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设备操作流程
A. 中水回用的处理方式
一、按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
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3.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软化器,RO,EDI/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纯化水,超纯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按处理方法分类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 .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如图所示)、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中国,这一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对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全国许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岛、天津、太原等开展了中水工程的运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国的国有工业企业和部分民企,比如污染严重和水资源利用较多的企业都建成了中水回用项目,为低碳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国家级号召做出了贡献。
B. 中水(污水处理)的基本操作流程及运行记录表。在线等尽快答复高分悬赏。
如果你们公司有污水站或相关的污水处理的设备就好办了!
C. 高分求助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中水回用流程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工程工艺设计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资料; 2、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定DBJ08-71-98;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及相关专业设计规范; 5、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二、原水来源、水量及中水用途:1、原水来源:小区住户生活污水。2、水量:小区住户1024户,按每户平均3.5人,合计大约3584人。鉴于房产公司尚未提供人均用水量,参照我国南方小城市(<20万人),居民人均住宅用水148.5L/(人.d),并参照高级住宅和别墅人均生活用水300~400L/(人.d),,两者取平均数为250L/(人.d),暂时作为本项目核算水量的依据,那么,本项目设计处理水量=3584人×250L/(人.d)×1.10(未预见水量)=985.6m3/d,取生活排水量与生活用水量相同(DBJ08-71-98)。新建中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985.6 m3/d,平均小时处理量为41m3/h。3、中水用途:小区绿化浇水、景观补充水。通过处理后中水主要回用于冲厕、绿化、洗车等方面,因此要求达到CJ25.1—89《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主要指标为:COD≤50 mg/L;BOD5≤10 mg/L ;悬浮固体≤10 mg/L;浊度≤10度;PH:6.5-9.0;油类≤3 mg/L;总大肠菌群≤3个/L;嗅:无不快感觉;游离余氯:管网末端不少于0.2 mg/L。4、中水回用比例≥80%,其余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污水进水和达标排放主要水质指标如表一所示: 表一:污水进水、达标出水主要水质指标 CODcrmg/L BOD5mg/L SSmg/L 动植物油mg/L NH3--Nmg/L PH
进水水质 350-450 180-250 200-300 ≤40 35-40 6--9
排水水质 100 20 70 10 15 6--9
注:处理后的出水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第二章 工艺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确保处理后尾水的各项水质指标皆符合本方案设计依据中的标准和要求。 2、采用成熟的,功能稳定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调节性以及应急排放措施。 3、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尽可能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4、主体设施采用钢筋砼结构,使用寿命长;选用的设备、仪表、配件、材料,均为质量可靠,运行稳定,便于维修。 5、充分考虑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噪声、臭气、污泥处理)的防治。6、本设计的范围为接入污水处理站集水井至排放池为止的污水处理工艺、电气各专业设计。
二、处理方法:
本工程拟采用水解酸化—两级接触氧化—过滤—消毒的工艺流程。、
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污物后流入调节池,调节池采用曝气式,以均衡水质水量,并通过曝气搅拌避免污物沉淀。调节池后部设水解酸化段,利用细菌在厌氧条件下短时间内的水解酸化反应,降解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有利于细菌好氧分解。
好氧处理采用两级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接触氧化是处理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量有机物在这里被细菌好氧降解。采用多级分段式接触氧化,形成逐级负荷递减系统,使接触氧化在去除率、抗冲击负荷、出水水质等方面更具优势和可靠性。
生物接触氧化出水再经过过滤、消毒,即可完成深度处理中水回用。
三、工艺流程:
(图略)
按上图所示的处理工艺方案流程,各构筑的作用和说明如下:
为了达到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以生化处理A/O法为主处理的二级处理法,本处理系统由集水井、调节池、A段生化池、O段生化池、沉淀池、排放池、中水池、污泥池、机房(风机、水泵和电控柜)等构筑物组成。
四、主要构筑物:
1、土建(本钢筋砼设备为地埋式,顶部复土0.3米可绿化环境。)
序 号 名 称 规格(m) 数量(座) 备 注
1 集水井 1.5×6.5×4.5 1 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2 调节池 12.5×6.5×4.5 1 同上
3 接触氧化池 12.5×3.5×4.5 2 同上
4 沉淀池 9×3×4.5 1 同上
5 污泥池 9×3×4.5 1 同上
6 排放水池 4×4×4.5 1 同上
7 中水池 9×6×4.5 1 同上
8 机房 4×3.5×2.6 2 设在地面上
五、主要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机械格栅 台 1
2 一级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备
3 罗茨风机 台 3
4 二级提升泵 台 2 一用一备
5 石英砂过滤器 台 1
6 电磁流量计 台 1
7 消毒剂投加装置 套 1
8 活性炭过滤器 台 1
9 污泥泵 台 2 一用一备
10 组合填料 套 1
11 管道及法兰弯头 套 1
12 阀门器材 套 1
13 人孔及阀门盖 套 1
14 填料支架 套 1
15 防腐材料 套 1
16 电器控制系统 套 1
17 配电器材 套 1
18 聚丙稀蜂窝斜板 套 1
19 液面控制器 套 1
注1:该污水处理系统总电机功率55kw, 运行功率35kw。
注2:设施占地面积大约350-400 m2 。
注3:上述构筑物参数或设备配套会因设计时做适当更改,以施工图为准
2.2 常用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常用的工艺流程有:
①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 →出水。
②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
D. 中水回用的方法有哪些流程是什么
(1)生物处来理法:利源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
中水回用流程1: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4: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E. 中水回用处理流程中,用到的板式换热器,起到什么作用呀
板式换热器的广泛应用
一 民用
1:集中供热
板式换热器应其结构紧凑,操作维护简便,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中换热站的首选换热产品,适用于水-水换热系统,汽-水换热系统及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对合理分配热能,提高热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2:空调系统
板式换热器广泛用于空调系统中冷冻水的换热,在冷却塔与冷凝器之间靠近冷凝器处安装板式换热器可以起到冷凝器的作用,防止设备腐蚀或堵塞,并可在过渡季节节省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
3:高层建筑的压力阻断器
在高层建筑中,以水,乙二醇等为换热介质的暖通空调系统常会具有极高的静压力,采用板式换热器做为压力阻断器,可将较高的静压分解为几部分较小的压力,从而降低系统对泵,阀,冷热水机组等设备的压力要求,节约设备的投资费用及运营成本。
4:冰蓄冷系统
采用板式换热器的冰蓄系统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即利用冷水机组在夜间制冷,在蓄冰罐里蓄冰,满足次日的冷量需求,降低空调的负荷峰值,从而有效地节约能源,节省运行费用。
5:废热回收
在各个领域内,每天均有大量的热量随着废弃的热介质(如排放的生活热水,洗浴热水,工艺冷却水等)而排放入周围大气环境中,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投资成本低,热效率高,对冷热介质的温差要求极低,可将废热回收转换为二次可利用热能,并将其用于预热工况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工业
机械工程 电站 钢铁工业 废热回收
机器冷却 循环水冷却 铁模冷却 洗染废液回收
乳液冷却 冲洗冷却剂冷却 连铸机冷却 食品加工废油排液
液压油冷却 润滑油冷却 液压油冷却 纸浆清洗排液
润磨油冷却 发电机转子与定子水冷却 炉水冷却 蒸汽冷凝水回收
窑炉水冷却 变压油冷却 焦化厂水冷却
传动油冷却 电缆油冷却 乳液冷却
蒸压器冷却 氨浴液冷却
发动机冷却 淬火油冷却
辊水冷却 压缩机冷却剂冷却
循环水冷却
活塞和涡轮机 表面处理 纺织工业 造纸工业
发动机冷却 电解液冷却 纺织清洗剂热量回收 废水冷却
柴油发电机站热量回收 油漆冷却 毛料清洗液加热 清洗水冷却
气轮机冷却 电镀液冷却 染料厂废液加热 废水蒸发
压缩机冷却 除油液加热 水溶液冷却
磷化液加热 纺织机润滑油冷却
化纤工艺冷却
食品及饮料 食品油加工 医药卫生 化学工业 油脂化工
原果汁加热 食用油加热及冷却 乳液冷却 碱液冷却 石蜡冷却
果酱加热 脂肪酸冷却 悬浮液加热 酸液冷却 肥皂液冷却
萃取水加热 玉米油冷却 血浆加热 氯溶液冷却 矿物油冷却
碳酸气果汁加热 椰子油冷却 柠檬酸加热 盐水预热 内脂溶液冷却
糖浆加热 花生油冷却 输液冷却 碳酸钾溶液冷却 洗发膏冷却
果汁加热 棉花籽油冷却 硼酸液加热 制漆工艺冷却
木瓜醇加热及冷却 棕榈油冷却 抗菌素液加热
各种酒类加热及冷却 淀粉液加热
船用和发动机 离岸和近海 汽车工业
中央冷却 中央冷却 淬火油冷却
润滑油冷却 润滑油冷却 油漆冷却
活塞冷却剂冷却 过程冷却 磷酸盐处理液冷却
传动油冷却
重燃料油预热
柴油预热
海水升温
1 传热 :
传热,即热量的传递,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物
系之间,就会导致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传递的传热过程。
解决传热问题,都需要从总的传热速率方程出发,即:
Q--冷流体吸收或热流体放出的热流量,W;
K--传热系数,
A--传热面积,;
--平均传热温差,℃。
传热的基本方式
根据热量传递机理的不同,传热基本方式有三种,即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是指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向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或者从一个高温物体向一个与它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传热的过程。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是依靠流体的宏观位移,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传递现象。在化工生产中的对流传热,往往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的热量传递。
·辐射传热:
又称为热辐射,是指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传播,当遇到另一物体时,又被全部或部分地吸收而变为热能。
作为换热设备,我们主要关心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大多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其传热速率与流体性质及边界层的状况密切相关。如图在靠近壁面处引起温度的变化形成温度边界层。温度差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中。假设流体与壁面的温度差全部集中在厚度为δ1'的有效膜内,该膜既不是热边界层,也非流动边界层,而是一集中了全部传热温差并以导热方式传热的虚拟膜。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用牛顿冷却定律来描述,该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
2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大多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其传热速率与流体性质及边界层的状况密切相关。如图在靠近壁面处引起温度的变化形成温度边界层。温度差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中。假设流体与壁面的温度差全部集中在厚度为δ1'的有效膜内,该膜既不是热边界层,也非流动边界层,而是一集中了全部传热温差并以导热方式传热的虚拟膜。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可用牛顿冷却定律来描述,该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
对两侧流体,均可使用牛顿冷却定律,即:
Q=αAΔt
式中:Q----对流传热的热流量,W;
A----对流传热面积,m2;
Δt----壁面温度与壁面法向上流体的平均温度之差,K;
α----比例系数,称为表面传热系数,W/(m².K)
对流传热过程的计算,归结为如何获取。一般由实验 测定,采用科学的试验方法。
3 特征数:
对流传热的分类:
无相变化传热: 强制对流、自然对流
有相变传热: 蒸汽冷凝、液体沸腾
无相变化时对流传热过程的因次分析
利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可获得描述对流传热的几个重要的特征数:
(努塞尔数)
(雷诺数)
(普朗特数
F. 工艺流程图中水用什么颜色
淡黄 48 Y06 中水
中黄 49 Y07 次中水
这个是标准的规定!望参考
G. 求a2o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流程图 和 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及中水回用流程图
潍坊沃华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版、安装调试、运营管权理于一体的专业新兴环保企业。主要从事环保项目咨询、水处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总承包、净水剂的技术研发、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及二氧化氯发生设备的销售、设备安装调试等。
承接工程范围: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小区污水处理工程、乡镇社区污水处理工程、企业污水处理工程
生产设备范围“
二氧化氯发生器、PAM/PAC加药设备、脱氯设备、游泳池水处理设备、医院污水处理设备、小区污水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乡镇社区污水处理设备、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备、宾馆饭店隔油池、油烟净化设备及工程设计等其他环保水处理设备。
联系人:陈晓伟
欢迎您的莅临!
H. 建筑中水系统有怎样的流程
建筑中水系统是指单幢建筑物或几幢相邻建筑物所形成的中水系统。建筑物内分别版设置饮用给水系统和权杂用给水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为分流制。排水中的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经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标准后
I. 中水处理系统流程图有哪些
给你说个一般的流程:
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毛发收集器-----mbr反应器-----自吸泵------中水水箱-----回用水泵----消毒系统
当然还有其他处理方式的,主要是中间处理原理的不同。
J. 中水处理的说明及工作流程
水”也称“再生水”或“回用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形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中水回用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日本六十年代的经济复兴就是靠污水回用解决了供水危机。
其特点为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一)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采用非水冷却。
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合理利用冷却水。
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反复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
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加强冷却水的管理,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化等问题。
(二)一水多用污水净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如: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中水回用技术举例
下面就生活中水做一简单介绍。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冷却水B、淋浴排水C、盥洗排水D、洗衣排水E、厨房排水F、厕所排水
2、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
3、中水设计建设规定
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宾(旅)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 B、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C、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3万人以上(或中水回用量在750立方米/日以上)。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水设施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