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推水增氧设备
1. 本人投资100亩池塘养鱼,主要养草鱼,水深1.5米左右,请问应该投苗多少是否需要增氧机
草鱼对水质要求高,每亩放400尾,需安4台增氧机,如果进排水方便,可以多放,适当放一些白鲢,花鲢调节水质,
2. 池塘养鱼为什么要设计增氧机
养鱼密度大,氧需求大。排泄物多,细菌分解耗氧量大。天气原因,天热气压低,水中含氧量较冬天低,而且天气越热,鱼的代谢越旺盛,耗氧更大。
3. 池塘养鱼技术增氧机每天开多少时间
早上6点开2小时,晚上6点开2小时。
4. 池塘养鱼增氧用什么好增氧泵潜水泵喷泉泵行吗
你好!
只要达到足够的量就可以了,按鱼的密度来选择适合的增氧。
一般只有密度大的鱼塘需要增氧。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5. 鱼塘养鱼用自来水加氧那种方法好
鱼塘增氧高压风机的七大优势特点
1.高效容氧:由于超微细孔曝气产生的气泡,在水体中与水的接触面极大,上浮流速低,接触时间长,因而氧的传质效率极高2.活化水体:微孔曝气增氧装置,犹如将水体变成亿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足的溶氧使水体能够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让水活起来3.恢复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微孔曝气增氧是水底增氧,而其它增氧是表面增氧,而养殖水体主要是水底缺氧,水体底层沉积的肥泥,有机排泄物,剩余变质的饲料等难解的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氧,而充足的微孔曝气增氧,使其转化为微生物溶解分解的有机物,使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得以恢复4.超低能耗:由于采用微孔曝气增氧设备,氧的传质效率极高,使单位水体溶氧迅速达到4.5mg/L左右,不到水车或叶轮增氧的四分之一能耗,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户的电费成本5.实现生态养殖,保障养殖效益:持续不断的微孔增氧为水体提供了充足的溶氧,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得以恢复提升,菌相、藻相自然平衡,构建起水体的自然生态,养殖种群的生存能力稳定提高,充分保障养殖效益6.安全性,环保性: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安装在岸上,安全性能好,不会给水体带来任何污染,其他增氧方式是在水中工作,容易漏电对人体和鱼虾有潜在危害7.维护方便:本产品轻便、耐用,维护简单方便水体溶解氧是好氧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水体溶氧多少,对水质、水产养殖业非常重要。有人测算,因缺氧而死亡的鱼类占总死亡数的60%,草鱼在5.5毫克/升溶氧的水体生长比2.7毫克/升增肉率提高9.88倍,饲料系数降低5.5倍
6. 池塘高密度养鱼怎样增氧
物理方法是利用氧气在向水体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人工或其它手段的作内用,提高氧容气向水体中溶解的速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1.充气式又叫扩散式,它是将空气或制备的纯氧通过散气装置释放为微小气泡,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进行传质,使得氧慢慢地溶解到水体中去,成为溶解氧。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厂化养殖中应用的比较多。
2.机械式它是利用机械动力,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体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从而促使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在池塘养鱼中大量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就属于这种类型。
7. 池塘养鱼为什么要设置增氧机
鱼塘,水体循环不好,水质就恶劣,而且养殖密度高的话,溶氧就低,天气压力温度,可能造成水体的上下水有温度差压力差,影响鱼的正常生长。
设置增氧机,可以有效增加水体溶氧,保持水体流动。
增加放养密度,提高产量。
降低水体有害物质浓度。
8. 池塘养鱼增氧用什么好增氧泵潜水泵喷泉泵行吗
首先,抄你50亩 鱼塘的话,也属于大面积鱼塘了。
夏季天气炎热,池塘容易缺氧。
养殖本身就是经济成本投入才有经济收入。
如果密度大,水质不好,一定要加大增氧力度,那些增氧设备的钱其实是小数目,池塘如果溶氧低,鱼的抵抗力就低,容易生病,夏季高温发生大面积死亡损失就大了。
增氧泵,潜水泵,喷泉泵,你看哪一种的增氧能力强,哪种的水体循环好。
现在常规的是安装几台叶轮或者水车增氧机进行增氧,潜水泵,喷泉泵是辅助,室外大面积作用不大,如果养殖品种效益高,也可以考虑配套装底部增氧设备。
9. 有活水源和曝气增氧设备的池塘,高密度养鱼每平方米能放多少条鱼。
这个问题,要看你的具体养殖的品种,养殖的水质情况了,或者问问一同养殖的老渔民。
我只能告诉你,养殖普通鱼的话,有的地方,亩产1000斤,也有亩产3000斤,更有亩产6000斤的。
10. 15亩池塘养鱼2米左右水深,朋友推荐用微孔的曝气增氧机,我想问问用哪种增氧机好选多大型号的呢
一台2.2千瓦的 微孔曝气增氧机,有效增氧水面为30~40亩。
曝气增氧在水体底部产内生的气泡流范围广容,一般水深在2米时,雾化型气泡可扩散到3~4米;一个直径在1.2米的水下式增氧盘产生漩涡型气泡水流,有效增氧面积为35平方米。充足的气流与大面积的水面接触,能保证水体底部的溶解氧在6.5毫克/升,加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并能把有害有毒气体带出水面,从而改善和稳定水质,为鱼虾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减少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