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探水的好的设备
⑴ 煤矿在探放水作业时,其超前距如何确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第92--101条有原则性的规定,不能小于这个数字。但是各省市及各矿业集团公司又有细化的规定,超前距有100米的,有60米的,根据巷道种类、周边情况不同而各自不同。所以你可以参照一些矿业集团公司的规定,细化这些东西。但是必须不得小于煤矿防治水规定上的这些原则性规定的下限。
第九十二条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探放水,探水前必须确定探水线并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一、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二、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三、打开防隔水煤(岩)柱放水前。
四、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五、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六、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时。
七、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八、接近有积水的灌浆区时。
九、接近其他可能突水地区时。
第九十三条 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和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等确定。探放水设计由地测部门提出,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
第九十四条 探放水钻孔的布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等,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m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m。
二、探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等钻孔,必须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
三、煤层内原则上不得探放水压高于1MPa的充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及陷落柱水等,如确实需要,可先建防水闸墙,并在闸墙外向内探放水。
四、上山探水时,一般应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安全撤人。双巷间每隔30~50m掘一联络巷并设挡水墙。
第九十五条 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第九十六条 在安装钻机探水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加强钻孔附近的巷道支护,背好帮顶,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二、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三、在打钻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四、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应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方位、倾角和钻孔布置数目以及钻进的深度。
五、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应预先固结套管,套管口应安装闸阀,套管深度必须在探放水设计中规定;应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要使施工人员人人皆知。
六、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应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第九十七条 探水钻孔除兼作堵水或疏水用钻孔外,终孔孔径一般不得大于75mm。
第九十八条 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应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沿岩层探放含水层、断层和陷落柱等含水体时,按表5-1确定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
第九十九条 探放水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如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一百条 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孔必须钻入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第一百零一条 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防止淹井;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和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⑵ 超前探测方法的有效性
(1)充水或充泥溶洞
⊙TSP的反映:充水或充泥溶洞对应部位的纵波速度、泊松比、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首先变高,然后变低,这一点与地质雷达相似,也与理论符合,并在解释图上有明显异常反映。但所反映出的溶洞纵向范围较大(15m左右),由于波长较长和分辨率较低的原因,TSP不能直观地分辨出溶蚀孔洞、溶蚀裂隙等这些类似的、尺寸较小的反射目标。
⊙探地雷达的反映:地质雷达对溶蚀孔洞或溶蚀裂隙、溶槽或溶缝、溶洞或地下暗河所反映出的图像特征是不同的。另外,对干的空溶洞与充水、充泥的溶洞的反映也是截然不同的。充水、充泥的溶洞的雷达回波信号是显著衰减的。
图13.12TEM隧道测量成果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
⊙瞬变电磁法的反映:充水或充泥溶洞应对应高感电压,空的干溶洞应对应低感应电压。
在南方某隧道的掌子面上进行了瞬变电磁超前地质预报,目的是对掌子面方的水系发育情况做出评价。图13. 12 为 隧道出 口 正 洞 里 程方向 DK109 + 007 掌子面的处理和解释结果。由图可知,3 号点在约 30m 范围内视电阻率相对于其他点号低; 4 ~10 号点电阻率均匀变化,且无明显横向变化; 从约 35m开始视电阻率迅速向低阻变化,出现横向低阻异常带。根据隧道开挖地质记录结果表明: 隧道前方 33m 处出现裂隙,平均宽度约 0. 4m,填充物为泥质,与瞬变电磁预报结果基本吻合。
( 2) 空洞或未填充溶洞
⊙TSP 的反映: 空洞或未充填溶洞中的物质为空气或真空,在 TSP 的 2D成果及有关力学参数反演曲线上对应的纵波速度、泊松比、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相对变低。
⊙探地雷达的反映: 溶洞和空洞有着相似的雷达回波特征: 衬砌背后的空洞在灰度波形图上表现为一组弧形强反射波,这组强反射的后面往往还紧跟着一组幅度较低的强反射波 ( 多次反射) 。较小的空洞弧形表现明显,较大的空洞往往呈现出波浪形的强反射或呈亮白色。计算空洞的起止深度时,小的空洞可采用围岩的电磁波速度或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空洞要采用空气的速度。判别空洞是要注意排除因天线抖动或脱离衬砌表面所造成的假空洞 ( 可以剔除) 。
广东省清远市境内某隧道全长 4214m,进口里程为 79 +226,出口里程为83 + 440。进口掌子面里程为 80 + 063,出口掌子面里程为 81 + 097,全隧道剩余 73. 5m 未掘进。用探地雷达 100MHz 天线对隧道出口探测,测量成果图( 附图 34) 显示出 81 + 099 的位置处,大约 5m 后存在空洞,纵向范围 1m。
( 3) 断裂破碎带
⊙TSP 的反映: 断层破碎带所对应的部位的纵波速度、密度、杨氏静态模量等参数首先变高,然后变低,其实际位置对应于变低部位,泊松比整体变高。这与理论基本相符。如果断层是发育在石灰岩中,则极有可能发育成为溶洞。
如用 TSP 方法对某隧道掌子面探测,其 TSP 深度偏移 ( 附图 35) 和 TSP 隧道反射面提取图 ( 附图36) 反映了掌子面前方岩体的破碎和渗水等地质灾害。
⊙探地雷达的反映: 因断层破碎带的破碎程度、风化程度、糜棱岩化、硅化或钙化程度不同,其雷达图像特征也有显著差异。例如,破碎风化较强则雷达信号衰减强,反之亦然; 糜棱岩硅化或钙化后衰减很弱。另外波形组合特征也不同。
⑶ 巷道前方水害超前探查方法应用
根据前面对矿井瞬变电磁法全空间电磁场分布特征、工作方法、测量装置和井下人文设施产生的噪声剔除技术以及瞬变电磁法时间-深度视电阻率曲线的换算技术研究,将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应用于井下,探查井下巷道前方的含水构造,与其他矿井物探方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和良好的发展情景。下面简要介绍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的特点和在煤矿突水构造探查中的应用。
1.水文钻孔超前探测
煤矿资源普查与勘探初期,在井田范围内施工了许多勘探及水文观测钻孔,其中有许多钻孔穿过了煤层顶板或底板的含水层。现在,有些钻孔的准确位置及封孔资料很难收集,这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由地面已知地质资料可知,LD煤矿巷道掘进迎头附近存在一个勘探钻孔,该钻孔在煤层底板下的灰岩中终止。但是钻孔的孔斜及封孔资料不详。如果该钻孔封孔效果达不到要求,并且在煤层附近的具体位置不能准确确定,当与煤层底板下的含水层导通时,在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由于受采动的影响或直接对钻孔的揭露,将会诱发涌水事故的发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在该钻孔附近只有一条正在掘进的独头巷道,因此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在探测过程调整了发射、接收天线与巷道底板的夹角,完成了向巷道顶板、顺层和巷道底板的探测任务;查明了巷道迎头正前方110m以内、前方底板60m以上、顶板60m以下一个锥形体积范围内地层介质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图6-20为采用矩形成图方法绘制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图中上面横坐标为在巷道内相对于1号测点的相对距离(m),即先设计各测点的间距为5m;下面横坐标为巷道内布置的测点标号,纵坐标为沿探测方向的探测距离(m)。实际上巷道迎头断面的宽度3~6m,标号为2~10的距离最大为6m,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巷道迎头附近标号为1,2,10和11的4个测点位置已经利用工字钢或金属锚网支护好,而金属体对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的数据会产生较大干扰。因此,这些测点的资料对探测结果的解释又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作为背景值进行处理。
图6-21为采用扇形成图方法绘制的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将每个测点探测的数据按实际位置坐标绘在平面图上,横坐标为以巷道中点为中心点向两侧的实际宽度(m),纵坐标为相对于巷道迎头的实际探测距离(m)。另外由于巷道迎头断面的宽度一般为3~6m,为了有效利用5~7号这3个测点的数据,将巷道的宽度按一定比例进行加宽。这样可准确计算出图中任意一点到巷道迎头的具体距离。在巷道迎头正前方55m,左侧30m有一个圆形的异常区域,在视电阻率值为7Ω·m的等值线内又显示出一个更低的视电阻率值即6.3Ω·m对应等值线。该异常区解释为钻孔的反映,其位置与地面钻孔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该钻孔的孔斜度较小。根据矿井瞬变电磁法在该矿区探测的经验可知,当视电阻率值小于4Ω·m时,其富水性较强。因此,可判断该钻孔在煤层附近富水性较弱,没有与深部的灰岩水直接导通,钻孔封孔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受钻孔对地层破坏的影响,周围地层的视电阻率值呈低阻反映,随着到钻孔距离的增大,地层的视电阻率值逐渐稳定。该结果在煤层回采过程中被验证,钻孔的实际揭露位置位于当时探测迎头正前方53~54m,左侧31~32m范围内,钻孔中心点位置与探测成果图中的中心点位置误差不到2m。
图6-20 超前探测视电阻率断面图
图6-31 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a)掘进头1;(b)掘进头2
⑷ 探放水十六字原则是什么
答: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
一、探放水原则
1)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还必须做到“有疑必停”的探放水原则。
接近积水地区掘进或排放被淹井巷和积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探水眼的稀密布置和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头高低、煤(岩)层厚度和硬度以及安全措施等在探放水设计中具体规定。
2)掘进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时,必须确定探放水线进行探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区或相邻煤矿时,井巷出水点位置,有积水井巷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在水淹区域应标出探水线的位置。掘到探水线位置时,必须探水前进。
(2)有与溶洞、含水层及与之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巷道必须穿过上述构造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必要时预先建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3)探放水注意事项:
(1)安装钻机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规定:
a.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b.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c.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d.测量和防突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2)预计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的地区,应有躲避场所,并规定避灾路线。
(3)钻孔内水压过大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6)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进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7)恢复被淹井巷前,必须有矿山救护队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分,发现有害气体,必须及时处理。排水过程中,如有被水封住的有害气体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二、探放水设计
(1)探水钻孔应保持适当的超前距、帮距和密度。探水工作采用“探水——掘进——探水”方式进行,探水钻孔为巷道掘进探明一段安全距离后,巷道允许掘进一段距离,然后再探再掘,确保掘进安全。
a.超前距:为探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的一段距离,一般采用20m
b.钻孔密度(孔间距):指允许掘进距离终点横剖面上,探水钻孔之间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m,以免漏掉积水区,本矿可取2m。
c.帮距:为使巷道两帮与可能存在的水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即呈扇形布置的最外侧探水孔所控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其值与超前距相同,取20m。
d.煤层平巷钻孔布置:主要是探巷道上帮小窑老空水,钻孔呈半扇形布置在巷道上帮。薄煤层一般布置3组,每组布置1—2个孔;厚煤层一般布置3组,每组不少于3个孔。
由于本矿属于中厚煤层,故钻孔布置3组,每组3个孔,钻孔之间的夹角为8.5°。
(2)倾斜煤层下山巷道钻孔布置:钻孔呈扇形布置在巷道前方,薄煤层一般布置5组,每组1-2个孔。厚煤层一般布置5组,每组不少于3个孔,且每组钻孔至少有一孔见顶或底。
本矿属于中厚煤层,故钻孔布置5组,每组3个孔,钻孔水平及倾斜之间的夹角为8.5°。
(3)副斜井钻孔布置成扇形,每组3个,超前距控制20m,循环进行。
三、探放水设备型号及数量
配备ZDY-650煤矿用坑道钻机、KHYD140煤矿岩石钻机各一台。
四、探水方法
1)探水起点
(1)若本矿井造成的水灾清楚,压力不小于1MPA时,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煤层中不小于30米,岩层中不小于20米;造成的水灾不清楚时,探水线至推断积水区的距离不小于60米。
(2)掘进巷道附近有断层或陷落柱时,探水线至承计煤柱线的距不小于60米。
(3)巷道的掘进控制20m的超前距离。
2)钻孔深度及超前距离
探水钻孔眼底至掘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的超前距离(薄煤层不得小于6米,岩层中不得小于5—10米),钻孔深度一般在40米左右(如此一次打孔后,可连续采掘20—30米)。
3)钻孔直径
从既探、排有效,双能防止冲垮煤壁和放水过大的原则出发,孔径不大于70mm为宜。
4)钻孔布置与孔数
(1)老塘探水:探后掘进停掘处的钻孔眼距不得超过3米,以防漏探。
(2)探断层水:开孔位置必须在放水煤柱外和断层应力影响带以外,以防止煤岩破碎出水后,不易控制。
(3)钻孔个数以保证必要的密度为原则,一般不得少于3个。
五、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探水前加固探水工作区支架,背好帮顶,以免压力冲垮煤壁和支架。
(2)清理巷道,保证安全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3)保证水沟畅通,并有适当的坡度和断面,水仓和排水设备要有足够的容量和能力。
(4)探水地点要安装电话,与所有可能受水威胁的工作地点连通,并事先制定好撤退路线,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打钻过程中,如发现煤、岩松软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打钻正常供水量时,要立即停止打钻(不能移动或拔出钻杆),派人监视水情并报告矿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要立即通知所有受威胁地点撤人,并采取应急措施。
(6)钻孔接近采空区,可能有害气体涌出,必须随时进行有害气体监测;探水点通风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
综合以上为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
⑸ 什么叫超前勘探孔
为进一步查清重要构造物及路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对本项目施工前进行地质钻探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准确参数,为确定桩长提供定量计算指标,为岩溶处理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⑹ 同行的朋友们好 我想问一下探放水规定中的探水钻终孔水平间距3米是指的允许掘进距离还是超前距的终孔距离
不要误解,应该是终孔位置处满足钻孔之间平距3米,这样形成的钻孔密度版较大,不至于疏漏。地权毯式打钻孔啊。
第九十四条 布置探放水钻孔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 m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 m;
(二)探放断裂构造水和岩溶水等时,探水钻孔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
(三)煤层内,原则上禁止探放水压高于1 MPa的充水断层水、含水层水及陷落柱水等。如确实需要的,可以先建筑防水闸墙,并在闸墙外向内探放水;
(四)上山探水时,一般进行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安全撤人。双巷间每隔30-50 m掘1个联络巷,并设挡水墙。
⑺ 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超前距一般为多少
一般情况下,厚矿体为20m,薄矿体不小于5m。
从探水起点向探水方向打钻,一次打透积水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因此,在超前探水的过程中,常常是探水—掘进—探水循环地进行。探水钻孔的最终位置,始终应保持超前掘进工作面一段距离。超前距离的长度取决于矿体厚度。
因积水范围不可能掌握十分准确,在通常情况下,探水起点至可疑水源应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以75~150m为宜。
(7)超前探水的好的设备扩展阅读
探放水钻孔布置原则:
探老空水探水钻孔应成组布设,并在平面图上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m为准,厚煤层内各钻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m。探放断层水的钻孔,必须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少于2个,探水钻孔终孔直径一般不得大于58mm。
探放大范围老空水或由最低点探放老空水时,探水钻机必须具有孔口控水装置,孔口管安装方法具体操作时要依水压大小和煤柱而定。孔口管外侧要安装阀门和测压表。
当巷道由高向低掘进,与老空积水区平行时,可用长钎子边探边掘,打超前探眼,逐步探放降低水压,消除上部老空水水害。老塘老硐被疏干后的残存积水体,可用长钻杆边探边掘,探3m,掘进1m。
⑻ 制定采掘工作面超前探放水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什么和记录健全
井下探放水管理规定
一、井下探放水原则
1、地测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在巷道掘进到达探水位置前15天,地测部门发放探水通知单或探放水设计,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要编制专门的探放水措施。
2、在受水威胁的地区,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3、在接近水害威胁或积水区时,施工单位做好超前探放水工作,防止溃水造成事故。
4、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超前探水:
采掘工作面接近采空区积水时;巷道接近含水断层、陷落柱时;采掘工作面接近未封闭或封闭不良导水钻孔时;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
5、当生产安全受到水害威胁而又未采取探放水安全措施时,地测部门有权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
探放水的类型、范围的确定
1、探放老空水
由最低点探放老空水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积水区边界及其最低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积水边界距放水线距离不小于20m。积水边界外推60m作为警戒线。工作面进入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水;到达放水线后,停止掘进,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认积水已被放完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巷道由高向低掘进,与老空积水区平行,探上部采面老空水,探水钻孔布置应根据煤柱厚度严格控制老空水头降低高度,严格执行打超前探眼,边探边掘。
2、探放断层
水井巷通过导水或可能导水断层前必须超前探水,探水线至断层交面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0m,陷落柱探水线不小于60m。
3.探放钻孔水
对封闭不良的钻孔,在距钻孔20m应采取超前探水或其他防范措施。
⑼ 什么是矿井超前探水,什么情况下必须探水
超前探水指在某些地区,不能确保没有水害威胁时,在采掘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探水,专进一步探属明水文情况,确切掌握水源的位置和距离。这是预防突然涌水的重要措施。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确认无透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2)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3)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或陷落区时。 (4)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5)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6)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7)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8)底板原始导水裂隙有透水危险时。 (9)接近其他可能出水的地区时。
⑽ 煤矿井下生产中,哪些情况需要超前探放水
在以下的情况下需要超前探放水
(1)巷道掘进接近小窑老空区
(2)巷道接版近含水断层
(3)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强含权水层
(4)上层采空区有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采厚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10倍时
(5)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时
(6)采掘工作面有明显出水征兆时。
探放水是指包括探水和放水的总称。
探水是指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等水体的具体空间位置和状况等,其目的是为有效地防治矿井水做好必要的准备。放水是指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在探明情况后采取钻孔等安全方法将水体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