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废水回用 » 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

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

发布时间: 2021-02-14 04:18:34

A. 求一篇污水处理的论文,查重率小于20%,3000字就行

摘要:本文系统地介绍并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流程中各个处理构筑的能耗情况,并针对各个构筑物提出有效的节能途径。指出了常用的污水好氧处理能耗过高的突出问题,建议改用能耗低,但是造价稍高的好氧过滤等处理方法。污水再生利用也是解决污水处理能耗高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污水能耗与功效 好氧过滤 生态处理 自净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低、环境污染压力大,但现行的处理技术多数面临高额资金投入的难题,当前迫切需要低能耗、生态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日益加快,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我国水污染的治理重点已经开始从工业点源为主的控制治理,逐步转变为以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治理。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引起了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 然而污水处理的费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想将污水和废水处理好,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我们就必须以最经济的方式处理污水,这就涉及到一个污水能耗与功效的问题。下面就污水处理厂的整个污水处理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到当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流程中工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使以后的污水处理更加容易,更加全面,将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的限度。 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目前,常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方式为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和传统的三格式化粪池。其它的处理构筑物也都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的流程不外乎如此: 污水收集设施[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工厂排放水管道等]-->污水提升泵站-->格栅拦截-->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厌氧池等核心处理工艺流程-->二次沉淀池-->排水管道或渠排入水体[①] 其中核心处理流程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及以上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流程主要有好氧处理流程、厌氧处理流程及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目前,好氧处理方法有SBR工艺、UASB工艺、氧化沟、氧化塘等工艺,在曝气池里充入空气或氧气,让好氧细菌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杂质;厌氧处理流程主要有厌氧流化床、两相厌氧发酵、厌氧滤池等利用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的方法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另外常用的还有像A20及其变种的工艺流程都是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其处理效果往往比单一的处理方式好得多。 深度处理构筑物不外乎以下几种:曝气池、厌氧池、氧化塘、厌氧反应器及特殊的除磷脱氮设备,或者是它们的变种工艺,但是处理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 三、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3.1、污水处理系统[②] 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又有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和分散式处理系统。前者是指各种城市生活污水,经预处理符合管道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融雪、降水等混合废水经过城市下水管道收集,然后集中被输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再根据进水的水质,综合规划,采用适宜的措施集中处理;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自然水系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一般用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该系统初始投资大,需要敷设相应的城市污水管网,运行管理成本很高,因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镇有极大的应用局限性。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指在小区或一个工厂设置化粪池或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对能够利用的中水进行冲厕所、洗车、浇洒路面花坛等。虽然分散式处理流程可能导致处理费用提升,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是有它的优越性的,特别是现在过于集中的污水处理费用越来越高,处理流量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分散式处理方式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3.2、污水提升泵站的能耗分析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一状况的认识和对加强环境保护意 识的加强,现在大多数城市都纷纷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也由简单的一级处理升级为二级或更深度的处理。但是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普启遍还是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一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面积都很大,这就需要用提升泵站将远处的污水提升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些污水提升泵站不仅要保障所有污水都要提升到污水处理厂,还要适应污水量变化的要求,一般其流量都是很大的,输送的路程也很远,再者污水管道一般都埋设较深,泵站需要有很高扬程,电耗十分可观。 电费是污水提升泵站的主根能耗,输送路程越远,电价越高,像武汉的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就设有五个污水提升泵站,将附近很大面积的污水汇集起来,其流量还是不大,目前正在扩建的工程处理流量也才15万吨。 3.3、格栅、沉砂池和初沉池的能耗分析 格栅是利用栅条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杂质,污水经过格栅时,由于栅条的阻挡会引起水头损失,这就需要有水泵提升污水以增大污水的势能;再者,栅渣的机械粉碎处理也是耗能过程。这两者是格栅处理流程的主要能耗根源。 沉砂池和初沉池用以除去污水中粗大的砂粒以及细小的悬浮物,除了污水在池子中的水损外,刮砂刮泥设施以及其后续处理会有很大的能耗,但是这些能耗都不大。 3.4、曝气池的能耗分析 曝气

B. 什么才是分散式生活污水

分散式污水处理是相对于污水的集中处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将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以达专到排放或者回的标准。属我们平时所说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实就是集中式处理系统,他将划定的排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后,通过官网系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集中处理。集中处理方式中,市政官网的投资占到污水处理投资的60-70%,如果某个地区比较偏僻,且其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小,将其污水也接入官网的话,官网部分投资可能过大,这个是时候就可以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单独的处理,相对于大规模的集中处理,这部分污水的处理就是分散式的处理。还有,比如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但是水污染问题又迫在眉睫,这个时候分散式处理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以一个村子为例,村子里边居住相对集中的若干家庭的污水可以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那么住的比较分散的就可以采用一家一户的处理方式,具体的技术比如有土地处理系统,包括渗滤系统,人工湿地,还有生态沟渠,一体化的小型生物处理系统等等,这些技术投资低,运行管理简单,而且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合农村地区使用。

C. 怎样理解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的矛盾

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矛盾的办法,以及寻求在其它方面提高体系分类法检索效率的办法,在当前还是很必要的。
(一)优异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我国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绝大多数使用体系分类法。这是一种历史最久、使用最普遍的情报检索语言类型。它是有一些特长的。它的以知识分类为基础的类目等级体系所显示的系统性,能使检索者“鸟瞰全貌”、“触类旁通”地掌握和利用一个专业范围的知识相情报。这是一种优异的性能。在这方面可以说为其他情报检索语言所不及。但是,体系分类法并没有能够使自己的这种优异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它到处受到“集中与分散”的矛盾所抑制。
读者检索文献的时候,总是希望最好在一个地方就能很方便地把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都查出来,而不要在整个目录中到处探索;能够把与检索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查全,不要遗漏;在与检索课题非常切合的文献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够找到一些内容相当,足资参考的资料。
满足读者的这种愿望,确实也是体系分类法的宗旨。在某些场合,它可以在基本上达到这些要求;而在较多的情况下,它未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尽管分类法的编者力图使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一个问题的有关资料集中—处,或至少能全面地把有关类目显示出来,但事实上往往顾此失彼,终未能如愿。体系分类法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同类文献资料被分散的现象,“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到处皆是。
(二)一边得到集中而另一边却被分散的种种现象
(1)当同一类的事物共同具有几组属性,若只采用其中一组属性作为分类标准时,仅被用作分类标准的一组属性可分别集中具有该组某一属性的事物.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事物(它们也可构成一类)因该属性未被用作分类标准而被分散,且无检索途径。例如,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体裁、作者国籍、写作时代等属性,若只采用体裁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诗歌、戏剧、小说等小类,则不同国籍作者在不同时代写的诗歌、戏剧、小说等都可以各自集中为一类,要检索诗歌或戏剧或小说等的时候固然十分方便.但要检索中国文学(包括中国诗歌、中国戏剧、中国小说等)、日本文学、朝鲜文学等等,或要检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等等的时候就很困难,因为这些类的文学作品(具有同一国籍、同一时代等共同居性的文学作品)都被分散了,而且在分类号中没有显示出作者国籍、写作时代等特征,因而除了查找文学作品各类,根据著录事项来一一甄别,就别无检索途径。
(2)假若同一类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几组属性全被用作分类标准,也只有首先被采用的一组属性可分别集中具有该组某一属性的事物,其它在后被采用的属性虽然也可聚类,但不能在大范围内聚类.而且越是在后被采用的属性越是如此。例如,文学作品的体裁、作者国籍和写作时代这三组属性虽全被用作分类标准,但“国家——体裁——时代”这个类目体系方案只能将同一国籍作者写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集中成为一类,却不能将不同国籍作者写的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集中成为一类,也不能将同—国家同一时代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集小成为一类。其它“体裁——国家——时代”和“国家——时代——体裁”两个类目体系方案,也会出现相应的集中与分散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被分散的文献.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尚可
凭分类号一一选出,所以问题还不算大。
(3)同一类问题的文献因“专论入有关各类”而造成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要将被分散的文献全部集中、有时是比较容易的,如要求检出所有各种车床的冷却、润滑装逞的有关文献,只要查TG5l/519.5各类,凡带复分号0238或238的都是;有时就比较麻烦,如要求检出所有各种特种图书编目的有关文献,虽然可以明确在G255/255.9各类中查找,但不能单凭分类号,还须一一甄别;有时则很困难,如要求检出所有寄生植物的有关文献.除查Q948.9一类外,还该查哪些类才能查全,是不明确的;又如要求查出所有关于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应用的文献.除查TP39及其各子目外,还该查哪些类才能查全,也是不明确的,而且在当前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的情况下,这样的检索课题只能翻遍整套目录,否则无法查全。
(4)一事物概念由若干概念因素构成,这些概念因素分别属于几个类目,但该事物概念在分类表中却只能有—个位置。例如,“拖拉机曲轴车削”这个主题概念.除可以归入拖拉机制造类以外,与曲轴制造类和成型表而车削加工类也是有关的,但它的“法定”位置是在拖拉机制造类。这样被分散的文献,由于从别的类角度需要集中而将其全部查出是极为困难的。
(5)边缘科学只能在重点关系方面列类,应用科学只能在应用到的学科方面列类。例如,教育心理学隶属于教育学类,航空心理学隶属于航空飞行术类,或工程力学隶用于工程基础科学类,结构力学隶属于建筑结构类、等等。这种情况,如遇必要从心理学或力学角度集中,而将这些被分散的文献全部查出.也是比较困难甚至是极其困难的。
(6)两门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只能从重点关系方面列类。这种情况对另一方面来说虽也是分散,一般较易查出。如海滩地质学,如果在地质学方而查不到,在海洋学方面必定可查到。但须在另一方设类目参照,否则也有可能漏检。
(7)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特藏图书资料集中时,对有关类目来说即造成分散。
(8)至于不同学科研究同一事物,按照学科性质将关于某一事物的文献分属各学科,这种分散现象在性质上与以上几种“集中与分散”的矛盾是不同的,因为体系分类法的原则本来就不是按对象事物来集中文献。但若读者想通过分类目录来检索关于某一人物的全面资料,那也很可能会造成漏检,其后果与“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产生的后果相同。
(三)优点与缺点出于同一原因
体系分类法产生“集中与分散”的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客观世界中具有某—共同属性的各种事物都可构成—类.包括到某一课题的研究范围之内。而每一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因此它既可与具有这属性的一些事物构成一类,也可与具有那一属性的另一些事物构成一类。也就是说,一事物可以加入许多类.包括到许多课题的研究范围之内。这就是事物的“多向成类”(或“多向成族”)性质。这是一篇文献具有多种用途,可以分入多个类目,应当提供多条检索途径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一篇关于“肺结核的x光诊断”的文献,既为结核科转家所需.也为肺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所需。但是,按照体系分类法层层划分、层层隶属的原则,一事物者已与一些事物成类,就不得再与另一些事物成类,即在分类表中只能为某一食物设一个类目,这个类目只能隶属—个上位类。这是与事物“多向成类”的实际不符的。因此,在—个方面实现了有关文献的集中,在另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有关文献被分散,总归不能完全满足不同检索者多种多样的检索要求。
由此可见,体系分类法能够“鸟瞰全貌”、“触类旁通”这一优点和“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这一缺点都是由于:对概念进行层层划分、层层隶属的结果,优点和缺点出于同一原因。这种情况在体系分类法中普遍存在,成为它的基本矛盾。如果不改变层层划分、层层隶属的原则(这是“先组式”分类语言的原则),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集中与分散”矛盾的原因。
(四)补救的办法及其效果分析
人们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一些克服体系分类法“集中与分散”矛盾的办法,这些办法对缓和这个矛盾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1)在不要求或不宜作深入划分的情况下,选择具有最大检索意义的事物属性作为分类标准。这种办法.划分结果所形成的类目可以适应较多的检索要求,对前述第一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作用。
(2)当采用多个分类标准划分而可以形成多种类目体系方案时,从中选择符合主要检索要求的(对综合性体系分类法来说是适应性最强的)方案。这样的类目体系方案可以适应较多的检索要求,对第二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可以在—定程度上起到缓和作用。
(3)采用互见法。对涉及多类的文献给予多个分类号,同时反映于有关各类。互见法对解决第七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是完全合适的。对解决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和作用;但因为互见分类号的专指度不够,检索时对文献的甄别工作量会增加,所以不是最好的。
(4)采用分类号的直接组配及组配分类号的轮排法。单是分类号的直接组配只能起到细分的作用.对缓和“集中与分散”的矛盾所起的作用甚微。但是,如果采用分类号的直接组配再加上组配分类号的轮排,就可以既起到互见的作用,又起到主要分类号及互见分类号都细分的作用。这种办法,对解决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效果相当好,也可用于解决第五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当边缘科学末设专类时用这种办法是合理的;若已设专类,就
不可能用这种办法)。
(5)设置交替类目,并在目录中作类目参照。这种办法可解决第五种及第六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效果较好。但必须在分类目录中作从非用类目指向所用类目的类目参照,否则起不到在两处都能查到的作用。对专业图书馆和情报机构来说,应当从可交替的类目中选用一个,但不必从另一个作类目参照。
(6)专业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使用综合性分类法时,将某些类目(除选用交替类目以外的)进行专业集中。例如,将本专业产品、原理、方法在其它专业方面应用的有关文献,都集中于本专业的类目下,等等。这些办法.可解决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但为此要对类目或分类规则作适当的修改。这种办法不适用于综合性图书馆和情报机构。
(7)采用多重列类法及最前标号法或最后标号法。多重列类法如《中图法》J312/3149各种样式雕塑法及U448/448.38各种桥梁。最前标号法是这样的:凡涉及多重列类法情况下的两个类或三个类的文献,入最前的一个类,然后将另一个或两个类号码的相应部分依次(从前往后)加到最前面的类的类号后部。最后标号法原理完全相同.只是将涉及两个类或三个类的文献.都入最后的一个类,然后将另一个或两个类号码的相应部分依次(从后往前)加
到最后面的类的类号后部。例如:
(最前标号法) (最后标号法)
入行木桥 U448.113.1 U448.311.1
铁路混凝土梁式桥 U448.132.133 U448.332. 113

这种办法可以解决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标识专指度很高,可按任何检索要求查全、查准文献,但必须根据分类号一—挑选,较麻烦。
(8)采用双表列类法。例如.在苏联的《EEK》分类法中,农业类有交替使用的两个表(其实在目录中两表可以并用而不交替),—个表按学科、问题集中文献,另—个表按地区集中文献。这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情况所产生的矛盾,但编目工作量随之增加。
(9)利用分类表的类目相关索引。这里所指的是按标题法原理编制的类目索引。这种索引主要是能把从不同学科出发研究同一共物的文献类目,以及有亲缘关系的食物和学科类目.通过字面成族集中显示于一处.使体系分类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主题法的性能,对前述第八种情况所谈到的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效果的;对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也有一定帮助。
(五)进一步探索的必要性
“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对体系分类法的检索效率有很大影响。不解决这个矛盾,体系分类法是很难适应现代文献情报检索的要求的。
上面列举的几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个矛盾,但是还不能较彻底地解决这个矛盾。较彻底地解决“集中与分散”矛盾的办法,可能是组配分类法,并且要与标识单元检索方式配合使用。不过这与目前普通使用体系分类法和文献单元检索方式的现实相距较远了。

D. 在分散、地形限制等因素,某些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管网施工难度大,建设费用高,怎么办

泓济环保对村户分散或地形受到限制的地区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分散处理,单个污水处理设回施的服务面答积不宜过大,可通过“以设备代管网”的方式整体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设施的利用率。
解决方案:泓济环保主张村镇污水解决方案标准化、产品化,将节省客户环保设备的总拥有成本(TCO)作为模块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核心价值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快速组合、拼装,充分适应村镇污水排放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式处理、小型联户式处理、单户式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为村镇污水处理提供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
对于管网配套相对完善、农村住户相对集中的平原地区,采用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模式,可采用iCUBE-50~200系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于住户分散程度较高、地区崎岖的地区,采用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可采用iCELL-0.5~3小型单户或联户式处理设备;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处理模式。

E. 污水处理站与污水处理厂的区别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污水处理站指的就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符合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

一般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有时为了回收循环利用废水资源,需要提高处理后出水水质时则需建设污水回用或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

(5)污水处理集中与分散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厂的职责:

1、通过试运行检验土建、设备和安装工程的质量,建立相关设备的档案材料,对相关机械、设备及仪表的设计合理性、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等提出建议。

2、对某些通用或专用设备进行带负荷运转,并测试其能力。如水泵的提升流量与扬程、鼓风机的出风风量、压力、温度、噪音与振动等,曝气设备充氧能力或氧利用率,刮(排)泥机械的运行稳定性、保护装置的效果、刮(排)泥效果等。

3、单项处理构筑物的试运行,要求达到设计的处理效果,尤其是采用生物处理法的工程,要培养(驯化)出微生物污泥,并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基础上,找出最佳运行工艺参数。

4、在单项设施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工程的联合运行和验收。确保污水处理能够达标排放。

F. 农村污水的处理有哪几种模式

目前大多数村镇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两种,有时也会采用管网截污的模式。
1、分散处理模式
村镇居民的居住形式比较分散,相互的距离很比较远,往往还有沟渠、桥路等横穿村落中间,如果要将这些各自分散排放的污水集中起来处理的话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要集中处理的话就需要采取污水管道保温和提升措施,这对农村的发展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而是实施的难度也很大。所以分散处理模式还是比较经济适用的,所谓的分散处理模式就是将各家的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的污水进行单独处理。该模式的特点是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
2、管网截污模式
这是指接入城镇市政管网,这对于靠近城镇的村庄或者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来说是比较可行的,主要是将污水集中收集后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由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处理模式的特点主要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
3、集中处理模式
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就是通过在村内铺设污水管网,将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站后再统一进行处理,这是污水治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村庄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地势平缓、经济条件好的单村或联村中的污水处理,它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高、水质稳定等。
由环保产业人才网整理

G. 什么是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分散式污水抄处理是相对于污水的集中处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将污水进行原位处理,以达到排放或者回的标准。我们平时所说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实就是集中式处理系统,他将划定的排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后,通过官网系统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集中处理

H. 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的不同点,适用什么环境

分散式污水治理复模式,即污制水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和就地回用,无需新建排水管网和中水回用管网,减少了投资,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土地渗滤和生态塘等。占地面积大,处理速度相对较慢。
集中治理,顾名思义,将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需要建设污水管网和净化设施,如污水处理厂等。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处理速度快。

中心城区以集中处理外排为主,郊区以分散处理排放为主,人多的城市一般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边远郊区人口稀少的地方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
不过,在现阶段的污水处理中,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都是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合理搭配使用的。

I. 什么是非集中式污水处理厂

国家会把重点关注到中小型和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随着大城市的污水处专理水平越来属越高。同时又提出当地的水再回用。那么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程度不是很高,也就是非集中式地处理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
①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②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③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J. 什么是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应如何选用

零件加工的工步顺序已经排定,如何将这些工步组成工序,就需要考虑采用工序集中还是工序分散的原则。

(1) 工序集中 就是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加工内容多,工艺路线短。其主要特点是:

①可以采用高效机床和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②减少了设备数量以及操作工人人数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

③减少了工件安装次数,利于保证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④采用的工装设备结构复杂,调整维修较困难,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2) 工序分散 工序分散就是将零件的加工分散到很多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少,工艺路线很长。其主要特点是:

①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便于调整,容易适应产品的变换;

②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

③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

④所需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数目多,操作工人多,占地面积大。

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规模、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各工序生产节拍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单件小批生产时,只能工序集中,在一台普通机床上加工出尽量多的表面;大批大量生产时,既可以采用多刀、多轴等高效、自动机床,将工序集中,也可以将工序分散后组织流水生产。批量生产应尽可能采用效率较高的半自动机床,使工序适当集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对于重型零件,为了减少工件装卸和运输的劳动量,工序应适当集中;对于刚性差且精度高的精密工件,则工序应适当分散。

据统计,在我国的机械产品中,属于中小批量生产性质的已超过了总数的90%,单件中小批量生产方式占绝对优势。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加工中心机床,从发展趋势来看,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方法来组织生产。

热点内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9:13:07 浏览:886
类似深水的露点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0:12 浏览:80
《消失的眼角膜》2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4:43 浏览:878
私人影院什么电影好看 发布:2024-08-19 08:33:32 浏览:593
干 B 发布:2024-08-19 08:30:21 浏览:910
夜晚看片网站 发布:2024-08-19 08:20:59 浏览:440
台湾男同电影《越界》 发布:2024-08-19 08:04:35 浏览:290
看电影选座位追女孩 发布:2024-08-19 07:54:42 浏览:975
日本a级爱情 发布:2024-08-19 07:30:38 浏览:832
生活中的玛丽类似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6:46 浏览: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