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废水回用 » 内黄县污水处理

内黄县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 2021-02-11 17:56:06

① 内黄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怎么样

内黄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7-10-2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专独资),注册地址属位于内黄县二安镇孙小寨村。

内黄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527MA44J0X28H,企业法人刘志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内黄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技术转让及咨询服务;热力、电力生产和供应;天然气锅炉、生物质能源生产设备的销售及安装服务;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销售:生物质颗粒、机器设备、五金材料、新能源产品;污水处理。

通过爱企查查看内黄迪阳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② 清丰县台球桌

你好,濮阳的清丰县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面积834平方公里,人口64.6万,辖17个乡(镇),503个行政村。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分布一条南北向的沙岗。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年平均气温13.4℃,年平均降水量616毫米,全年无霜期213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31.7元。有国道106线穿过,全长26.1公里,省道2条,全长39.9公里,县乡专用道全长413公里。桥梁47座1433延米。名胜古迹有普照寺与大雄宝殿,明代所建,在朝阳路老县委大院内。

基本情况

清丰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辖17个乡镇,503个政村,总人口66万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万亩,是全省47个扩权县之一。[1]
清丰县:濮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濮阳市北郊。地理坐标:东经114°47′--115°23′;北纬35°45′--36°05′。东与山东省莘县毗邻,南与濮阳市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人口66万人,辖5镇12乡,503个行政村。清丰县版图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总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万亩,人均耕地1.3l亩。是河南省47个扩权县之一。
清丰城区风光
清丰城区风光(9张)
清丰县美图
清丰县美图(9张)
人口:建国之初,清丰县总人口34.21万人。2012年,清丰县总人口66万人,常住人口63.55万人。出生率12.52‰;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6.36‰。生活着26个民族。
清丰区位得天独厚,是开拓中西部市场的桥头堡。清丰资源禀赋优越,是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清丰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有卫河、马颊河、潴泷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黄工程。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矿井盐和煤等。清丰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清丰古称顿丘,舜曾在此贩米行商,《诗经》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之句,一代枭雄曹操曾任顿丘令。因隋时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迄今全国唯一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第一兵工厂曾设在双庙乡单拐村,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清丰被誉为孝道之乡、中原红都。
清丰发展环境优良,是开发开放的一方热土。清丰产业集聚区是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了“六通一平”,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集聚平台效应明显。清丰牢固树立“产业第一、服务企业”的理念,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基本做到了项目建设“院墙内的事企业负责,院墙外的事政府负责”,实现了投资者在清丰无障碍创业兴业,企业家在清丰无障碍自主发展,是全市唯一荣获“中原最具投资价值的县(区)”称号的县。雨润食品、大用食品、味博食品、双虎家私、南方家私、好风景家私、申新泰富家居物流博览中心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一大批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投产,宣告着清丰正蓄势劲跑、撑杆起跳,一个投资创业的梦想之城正扬帆起航。
产业发展

慧眼识宝地,英才辨商机。未来五年,正是清丰跨越发展、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清丰将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濮清一体化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以马庄桥镇为支点的现代复合型新区、中部家具制造商贸物流中心、豫北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濮阳北部生态屏障的“四个一”战略定位,扩大开放,突出实施“工业强县”和新型城镇化引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中国食品强县”、“中国中部家具之都”建设,朝着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清丰的目标阔步前进。
1、家具产业:清丰县素有“木工之乡”的称号,家具产业是清丰县的传统产业,家具生产在清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清丰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以家具为主导产业的集聚区。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友家私、双虎家私、南方家私、好风景家具、申新泰富中部家居物流博览中心等18家亿元以上家具生产及配套项目落户清丰,协议投资金额逾130亿元,南方家私等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已正式投产,清丰建设“中国中部家具商贸之都”的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

2、食用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整合优势资源,建基地、强龙头、活市场,清丰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种植面积稳定在75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鲜菇11.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1亿元,主要有白灵菇、杏鲍菇、双孢菇、鸡腿菇、香菇、平菇等11个品种,已引进河南恒立佳泰、申氏菇业、河南省业丰、龙丰食品、兴建菌业等10余家工厂化种植及食用菌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清丰白灵菇”、“濮丰”、“恒立佳泰”、“申氏”、“枣格强”、“林中鲜”六大品牌,产品包括烘干品、盐渍品、清水类、即食类等15个品种,年加工能力4.5万吨。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全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县”。
3、辣椒产业:清丰县大力发展三色农业,以辣椒为特色的“红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辣椒专业合作组织和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立科丰、清丰红等辣椒种植合作社12个,建成千亩示范园2个,标准示范方44个,辣椒种植专业村27个,近3.4万余农户,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主要有簇生子弹头、益都红、线辣椒三个系列十多个品种,年产辣椒10万吨,产值近10亿元,是豫北最大的优质辣椒生产基地。辣椒专业市场拥有经营门店365间,交易摊位118处,交易面积100万平方米,年交易辣椒量15万吨,是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生产经营集散地。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对清丰辣椒生产曾做专题报道,国家辣椒新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授予清丰“中国辣椒第一县”荣誉称号,并且具有“耗辣椒发源地”之称。先后引进味德食品、龙乡红食品、科丰食品、桃园建民等辣椒深加工龙头企业10余家,主要生产辣椒酱、辣椒粉、剁辣椒、香辣酥等产品,年加工能力2万吨,保鲜能力1万吨,年吞吐辣椒总量在3万吨左右。荣获国家标准委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澶都”牌干椒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被河南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
4、建陶产业:清丰县建筑陶瓷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现有建陶企业76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建陶企业2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现有建陶生产线92条,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米,从业人员近万人,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壁画生产基地。清丰建陶业在华北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产品畅销京津唐、河南、河北、山西、内蒙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5、农业资源:清丰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500家产粮大县”之一、“油料生产百强县”,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辣椒、花生。玉米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量45万吨以上;小麦种植面积120万亩,年产55万吨以上,其中90%以上是优质强筋小麦;辣椒种植30万亩,年产辣椒1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8.7万吨。现有面粉加工企业39家,年设计加工能力180万吨,主要生产面包、糕点、方便面、水饺等高品质专用粉,是豫北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山西、东北等地。
农业资源

近几年来,清丰县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面积达6.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2万亩;塑料大中棚1.8万亩;小弓棚3.6万亩。全县设施(畜牧)农业园区125个,其中:食用菌园区25个,规模养殖厂38家,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62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7个。
6、林业资源:清丰县西部有沙区土地面积30余万亩,是典型的黄河故道沙区,土壤主要为沙土、淤土、连化土及部分盐碱地,适合多种树木生长。全县林地面积20余万亩,林网控制率达92%,品种大多数为欧美系速生杨。其中千亩以上的片林达15万亩,其余5万亩为路边沟渠零散种植。近几年来,部分林区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间养殖等产业。以清丰县为中心,周边100公里以内县市17个,蓄积量860万立方米。
7、畜牧业资源: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00余万头,蛋鸡饲养量达600余万只,肉鸡饲养量达1900万只,肉类总产5.3万吨,蛋类总产达6.8万吨;奶类总产达1.38万吨。全县已有40家养殖企业通过了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3家养殖企业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产品认证,位居濮阳市第一。1家规模猪场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验收,成为全市唯一家国家级的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8、岩盐资源:清丰县岩盐矿区域构造属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北部,赋存盐层达20层,一般单层厚度5-30米,最大单层厚度70米,单井累计盐层厚度180米,概算储量近100亿吨。省国土资源部门在清丰共设置四个岩盐矿权区块,总面积15.6平方公里。在取得矿权的5.13平方公里勘查区块内,初步探明岩盐矿石储量近10亿吨,NaCL储量6.5亿吨以上,可采(回采率按35%计)NaCL储量2.28亿吨以上。试采结果表明,卤水中的NaCL含量可达300-310克/升,Ca2+、Mg2+、SO42-等离子含量甚微,卤水质量良好,极具工业开采价值。为做大做强盐化产业,清丰县正高标准规划报批近3平方公里的盐化产业园区,国内500强——河南煤化集团100万吨工业盐采卤站项目于2011年6月正式投产,率先实现清丰岩盐规模化工业生产。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部,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功能布局为“一区两园”,即食品产业园和家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4.3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20.6万平方米,建成区内道路13条,实现了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同步覆盖。累计入驻企业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800人。
按照“统筹推进、着眼需求、突出重点”的原则,持续扩大基础设施范围,产业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一季度,投资8300万元,架设高压线路8.6公里,安装路灯640盏,道路绿化2.3万平方米,700平方米的集聚区展览馆建成投用,5000平方米的职工公寓楼及餐厅基本竣工,4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正在建设。集聚区规划由9.3平方公里调整到16.46平方公里,已通过省发改委、国土厅、住建厅、环保厅联审,等待批复。启动了寒烟路、110千伏输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产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
经济现状

经初步核算,2014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7.2亿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25.2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4.4%,财政收入较快增长。1-3月份,全县财政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209.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2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9018万元,同比增长49%,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1%,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3亿元,增长20.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3亿元,增长42.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1亿元,增长2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2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9120元,增长13.5%。我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市前列,加快发展势头更加强劲。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47亿元,年均增长1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72亿元,同比增长4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2亿元,同比增长15.3%。2013上半年,省统计局对全省158个县(市、区)五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排序,排序结果显示清丰县四项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清丰县税收收入增速位居158个县(市、区)第2位。较2012年上半年的52位提高50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位居第9位,较2012年上半年的145位提高136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第11位,较2012年上半年的24位提高13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第9位,较2012年上半年的21位提高12个位次。
交通现状: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货运量22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59584万吨公里,交通客运量209万人,旅客周转量12395万人公里。
公路网发展迅速。境内公路总里程479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55.16公里。2009年,全县国、省道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为104.237公里。其中,国道23.032公里,省道81.205公里。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国道106线穿过。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1046.8公里,其中:县级公路7条,全长144.4公里,乡级公路55条,全长321.5公里,村级公路592条,全长569.4公里,油田专用公路2条,全长11.5公里。全县在17个乡镇客运站全部投入运营,共有12条客运线路,187辆公交车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出行需要。桥梁47座1433延米。
邮电通信:邮电通信业业务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66万元,通信业务总量49881万元。电话机拥有量291590部,移动电话2009年末达到247066户。
文化建设

名胜古迹:普照寺大雄宝殿位于清丰县城朝阳路中段,建于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城东北隅。因亭内有隋张清丰孝子祠碑而得名。张清丰祠碑是濮阳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竖立在县城南关外张清丰孝子祠前,因祠早年毁废,1989年迁移于此,并修建清丰亭。清丰亭虽然体量不大,却是清丰县标志性建筑。2000年,张清丰祠碑被公布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占地18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1944.9—1946.10)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领导同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现陈列在中国军博)。先后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5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省文物局颁发的优秀陈列奖。
清丰古槐
清丰古槐
清丰古槐: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 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树龄无可考。
老爷庙古槐:位于清丰县城西老爷庙前,该树胸围2.95米,直径0.95米,树高14米,覆盖面积172.8平方米,主干稍空,主枝干枯,次枝生机盎然。原树已殁,此为后生。相传曹操、赵匡胤曾在原树拴过马。
饮 食:人们习惯一日3餐,早喝粥,午吃干(馍馍或捞面),晚喝汤。旧时群众主要以红粮(高梁)和糠菜为食,吃窝窝头,喝稀粥,即使地主、富家也并非全年吃小麦;穷、富均以柴草为炊。建国后,群众生活日益提高,尤其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群众粮食以小麦为主,辅以玉米、小米、大米和豆类;燃料使用烧煤炭、液化气、天然气。
衣 着:旧时,一般群众均穿棉土布,富贵之家穿绸缎。上层着长袍,平民穿短衣;权贵戴礼帽,百姓戴帽盔儿、裹毛巾;脚穿圆口或湖口布鞋。服装花色单调,男性多着黑色、灰色和土色(乡间称“紫花色”)女性多着白色、黑兰和镂印花色。建国后,只有老年农民穿中式衣裤,一般人多穿“中山服”、“学生服”等。干部、职工、青年学生穿西装者渐多;土布被取代,花色、样式日趋多样化。
居 住:农村习居“三合院”。旧时房屋为厚坯墙,格子窗,两开厚板木门。贫家多草房,富家多瓦房。瓦房结构习惯于重梁起架,3路檩、方椽、笆砖或圆椽、苇芭等,上为小兰瓦,有功名的人家,瓦屋脊上安有“兽头”,有的是五脊六兽。草房已很少见,多为瓦房或水泥捶泥顶平房;砖木结构,装板门,两开窗,小兰瓦渐为大红瓦、小红瓦取代。近几年,前出厦瓦房、楼房大兴。
行 走:旧时行走,一般人靠徒步、骑毛驴,富人靠骡马拉的辕车、辇车。建国后,自行车逐渐成为普通交通工具,尔今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几乎家家皆有,私家汽车愈来愈多。远途旅行,多乘从汽车。
办九儿:婴儿出生第九日,亲朋持礼祝贺。事主置办酒席招待。贺礼为小米、白面、鸡蛋、红糖、衣料、衣被,旧时有手镯、锁儿、项链等。
庆 寿:老人诞辰,儿孙设筵祝福,以表孝思,年岁愈高,生日过得愈隆重。80岁生日最隆重,俗称“庆八十“。是日,亲朋晚辈向老人祝福,有的磕头拜贺,事主则大宴宾客。
待 客:清丰人素来好客。平时来客,要敬酒、敬茶、举坐或留餐;节日更为讲究,烟、茶不必说,吃饭要论碗、动盘,讲炸、讲溜,习惯摆有名堂的席面。
称 呼:父、母呼“爹、娘”(解放后有的呼“爸、妈”),祖父、母呼“爷爷、奶奶”,曾祖父、母呼“老爷爷、老奶奶”,儿女呼名字,或呼“小儿、“妮儿”,父之兄弟呼“叔”,父之姐妹呼“姑”,母之兄、弟弟呼“舅”,舅妻呼“妗”,母之姐妹呼“姨”,姨之丈夫呼“姨父”。母之父,母呼“姥爷、姥娘”,父母之姑姑呼“姑奶奶、姑姥娘”,父母之姨呼“姨姥娘”。社会上,年长者呼“老大爷”、“老大娘”,一般人呼“大哥”、“大嫂”、“同志”等。旧时,女子婚后则隐其名,书面冠姓称“氏”、如“张氏”、“李氏”,口头按闺门排行称“姐”,如“大姐”、“二姐”;解放后则呼姓道名。
李记猪蹄
主要分布于清丰县周边地区,系高堡王庄村李建立家祖传,有一百年的历史,特点是肉烂、脱骨、味香,美容养颜。此店位于清丰县城朝阳路。具有特产:红蒸猪蹄、五香猪蹄红烧猪蹄。

红薯泥
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选用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泽晶莹,甜香可口,营养丰富。

麦秸画
麦秸画
麦秸画(6张)
产于河南清丰,麦秸画是用普通的麦秸作原料,借鉴国画、民间剪纸等表现手法,将麦秸剖开、烫平,剪刻结合,经染色、烫色、抢毛、撕毛等工艺制成。题材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田园山水、古今人物等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构图、造型已由平面向 立体发展,制成各种图案的麦秸盒,做工精巧,色泽鲜明,颇得中外人士好评。
辣椒

金秋送爽拂硕果,椒乡椒红迎嘉宾。2007年9月28日上午,在誉满中原的孝道之乡、中国辣椒第一县---河南省清丰县,2007中国·清丰辣椒文化节正式开幕。其主题是:立足清丰,面向全国,以椒为媒,广交朋友;依托辣椒基地,弘扬辣椒文化,携手各界精英,共谱辣椒产业发展新篇章,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社会发展

清丰历史与现状

清丰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春秋属卫,古称顿丘,东汉末年曹操曾任顿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七年(772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2009年经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清丰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清丰也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曾设在双庙乡单拐村,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抗日,单拐革命旧址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原红都”。
自然环境优越,生产条件良好。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年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气温13.4℃,年均降雨量700mm。境内地势平坦,主要河流有卫河、马颊河、潴泷河和第二、第三濮清南引黄工程,地下水源充沛。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矿井盐和煤等,储量丰富,质量上乘。
清丰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中原经济区对接环渤海经济圈的最前

沿,郑州、济南、石家庄“2小时交通辐射圈”在此交汇。106国道纵贯南北,境内的大广、安南、范辉与京珠、连霍、德商等高速公路联网。近在咫尺的晋豫鲁铁路通道与京广、京九铁路等干线铁路相连。周边200公里以内,分布着郑州、济南、石家庄三座机场,交通极为便捷。以清丰为圆心,半径500公里左右还有北京、天津、太原、西安、洛阳、青岛等副省级以上城市,是一个连接沿海、服务中部、辐射西部不可多得的制高点。

农业基础牢固,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属典型的平原农业县,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红薯等,年粮食总产达49.8万吨以上,曾被评为“全国500家产粮大县之一”、“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县”,被农业部确定为“黄淮优质专用玉米优势区”。“红(辣椒)、白(食用菌)、绿(速生林)”三色农业发展迅速。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是豫北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达200万平方米,被命名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被科技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速生丰产林达26万亩,被命名为“全省速生丰产林基地示范县”、“全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畜牧业蓬勃发展,牛饲养量达到5.5万头,生猪75万头,山羊62万头,家禽1500万只。被评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清丰“三化协调”推进,是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福地。已形成了以家具、食品、机械、医药化工、陶瓷建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是全省食品工业强县,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大输液生产基地、豫北最大的民用陶瓷集散地,甲基纤维素产能位列全国三甲。清丰白灵菇产量全国第一、辣椒面积30万亩,被命名为中国辣椒第一县、中国白灵菇之乡。设施农业发展迅猛,畜牧养殖步入集群化发展的新时期,有机蔬菜直供京港澳地区,农业产业化走在全省前列。新修城市道路15条,城区扩至1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7.4万人。

③ 内黄县的社会事业

城区面积由17.5平方公里扩大到39.8平方公里,加快建设繁阳新区。繁阳新区位于县城北部,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涉及8个行政村1.2万人3800户。繁阳新区将构筑以农产品加工贸易、教育、金融商贸、文化、医疗、行政办公等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全县的行政区、中心商务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力打造集宜居、观光、绿色为一体的秀美枣乡新城。
截止2012年,城区面积达到39.8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实施了硝河城区段治理工程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第三水厂,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对二帝陵遗址进行了保护开发,启动三杨庄汉代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县乡村。启动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 截止2012年底工业企业共有46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7家。形成了新型陶瓷、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是省级产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8.95平方公里调整至21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南片区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以陶瓷产业为主导。先后引进了总投资近百亿元的日日升、新明珠、新南亚、福惠等建筑陶瓷项目和广东长城集团、天津宏辉、河南浩驰等一批新型陶瓷及配套项目,实现由建筑陶瓷向建筑、日用、艺术陶瓷等综合陶瓷的提升,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被中国建筑陶瓷卫生协会命名为“中原陶瓷产业基地”。北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花生、尖椒、红枣深加工为主导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区和以医疗器械、锅炉部件、农机生产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区。翔宇医疗公司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打造的中国最大的中医诊疗设备生产示范基地,科能电站锅炉公司系我省独家获国家A级大型锅炉部件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企业。被命名为“中原地区最具发展潜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首届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 2012年粮食总产量46.2万吨,连续四年丰产丰收。内黄县针对内黄农业优势,立足县情,发挥特色,大力发展三大高效农业,全面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温棚蔬菜。内黄县是豫北最大的尖椒集散基地,六村尖椒市场年交易量13万吨,远销祖国各地,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尖椒集散地。温室大棚面积26万栋、13万亩,总产值17.4亿元,农民来自温棚产业的收入人均26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形成了大棚西瓜+西红柿、大棚甜瓜+菜椒、温室黄瓜+苦瓜等模式,在中国素有东有寿光,西有内黄之美誉,全县温棚高效农业的面积、品种和输出量位居中部五省第一,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
畜牧业。建成规模养殖场(区)122个,成功培育进了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中召华宇奶业、张龙众犇农牧、宋村肉鸡养殖基地等项目,2010年初被列入全省现代畜牧业十年发展规划肉鸡肉羊发展集聚区。全县存栏牛9.8万头、羊74.6万只、猪61.9万头、家禽760.1万只,实现肉类总产8.1万吨、禽蛋总产6.7万吨、奶类总产1820吨,牧业总产值16.8亿元。
生态林业。内黄县拥有成片造林30万亩,四旁植树2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1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7%,被评为全省林业生态县。全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00余家,年经营加工木材12万立方米,是豫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
红枣面积46万亩,年产红枣12万吨,内黄大枣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
花生41万亩,总产13.5万吨,是全省唯一一家花生出口生产基地县。优质林果16万亩,总产11.2万吨。 产业结构比例为25∶49∶26,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内黄旅游发展规划》,完成了央视《地理中国·三杨庄遗址》记录片拍摄工作,成功举办了祭祖节、红枣文化节、“硕果枣乡、骑行内黄”等文化旅游活动,内黄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内黄县致力于打造服务环境第一的品牌,入驻的每个项目由县级领导分包,成立了重点项目指挥部,健全招商服务机制,建立完善项目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项目联审联批和全程代办、外商投诉权益保护三个中心,实行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做到投资方与群众“零接触”、部门服务“零距离”、处理问题“零差错”、工作效率“零投诉”。

④ 汤阴台球桌

你好,你在汤阴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汤阴县隶属安阳市,是被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1]汤阴县交通便利,在其方圆250公里范围内,有郑州、石家庄、济南、太原4座省会城市,所以汤阴成为辐射豫、冀、鲁、晋4省的商品集散地。便捷的交通是汤阴的主要特点。京广铁路与汤鹤支线和汤濮铁路连接南北西东,使汤阴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鹤台、汤上省道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汤阴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农富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汤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是历史名人岳飞的故乡。境内有岳飞庙,羑里城等著名景点。

“汤阴”之名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逐渐形成聚落。据汉《山海经·西山经》载:“上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北魏《水经注》载:“荡水出县西石尚山泉,流经其县……县因水以取名也。”《清一统志》载:“荡水自河南汤阴北,东流至内黄县西南入卫河,本名荡水。〈环宇记〉:‘唐贞观元年,以水微温又改名汤阴’。”《战国史》载,荡阴地名出现于公元前350年。“古文荡、汤一字也,义沿而画具革矣。”[4]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治今县城。因位于荡水(现汤河)之阴得名。荡原为古国名,因荡水流经古荡国得名。[3][5]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称魏德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以水微温,改荡水为汤水,并荡原为汤阴县。
“汤阴”这一词语的使用,距今长达2357年,且世代传承,沿用至今。汤阴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汇的山前地带,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冲。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丘陵地带,以东为平原。汤河、羑河、永通河自西向东流过,汤(阴)濮(阳)地方铁路、壶(关)台(前)公路横穿东西。[4]
沿革

战国时先属赵,后属魏。秦属邯郸郡。
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属河内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属魏郡。
三国属邺都魏郡。东魏天平(元年)初(534年)撤,入邺。二年(535年)置魏德县,属隆虑郡,齐废。
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汤阴于县东17里(今之古贤),属汲郡。十年(590年)并入安阳。十六年(596年)再置于县西南30里(今鹤壁市故县村),改曰荡源。大业二年(606年)撤。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汤源县,属卫州,入古荡阴城(即今治)。六年(623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627年),又改汤阴。
五代(907~960年)属昭德军节度。
宋宣和初(1119年),改属浚州。后仍属相州。金(1127~1234年)属彰德府。
元(1271~1368年)属彰德路。
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属彰德府。[6]
中华民国初(1912~1923年)废府治,属河北道管辖。
民国十三年(1924年)道废,直属河南省管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10月,改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日军侵占时期(1938~1945年)属豫北道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
1938年秋,在县东岳儿寨成立中共领导下的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旋撤。
1943年在县西南山区建立中共领导下汤阴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元月改建淇汤抗日民主政府,同年12月改建安汤抗日联合政府。
1945年10月,安汤抗日联合政府分设,在县西成立汤阴县人民政府,属中共冀鲁豫区委领导。
1949年5月,中共太行行署领导下的汤阴县人民政府由县西鹤壁迁入县城。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员公署管辖。
1952年平原省撤销,汤阴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员公署。
195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淇县撤销,并入汤阴。
1957年鹤壁、鹿楼两区从汤阴县分出,属鹤壁市管辖。
1958年安阳专署撤销,汤阴县属新乡专署管辖。
1961年复归安阳专署管辖。
1962年淇汤分设。
1983年11月安阳行政公署撤销,汤阴县划归安阳市管辖。[6-7]
2地理环境

位置

汤阴县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汇的山前地带,地处北纬35°45′~36°01′,东经114°13′~114°42′。北与安阳县和安阳市文峰区、龙安区接壤,东至卫河与内黄县隔河相望,东南至五陵镇与内黄、浚县交界,南至大盖族西南至龙堂西北至王佐与鹤壁市交界。[8]
地形

汤阴县以平原为主,东西修长(约35公里),南北狭窄(不足20公里),京广铁路以西为太行山东麓丘陵,铁路以东距县城约10公里处,势跨浚、汤两县之火龙岗,纵贯其间,其余皆为平原,属太行山麓的洪积——冲积平原,其海拔一般在53~100米之间。汤阴县境东界为卫河。卫河之滨,属砂碱地带,为黄河故道。地势西部南部略高于东部北部,坡度在1/200~1/2000之间。汤阴县境内和县境边际,从南而北,有永通河、汤河、羑河3条季节河流,先后分别在中部和东部汇流向东注入卫河。[8]
地质

汤阴县地质构造属汤阴地堑。西有青羊口断裂,东有汤东断裂。由于岩层错动,使第三纪湖相(泥灰岩等)和河湖相(砂砾岩等)上升为丘陵,形成县境西部五里岗和东部火龙岗。中间下沉,充填巨厚的第三纪沉积物和第四纪河流冲积物。 汤东断裂断距很大,基岩落差超过1000米。总之,汤阴县地区有北东、北北东和北西西两组断裂,这两组断裂近正交。[8]
气候

汤阴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无霜期206天以上,降水量582毫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3]特点是春季多风少雨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少。[8]
3自然资源

汤阴县主要土特产包括小米、绿豆等小杂粮以瓦岗乡生产的无(农药、化肥等)公害小杂粮为著名。辣椒干色泽红亮,味辛香,批量销往外地。双头黄酒、岳家军系列酒双头黄酒已有百余年历史,久享盛誉。一般向外地推销之土产尚有粉条、花生米、大枣、苹果、大葱、大蒜等。[7]
汤阴县耕地62.03万亩,人均1.4亩,一半为旱地,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畜牧优良品种有豫西北黑山羊。名优特产有鹿茸和传统名酒"双头黄"酒是以小米,米,麦曲,冰糖为原料制成,有120年历史。[5]
汤阴县西五里岗之泥灰岩(白干土)是一般和高级水泥主要原料,也是化工填充剂的重要原料之一。据测算,蕴藏量为3亿立方米。其他矿藏,目前无发现。[7]
4行政区划

截止2012年,汤阴县辖9个镇、1个乡:城关镇、韩庄镇、白营镇、古贤镇、菜园镇、任固镇、五陵镇、瓦岗乡、伏道镇、宜沟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7]
城关镇:辖6个办事处、16个村。
宜沟镇:辖56个村。
韩庄镇:辖33个村。
汤阴县岳飞庙景区
汤阴县岳飞庙景区
白营镇:辖26个村。
古贤镇:辖21个村。
菜园镇:辖36个村。
任固镇:辖35个村。
五陵镇:辖27个村。
瓦岗乡:辖19个村。
伏道镇:辖29个村。
新城规划
2012年7月28日,安汤新城总体规划评审会召开,会议听取了规划承编单位安阳市规划设计院的汇报,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勘察,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规划方案。
安汤新城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汤阴县城北环,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主要涉及宝莲寺镇和汤阴县城北部的区域,总用地52.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2.4平方公里,宝莲寺部分32.3平方公里,汤阴部分10.7平方公里,预计新城人口40万。按照规划,安汤新城将形成“一带、一轴、五大特色功能区”(一带:羑河生态景观廊道;一轴:安汤新城金融商贸文化轴;五大特色功能区:高校教育功能区、高新产业功能区、生态宜居功能区、科研文化功能区、周易文化功能区)。
该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30年,规划期末,将形成“一主一副一新城”的城市等级格局和“两廊一带三区多中心”的地域空间结构,最终建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功能复合新城。[9]
未来的安汤新城将打造产业新城、文化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成为安阳市新的城市增长空间。[10]
5人口民族

截止2012年,汤阴县总人口50.1608万人,常住人口43.28万人,出生率为10.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4‰。2011年年底,除汉族外,汤阴县有少数民族20个,包括:回、满、白、布依、羌、彝、侗、藏、土家、瑶、苗、壮、傣、蒙古、京、水、黎族等,另外还有两种未识别的民族,共177人,占汤阴县总人口的0.05%。少数民族中以回族为最多,人口56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10个乡镇71行政村。2011年年底,汤阴县有教徒9469人,其中基督教4368人,佛教4532人,伊斯兰教315人,天主教254人,比上年有所增加。[7]
6交通运输

汤阴自古就是南北通衢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汤阴南至新郑国际机场、北到邯郸国际机场、仅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路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汤阴南北,壶台国防公路、汤濮地方铁路、汤上省道横穿汤阴东西。即将开工的京广客运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汽车日客流量8000人次,日车流量3万余辆,火车年客流量40万人次,年货运量50万吨,站内拥有货位125个,货仓面积4300平米,年动车作业量100万辆次以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新建设的壶台国防公路高架桥,以及配套的绕城公路,实现了国道、省道、县道互换相连,使汤阴逐步成为豫北重要的交通物流中心,可辐射京、津、冀、晋、鲁等省和地区。[2]
7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汤阴县域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汤阴县政府把工业强县、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狠抓工作落实,使汤阴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4亿元,较上年增长13.3%,是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50万元,增长17.7%,首次实现与GDP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698元,增长15.9%,为八年来最高增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7亿元,增长11.8%。2003年汤阴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109个县(市)61位,较2001年上升4个位次。[11]
2011年生产总值完成1198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367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7224万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260836万元,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27759元(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为17.5:60.7:21.8。[12]
2012年汤阴县生产总值完成131.8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3亿元,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3亿元,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3.4亿元,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63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0元,增长12.3%。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8.4亿元,增长4%。工业完成增加值68.2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9.5亿元,增长9.5%。[13]
农业生产

汤阴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和无公害小杂粮,年产粮食3亿公斤,蔬菜7亿公斤,食用菌种植8200万袋,肉鸡饲养量达3000万只,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是国务院表彰命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棉花生产先进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汤阴县农产品价格常年保持平稳态势,县境内地下水资源充足,电力充沛,方圆19公里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突出的资源优势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利润空间。[2]
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7.3万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夏粮种植面积51.6万亩,增长0.2%;棉花种植面积4万亩,下降16.2%;油料种植面积4.45万亩,下降9.9%;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增长8.5%。全年粮食产量40.27万吨,比上年增长1.5%;油料产量0.93万吨,下降17.8%;棉花产量0.35万吨,下降14.6%;蔬菜产量57.73万吨,增长7.4%。201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农用拖拉机1.62万台,下降1.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90台,下降0.1%,农用运输车1.06万辆,与上年持平。[12]
工业生产

汤阴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以食品工业聚集区为载体,充分利用自身电力、煤炭、运输、人力等优势,坚持以食品工业项目为发展重点,大力集聚食品产业群体,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国家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面粉、肉鸡、饼干、木糖醇、小杂粮、食用菌六大食品加工群体,食品工业已成为汤阴县的支柱产业。2004年,被全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公业强县”称号。占地3平方公里的食品工业聚集区规划已经出台,园区内除供电实行“双回路”外,入驻企业还可享有电力直供服务,铁路可铺设至园区,园区内的秸秆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筹建中。[2]
2011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09343万元,比上年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3309万元,增长22.8%,其中,轻工业增加值301414万元,增长21.1%,重工业增加值311895万元,增长24.7%,轻、重工业比例为51:4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40536万元,增长5.5%;个体工业经营户增加值55498万元,增长4.3%。[12]
招商引资

汤阴县政府坚持招大引强、上大项目,工业结构更加优化。坚定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不动摇,先后有144个项目落地,2012年工业总产值完成336亿元,是2006年84.4亿元的4倍,连续四届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分别完成300亿元、70亿元、2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5.2倍、4.7倍、7.8倍,亚新实业、健丰食品分别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加快落后技术产能淘汰步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建成了省级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和安阳市制造业园区,被授予“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劳动关系和谐模范工业园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两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8亿元,占汤阴县的79.3%,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汤阴县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汤阴县含食品工业聚集在内储备了8000余亩一般农田和建设用地,招商引资企业可享有地价、财税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在安阳市县区首家开通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2003年,汤阴县被评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50优”。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
8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方面,汤阴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1项内容,即: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服务、孕产妇保健服务、婚前保健、老年人保健服务、慢病防治(高血压防治服务、Ⅱ型糖尿病健康服务)、重型精神疾病管理服务和卫生监督协管。2011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将项目经费由原来的人均15元增加到人均25元。截至年底,汤阴县各乡镇共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39233份,建档率达到7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汤阴县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进行健康管理。[14]
科技发展方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推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汤阴县先后荣获“全省科技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安阳市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第八届特博会最佳组织奖”、“汤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5]
城市建设方面,2012年城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是2006年11.4平方公里的3.5倍,完成了伏道、白营撤乡建镇工作,启动了汤北新区建设,城镇化率提高到37%。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2.7亿元,开工建设了174个城镇重点项目,其中,新建改造中华路汤阴段等总长158.4公里的84条道路,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及填埋场、自来水厂扩建等工程,修建城市各类管网237公里,城市功能设施更加完善。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人民广场、羑里城广场、幸福广场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1782套、公租房300套、棚户区改造420套。累计完成村镇建设投资9.1亿元;完成汤阴县所有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成34个新农村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了总投资19.8亿元的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整合29个村庄、10339户、4.3万人,城乡发展更加融合。
9文化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乡有文化站、村有图书室。大力丰富繁荣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基本保证月月有活动、村村有队伍。不断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治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规范有序,严格实行依法行政、积极规范。逐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和行政文化管理的覆盖面,公共文化事业服务不断加强,基本做到覆盖有拓展、品质有提升。[16]
汤阴还有特色文化遗产帏子舞,帏子舞是活跃在豫北区域的一种古老舞蹈表演,又称经纬舞,俗称跑帷子,据传是古代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行的祭祀活动。帏子舞始自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成形于秦汉,盛于宋、元、明、清和民国初年,衰于上世纪30年代。当地群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以及农闲时期,都要自制帏子表演帏子舞。帏子舞仅留存于河南省汤阴县白营、古贤两个乡。帏子舞具有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帏子舞从古代战争中演变而来,与其他舞蹈相比,它的舞步、阵式、道具、配乐等都别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帏子舞是一种独特的团体型、广场型的民间传统舞蹈,近200名舞者按照《易经》中的八卦阵法不断变换出100多种阵势,气势磅礴。[2]
10教育

截止2012年,汤阴县共有学校23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1所(民办5所),小学169所(民办4所,教学点25处),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29所(民办24所)。共有学生107100名,小学51858名(民办2582名),初中16795名(民办3300名),普高5688名,职高2002名,幼儿在校生4208名(民办3098名),特教44名。汤阴县教职工4387名。[17]
体育建设方面,完成了30个自然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配合市体育局的“百里健身走廊”计划,孙庄、羑河等10个自然村的“一场两台”健身器材已投入使用。加强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和体育协会指导,举办“全民健身月”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组队参加安阳市第十届运动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二名、农民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18]
11旅游

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
汤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经典《周易》的发祥地,是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汤阴县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之一。[1]
这里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羑里城,有气势恢宏、建筑精美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河南省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此外,有扁鹊庙、文王易碑、禹碑、东汉四神神画像石、刘树枝造像碑、双石桥、古贤桥、奎光阁、文笔塔、故城禅教寺、汤阴公园等名胜石古迹和旅游景点。丰富翔实的历史史料、构造奇特的古代建筑、旖旎清秀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美不胜收,流连忘返。[19]
汤阴县文物古迹众多,"岳飞庙"位于城内小南门里岳庙街,为明代初年建,历经修葺增建,主要有正殿,寝殿,肃瞻亭,觐光亭,精忠坊等建筑,"羑里城"遗址,又称文王庙,在县城北4公里处,现遗址为中国有文字记载第一坐国家监狱所在地,是殷纣王禁西伯候姬昌之地,为省重点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扁鹊墓,奎光阁,文笔塔,程岗岳庙,南周流“岳飞先茔”等。[9]
岳飞庙

岳飞庙,原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
汤阴县岳飞庙景区
汤阴县岳飞庙景区
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我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岳飞家乡就在安阳市汤阴县。
岳飞庙址位于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现有面积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筑近百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返应变途中路过汤阴,专门停车察看了火车站的“岳忠武王故里碑”,询问岳飞庙的情况,做了有关岳庙保护方面的指示。1958年,汤阴县建立岳飞纪念馆。[20]
羑里城

羑里城是《周易》发源地,位于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为殷纣王囚周文王处,是我国历史上自有文字记载以后第一座国家监狱。
周文王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遗址文化层厚约7米,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东周文化遗址。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1]
邶城遗址

邶城遗址位于汤阴县境内瓦岗乡邶城村。邶城是历史上的邶国国都所在地。据《史记》、《水经注》及乾隆《汤阴县志》记载,周朝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另外,这里还是《诗经·邶风》的生发地。约公元前1057年,武王攻克朝歌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正式继承殷商天命,建立西周王朝。为了控制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武王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邶城,让他以族长的身份继续统率殷商遗民。同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督武庚,号称“三监”。周公旦经过一番“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的工作,安定好了内部之后,便亲率大军东征。东征军迅速诛灭了以武庚为首的殷贵族叛乱势力,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霍叔被废为庶人。经过三年战争,相继削平了参与叛乱的东方小国和诸侯。邶城和殷都变成了废墟。东为三代祠,西为孝娥祠。故宅前有秦桧与王氏铁跪像,跪像后有施全祠。

⑤ 河南安阳产值百亿污染园区追责哪些人了

对包括安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内黄县委副书记、县长等在内的17名相关责任人给予政务处分。河南对此前央视曝光安阳市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责任追究。河南省环境保护厅5月5日中午,对媒体发布上述消息。

内黄县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甘新贤对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存在的环保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给予记过政务处分,免去县环保局局长职务。

内黄县环保局工会主席蔺新合对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存在的环保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给予记过政务处分,免去县环保局工会主席职务。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环保所所长李水涛对陶瓷产业园区企业环保问题的监管不到位、查处不力,给予撤职政务处分。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兼规划建设局局长杨现军对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存在的环保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给予记过政务处分,免去产业集聚区副主任职务。

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副主任、县产业集聚区主任科员王献民对环保安全工作失职,给予记大过政务处分。

内黄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强对落实硝河排污口的排查、封堵不力,给予警告政务处分。

内黄县水务局副主任科员王芳落实硝河排污口的排查、封堵不力,给予记过政务处分。

内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铁新英对内黄县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对污水的收集与管理监管不到位,给予警告政务处分。

内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希文对内黄县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对污水的收集与管理监管不到位,给予记过政务处分。

内黄县市政工程管理维护处主任童得军对内黄县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对污水的收集与管理监管不到位,给予记过政务处分。

以上内容来自:澎湃新闻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