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鱼过滤设备
㈠ 请教!!!潜水艇鱼打架的问题!!!急!!!
本来环境就小~再放进水草和鱼水质就更无法保证~尽快添加过滤设备回~这样造氧问题也答会相应解决~水草最好取出~可以换成别的装饰物供躲藏~另外稍多投喂些食物~(炒菜用的虾皮,红虫,新鲜虾肉即可,一般喂虾皮~用红虫和虾肉换口味)
另外如果个体大小差别太大要分开饲养~
如果个体差异不大则不用担心~争夺地盘行为过一阵就会结束~只要伤的不是很厉害~环境饲料都没问题很快就会恢复~
另外潜艇是汽水鱼~需要有一定盐度的水~长时间在淡水中或在过咸的水中都活不好~个人感觉稍微让水有一点点咸味就成~
祝你跟你的小家伙快乐健康~
㈡ 潜水艇鱼老趴在过滤泵下边
【疾病治疗】
1. 明显的外伤 如果只是鱼鳍受伤,是不需要隔离治疗的,只需正常过水入缸,在良好的水质中休养一段时间,鱼鳍就会恢复如新。笔者的一只小艇,买来时背鳍已被齐根咬坏,根部渗血,但没有溃烂的现象,也只花了不到一个月就长出了完美如新的背鳍。 如果鱼鳍受伤,且已经开始溃烂,可见白色絮状物,又或者身体上有创口,则必须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方法: 按说明中剂量的一半使用黄粉,直到白絮完全消失,待小艇状态恢复再将其送回原缸。
小艇的内斗一般只出现在建缸的初期(一个月以内),主要目的是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度过这一阶段之后,大多数小艇都会相处的非常融洽。如果某只小艇一直在攻击同类,那么主人就要自省了,是否鱼缸空间太小,或者喂食量太少了呢?
2. 呼吸急促,频繁用腮部擦缸或装饰物,身体发黑,一直沉底或漂浮于水面,没有食欲。 这是腮部出现问题的症状。病因可能是外部寄生虫或病菌大量爆发于腮部,少数病情严重者甚至能看到虫体伸出腮外。 新入缸的小艇因为受到新水的刺激,很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治疗方法:第一步:海水浴。调制比重1.030的海水,浸泡小艇,初次浸泡以小艇承受的极限为宜,之后逐渐延长时间至1小时,每天最好能泡3次。对症状轻微者,3天即可见效,令小艇恢复正常,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步的巩固治疗。对病情严重者,则应持续一周进行海水浴治疗。 海水浴的治疗原理其实是渗透原理,也只适用于小艇这样的汽水鱼。利用浓盐水,使寄生虫或细菌的细胞脱水,起到杀灭的作用,见效非常快。而对于小艇这种天生具有抗渗透压能力的汽水河豚来说,海水浴的危险性是远低于生化药物的。因而,笔者推荐将此作为治疗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药物巩固治疗 按照说明剂量的一半使用外寄药。 如果病情反复,应重新进行海水浴,然后再用药物巩固效果。 寄生虫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只能通过药物抑制,将其控制在一个不影响健康的范围内。所以,定期除虫是非常必要的。
3. 拉出透明白便,体型消瘦,想吃不敢吃,严重者出现腹部肿胀(腹水)的现象 病因:体内寄生虫。 治疗方法:停食,按照说明剂量的一半使用内寄药。 如果长期食用未消毒的食饵容易引发此病。所以,笔者在前文中花去很多笔墨描述了各种食材的消毒方法。 4. 身体上布满白色小点。 病因:小瓜虫感染,形似白点,一般称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 隔离病鱼,水温升高至30度,按说明剂量的一半加入白点净。 白点脱落后会沉于水底,必须尽快吸出脱落的白点,避免二次感染,治疗期间要加强换水。 一般来说,如果鱼缸水温保持在26-27度时,小艇是不可能罹患白点病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一是新艇入缸,二是新水温度过低。关于新艇入缸,前文已经说的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换水时,新水必须要调好温度比重才能入缸,温度应比原缸水略高1-2度。做好这一细节可让你的小艇远离疾病的威胁
㈢ 潜水艇鱼是现吃鱼还是先吃螺
潜水艇鱼
瞳孔黑色为主亦可呈现蓝色绿色。体表光滑无鳞。鱼鳍半透明,无腹鳍,尾柄竖扁打开呈扇形,只靠胸鳍和短小的背鳍和臀鳍游泳,各鳍扇动速度相当快速,但不以泳速见长。 约以胸鳍为界,以上(含背部)皮肤呈金黄色(偏绿)的光泽,另有黑色的圆型斑点交错其中,类似豹纹。以下(含腹部)皮肤呈净白色的一片。前额处有一块特别亮眼的金色(偏荧光绿)。在水中的体色会随情绪或健康状况改变深浅。
3生活环境
小艇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汽水域的迷你河豚。所谓“汽水域”是指河流入海口,也就是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的分界处。每天因为河水的流入,海水的潮汐,汽水域中水的比重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比重在1.002~1.018 之间的水域都可称之为汽水域。一般的鱼类是经受不住这种比重(渗透压)的剧烈变化的,所以河流入海口的鱼类不多。
小艇具有与生俱来的抗渗透压能力,这是一般鱼类所不及的。这种能力使得小艇得以自由的在淡水、汽水、海水间穿梭,完全不受限制。但从饲养环境来说,还是必须模拟生长环境的汽水。如果用淡水或是海水长期饲养,小艇会慢慢失去活力甚至快速死亡。
4生活习性
潜水艇鱼具生殖洄游习性,幼鱼期时栖息在淡水域,随着鱼体成熟则应身体需要的盐份提升,逐渐转向高比重水域栖息。 潜水艇鱼是肉食性鱼种,牙齿相当锋利,能够轻易咬碎一般甲壳类、贝类的硬壳,掠食里面的肉。此外并猎食其它小鱼、海蚯蚓等生物。 虽然个子小,可是对别人的鱼鳍照吃不误,会攻击其他小鱼,特别喜欢咬别的鱼甚至同伴的尾鳍。其食道构造特殊,使潜水艇鱼在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吸入空气和水,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表皮小刺竖立,浮于水面装死,以此自卫,待安全后,迅速排放胸腹中的空气与水后快速游走。此外,它还有咬齿习性,被捕后会发出“咕咕”响声。
5饲养环境
水温:24~28度
水质:弱碱性水,汽水(半海水),调汽水的盐应为天然海水盐,不可使用一般的含碘食盐。
汽水比重公式参考如下:
假定小艇平均体长为X厘米,则所需比重为1.00X。
如:体长5厘米的小艇,需要比重1.005。
鱼缸空间:最好按照每只小艇10-15升水设置鱼缸。
食物:虾,蜗牛,螺,红虫,小型鱼,很难接受人工制造的颗粒饲料。
混养
不宜与其他鱼类、虾螺混养。
1. 若要长期饲养小艇必须使用汽水,因此不可和不耐盐淡水观赏鱼混养。
2. 小艇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很可能会攻击其他鱼类,为避免悲剧发生千万不要将小艇与游动慢,无力反抗的鱼类混养。
3. 虾、螺是小艇在自然界的主要食物来源。除非是用来喂食小艇的虾螺,请不要将其放入艇缸。
很多人抱怨小艇是长着娃娃脸的凶残杀手,甚至在发现小艇“作案”之后,立刻将其判处死刑。
其实,这完全是饲主无知与错误混养酿成的苦果。
如果非要让一种小鱼来背负这样的罪责,则未免太过不公了!
混养报告
整个过程水质都是按照潜水艇的要求控制(下盐,加珊瑚砂)
小花鼠: 混养时间两个月,头一个多月都没有什么问题,后来受到潜水艇的零星攻击,最终鱼鳍被咬,并失去了一只眼睛,后来分开另养后最终郁闷而终。
2.青苔鼠: 开始有一条金苔鼠,混养一个月,鱼鳍有轻微损伤,但仍然努力工作,当后来又加进了两条黑线青苔鼠后相继受到攻击,三条都伤重而亡。
3.清道夫: 混养一个多月,也受到了零星攻击,见鱼鳍有所损伤后单养了一个星期,鱼缸壁藻类越来越多无奈又把它放到缸里,不辱使命,一晚上就把鱼缸清洗了一遍,现仍然留在缸中。经观察,白天基本是躲在石缝里以免受到攻击,晚上等潜水艇休息后就出来活动。所以混养的关键是要有地方让其躲藏。 4.大肚鱼(就是五毛钱一袋,要来喂鱼的那种小鱼) 你可能不太相信,这是一直混养而完全没有受到伤害的唯一一种小鱼,还经常和潜水艇抢吃的。混养三个多月过程中曾生两次小鱼,不得不服啊。
5.金鼓 罪恶的一员,第一天下缸把我的珍珠草一下子全部拔掉,两天后的一天早上,很奇怪地发现五只潜水艇全都挤进了我那块小小的空心石头内,可谓奇观,象入罐头,开始还不明白,原来那条金鼓开始攻击潜水艇,把潜水艇打得伤痕累累。整个经历是惨痛的,金鼓已被隔离,所有的潜水艇都在养伤中 混养意见:不能把潜水艇给饿狠了;只要混的时间够长就可能共存;特别恶的潜水艇得隔离;体积小活动快的(如斑马)易活(得提供躲藏和睡觉的空间)。
饲养设备
1. 鱼缸
潜水艇鱼
(请按照计划饲养小艇的数量购买鱼缸。)
小艇长期吃生饵,食量又大,污染力极强,因此鱼缸不得小于30厘米,水体越大、水质越稳定越好。
建议鱼缸大小:按照每只小艇10-15升水计算。
推荐鱼缸尺寸:
2只小艇 30×30×30厘米 方缸
4只小艇 40×40×40厘米 方缸
2. 鱼缸盖
必须配备鱼缸盖——小艇是著名跳高选手,不要觉得水位放低些就不存在跳缸的风险。
可用亚克力,玻璃等等材料制作防跳装置,要留出通风口
3. 过滤
需要较强的过滤,尽量多放滤材。
可使用细珊瑚骨作为生化滤材,巩固硝化系统的同时也能提高水的硬度,一举两得。
4. 照明
不种水草,无需灯照
5. 底砂
以能将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珊瑚砂,贝壳砂皆可。
颗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会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洗沙器清理。
底砂不宜过厚,1-3cm即可。
6. 加热棒
根据水体大小确定加热棒的瓦数,在很多观赏鱼论坛都有网上计算工具,这里不再赘述。
7. 盐
以天然海盐(海水素)为最好,粗盐次之,含碘的食用精盐则不行(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有害)
8. 温度计
一般的温度计即可。
9. 比重计
这是养好小艇必须的装备,一般分为两种:
光学比重计
10. 水桶或空塑料瓶
用来养水除氯。
11. 隔离盒
鱼市出售的一般隔离盒就可以,在小艇生病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器材。
当然如果你的家里已经有一套检疫缸和相关器材就不用准备隔离盒了。
12. 常规药物
黄粉、内寄药、外寄药——鱼市有售。
13. 造景用的石头(最好有)
能使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咕咾石、珊瑚石和海边捡到的石头都可以,火山岩则不行。
14. 人造饰品(最好有)
以无涂料的为宜,以免甲醛中毒。
15. 水草(最好有)
适合汽水域的水草有不少
16. 化学试剂(非必需)
no2试剂,ph试纸或测试器,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
17. 气泵(非必需)
18. 定时器(非必需)
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
设缸及养水
1.设缸
潜水艇鱼
设缸时请确认底座稳固,电源稳定,安全至上!
新缸放置好后,做一晚漏水测试。
清洗所有即将放入鱼缸的器材、装饰物、底砂等,将其放入缸中。
让所有器材运作一天,顺便检测器材有无问题。
原缸的水抽出不用,避免胶或塑料溶出有毒物质令小艇中毒。
重新注入新水,然后正式进入养水阶段。
2.养水
第一次调比重可直接下盐在缸中,初设比重以1.002~1.004为宜
鱼店的小艇一般饲养在淡水中,所以初设比重不宜过大,需要顾及到小艇入缸的比重差问题。
另外,比重越大的水硝化细菌越难培养。
水温:26-27度为宜,以后也应一直保持这个温度。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取出加温棒,避免因早晚温差大或温度骤降引发疾病。
养水方法:
放水,曝气,调好汽水比重
安全起见,不建议使用水质稳定剂除氯,其副作用存在争议。
所有过滤设备像已经正式养鱼般的运作。
下污染源,黑壳虾两只(最好是死的)或文蛤一颗。
检视水质是否稳定 (是否清澈, 有无异味, 如有试剂则测量NO2值)
确定水质无误,下鱼 (建议不要一次下太多,以2~4只为限)
以上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另外,如果想快速建立汽水硝化系统,唯有借种一途,别无他法。
可移稙他人汽水缸中的滤棉、生化环、陶瓷环、底砂、汽水。
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硝化菌,可缩短建缸的时间。
㈣ 潜水艇鱼放海盐
放盐的比例大小,不能太大,随意适量放点,每天来一点点。基本没什么问题。内如果再容精确,保持盐是水的千分之二,按水族箱16升也就是30毫升,相当于6个瓶盖盐。有一个比例:小艇平均体长为x厘米,盐的比重是1.00x。如:体长是3厘米,需要比重是1.003。
说的放盐不是食用盐,食用盐含碘,不能用。有鱼类专用盐,或是粗盐。粗盐,两只,一般4~5粒就可以。
潜水艇肯定是不能养在草缸里的,草缸里是不需要放盐。而且,潜水艇凶猛,适合单养。
㈤ 关于潜水艇鱼的人工繁殖想问几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成功例
潜水艇鱼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豚科观赏鱼,可以叫做斑点-绿色-河豚。学名Tetraodonnigroviridis。在野生环境中可以长到17CM,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长不到那么大,市场上出售的多在5CM左右。淡水鱼种,高硬度水PH8.O,适合水温24-28,无毒。
原产地区(国家) 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又名印度蓝龙鱼、黄龙。
潜水艇鱼
它们可都是肉食性的,他们不吃植物,很少吃各种人工饲料,通常冷冻的或新鲜的血虫,蚯蚓小虾贝壳类螃蟹鱿鱼蜗牛等都是他们喜欢吃的大餐。需要注意的是喂食不要过量,如果过量的话可能会导致便秘,他们经常会祈求食物,既使他们已经吃饱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爱吃了,如果他们的肚子变得很大了,就说明他们已经吃得太多了,通常我们每天喂1-2次就可以了。通常喂食后几个小时他们的肚子就会瘪下去了,如果肚子始终鼓鼓的,那么你的小家伙可能正遭受便秘的折磨。
潜水艇非常的好斗,几乎就没有尾巴长的完好的。它们要吃活食,最好是红虫,冻的也可以。几乎不怎么吃合成食料。最好在鱼缸里放些水草,它们喜欢安静的呆在里面。不用加盐和氧,有循环泵是最好了,没有的话就注意换水。有时喜欢往水面上跳,必要的话鱼缸加个盖子。
体形和习性编辑本段回目录黄龙体长7~8厘米,体色黄蓝相间,背鳍基部有一块黑斑。此鱼爱 在水上层和水面游动,并好跳,所以应在水面上放水草或加盖。能适应21~30度的水温。不择食,口大能吞噬小鱼宜和其他小鱼混养。
潜水艇不爱潜水,爱在水上层和水面游动,并好跳,故在水面应放些水草或加罩,以防跳出受伤、死亡。能适应21-30℃的水温。不择食,口大能吞食小鱼,不宜和其他小鱼混养。
繁殖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潜水艇鱼
选择体长7厘米左右的为亲鱼。平时雌雄鱼不易区分,但发情期的雄鱼体色比雌鱼艳丽,尾鳍外缘中央出现尖形;而雌鱼尾鳍仍为圆形,背鳍、臀鳍鳍端端较圆钝。雌雄鱼体长、大小相近,但雌鱼腹部膨大。产卵箱水温保持在25-26℃,水质宜微酸性,氢离子浓度158.5一199.5nmol/L(pH6.7-6.8),硬度6-7度,放菊花草浮于水面。1尾雌鱼可产卵100余粒,然后捞出亲鱼。卵粒比较大,受精卵孵化期较长,需12天左右方能孵出仔鱼。仔鱼开食即能捕食丰年虫、水蚤幼体等活饵。
平时雌雄鱼不易区分,但发情期的雄鱼体色比雌鱼艳丽,尾鳍外缘中央出现尖形;而雌鱼尾鳍仍为圆形,背鳍、臀鳍鳍端端较圆钝。雌雄鱼体长、大小相近,但雌鱼腹部膨大。
品种编辑本段回目录潜水艇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出售的豚科观赏鱼,可以叫做斑点-绿色-河豚。
潜水艇鱼
在众多的观赏鱼种类中,豚科观赏鱼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种类之一,很多人对他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当人们在水族店发现他们的时候,人们很难抵挡住他们的诱惑:甜甜的可爱的小脸,乖巧的不停颤动的鱼鳍,圆滚滚的身体。但在购买他们几周后问题也接踵而来。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不再象以往一样活泼了,他们或者躲藏或者爬在水底不动,肥胖身体上小巧的鱼鳍也不再扇动了,这些鳍无精打采得耷拉着,以往鲜亮的体色也逐渐变得黯淡,往日狼吞虎咽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忧伤的蓝眼睛注视着主人,但主人往往束手无策。
其实豚科观赏鱼往往有某些特殊的要求,主人们应该研究这些小东西的需要,为他们建立适合的环境满足他们的要求。豚科观赏鱼有淡水和咸水很多种类,已经发现的大约有300种。他们的大小从2.5CM到66CM不等,大多数豚科观赏鱼根据鱼的长度判断大约每3CM长需要30升水,如果你的小家伙6CM长,那么至少需要60升水。对于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绿色黑斑点小河豚(潜水艇、深水炸弹、金娃娃等名字),由于他的尺寸很小,所以不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计算。
挑选技巧编辑本段回目录
潜水艇鱼
由于目前人工繁殖成功的豚科观赏鱼种类不是很多,因此大多数的豚科观赏鱼都是从野生环境中捕捞来的。他们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漫长的旅途,特别是在冬季让这些小家伙饱受折磨。挑选豚科观赏鱼的时候我们首先看他们的鳍,通常他们的鳍很少有完完整整的,如果鱼鳍是有一点点损伤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发现鱼鳍和尾有溃烂的迹象,颜色灰暗,表面粗糙或者脱落就要当心了。健康的小家伙体色鲜亮,活泼好动,通常会贴着鱼缸上下游动,好像在察看什么东西一样。
鱼鳃也要仔细的观察,确保鱼鳃是鲜亮的健康的深粉红色,并且呼吸均匀。然后我们察看他的腹部如果他吃饱了腹部应该是饱满的,但如果是圆鼓鼓的球形也要小心了。接下来我们察看他的体侧,如果体侧有从胸鳍开始的比较明显的凹陷,这样的凹陷使得他的肚子和尾巴显得格外的大的话就有可能使疾病的征兆,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太胖得导致的。最后我们察看他的脸,如果他的脸是圆润的,应该是健康的标志,如果脸上有棱角,那么最好不要,因为这样的小家伙要么是很长时间被喂好了,要么是体内感染了。
如果小家伙符合上面的要求,你正好又有一个缸的话,那么就买下他吧。记住刚带回家的小家伙最好先隔离饲养几天,因为他虽然是健康的但他身上带的东西可能会使其他的鱼患病。
饲养原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潜水艇鱼
要想养好潜水艇,就要对它的习性有了解才行,不是单纯的养鱼技巧就能养好的,因为它是咸淡水鱼,与普通淡水鱼饲养上有很大区别。
要想让小家伙在你的家里健康快乐的生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压力会破坏他们的免疫系统,使他们容易患病,为他们建立一个舒适的家和生活环境是减轻压力的好办法。在缸里不妨布置些可供他们藏身的东西,宽大叶子的水生植物,石块洞穴和沉木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小家伙在黄昏和傍晚会比较活跃,白天他们通常喜欢躲藏起来休息。另外恒定的水温和PH值对他们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其实非常敏感。另外他们喜欢有底沙的房子,当然过滤和水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水流要缓慢,也许他们喜欢安静。为他们挑选合适的伙伴也很重要,我们可以考虑大小,习性等因素为他们挑选合适的玩伴,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意外的情况,比如小家伙经常给他们造成小小的伤害或者干脆把他们当点心给吃了,如果他的玩伴性情比较凶猛,那么小家伙可能会忍受一段日子,实在忍不了就会和对手打一架,拼个你死我活,对手要么死亡要么重伤,毕竟小家伙不太好惹,小家伙的体内有一种叫做河豚毒素的东西。
潜水艇鱼
原则二:喂给小家伙正确的食物,小家伙可都是肉食性的,他们不吃植物,很少吃各种人工饲料,上述的食物不能提供小家伙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常冷冻的或新鲜的血虫,蚯蚓小虾贝壳类螃蟹鱿鱼蜗牛等都是他们喜欢吃的大餐。需要注意的是喂食不要过量,如果过量的话可能会导致便秘,他们经常会祈求食物,既使他们已经吃饱了,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爱吃了,如果他们的肚子变得很大了,就说明他们已经吃得太多了,通常我们每天喂1-2次就可以了。通常喂食后几个小时他们的肚子就会瘪下去了,如果肚子始终鼓鼓的,那么你的小家伙可能正遭受便秘的折磨.
原则三:经常检查小家伙的身体状况,作为日常的习惯每天都要仔细的查看一下小家伙的全身,检查一下是否有外在疾病的可能。寄生虫细菌真菌感染咬痕受伤等,顺便观察一下他们的活动,看看行动是否异常。这样例行的检查有一个好处就是小家伙很快就会认识你了,当你走到缸边的时候,他们会在你面前盘旋上下游动。
混养编辑本段回目录这种鱼应该并不适合同其他鱼混养,但是如果你有个2M左右的水草缸,缸里的苹果螺繁殖得很夸张那么你放些这种鱼,螺类的繁殖会受到控制。很多人的潜水艇不知东西。所以我换句话说,潜水艇是食肉的鱼类。而且我见到很与鱼友都是投的活饵,小鱼小虾之类的,想必这种鱼估计是高级的清道夫。而小鱼这种显然可能是饿急了。
斗鱼和潜水艇混养
没打架呢,就成功了一半了。
潜水艇鱼
如果是因为斗鱼抢食比较快,那就最好用螺子喂了。螺子很好找的,一般河塘水沟都有的,只不过比较脏,要先用清水养几天。
如果有条件呢,就用苹果螺来喂了。那样更好的,苹果螺也很好繁殖的,买上3、4只,很快就有很多小的了。
还有哦,如果你经常逛花鸟市场,那些卖水草的鱼缸里面就有很多螺类,还有水蜗牛,让老板抠下来用口袋装上,加一点水,带回家就好了。
斗鱼呢,不是特别凶猛,但是对同类非常猛。
潜水艇,还是有一点厉害,不知道你的潜水艇多大了,潜水艇一般喜欢啄食别人的尾巴,跟孔雀不打架,可能是因为孔雀石上层鱼,而潜水艇属于中层鱼,空间上不够成威胁的原因。
跟斗鱼,还是有可能打架的。
你可以先把它们放在一起,观察一会儿,如果30分钟不会打架,你就可以暂时走开了。
隔上2个小时左右再看,有没有谁的鳍上有缺口。如果没有,那就比较安全了。如果有,就赶快隔离了。
潜水艇最喜欢攻击的,还是螺类的。
还有,如果潜水艇死了,要及时捞出来。不然其他鱼会被毒死。
疾病征兆编辑本段回目录要注意观察一下几种不好的征兆:
潜水艇鱼
1、胃口不好,小家伙其实是很贪婪的,如果发现他的胃口不好或吃东西的时候挑挑拣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2、压力线,如果发现小家伙的体侧在脊背和腹部之间出现了深灰色的线条,这些线条可从嘴部一直延伸到尾巴,也是不要的征兆。
3、对于白色肚皮的种类,如果小家伙的肚子变黑了,并且颜色不断加深,也要留意了。
4、正常情况下,小家伙脊背的颜色会随着情绪一天中的时间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但如果他的脊背的颜色逐渐变得黯淡,并且很长时间无法变会正常的体色,也是危险的信号之一。
如果发现了问题,要认真地检查小家伙生活的环境(盐分温度过滤PH氨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如果环境没有问题,要看看小家伙的缸里没有其他的恐怖分子(某些大鱼)让他感到害怕。并且缸里有足够的藏身之处供他休息,如果上述情况都正常,就需要认真地检查他的身体是否有物理伤害了。
压力线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潜水艇鱼出现了压力线怎么办?
你首先要知道养鱼的基本知识:
潜水艇鱼
1,鱼缸使用前要进行杀菌消毒(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水刷一遍,再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把鱼缸泡上一天左右)
2,选鱼也很重要,有的时候选回家的鱼已经得了病.(这个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
3,新鱼拿回家,这时要注意你鱼缸中的水温已经达到你小鱼适合生长的温度(你鱼在27度正负1度比较适合,这个不是绝对的值),不要打开袋子,连袋子一起放入鱼缸中,漂10至20分钟,然后再把鱼倒入缸中,三天内不要进行投喂.之后每天喂两次,每次以小鱼在五分钟内食完最佳。
4,换水,无过滤打氧系统的每天换五分之一左右的水,有过滤打氧系统的三天左右换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水,注意不要用刚接出来的自来水,自来水接出来后,最好放上两三天,再给小鱼换。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大量对鱼有害的物质.再一个就是注意换水的水温控制,新水和原缸内的水,水温不要差正负1度最宜。
5,注意小鱼耗氧量的问题,如果鱼比较多,那就得增加氧泵,进行打氧。
6,鱼生病后,及时到鱼店咨询用药情况.(多咨询几家,一是增加经验,二是防止上当受骗.)
其次,你的鱼出现压力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潜水艇鱼
1、受到惊吓
2、水质及温度没有控制好(上面说过温度及水质,水质主要通过换水和养水保持,仔细看上面说的“换水”环节)。
3、生病。
4、由于环境的改变,需要几种时间适应(不知道你的鱼是不是新买的)。
㈥ 潜水艇鱼怎么养
潜艇给他一个相对宽裕的环境就行了,放一点点水植物。对自来水换水,你可以买一些珊瑚沙蔓延。潜艇都需要盐,加5.5克每升水里面的盐。潜艇用了大量的盐,或去购买一些粗盐鱼市场,更符合成本效益。
㈦ 潜水艇鱼的延伸阅读
1. 自来水的曝气处理
养鱼不可用自来水,自来水中的氯会伤害鱼鳃。大多鱼的死因都是大量换入自来水导致的。所以换入鱼缸的水必须经过曝气处理。
处理方法:用一个敞口的容器盛水静置2~3天。最好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暴晒2天。
如果静置时间过长,水质会败坏,水最好在2天内用完。用完后要倒光桶内残水,清洗干净,再重新养水。清洗水桶时,用洗碗海绵擦就可以,不能使用洗洁精之类的化工产品。
2. 定时定量换入新水
正常来说每周换水总量在鱼缸总水量的1/3左右,再配合足量的过滤,即可保证良好的水质。
举个例子:
比如鱼缸总水量为60升,那么每周需要换水20升。
如果你习惯于每天在吸除残饵BB的同时添加新水的话,每天换水量大约为3升。
当然也可以选择每周换水2~3次,每次控制好量就可以了。
换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如非不得已,不要一次性换1/3的水,因为这样做会造成水质震荡,可能会爆发疾病。
每次换入的新水之前,必须先调水,使其比重与原缸保持一致,而温度则应比原缸温度高1~2度(夏天应低1~2度)。加入新水的速度越慢越好,这样可以让小艇对新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 清理残饵和排泄物。
小艇是食肉鱼类,因此嗅觉十分灵敏,如果缸内一直留有残饵和排泄物,发出的异味可能会让小艇食欲减退。因此,最好每天清理一次残饵和排泄物。
清理方法:可以用小鱼捞将其捞出来,也可以用软管虹吸。
4. 24小时不间断过滤
有些鱼友因为想省电,往往在晚上关闭过滤设备。这样做,永远无法在鱼缸内建立稳定的硝化系统。长时间关闭过滤器材会使缸内硝化菌大量死亡,导致水质的严重恶化。
养鱼是需要投入与付出的,这是每一个新手必须有的觉悟。一旦开始养鱼,除喂食、换水时外,过滤千万不要停。
5. 过滤设备维护及滤材的清洗
一般来说,尽量不要清洗更换滤材,这样可能会损失大量的硝化细菌,造成硝化系统崩溃。
对于起生化过滤作用的滤材,如玻璃环、陶瓷环、珊瑚骨、生化棉,一年清洗一次足矣。分批清洗即可,切勿一次性全部清洗,否则会将长期建立的生化过滤系统彻底摧毁。
对于起物理过滤作用的滤材,如白棉,则需定期清洗或更换。原则上,应该每个月更换一次白棉。在此期间,如果白棉堵的很厉害,可在换水的时候,把白棉放进换出的原缸水中搓洗一下。
6. 清除藻类
因为小艇不能与食藻的鱼混养,一旦缸内出现藻类,就只能手动清除了。
处理方法:用洗碗海绵擦拭浴缸内壁,遇到比较难清理的藻类可以用闲置的IC卡片刮除。
7.合理喂食
健康的小艇非常贪吃,主人千万不要心软,喂得太多反而会害它们生病。
喂食的频率以每天早晚各1次为佳,应定时定量。
如果看到小艇开始乱撕鱼食,就说明他们已经吃饱了。因此,要及时将残饵捞出,否则会败坏水质。
可以每周停食一天,帮助小艇们调理肠道,也能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
如果小艇的胃口普遍不好,而又看不出有疾病的表征,那么可能是你为他们准备的食物不合胃口了,也有可能是水中残饵、排泄物的异味所致。对前者可以换种食材,对后者,应加强换水,及时清理。 【小艇用药原则】首先强调一下对小艇用药的原则,即药量减半(无论用什么样的药物,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为什么只能按说明剂量的一半下药呢?因为小艇是无鳞鱼,因而耐药差。一旦治疗不当反而会因药物中毒而死亡。
同理,除了预防性的药物以外,任何治疗都应在隔离的环境中进行,不要随便对健康的小艇下药。
另外,用药时应多观察,一旦出现药物不适甚至中毒的症状,如乱冲,撞缸,浮头,呆滞等情况,必须立刻捞出,放回原缸。休养24小时,再继续用药。
【定期除虫】
由于小艇长期食肉,极易感染体内或体外的寄生虫,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除虫。
市售的内外寄药物的说明书中都有预防剂量的说明。按此剂量,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除虫即可。
另外,在食物中加入大蒜汁,也可起到增强抵抗力,杀灭肠道寄生虫的作用。
【药物选择】
常备的药物有:黄粉,内寄药,外寄药这几种。
市售药物中有很多都是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请鱼友们仔细辨别。千万不要图便宜,买到不好的药。
这里笔者不方便推荐品牌,但只要去各大观赏鱼论坛询问一下,即可获知哪些是比较可靠的品牌了。
【疾病治疗】
因为大家都不是水产方面的专家,家中也不会备有医学化验仪器,很难通过症状确诊具体是何种疾病,这里就不去罗列各种鱼类疾病的名称了。在此列举一些可能出现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只是鱼鳍受伤,是不需要隔离治疗的,只需正常过水入缸,在良好的水质中休养一段时间,鱼鳍就会恢复如新。笔者的一只小艇,买来时背鳍已被齐根咬坏,根部渗血,但没有溃烂的现象,也只花了不到一个月就长出了完美如新的背鳍。
如果鱼鳍受伤,且已经开始溃烂, 可见白色絮状物,又或者身体上有创口,则必须对其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方法: 按说明中剂量的一半使用黄粉,直到白絮完全消失,待小艇状态恢复再将其送回原缸。
小艇的内斗一般只出现在建缸的初期(一个月以内),主要目的是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度过这一阶段之后,大多数小艇都会相处的非常融洽。如果某只小艇一直在攻击同类,那么主人就要自省了 :是否鱼缸空间太小,或者喂食量太少了呢? 频繁用腮部擦缸或装饰物, 身体发黑,一直沉底或漂浮于水面,没有食欲。
这是腮部出现问题的症状。病因可能是外部寄生虫或病菌大量爆发于腮部,少数病情严重者甚至能看到虫体伸出腮外。
新入缸的小艇因为受到新水的刺激,很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治疗方法:
第一步:海水浴。
调制比重1.030的海水,浸泡小艇, 初次浸泡以小艇承受的极限为宜,之后逐渐延长时间至1小时,每天最好能泡3次。对症状轻微者,3天即可见效,令小艇恢复正常,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步的巩固治疗。对病情严重者,则应持续一周进行海水浴治疗。
海水浴的治疗原理其实是渗透原理,也只适用于小艇这样的汽水鱼。利用浓盐水,使寄生虫或细菌的细胞脱水,起到杀灭的作用,见效非常快。 而对于小艇这种天生具有抗渗透压能力的汽水河鲀来说,海水浴的危险性是远低于生化药物的。因而,笔者推荐将此作为治疗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药物巩固治疗。
按照说明剂量的一半使用外寄药。
如果病情反复,应重新进行海水浴,然后再用药物巩固效果。
寄生虫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只能通过药物抑制,将其控制在一个不影响健康的范围内。所以,定期除虫是非常必要的。 严重者出现腹部肿胀(腹水)的现象。
病因:体内寄生虫。
治疗方法:停食,按照说明剂量的一半使用内寄药。
如果长期食用未消毒的食饵容易引发此病。所以,笔者在前文中花去很多笔墨描述了各种食材的消毒方法。 病因:小瓜虫感染,形似白点,一般称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
隔离病鱼,水温升高至30度,按说明剂量的一半加入白点净。白点脱落后会沉于水底, 必须尽快吸出脱落的白点,避免二次感染,治疗期间要加强换水。
一般来说,如果鱼缸水温保持在26~27度时,小艇是不可能罹患白点病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一是新艇入缸,二是新水温度过低。关于新艇入缸,前文已经说的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换水时,新水必须要调好温度比重才能入缸,温度应比原缸水略高1~2度。做好这一细节可让你的小艇远离疾病的威胁 。 以为小艇是淡水鱼,一直用淡水养。 选鱼不慎,挑到原本就带病或体弱的鱼。 认为小圆缸、掌中缸甚至宠物箱无需加温过滤。 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小艇,发现它们拒食饲料,最后活活饿死。 使用精盐(碘盐)调配汽水。 短时间入缸太多的鱼,一口气买10条,瞬间大量喂食及排泄物无法分解,导致硝化系统崩溃。 大量喂食,食物残渣过多,水质迅速恶化。 水的pH值超出了小艇的耐受范围。 换水量过大,导致硝化细菌死亡。 药物过量造成的药物中毒。 直接用自来水,氯中毒。 换水温差过大,冷热刺激。
㈧ 潜水艇鱼鱼缸怎么养
哈哈,我也喜欢可爱的金娃娃
但是你的条件可能不行哦
养殖条件如下:
【水温】24~28度
【水质】
弱碱性水,汽水(半海水),汽水比重公式参考如下。
假定小艇平均体长为X厘米,则所需比重为1.00X。
如:体长5厘米的小艇,需要比重1.005。
调汽水的盐应为天然海水盐,不可使用一般的含碘食盐。
【鱼缸空间】
最好按照每只小艇10-15升水设置鱼缸。
高密度饲养可能引起水质恶化,并带来不必要的领地争斗。
【食物】
虾,蜗牛,螺,红虫,小型鱼,很难接受人工制造的颗粒饲料。
【混养】
不宜与其他鱼类、虾螺混养。
1. 若要长期饲养小艇必须使用汽水,因此不可和淡水观赏鱼混养。
2. 小艇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很可能会攻击其他鱼类,为避免悲剧发生千万不要将小艇与其他鱼类混养。
3. 虾、螺是小艇在自然界的主要食物来源。除非是用来喂食小艇的虾螺,请不要将其放入艇缸。
很多人抱怨小艇是长着娃娃脸的凶残杀手,甚至在发现小艇“作案”之后,立刻将其判处死刑。
其实,这完全是饲主无知与错误混养酿成的苦果。
如果非要让一种小鱼来背负这样的罪责,则未免太过不公了!
【特点】
健康的小艇活动力高,食欲好,不挑食,好奇心强,表情丰富,与主人互动良好。
设缸初期,同类会有互相攻击的行为以建立地位,后期则相处融洽。
性格较温和,攻击性中等,个体需要空间大。
喜欢跳缸,所以必须在鱼缸上加盖。
【繁殖】
无法通过外部特征判断小艇的性别,目前没有在水族箱中繁殖成功的案例。
【汽水缸的设备】
1. 鱼缸
请按照计划饲养小艇的数量购买鱼缸。
小艇长期吃生饵,食量又大,污染力极强,因此鱼缸不得小于30厘米,水体越大、水质越稳定越好。
建议鱼缸大小:按照每只小艇10-15升水计算。
推荐鱼缸尺寸:
2只小艇 30x30x30厘米 方缸
4只小艇 40c40x40厘米 方缸
2. 鱼缸盖
必须配备鱼缸盖——小艇是著名跳高选手,不要觉得水位放低些就不存在跳缸的风险。
可用亚克力,玻璃等等材料制作防跳装置,要留出通风口
3. 过滤
需要较强的过滤,尽量多放滤材。
可使用细珊瑚骨作为生化滤材,巩固硝化系统的同时也能提高水的硬度,一举两得。
4. 照明
灯光不宜过强,不宜久照,否则易生藻类。一天照明约4-6小时即可。
5. 底砂
以能将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珊瑚砂,贝壳砂皆可。
颗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会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洗沙器清理。
底砂不宜过厚,1-3cm即可。
6. 加热棒
根据水体大小确定加热棒的瓦数,在很多观赏鱼论坛都有网上计算工具,这里不再赘述。
7. 盐
以天然海盐(海水素)为最好,粗盐次之,含碘的食用精盐则不行(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有害)
8. 温度计
一般的温度计即可。
9. 比重计
这是养好小艇必须的装备,一般分为两种:
1)婆美式比重计,形似温度计,较便宜,但使用前需用清水校正。
2)盒式比重器,较贵无误差,要买量程从1.000开始的(汽海通用),别买1.020海水专用的。
10. 水桶或空塑料瓶
用来养水除氯。
11. 隔离盒
鱼市出售的一般隔离盒就可以,在小艇生病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器材。
当然如果你的家里已经有一套检疫缸和相关器材就不用准备隔离盒了。
12. 常规药物
黄粉、内寄药、外寄药——鱼市有售。
13. 造景用的石头(非必需)
能使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咕咾石、珊瑚石和海边捡到的石头都可以,火山岩则不行。
14. 人造饰品(非必需)
以无涂料的为宜,以免甲醛中毒。
15. 水草(非必需)
以假水草为主。最好能放一颗阔叶的假草,小艇会非常喜欢把它当做自己的窝,蜷缩在叶片上睡觉。
在比重1.004以下的汽水中,铁皇冠和水榕尚可坚持一段时间。
并非没有汽水域水草,但是物少难找,笔者没这方面经验,不好推荐。
16. 化学试剂(非必需)
no2试剂,ph试纸或测试器,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
17. 气泵(非必需)
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
18. 定时器(非必需)
可有可无,看个人需要.
【设汽水缸及养水流程】
1.设缸
设缸时请确认底座稳固,电源稳定,安全至上!
新缸放置好后,做一晚漏水测试。
清洗所有即将放入鱼缸的器材、装饰物、底砂等,将其放入缸中。
让所有器材运作一天,顺便检测器材有无问题。
原缸的水抽出不用,避免胶或塑料溶出有毒物质令小艇中毒。
重新注入新水,然后正式进入养水阶段。
2.养水
第一次调比重可直接下盐在缸中,初设比重以1.002~1.004为宜
鱼店的小艇一般饲养在淡水中,所以初设比重不宜过大,需要顾及到小艇入缸的比重差问题。
另外,比重越大的水硝化细菌越难培养。
水温:26-27度为宜,以后也应一直保持这个温度。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取出加温棒,避免因早晚温差大或温度骤降引发疾病。
养水方法:
放水,曝气,调好汽水比重
安全起见,不建议使用水质稳定剂除氯,其副作用目前存在争议。
所有过滤设备像已经正式养鱼般的运作。
下污染源,黑壳虾两只(最好是死的)或文蛤一颗。
检视水质是否稳定 (是否清澈, 有无异味, 如有试剂则测量NO2值)
确定水质无误,下鱼 (建议不要一次下太多,以2~4只为限)
以上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周时间。
另外,如果想快速建立汽水硝化系统,唯有借种一途,别无他法。
可移稙他人汽水缸中的滤棉、生化环、陶瓷环、底砂、汽水。
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硝化菌,可缩短建缸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