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量
① 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氧一般为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于等于2mg/L。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来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常用物理法。一级处理后的废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还须进行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物,BOD去除率为80%~90%。一般经过二级处理的污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常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处理法。
2、三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某种特殊的污染物质,如除氟、除磷等,属于深度处理,常用化学法。
(1)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量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② 污水中进水 出水的溶解氧标准是多少
出水溶解氧一般大于等于2mg/L。污水处理按照处理程度来分可分为一级处理内、二级处理和三级容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常用物理法。一级处理后的废水BOD去除率只有20%,仍不宜排放,还须进行二级处理。
溶解氧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2)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量扩展阅读:
溶解氧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
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
因此水中的溶解氧会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断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腐败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③ 溶解氧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有哪些
污水处理分为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系统有厌氧区和好氧区、缺氧区。每版段区域的溶解氧含量不一样,权好氧段DO在2mg/l以上,缺氧段DO在0.2——0.5之间,厌氧段在0.2以下。
微生物菌种培养过程中,细菌会选择自己合适区域繁殖,溶氧量的合理匹配,对于微生物细菌的繁殖是非常有益,
④ 在污水处理中能直接影响到溶解氧的因素有哪些
水中溶解来氧的浓度源可以用Henry定律来表示:当达到溶解平衡时:C=KH*P其中:C为溶解平衡时水中氧的溶解度;P为气相中氧的分压;KH为Henry系数,与温度有关;增加曝气努力使氧的溶解接近平衡,而同时活性污泥还会消耗水中的氧。因此废水中实际溶解氧量与水温、有效水深(影响压力)、曝气量、污泥浓度、盐度等因素有关。
⑤ 污水处理中溶解氧与氨氮的关系
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不是生物需氧量而是生化需氧量.
氨氮:指水中以游专离氨(NH3)和铵离子属(NH4)形式存在的氮;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简称DO;
化学需氧量:指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常见的有CODMn和CODCr.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时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营养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实际操作中常用BOD5来代替.
其实,这些是你难道一个废水水样,都需要了解的水质指标,不好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可以讲他们存在的多少决定了你处理工艺的选择.
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取水样回实验室测试的出来的,过程都不复杂.
你说的如何控制,也不够恰当,我们可以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来控制水体中各个水质指标的变化,这往往要花很大代价,如果相你说的简单的操控下就可以控制,那水处理行业到简单了.
⑥ 污水处理中好氧的溶解氧的标准如何
看负荷以及好氧区域的功能,正常2-4吧,低负荷溶解氧也低一点
⑦ 在污水处理中对溶解氧如何控制
好养处理一般溶解氧控制在2--4PPM,如需要提高处理效率需将溶解氧适当提高,溶解氧低于1PPM会产生不良反应,太高会浪费能源
希望采纳
⑧ 污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哪个范围之内
没有一定的标复准。进水中溶解氧视制废水水质而定;对于好氧处理来说,出水中溶解氧应该大于等于2mg/L,溶解氧过低,一是处理效果不好,二是出水排入地表水体后会降低水体的溶解氧。
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中和法、化学沉淀法、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法、化学物理消毒法等方法,具体的处理要根据水质的情况来进行处理。
(8)污水处理中的溶解氧量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①试剂加人时应往意不要与空气接触,以免将空气中的氧带入样品影响测定。
②注意淀粉指示剂加人的时间。应先将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再加人淀粉指示剂,否则终点会出现反复,难以判断。
③样品中悬浮物质会吸附析出碘,使结果偏低。此时需预先用明矾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待沉淀析出后再测上层清液中的溶解氧。
④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人叠氮化钠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而消除干扰。其加人方法是预先将叠氮化钠加人碱性碘化钾溶液中。
⑤如水样中含Fe2+达100-200mg/L时,可加人1mL40%氟化钾溶液消除干扰。
⑥如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等),应预先加人相当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
⑨ 污水处理过程中名词--氨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
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不是生物需氧量而是生化需氧量。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专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属的氮;
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简称DO;
化学需氧量:指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根据氧化剂的不同常见的有CODMn和CODCr。
生化需氧量:指在一定时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营养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实际操作中常用BOD5来代替。
其实,这些是你难道一个废水水样,都需要了解的水质指标,不好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可以讲他们存在的多少决定了你处理工艺的选择。
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取水样回实验室测试的出来的,过程都不复杂。
你说的如何控制,也不够恰当,我们可以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控,来控制水体中各个水质指标的变化,这往往要花很大代价,如果相你说的简单的操控下就可以控制,那水处理行业到简单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⑩ 污水处理厂溶解氧的测量。
同意wind0029的看法,化验室做溶解氧的话误差会很大,主要是取样不具代表性还有氧衰减,建议使用在线溶解氧仪,取小时平均值比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