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水处理事故应急预案
㈠ 化学品泄露应急预案
化学口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泄漏的处理和控制
现场急救
在任何紧急事件中,人命救助是最高优先原则。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泄漏的处理和控制
易燃化学品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一旦泄漏发生,不要惊慌。尽量不要去摸它、从泄漏物上面走过或者去呼吸它。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1)首先,迅速从化学品泄漏应急组合套装内取出配戴的防化手套和防护眼镜,戴好;
(2)在泄漏液体的流动前锋,抛洒强吸附剂,并用扫帚等工具翻动搅拌,液体逐渐变成粘稠直至固体,油品和化学品毒性大大降低;
(3)同时快速取出吸附条,依次相连将漏油或化学品围拦阻住,以防进一步扩散污染大面积环境;
(4)取出吸附垫,放置到围住的油面和化学品液体表面上,依靠吸附垫的超强吸附力对油和化学品进行快速吸收,以减少大量油污和化学品长时间的暴露在工作环境中,产生挥发而引起危险;
(5)取出擦拭纸,将吸附垫、吸附条粗吸收处理后残留油污进行最后完全吸收处理;
(6)最后,取出防化垃圾袋,将所有用过吸附片、吸附条、粘稠的液体或固体及其它杂质,一起清理到垃圾袋里,扎好袋口,贴上有害废物标签。标签中必须注明有害废物的名称、产生区域和产生日期,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公司来处理。
㈡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A、中毒与急救
一、 毒物侵入的途径
毒物,是指某各物质进入人的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疾病的物质。由毒物所引起的任何疾病现象,就称为中毒。
化学试剂中毒一般通过三个途径,引起不同症状的疾病。
1) 通过呼吸道中毒:由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粉尘、蒸气、烟雾能引起呼吸系统中毒。这种形式的中毒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有机溶剂的蒸气和化学反应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乙醚、丙酮、甲苯等蒸气和氰化氢(气体)、氯 气、一氧化碳等。
2) 通过消化道中毒:除误行吞服外,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手上污染毒物,在吸烟、进食、饮水咽入消化系统而引起中毒。这类毒物多以剧毒的粉剂较为常见,如氰化物、砷化物、汞盐等。
3) 通过触及皮肤中毒和五官粘膜受刺激:某些毒物接触及皮肤,或其蒸气、烟雾、粉尘对眼、鼻、喉等的粘膜产生的刺激作用。如汞剂、苯胺类、硝基苯等,可通过皮肤粘膜吸收而中毒。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挥发性酸类、氨水等,对皮肤粘膜和眼、鼻、喉粘膜刺激性都很大。
毒物从以上三个途径进入人的机体以后,逐渐侵入血液系统直至遍及全身各部,引起更加危险的症状。特别是由消化系统侵入,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进入血液,以及从呼吸道进入肺泡中被吸收都是比较迅速的。
二、 中毒急救
在化验室里,如发生人身中毒,原则上应首先尽快派人或电话请医生,并报告有关领导或上级组织,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在医生抢救之前,急救中毒的原则是尽量使毒物对人体不发生有害的作用,或者是将有害的作用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在送医院(或医生到来)之前应迅速查清中毒原因后,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急救。
1) 呼吸系统中毒:如果是呼吸系统中毒,应迅速使中毒者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轻者,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如有昏迷休克、虚脱或呼吸机能不全时,可人工协助呼吸,化验室如有氧气,可给予氧气,如可能,给予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
2) 经由口服中毒:由口中服入毒物时,首先要立即进行洗胃,呕吐。常用的洗胃液是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千万不要太浓,浓度过大会烧坏胃壁粘膜),或用肥皂水或者3~5%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胃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方法是用手指或木杆压舌根,或者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毫升,最多不超过50毫升)1%硫酸铜或硫酸锌溶液催吐剂。如果无洗胃液,可给予大量的温水喝,冲淡毒物并使呕吐。洗胃要反复进行多次,直至洗胃呕吐物中基本无毒物存在,再服解毒剂。解毒剂有很多,要根据中毒药物的性质选用。一般常用解毒剂有生蛋清液、牛奶、淀粉糊、桔子汁等。
对某些特殊毒物要采取更有效的特殊来解毒,并使呕吐。如,磷中毒用硫酸铜,钡中毒用硫酸钠,锑或砷中毒用25%的硫酸铁和0.6%氧化镁混合液(剧烈搅拌混合均匀,每隔10分钟给一汤匙,直到呕吐后为止),氰化物中毒给1%硫代硫酸钠等。解毒呕吐后,喝上温水送医院治疗。
3) 皮肤、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皮肤和眼、鼻、咽喉受毒物侵害时,要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冲洗愈早愈彻底好。如能涂或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注意要用稀浓度的)更好。洗净毒物后,看情况请医生治疗。
B、常见化学毒物及急救预防措施
1、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见表23—1。
2、急救预防措施。
1) 气体毒物:气体毒物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毒性大的毒气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如SO2、NO2、CL2等。
贮存有毒气气体,要特别小心,大部分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放置时防止碰撞。存放阴凉处,要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隔离。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微量的泄漏都不允许。
化学试验时产生有毒气体,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对残余废气可用排风机用水吸收处理,或送至空旷地方。
吸入毒气的患者应急速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如发生昏迷等症状,须就医诊治,或送至空旷地方。
一氧化碳中毒要准备亚硝酸戊酯药管,如果停止呼吸,立即做人工呼吸,开始恢复呼吸后,打开药管嗅闻15~30秒,每隔2、3分钟嗅闻一次。用药量度超过两个药管为限,然后要输氧。
2)酸类毒物:强酸性物质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产生大量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装。保存于阴凉的地方。与可燃物隔离。
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用大量水冲洗,放入废水系统。处理时须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眼睛、皮肤受伤用水冲洗。皮肤可涂敷氧化镁甘油软膏。如果进入口内,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灭火可用水、干粉化学品或二氧化碳。
常见化学毒物的特性及容许浓度
类别 名称 特性 容许浓度
㈢ 水处理生产应急预案
动力车间水处理应急预案
1、目的
为确保车间在面对水源和水处理设备等的重大突发事件时,合理利用水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水耗,使生产平稳过渡并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实现以极低的代价,解决所遇到的事件,避免给车间的锅炉运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车间制定此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昭通卷烟厂动力车间所辖区域。
3 方针与原则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和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原则,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4.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5 应急准备
5.1 机构
5.1.1 昭通卷烟厂动力车间成立事故、事件应急小组
应急小组组长:车间主任
应急小组副组长:车间书记、车间副主任
应急小组成员:10t/h炉作业长、35t/h炉作业长、水处理技术员、车间环境、安全员
5.2 职责
5.2.1 组长职责:负责对整个应急预案的总体策划工作并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统一指挥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领导进行实时汇报。
5.2.2 副组长职责:负责协助组长工作,组长离岗期间代理组长行使其职能。
5.2.3 应急组成员职责:负责协助各作业区做好相应应急救援工作。
5.3 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包括:工厂物资供应科和车间备品、备件库各种物资。
5.4 教育、训练与演练
教育——了解设备结构、流程、汇报方式等。
训练——熟悉程度、掌握员工对设备的了解程度和通信使用能力。
演练——模拟“实战”、明确职责、提高协调能力、完善预案。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机制
6.1.1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当发生如下突发事件时,必须由车间应急小组长立即启动该套预案:
水源井主供水管线故障,全线停水时;如突发的管爆事故或由于地震、水灾、施工等原因造成管路损毁等。
水源井水泵故障,不能及时处理使工厂面临水源紧张时;如意外停电或主电源线路故障等。
6.1.1.1水源井多处塌方,供水严重不足时;
6.1.1.2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故障,使所有设备无法启动时;
6.1.1.3水处理主供水管路故障,不能及时修复时;
6.1.1.4其它所有会导致水处理和锅炉供水中断的事故。
6.1.2应急响应预案
当发生以上的突发事故时,必须严格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处理:
6.1.2.1水处理人员发现故障后及时向组长汇报,密切关注软水箱和除氧箱水位并随时将水位情况汇报给组长,组长根据水位状况和故障原因应立即决定是否对锅炉采取紧急停炉,保证锅炉安全水位;
6.1.2.2锅炉运行人员应立即停止定期排污,同时关闭连续排污;
6.1.2.3当事故发生后,当班组长必须在10分钟内迅速向车间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同时通报车间修理人员;
6.1.2.4各级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参加事故处理;
6.1.2.5车间领导立即增派各相关专业的人员到事故现场迅速参与抢修;
6.1.2.6车间材料供应人员立即展开备品、备件的清点和申购工作,确保各种材料的及时供应;
6.1.2.7作业长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故障设备的隔离和其它运行设备的检查工作;
6.1.2.8作业长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处理的所需时间的长短,立即与各汽用户取得联系,向其说明现场的情况,取得支持,如故障为水源问题,作业长立即向水源供给单位联系,了解情况并汇报车间应急小组长。
6.1.2.9若为水源问题,锅炉运行人员随时将2000m3水池的水位通报水处理运行人员,并通知相应人员切断生活、清洁用水,保障生产用水。水处理运行人员根据水位情况确定可维持时间,并将结果随时报告锅炉组长;
6.1.2.10水处理化验人员立即将各项水质指标的化验次数翻倍,随时将化验结果报告作业长,锅炉运行组长根据综合情况有权决定锅炉的运行状态,随之将情况汇报应急小组组长;
6.1.2.11锅炉运行组长根据用户的用汽情况,立即通知并执行减负荷的操作;
6.1.2.12在水量告急的情况下,锅炉运行组长应立即停炉保水,并向应急小组组长汇报;
6.1.2.13 发生电气故障断水,司炉人员按停电情况处理,启动EPS或蒸汽泵保障锅炉水位;
6.1.2.14当故障排除、生产稳定后,运行正常时各级人员方可离开。
7.应急结束: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应急组长宣布应急结束。
8预案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动力车间
2011年4月10日发布
9附录
9.1动力车间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
9.2动力车间应急指挥部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