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水飞行对救生设备的要求
Ⅰ 延伸跨水飞行的须携带设备
1)机上每个人一件装有经批准的救生定位灯的充气救生衣;
2)具有足够的救专生筏,并其容量和属浮力在其尺寸最大的救生筏不可用时,仍可容纳飞机上所有的乘员;
3)每个救生筏应安装有经批准的定位指示灯;
4)每个救生筏至少有一个有效的烟火信号器;
5)经批准的营救型应急定位发射器。当该发射机累计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或其中的电池已达到使用期限的50%时(对于可充电电池,为充电使用期限的50%),该电池应更换(对于可充电电池,则应重新充电)。应在发射机的外部清晰地标出下次进行电池更换或重新充电的日期。这里,电池的使用期限是指发射机制造商所提供的经批准电池可用寿命。该期限要求不适用于那些在可能的存放期内基本不受影响的电池(如不激活电池)。
6)所要求的救生筏、救生衣和救生型应急定位发射机应在出现水上迫降的情况时易于快速取用。这些设备应存放在有鲜明标记的经批准的位置处。
7)在每一个所要求的救生筏上,应放置一个适合所飞航路的救生包。
Ⅱ 为什么有些飞机不适宜延伸跨水飞行
跨水飞行必须要考虑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继续用余下动力飞行或是滑行到内岸路最近机场这个问题容。单发跨水飞行是就要考虑无动力滑翔距离,大飞机则要考虑失去部分动力或是全部动力的情况。例如跨海,跨沙漠或是跨极地飞行,必须是4发、3发或是获得双发延程飞行认证的双发民航客机执行(私人飞行不受限制)。
Ⅲ 关于民航飞机、战机等的硬件方面的介绍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的总称。是航空兵的主要技术装备。主要包括: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反潜巡逻机、武装直升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炮兵侦察校射飞机、水上飞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教练机等。飞机大量用于作战,使战争由平面发展到立体空间,对战略战术和军队组成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用飞机主要由机体、动力装置、起落装置、操纵系统、液压气压系统、燃料系统等组成,并有机载通信设备、领航设备以及救生设备等。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还有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等。
军用飞机主要由机体、动力装置、起落装置、操纵系统、液压气压系统、燃料系统等组成,并有机载通信设备、领航设备以及救生设备等。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还有机载火力控制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等。
机体
由机身、机翼和尾翼组成。有的飞机机身内设有炮塔和炸弹舱。为保证向喷气式发动机提供足够的空气,提高进气效率,在机体或发动机舱前面装有专门的进气口和进气道。机体主要用铝合金制成,主要受力部件采用合金钢或钛合金,碳素纤维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动力装置
现代军用飞机的发动机多为涡轮喷气式或涡轮风扇式,也有一些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直升机普遍采用涡轮轴发动机。
操纵系统
是飞行员用以操纵飞机的装置。低速飞机靠飞行员用体力操纵驾驶杆和蹬舵,经过连杆、钢索的传动来操纵升降舵、方向舵、副翼等可动翼面;高速或大型飞机还装有助力操纵装
置。20世纪80年代的新型歼击机,已使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电传操纵系统,飞行员根据需要进行操纵,计算机即自动处理,使飞机能够发挥最佳性能,且不致危及安全。这种系统中的计算机,还可用来保持飞机的姿态稳定。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完全依靠飞机气动外形等具有的安定性,很多情况下是靠计算机自动控制翼面产生的安定性。这样,可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增强作战能力。由于对这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必须采用“余度技术”,每架飞机装有3~4套平行并共同工作的、由计算机等组成的操纵系统,即使有一两套发生故障,也可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计算机等组成的操纵系统是飞机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改革。70年代以来研制的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往往将机载领航设备和火力控制系统合并为领航攻击系统,其自动化程度很高,适于全天候作战。飞机雷达告警器和飞机电子干扰设备,合并为统一的自卫电子对抗系统,可根据接收到的对方信号自动进行干扰。有些飞机的机载通信设备和地面对空指挥系统也结合起来,可随时接收地面指令,并实施自动显示。飞行员只需按照显示器上出现的信息操纵飞机,调节油门位置,即可保障飞机从有利位置接近目标并实施攻击。对地攻击时,目标及沿途地标的坐标,都可预先存入计算机,在飞行过程中,随时显示飞机位置及其与预存点的相对位置,引导飞机准时到达目标上空,并根据预定方案自动选用武器,进行攻击。
显示装置
飞机上还有可供飞行人员了解飞行状态、各系统工作情况以及地面指令的显示装置。过去,大多数飞机用仪表和指示灯等作为显示手段。6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改用平视和下视显示器。中、高空作战用的飞机,其座舱通常是密封的,舱内气压和温度可自动调节。当发生紧急情况,飞行人员需要离开飞机时,可借助救生设备迅速弹出,安全降落。
随着航空技术装备的日趋复杂,保障飞机工作可靠和维修简便,日益显得重要,这同提高飞机出勤率,缩短再次出动准备时间和提高飞机作战效能密切相关。为此,80年代初的军用飞机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进展:①飞机的大型部件如发动机、雷达等,改为单元体结构,排除故障只需更换有故障的单元;②重要系统和部件具有自行检测和监控能力;③在飞行中,飞机有自动记录故障的能力;④在防止人为差错、改善维护条件方面已有明显成效。有的歼击机每飞行 1小时所需进行维护工作的时间,已从60年代的约50工时减少到10~15工时。飞机的定期维修,也逐步改为视情维修与定期维修相结合的方式。
速度
60年代以来,歼击机的最大速度,在高度17000米时已达到M2.8(约3000公里/小时),多数歼击机在高空的最大速度为 M2.0左右。轰炸机的最大速度是M2.2,高空高速侦察机达M3.0以上,军用运输机也已达到900~950公里/小时。飞机在低空飞行时,由于空气密度大,机体结构可承受的速压强度与滞止温度有限,飞行速度不能太大。80年代初,军用飞机靠近海平面飞行,最大允许速度不超过1500公里/小时。近20年来,仅就技术条件的可能性而言,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的最大速度还颇有提高的余地,但从作战需要和经济效益全面考虑,付出很大代价并不值得,因此,最大速度并没有多大提高。
高度
由于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并不需要飞得太高,60年代以来,军用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称升限)变化也不大。歼击机的实用升限在20000米左右,高空侦察机如美国的SR-71和苏联的米格-25P,实用升限约25000米。用急跃升的方法所能达到的最大飞行高度(称动升限),有的军用飞机已达 35000米或更高一些。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的实用升限,多数不超过16000米。现代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为避免被对方雷达早期发现,常从低空或超低空突防,某些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轰炸机,突防高度可低至150米左右,强击机的突防高度为50~100米。
航程和续航时间
军用飞机的航程和续航时间一直在逐渐增加。歼击机的最大航程达2000公里,带副油箱时可达4000公里。轰炸机、 军用运输机的最大航程达14000公里。高空侦察机的航程超过7000公里。如果对飞机进行空中加油,每加一次,航程可增加20~40%;进行多次空中加油,其最大航程就不受机内燃料数量的限制,而取决于飞行人员的耐力、氧气储存量或发动机的滑油量等因素。飞机的航程与发动机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工作 1小时,平均产生每千克推力所消耗的燃料千克数)、起飞载油系数(机上燃料重量与飞机起飞重量之比)、巡航升阻比(巡航时飞机升力与阻力的比值)有关。60年代以来,飞机的起飞载油系数变化不大(歼击机为0.28~0.3,轰炸机为0.4~0.55),巡航升阻比也没有明显提高,主要靠降低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来增大航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由60年代的0.9千克/千克·小时降至0.6千克/千克·小时,涡轮风扇发动机则更低一些。现代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的续航时间为1~2小时,带副油箱时达3~4小时。有的轰炸机、反潜巡逻机和军用运输机不进行空中加油,能连续飞行10多个小时。
作战半径
军用飞机的作战半径与飞机在战区活动时间长短、发动机使用方式、飞行高度等有关。
了解现代直接用于战斗的飞机的作战半径,通常应弄清出航、突防和返航时的高度范围,例如“高、低、高”作战半径,即表示“出航时飞高空,接近目标突防时改为低空,返航时又飞高空”条件下的作战半径。喷气式飞机在大气对流层飞行时,飞得高一些比较省油,所以“高、低、高” 作战半径较大。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的作战半径,约为航程的1/4~1/3(在战区活动时间3~5分钟)。轰炸机的作战半径约为航程的1/3~2/5。
民航客机:客机广义即民用飞机。民用飞机是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民用飞机也称民航飞机。按各自的用途, 民用飞机又分为执行商业航班飞行的航线飞机和用于通用航空的通用航空飞机两大类。
1波音747
波音747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四发宽机远程客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机。1965年8月波音公司开始研制一种载客500人的大型宽机身客机,以满足60年代末民航旅客增加的需要。1968年9月30日第一架波音747出厂,截止1992年3月31日,各型波音747共获定货1168架。波音747的巡航高度为13700米,最大载油量134吨,商载90吨,最大马赫0.88M,航程13000KM,它在世界上被各国国际航空公司广泛运营在跨洋航线上。波音747自从1969年第一次投入飞行以来,已经成为飞机中的大哥大:它拥有的庞大机身、四台马力强劲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更远的飞行距离和载客量是其它商业飞机无法比拟的,即使在今天,也是依然如此。
2波音757
波音757飞机是波音家族的新成员,是最经济的中远程双发客机。1982年开始交付给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57是在波音727的基础上采用新机翼和先进的发动机,修改了机身外形发展而行成的。在1000千米航段上比波音727-100省油10%。它主要的机型有757-200、757-300,巡航高度为12700米,载油34吨,商载26吨,航程可达7000公里,最大马赫0.86M。虽然它比B737飞机的“个头”大,但它可以使用和波音737一样的机场进行起降,飞行性能十分良好
3波音777
波音777是波音公司研制的双发动机涡扇远程运输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发客机1995年开始投入使用。它拥有比波音747更好的飞行性能。可以提供380个客座,最大巡航高度15000米。航程可达14000公里,最大商载55吨。它是介于747和767之间的机型,它有两种系列型号:777-200和777-300。波音777从设计到出厂,没有使用一张纸,被誉为“无纸设计”。它的先进的驾驶舱管理功能使广大飞行员对它无不向往。
4波音767
飞机波音767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双发动机半宽机身中远程客机,用来代替波音707、DC—8和波音727等因老化而退出航线的200座级客机。1972年提出设计计划,经过六年论证1978年开始研制,1980年原型机出厂,1982年开始交付使用。波音767是一种双通道客舱、双发、广泛用于横跨大西洋的机型,它的巡航高度为12000米,载油量51吨,可以提供260个客座,最大马赫0.86M。它分为六种系列型号:767-200、767-200增程型、767-300、767-300增程型、767-300货机、767-400增程型。
5波音737700
波音737-700飞机项目于1993年11月启动,第一架737-700飞机于1997年12月交付,737-700飞机与600,700,800和900共属于新一代737飞机,新一代737在传统型737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可靠性,简易化设计以及降低运营与维护成本使航空公司受益,从而间接给旅客带来好处。737-700飞机与737-300座级相当,但具有机翼大、航程远、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加大机翼、增加油箱容积以及提高燃油效率,737-700的设计航程达到了6110公里,经济巡航速度提高到853公里/小时。由于装载了新型CFM56-7型发动机,飞机的噪声更小。通过对737-700内部重新设计,使客舱更宽敞,行李空间更大
6波音737300
波音737-300是美国的波音公司生产的中短程客机,该飞机项目于1981年3月启动,1984年11月首架737-300飞机交付给用户。737-300飞机借鉴了757与767飞机的先进技术,采用了推力更大、更为先进的M56-3型发动机,与传统的737-200机型相比适航性能与节油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737-300飞机共生产了1113架,约占737系列飞机的三分之一,仅次于737-200的1114架,是最成功的衍生机型之一。波音737-300飞机的最大座位数为149座(排距30英寸,约为76cm),全长33.40米,翼展28.88米,客舱内部宽度为3.53米,设计航程4180公里,经济巡航速度785公里/小时,全长33.40米,翼展28.88米,客舱内部宽度为3.53米。每架737-300的飞机的售价在3000万美元以上,融资租赁的月租金也要30余万美金。
Ⅳ 灭火器,救生衣等紧急救生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灭火器在这http://www.fosu.e.cn/shequ/sos/mhq.htm
船用救生衣 (DF5564-I)、船用儿童救生衣(DF5564TY-T)
适合远洋沿海及内河各类人员救生使用
浮力大于113N
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浮力损失应小于5%。
浮力材料:聚乙烯泡沫塑料
船用工作救生衣 DF86-3/DF86-5
适合沿海及内河各类人员工作使用
浮力大于75N. 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浮力损失应小于5%。
浮力材料:聚乙烯泡沫塑料
我司主要产品有: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空气呼吸器,船用空气呼吸器,油水分离器,船用油水分离器,油污水处理装置,救生灯具,船用示位灯,救生圈灯,消防隔热服,PQ8.C型手提式空气泡沫枪装置,消防员装备,消防防化服,呼吸器备用钢瓶,紧急逃生呼吸器,绝热型浸水保温服(救生服),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衣灯,救生圈灯,救生筏灯,静水压力释放器,引航员软梯 登乘梯,
船用手持红色火焰信号,船用红色降落伞信号,救生圈用自亮浮灯及橙色烟雾信号,救生圈用橙色烟雾信号,船用橙色烟雾信号,船用救生抛绳器,船用抛绳设备,救生口粮、淡水,救生药箱,船用雾钟号锣,救生艇阀海锚,信号镜,救生阀架,国际通岸接头,多用水枪。我公司是专业化生产船用消防、救生产品的企业,公司生产装备齐全,检测手段完备,技术力量雄厚,生产经验丰富。多年来东方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公司在船舶消防、救生用品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Ⅳ 应急救生装备包括哪些
应急救生装备包括漂浮装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装、通讯及信号装置、备用药品及营具。
应急救生漂浮装置
漂浮装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撑人体,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溅落时脱离飞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员有相当的难度。统计数据表明,对落水者来说,最致命之处莫过于冷却。水之导热率为空气导热率的25倍。直接接触水时,人体散发的热量迅速地传给环境介质。在10℃的水中穿着湿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时间为1小时。若水温为4℃,则安全时间为10~20分钟;而水温在0℃上下时,则几分钟后就可能丧失意识。各国的研究人员依据实验数据认为,主动运动可在一定时间内补偿机体热耗损。但应想到,这会把人弄得精疲力尽。
人在水中的姿态(人体于垂直、水平或倾斜状态漂浮)也很重要。体位垂直时,身体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压,致血液循环恶化,导致机体更快地过冷。令人体处于水平状态则会使装置结构更为复杂。现有漂浮装置均系使人体保持倾斜姿态——倾角约45°。
充气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装置由二个浮漂,固定带及吊救绳索组成。
浮漂不工作时置封包内,占体积较小。应急使用时牵拉封包绳,封包一打开,浮漂即可充气。可用二氧化碳气瓶自动充气;也可用嘴吹气,带单向活门(吹气嘴)的橡胶吹气管即为此而设。
气瓶牵拉起动(充气)拉绳时,顶杆压在撞针杆上,撞针刺穿封口薄膜,为气体打开通向浮漂内部的通路。瓶内装二氧化碳约28克,浮漂充满时间为20~30秒。
浮漂用桔红色双面涂胶布制造。两个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约34千克。其工作压力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统总重量为1.5千克。
充气式救生船:用于溅落时拯救宇航员,以涂胶绸料制成,充以二氧化碳气或空气。气瓶放在船体上的专用袋子里,其容积为0.4升。
为了便于容纳落水者及增加稳定性,船尾直径较船头大,同时也宽敞一些。
左舷备有手风箱,必要时可用它补气。风箱借橡胶管装在船体上,不能取下来。
为了使救生船稳定,船尾下面粘有压舱水袋。船体外廓为1890毫米×960毫米×255毫米,质量3.5千克,载重100千克。船体充满时间为3分钟;工作压力不大于15.5千帕(0.15千克力/厘米2)。
海上救生服
海上救生服用于拯救遭遇事故而被迫离机漂浮的乘员。
海上救生服应保证在海浪(4~6级)中能保持方便而稳定的仰卧体姿,同时头部略微露出海面。其正浮力不低于25~35千克。
救生服衣料在海水及±50℃范围内变温的作用下应保持稳定性。救生服通常在腕部及颈部密封。由于密封不严而进入衣内的水量不得超过0.8~1.2升。
衣内只要存在不大的余压即可提高其热防护性能。用吹气嘴周期性地补气可使余压值达1~1.5千帕(100~1.50毫米水柱)。
漂浮者身上衣服的表面温度很快就与环境温度拉平。故水温为O℃,皮温为32℃的情况下,温差将为32℃。
前苏联宇航员采用的海上救生服,其基本组成部分为:防水衣体(连身式工作服)、软帽、密封手套、漂浮气领、毛皮袜。
防水衣体由双层涂胶绸料制成。裤管上连有橡胶鞋,颈部密封借助橡胶帘实现。衣上有穿脱衣襟,借掩襟密封。软帽用3毫米厚的海绵橡胶制造。可脱式三指密封手套系涂胶针织品制成。
漂浮气领(枕头及浮漂两个),粘在衣体上。充满时约可提供浮力300牛;衣体损坏时浮力不少于100牛。衣体入水后,水压将其中空气挤入气领,使之充满空气。必要时可用吹气嘴补气。
海上救生服质量约为3千克(防水衣体及信号设备2.5千克,三指密封手套0.4千克;鞋垫0.1千克);腕套及橡胶帘12小时允许进水总量不得超过1升。
苏制海上救生服穿在现有成套装备(衬衣、飞行服、保温服)的外面。装备的热阻约为0.4米2开/瓦(2.6克裸)。
全压服可当海上救生服使用。全压服衣体是气密而不透水的,全压服上的附件均有防水措施。
服装配套
制造出在-50~+50℃温度范围内能保证人类最起码生存条件的万能服装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宇航员是用配套服装装备起来的,其中包括:衬衣、飞行服、保温服和帽子、海上救生服、毛皮袜、丝袜和针织手套。
衬衣和飞行服供座舱内温度在20℃下的正常飞行条件下使用。温度降低时可穿上保温服,保温服平时存放在便携式用品箱里。应急条件下,为防备寒风雨雪的侵袭可将海上救生服罩在飞行服和保温服外边。
极端的低温下必须利用手边的一切手段御寒(降落伞伞衣、用雪做的掩蔽部、篝火等等)。
通讯及信号设备
通讯设备为无线电台和伸缩天线,用来与营救飞机联系和发出遇难信号。电台由两部分组成——收发报机和电源,二者以电缆相连。电台以单一的固定频率与飞机上电台联系。飞机在1千米高度飞行时,覆盖范围不少于15千米。整套设备总质量在3.5~4千克。
信号设备包括:光信号镜、哨子、荧光染色剂(用于海水和积雪染色)。
宿营装具
宿营装具含固体燃料、防风火柴、罐头起子、防蚊头网、海水淡化剂、太阳能蒸馏器、带套水瓶、渔具、手枪和子弹、灯具、备用药品和钢锯。
时下已知,海水淡化剂的作用原理是某些物质(沸石、离子型树脂)具有吸附海水中盐类(3~4克/升至35克/升)的能力,因为海水中的盐类对人的机体有破坏作用,所以要淡化它。1片海水淡化剂可淡化4升海水。
Ⅵ 航后绕机检查所需要的设备是什么
中国民航总局原则上不允许红眼航班,也就是说,飞机过了晚上12点就要停飞,并且内要做航后维容护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飞第一班,起飞前做一个航前准备。这个时间很充裕。
而飞机如果落地后还要接着飞航班,那么就需要做一个过站,或者叫短停。过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下客,上客,下货,上货,客舱清洁,饮料和食物的补充,饮用水的补充和排污水,加燃油,机务过站维护检查等等。
过站的时间长短和飞机有关系,如果飞机小,装的乘客和货物少,那么过站时间就短,反之就长。一般737飞机的过站时间都在40~60分钟,如果是EMB-145这样的小飞机25分钟也做得完,如果是777这样的大飞机一个小时都不一定做得完。如果是跨水运行的航班,过站还要检查水上救生设备,应急通讯设备,需要多花点时间。
Ⅶ 飞行员的身高要求是多少
男性,外语限英语;身高不应低于168厘米;
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内用航容空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等7所高校将在广东招收高中毕业生民航飞行学员,共290个计划,其中南方航空委培130个、东方航空30个、国际航空20个、深圳航空73个、华夏航空8个、瑞丽航空14个、青岛航空15个。(7)跨水飞行对救生设备的要求扩展阅读:
据介绍,2019年度,民航在广东省的招飞计划为255人,其中南航招飞计划为120名。经过联合宣传动员、初检面试以及以招飞单位为主的体检、背景调查,最终通过高考,达到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的277名学生被相关院校录取,其中南航录取122名,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0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82名。
在民航广东招飞总共录取学生277人当中,广州市考生94人,占34%,在南航广东录取的122名学生当中,广州考生56名,占比为46%。
Ⅷ 海上救生工具有哪些
海上救生设备主要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筏、抛绳设备、紧急撤离系统、自亮浮灯、救生烟幕发射器,以及其他救生浮具等。
根据《国际海上人生安全公约》对救生设备有明确要求,各国均照此颁布有船舶救生设备规范。在上述公约的1983年修正案中,对救生设备方面又有了许多新的要求,主要有:
(1)对国际航行的客船,要求配置能自动扶正的部分封闭救生艇或全封闭救生艇;
(2)对运载易燃货物的油船,化学品质船等,要求配备能防火至少8mm的耐火救生艇;
(3)对2万吨以上的大型货船,要求其救生艇能在船舶以5kn航速航行时降落下水;
(4)要求救生衣能保温。救生衣数量是按照乘客的数量而配备,保证每人一件。同时在值班处所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衣,另在甲板易见处配备相当于乘客总数5%的救生衣,而且额外配备乘客总数10%的儿童救生衣;
(5)保温救生衣按每艇3套的数量配置于救生艇内;
(6)要求救生圈配备自亮灯和自发烟雾信号。救生圈按船舶的结构和船长,在船两舷、首尾配备相应数量的救生圈,同时其中有一半的救生圈配有自亮浮灯,至少有两个救生圈配有自带烟雾信号;
(7)救生艇:国际航线的客轮,全船救生艇按定员总数的75%配备。国内航线的客轮,全船救生艇按定员总数的40%配备;
(8)救生筏:依乘客的数量来确定救生筏的数量;
(9)救生浮具:在乙类航线的客船另配备乘客总数3%的救生浮具;
(10)抛绳设备:4套抛绳设备放于驾驶台。
(11)紧急撤离系统:置于船舶两舷,便于旅客及时撤离大船。
另外,救生设备及信号种类:手持救生信号(发光时间>60秒)、降落伞式救生信号(发射高度>300米,发红光、发光时间>60秒)、漂浮式烟雾信号(橙色烟雾,持续时间>3分钟)、救生圈自发烟雾组合(发橙烟,发烟时间>15分钟)、手持式抛绳器(抛射距离>230米)等。
Ⅸ 美国海军航母飞行员救生装备
飞行员的身上有专门的特质救生衣,穿在身上的,遇水会膨胀,同时释放出有染色剂的烟雾并且把周围的海水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