整体辐射效应
发挥厦门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厦门港集装箱航运班轮挂靠班次、航线和大宗散货运输航线,提升厦门枢纽港的辐射能力,强化港口物流节点功能,做强做大厦门市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厦门和福州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强化厦门的经济特区龙头示范作用和福州的省会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泉州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漳州、莆田、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市,凸显泉州的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莆田的骨干作用,发挥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的后发优势,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整体辐射效应。
物流节点城市应加强本地区物流设施的普查,并根据本地区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并明确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开发模式,制定物流园区建设方案,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我省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建设为其服务的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服务体系,推进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网络建设发展,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七)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强化行业基础性工作
1.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完善信息系统,并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推动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加快全省性、区域性和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扶持培育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和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福建电子口岸”、“福建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福建电子口岸”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的联网,加强与浙江、江西、粤东等地电子口岸的合作,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2.开展物流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工作,推动组建福建省物流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积极开展现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物流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物流企业在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运作。
3.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推广,大力推进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二维码、传感及感知等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逐步实现物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支持物流企业和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积极推进物流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快机械化、自动化进程。
4.强化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继续开展我省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建立“福建省物流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加强物流业发展的监测、预测、预警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监测分析。
5.强化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进物流学科专业和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开展物流专业教育,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扶持力度,加快联办物流学院的建设,扩大联办功能,调整办学方向,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机制。鼓励从境内外引进现代物流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境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继续制定实施物流培训计划,实现物流培训的组织化、常态化。
四、政策措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先行先试,落实和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1.加快我省物流法律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制定《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
2.加强与内地海关的合作,推行口岸放行进、出口提运单电子化,实现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检验检疫放行制度,对从无水港进出口的货物实施直通放行制度,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施检、一次通行”。
3.对运送进出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免收政府还贷普通公路通行费。加快推行对通行高速公路运送进出口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实行“递远递减”的优惠计费模式。
4.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和交通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为物流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5.各级政府教育、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物流业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对从境内外引进的现代物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本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
6.加快物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建立物流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完善物流社会信用评价查询体系和手段,推进我省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物流业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的境外资本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
(二)加大物流业用地政策支持力度
1.各级政府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应规划物流业用地,并按照城乡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及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保障物流业发展用地需求。《方案》提出的规划建设项目用地要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安排解决。要优先安排规划建设项目用海用地,并依法依规减(免)缴海域使用金;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可优先用于发展物流业,从使用月份起减免土地使用税10年。
2.对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实行最优惠地价政策,按我省工业用地最低地价标准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并适当放宽其全部付清土地出让金的期限。
3.物流建设项目用地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按需设定,出让金按设定的出让年限计收。允许实行土地年租制,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逐年缴纳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物流企业以土地、房产抵押融资的,有关部门应简化登记手续。
4.企业改制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设立仓储、包装、运输物流企业的,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省属单位土地资产处置的通知》(闽政办〔2007〕91号)规定,变更为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并转增国家资本金或国有股资本金。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项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通过财政预算支出全额返还给企业。
(三)积极落实和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精神,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列入试点物流企业名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纳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名单中的企业集团、总公司,其所属企业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物流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制造企业利用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成立物流公司,参与物流企业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物流企业租赁制造企业的仓储等闲置物流设施,其租赁支出按税法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四)增加各级财政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项资金的支持,调整和优化省级部门预算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统筹使用财政预算安排给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并保持每年有所增长;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专项资金采取补助、奖励和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首次列入中国物流百强或评定为国家5A级和重点培育扶持的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国际海运新航线的开辟、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等。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如获得中国物流A级信用级别)和进入中国物流百强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物权法》框架内,发展各类以不动产、无形资产、权利为抵(质)押品的信贷业务,并着力加强类似仓单质押、存货监管融资等符合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物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再融资和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筹集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加快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步伐。
五、组织实施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围绕《方案》的实施,进一步突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舆论宣传,创造产业振兴的良好环境。
⑤ 2010年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
名列前十的港口具体情况如下:
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上海港在十三项指标中,优势明显。九项指标名列第一,两项指标名列第二,“利润额”指标名列第三,其劣势在于“区位优势”不足。2000亿美元的国际贸易额、10亿美元的外商港口投资,400家500强公司的涌入、440亿元港口的整体上市、100多条国际航线打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具有的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大陆其他港口所不具有的。因此,上海港是国际型港口,本榜单中唯一的国际性港口。
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项指标中,竞争力最不占优势的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这一劣势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是深圳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深圳港依靠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关效率,港区间的有效竞争充分吸引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区的货源,增加了港口的有效利润额。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圳港是最具有效益的效益型港口。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青岛港
青岛港名列第三。超过上半年领先的深圳港,成为“利润额”单指标排行第一。青岛港在本次排行中表现不俗——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指标排名第二,五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创新使青岛港在相对弱势的环境中顽强竞争,尽显北方大港实力本色。技术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在装卸水平、电子化、信息化、EDI通关水平领先于同行业;管理上的创新使青岛港创造了90名管理人员管理一个中国第三大港的神话,是青岛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因此,青岛港是创新型港口。
最具进取竞争力的港口:广州港
广州港名列第四。进取的广州港在2006年下半年奋起直追,由上半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年度排行榜的第四名,综合竞争力提高。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此外,港口“航线数”、“靠泊艘次”、“港口桥吊数”、“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总资产”等单项指标均排在前五位,单项指标和整体实力都有所提高。广州港不断进取,不失时机地推动港口的发展。汽车、煤、油等货物的运输,捍卫了广州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的大港地位,对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州港是进取型港口。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宁波—舟山港
宁波港名列第五。与上半年排名相比,宁波——舟山港排名下降,跌至第五位。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市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宁波港是民营型港口。
最具政府支持竞争力的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2006年度排行与上半年排行相同。港口“总投资额”排名靠前,名列第二。“货物吞吐量”、“外商投资额”名列第四,其他指标中,天津港共有七项指标排进前五。天津港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国家战略型港口。滨海新区的不断发展,为天津港提供强大的货源支持;东疆保税区自由港的试行又为天津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因此,天津港是最具政府支持型的港口。
台海型港口:厦门港
厦门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项指标中,厦门港“泊位数”、“靠泊艘次”两项指标排名前五,其它各项指标比较平均,均处于十名之内。走台海型发展路线的厦门港,任务鲜明,目标明确,对台贸易特色显著,是大陆和台湾岛开展三通的必经之地。特定时期,经济让位于政治,政治又促进经济增长。厦门港的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因此,厦门港是台海型港口。
保守型港口:大连港
大连港名列第八。综合十三项指标中,大连港“总资产”指标第二位,大连市港口的规划和建设处于探索阶段。观念落后、行为保守,缺乏市场意识是大连市港口的显著特点。高投资、高财务费用、高管理费用与低投资回报率、低现金流、低利润说明了大连港的投资与经营绩效的状态。虽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但体量过小,庞大的存蓄资产未能上市。缺乏资本市场意识,资本运营技巧稚嫩,效果差。大连市在过去10里曾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连“又到现在的“港航立市”。政策的不稳定性是大连港发展的硬伤。保守和迷茫是大连港落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连港是保守型港口。
爆发式增长的港口: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名列第九。在十三项指标中,连云港港“港口吃水”排在前五,“港口总投资额”排在前十。其他各项指标均排在十名以后。集装箱吞吐量保持40%以上增长,这得益于连云港港的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连云港在氧化铝、铝锭出口,胶合板、煤炭、焦炭进口和粮食等产品的装卸拥有绝对优势。2006年引起吞吐量井喷式地增长。因此,连云港港是爆发式增长型港口。
最具潜力的港口:营口港
营口港名列第十。各项指标都很平均,是营口港的一大特点。在建的20万吨原油码头、鲅鱼圈港区的整体规划建设的完成,为营口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建设,带动了营口港以及周边地区临港工业的发展。区位优势造就的低物流运输成本,使营口港在与大连港的博弈中抢占了地利先机。2006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0.94亿吨,集装箱超过百万标箱。不断创造辉煌是营口港作为潜力型港口发展的动力。因此,营口港是最具潜力型的港口。
⑥ 请问客人让我报厦门码头到加拿大的FOB价怎报呢
FOB报价=实际成本+国内费用+银行手续费+利润
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FOB术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离岸价格"。按《1990年通则》,在FOB术语下,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一) 卖方的主要义务:1. 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按港口惯常方式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2. 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3. 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4. 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如果买卖双方约定采用电子通信,则所有单据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EDI message)所替代。(二) 买方的主要义务:1. 负责按合同规定支付价款;2. 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船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的通知;3. 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过境运输的一切海关手续;4. 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5. 收取卖方按合同规定交付的货物,接受与合同相符的单据。采用FOB术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买方应及时租船订舱,并将船名、装船地点和时间及时通知卖方,以便卖方及时备货,安排装船。否则将构成买方违约。从而有可能导致卖方要求解除合同及/或要求损害赔偿。 2. 装船费用负担情况,一船采用FOB术语变形来表示。常见的有: FOB班轮条件(FOB liner terms),指装船费用如同以班轮装运那样由支付运费的一方(即买方)负担; FOB钓钩下交货(FOB under tackle),指卖方将货物置于轮船吊钩可及之处,从货物起吊开始的装船费用由买方负担; FOB包括理舱(FOB stowed, FOBS),指卖方负担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支付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FOB包括平舱(FOB trimmed, FOBT),指卖方负担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支付包括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3. 美国对FOB术语的解释与1990 incoterms 的规定不同,美国将FOB术语分为六种,其中只有"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FOB vessel (named port of shipment)) 与1990 INCOFERMS 解释相近,因此,我外贸企业在与美国和其他美洲国家出口商按FOB术语洽谈进口业务时,除了应在FOB术语后注明"vessel"外,还应明确提出对方(卖方)负责取得出口许可证,并支付一切出口税捐及费用。
希望能给你带来好运,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⑦ 帮忙想下论文的题目怎么写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20个物流管理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版1.企业运输计划设计权
2.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研究
3.绿色物流管理研究
4.讨论现代采购管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5.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6.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7.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8.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
9.制约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研究
10.如何将传统的存储和运输转移到现代物流
11.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50个多个物流论文主题,总有一个适合您
12.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与关系管理
13. XX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
14.企业分配制度建设
15.配送中心的位置和计划
16.中国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
17.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分析
18.西部第六产业发展规划
19.西安市场流通园建设分析
20.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效率分析
⑧ 我要一些关于厦门的资料
概况————
厦门(厦门又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邮政编码:361000,区号:0592。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历史————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旅游景点:
鼓浪屿风景区————鼓浪屿是厦门旅游景点中最具魅力的景观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厦门风景名胜的杰出代表,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鼓浪屿全岛都是景,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海底世界、郑成功纪念馆、毓园、琴园、万国建筑、鼓浪屿音乐厅、厦门博物馆、鼓浪洞天、后海滨浴场。
万石植物园风景区————在万石山自然岩景中,有著名的万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观,如万石莲寺、太平古刹、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听泉阁、新碑林、高读琴洞、郑成功杀郑联处、郑成功读书处等。1988年,鼓浪屿-万石山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石、林、湖为主要特色,是人工与自然紧密揉和与具有厦门历史文化特色的名胜游览区。
南普陀旅游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和东部,主要旅游点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郑成功演武场遗址、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鲁迅纪念馆、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台湾民俗村、华侨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场、曾厝垵浴场、黄厝浴场、会展中心等,本区是一个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
集美风景区—————光旖旎,娇娆多姿。在浔江畔,有民族风格的闽南建筑,掩映于绿树花丛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莹的龙舟池畔。陈嘉庚陵墓,中外游客必仰,鳌园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同安风景区—————同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前者有北山十二龙潭、汀溪温泉、三岛风景区、出米岩、白云岩、紫云洞和鳄鱼屿文昌鱼等。后者如梵天寺、苏颂史迹陈列馆、苏颂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庙、汀溪窑址、婆罗门塔、凤山石塔、凯歌高尔夫球场、双溪公园及影视娱乐城等.
海沧风景区————杏林海沧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以温泉疗养为主的杏林度假游乐区,以海上娱乐为主的宝珠屿游乐区,以高尔夫球运动为主的鳌冠休闲度假区,以森林游览狩猎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游览区,以纪念吴真人为主的青礁慈济宫文化旅游区。此外,海沧还有莲塘别墅、魁星楼等唐宋以来的重要文物古迹遗址多处.
其它风景区—————厦门市在进行大规模的城乡建设的同时,保持了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风格。不仅传统旅游景点和著名遗址得到不断修茸和扩建,新辟景点也层出不穷。慈济宫、金榜公园、湖里公园、南湖公园、人民会堂、喷泉音乐广场……不在传统景区内的其它景点不胜枚举,只要游客用心就可游览到这些景观.
厦门特产:
厦门盛产花生、水果;沿海多产鱼、虾、蜊、蟹、鱿鱼、文昌鱼。是我国文昌鱼故乡之一。
厦门盛产的甘蔗,是轻工业、制糖业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乡”的美称,年产甘蔗6万多吨.至于珠绣、漆线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艺品,更是丰富多彩,畅销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
主要特产有各种亚热带瓜果、鱼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馅饼、药酒、文昌鱼、香菇肉酱、海产干货等。
鱼皮花生:是选用特级面粉、白糖和其他优质配料为表皮、内包上等花处滚合烘制而成,它选料严格,工艺讲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带甜的风味,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时将其轻轻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留齿颊。
菩 提 丸:是将橄榄与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种名贵中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来香甜可口,而且有增进食欲,止吐散滞,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榄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制作而成,甜酸适度,咸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积解胀, 醒酒去腻,止晕抑吐,爽身养脾之效。
馅 饼:为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等烘制而成,其制作重在火候,做到整个饼内熟外赤不走油,吃起来饼皮香酥油润,鲜馅冰凉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馅饼和南普陀素馅饼为最佳。
药 酒:是药材和酒的融合体,具有药的疗效,酒的作用。有万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药酒、卫元药酒、月桂补酒、乌鸡白凤酒等品种。
文 昌 鱼:是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又名蛞蝓鱼,主要产地在厦门同安刘五店。文昌鱼体形小,顶多五六厘米长,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是高级鱼品,其肉 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游购物佳品。
厦门土笋冻:土笋是一种长在海边沙子里的腔肠动物!灰头土脸儿像一根一根的小虫子,土笋被从沙子里逮出,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为这东西像猪皮一样具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粘粘乎乎,盛出来待其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碗土笋冻了。扣在盘中,执刀化为四块,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着嘴儿吃也能嚼出一份劲道。土笋冻或许谈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绝对一流。
厦门海蛎煎:鸡蛋搅散,加入大量新鲜海蛎,以油煎之,摊成一盘饼样上桌,再用厦门特产的甜辣酱沾食。海蛎的鲜味、鸡蛋的浓郁,最关键的再加上辣椒酱,就搭配成完美的组合。厦门的辣椒酱和别处有点不同,首先它的颜色就是艳红欲滴,不像多为暗红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备,而甜似乎还略占上风。辣酱倒入碟中,箸未动而眼一亮,筷子到嘴边,涎水已经下桌沿了。
厦门馅饼:此馅饼非彼馅饼,没有什么韭菜鸡蛋馅,猪肉白菜馅的。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皮酥馅靓用来形容厦门馅饼,毫不夸张。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种素油馅饼,馅心除了绿豆白糖还有黄花木耳的。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
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
⑨ 中国亿吨港口都有哪些
我国一些大港口抄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分别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八个港口。
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内地亿吨大港由2006年底的12个增至14个,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新近加入亿吨大港行列的港口分别为烟台港和营口港。
⑩ 中国沿海有哪些港口
(一)环渤海港口群
(二)珠三角港口群
(三)长三角港口群
(四)东南沿海港口群
(五)西南沿海港口群
(10)厦门港edi扩展阅读:
功能
港口历来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输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而港口是运输中的重要环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线和功能较为完善的港口。港口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服务功能。港口首先应该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装卸和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尤其是提高多式联运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务。
2、信息服务功能。现代港口不但应该为用户提供市场决策的信息及其咨询,而且还要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的增值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订单管理、供应链控制等物流服务。
3、商业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内外贸存在的前提,又促进了它们的发展。现代港口应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运输、商贸和金融服务,如代理、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
4、产业功能。建立现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产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已经实现从传统货流到人流、货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货物、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聚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