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材料翻译
A. 谁有关于污水处理或者组态软件的外文翻译(带原文),急用!
关键词:
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活污水;脱氮;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2. 材料和方法
2.1 系统描述
我们研究队伍设计的人工湿地结构位于中国宁波某村。它包括三个部分,容积按照四十人排量设计。气候特点为年降水量1300-1400mm和累计年平均气温16.2℃。极高极低值分别为38.8℃和-4.2℃。较冷的时间段以十二月到二月为代表并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出水比较接近于8℃(最低5℃)。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8m长6m宽1.0m深。反应床有三层构成,最底一层由厚20 cm的洗净的砾石(2–6 cm)构成,中间层由65 cm厚的细砂(0.5–2.0 cm)粒构成,最上层由15 cm厚的土壤(0.1–0.2 cm)构成。底面坡度大约1%。第三部分有三个环形的单元构成,直径分别为7m、5m和3m,由下向上每个0.6m深,表面积近似估算为38.5m2。由顶部向低处单元的溢流会立即产生的瀑布似的紊流可以增大溶解氧含量和维持含氧条件。
图1 塔式复合人工湿地水流示意图:1.进水区 2.塔式区 3.出水区 4.湿地植物 5.顶部环形区域 6.中部环形区域 7.底部环形区域 8.瀑布似溢流
湿地结构的底部用高密度的聚乙烯作为衬里,环形区域则是要铺衬5cm厚的砌砖墙,为了防止污水的渗漏及污水与地下水混合。由苗圃购得的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的幼苗以间距0.8m间隔围绕整个湿地结构底部环形种植,湿地结构地层中部种植密度为56株/m2的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于头年十一月种植第二年五月份收割。在蔺草收获后的六至十月份,以9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在第二部分顶部的环形部分以近似6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在中间环形区域以的36株/m2种植密度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表1 THCW进水和出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80%的原污水不断的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一部分。20%的污水由泵直接输入第二部分的环形结构最高层,溢流进入环形结构中间一层,之后流入最后一层。此时第二部分处理污水与第一部分处理后的污水一起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三部分并最终由其排出。水深由一个储水塔控制。在第一时段,前四个月(06年5月到8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16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5.4 d)。第二时段,之后八个月(06年9月到07年4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比较高的32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2.7 d)。这些生活污水在一个腐化池里先进行预处理(表一)。
2.2 分析方法
2.2.1 化学分析
需每天采集第一部分的进水,第二部分的出水(仅在后八个月),第三部分的出水,每周混合水样的测试数据和结果搜集分析,需检测TSS,COD,NH3-N,TN,TP。每周检测现场每部分和每个环形处理单元的水温,pH,DO,TSS,COD,TN,TP和NH3-N要坚决的按照标准方法来检测控制(APHA, 1998)。
野茭白(Z. aquatica))和蔺草(S. trigueter)在零六年十月和零七年五月分别被收割(砍掉植株所有水面上可见部分)。收割的植物在被蒸馏水洗过后在太阳下经过24小时的日照后投入105 ◦C下灼烧24小时。植物在干燥后的称重作为基本分析。被干燥和研磨过的植物碎末作为总氮(TKN)测量的准备,分析方法按照标准方法(APHA, 1998)。
2.2.2硝化及反硝化的测量
在湿地结构第三部分的前端沉淀物上层的五厘米处存在潜在的硝化反应。使用的试验介质中每公升包含:0.14g K2HPO4; 0.027 g KH2PO4; 0.59 g (NH4)2SO4;1.20 g NaHCO3;0.3 g CaCl2·2H2O;0.2 g MgSO4; 0.00625 g FeSO4;0.00625 g EDTA;1.06 gNaClO3;pH是7.5。氯化钠被用于抑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氧化。50mL沉淀污泥需要加入100mL试验介质25 ◦C在震荡器150 rpm转速下培养。这种经处理过的样本在被培养2,6,20和24小时后被收集。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度计测量。由亚硝酸盐产量和培养时间数计算出的线性回归,评估出的角系数可以计算出潜在硝化反应的量。结果以在样品中的体积损耗规范化的计算出来,最后以干重(DW)及明确的每小时每克干物质产生nmol亚硝酸盐表示。
潜在亚硝化反应速率(PDR)被用乙炔抑制设备进行测量。 沉淀物样本在第三部分的后部的四个地点采集(两个分散采集,两个呈柱状采集直径3.5 cm),并且要立即用铝箔密封以防游离氧进入沉淀物样本。这四个样本分别投入四个容积为15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添加营养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15 mg/L NO3-N,72 mg/L Ca,10 mg/L Mg,27 mg/L Na,39mg/L K和2.5 mg/L PO4-P)。烧瓶顶部用氮气吹洗半个小时。烧瓶被置于旋转振荡器中60 rpm转速震荡。样本在黑暗处20 ◦C培养八小时。每个小时使用注射器进行气体取样。顶部样本用气象色谱仪分析N2O的浓度(日本金岛公司气象色谱仪GC-14B),气象色谱仪带有一个电子捕获探测器操作温度340 ◦C。潜在亚硝化的反应速率以mg N2O-N/m2沉淀物每小时表示。
2.2.3 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人工湿地沉淀物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使用以下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法计算(Carter and Gregorich, 2006)。计算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3.5 g Na2HPO4;0.7 g KH2PO4; 0.1g MgSO4·7H2O; 0.5 g NaHCO3; 2.5 g (NH4)2SO4;14.4mg FeCl3·6H2O; 18.4mg CaCl2·7H2O; 1 L 蒸馏水;pH=8.0。计算反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0 g KNO3; 0.1gNa2HPO4;;2.0 g Na2S2O7; 0.1g NaHCO3;;0.1 g MgCl2; 1 L 蒸馏水;pH 7.0。用一根内径为4.7cm的玻璃管采集测量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应远离泥水分界面(0–2 cm)及过深的深度(5–8 cm)。附着在岩石及水生植物体上的细菌剥离下来之后,然后用混合器将其溶于冷水驱散混合。经十个无菌的蒸馏水样稀释的沉淀物样本被转移到96格的包含各自培养基的微量滴定板上在28 ◦C下硝化细菌培养21 d反硝化细菌培养5 d。为了确定沉淀物的干重,10 g的沉淀物在105 ◦C下被隔夜烘干直至产生衡重样本。在人工湿地结构运行期间,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要每两月进行一次计算。
2.2.4 统计分析
所有带有方差测验的统计分析都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当p < 0.05时误差被认为是有效的。有效的误差用邓肯测试法进行评估。皮尔森相关分析适用于评估潜在反硝化效率和水力负荷之间有效的的线性相关,以及反硝化和水力负荷之间的关系。
3.结果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出水中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在表1中给出,水的pH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人工湿地结构第二部分的瀑布式溢流的被动充氧的原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DO)相对较大。在第二部分入水的溶解氧平均值为:1.28±0.52 mg/L,出水中的平均值为:2.98±0.38mg/L。已观测到的对总悬浮物TSS的脱除率为84.60±9.6%。氮的脱除率是较高值的,脱除NH3-N和TN平均值为:83.11±10.2%,82.85±8.5%。在第二部分NH3-N和TN的脱除率分别为:72%和29%。在第二部分的硝化作用将很大部分的氮转化成了NO3-N,54%的由第三部分的反硝化作用和其他作用转移脱除。磷的脱除率观测到在64.15±7.9%。在第二时间段对于第一时间段各类超标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更高,因为第一时间短的水力负荷较低。但在两种不同的水力负荷下各类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是相似的(p < 0.02)。
图2显示了的研究调查期间12个月的入水和出水中CODcr,NH3-N,TN和TP脱除效率。在研究期间的时间段一和时间段二中,调研中的十二个月NH3-N和TN被有效脱除。脱氮效率在开始10周和最后10周是最高,由于温度较高的原因。人工湿地结构在冬季也显出了对于氮、磷和有机物的较高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导致的氮素流失的量在夏季大于(p < 0.003)在冬季。当湿地中的pH值超过极大值7.7,氨的挥发可以被忽略,这个pH值下没有足够量的氨气的生成。在两种水力负荷下(16 cm/d和 32 cm/d)的脱除效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2.实验期间THCW进水出水中的COD,NH3-N,TN和TP含量与脱除效率
图2中同样显示在湿地运行期间磷的脱除效率在最高的水力负荷下或是在冬季没有十分显著的波动。在冬季和夏季的运行中,出水的总磷TP浓度没有显著的差异。图3. 实验期间THCW第三部分沉淀物中潜在硝化及反硝化量
如图3所示,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反硝化效率在最初的四个月里的随着时间增长。在水力负荷上升(16 cm/d到32 cm/d)之后的一个月,在2006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之间潜在硝化速率下降,潜在反硝化速率在2006年的十月到2007年的二月之间下降。实验结束时潜在硝化反应速率没有明显上升,反硝化反应速率上升了一点。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最有可能数目来分别计算,显出两条正相关关系很好的曲线(p < 0.05)。
表2 在THCW中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
由表2看出,在湿地结构沉淀物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最可能数目大约在每克104–105数量级之间。对比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估算定量,湿地结构中相应的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图3)显示出更多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更高的潜在硝化活动。
为了测定植物收获后在脱氮方面的效果,在06年十月和07年五月收获的植物烘干后测量其凯氏氮(TKN)的含量,显示出在蔺草(S. trigueter)中积累的氮的含量远大于野茭白(Z. aquatica)中的积累,在蔺草(S. trigueter)和野茭白(Z. aquatica)的烘干样中平均固氮的量是6.8±0.3/kg和4.7±0.2/kg,总氮的平均吸收率分别是17.18 kg/(ha·d)和12.63 kg/(ha·d)。
4.讨论
硝化反应是不能从水中脱氮。但是伴随着反硝化反应却是许多人工湿地结构的主要脱除机理。硝化反应发生在氧气处于一个可以使严格好氧硝化细菌生长的足够高的浓度氧气含量下。硝化反应存在于所有的人工湿地结构中,但这一反应的大小又由溶解氧的量决定。因为NH3-N在许多废水中是占优势的种类,硝化反应通常在各类湿地系统中是一个限制环节。反硝化作用被认为是大多数人工湿地结构中主要的脱氮机理。无论如何,通常在废水中硝酸盐的浓度是非常低的,因此反硝化反应必须伴随硝化反应而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对于氧的不同需求成为了许多要求到高脱氮效率的人工湿地的障碍。
人们普遍认为当溶解氧浓度(DO)达到1.5mg/L以上时硝化反应可以发生。研究中湿地结构的出水溶解氧浓度(DO)平均值为2.22±0.13 mg/L,这个可能是由于人工湿地结构中部的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溢流造成的,这个溶解氧浓度是对硝化作用有利的;这个推论与沉淀物中的更多的硝化细菌的数目相一致(表2)。高的溶解氧浓度与充足由入水的支路直接注入人工湿地第二部分的有机物,减少了异养生物和硝化细菌之间对营养的争夺。因此更多的缓慢生长的硝化细菌转移到了沉淀物的表面和植物根部。
5.结论
该研究显示,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可以有效处理许多污染物,第一部分的处理目标为总悬浮物TSS和生物需氧量,第二个塔式部分的处理目标是硝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反硝化。使用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水流而带来被动充氧以及由旁路直接注入第二部分的原污水,在促进硝化和反硝化方面的显示出了很大的促进。对于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脱除效率分别为:88.57±16.3%,84.60±9.6%,83.11±10.2%,82.85±8.5%,64.15±7.9%。显然,我们设计的系统在高的水力负荷下对于初级生活污水有一个高的脱氮能力。湿地结构污泥里的硝化细菌的数量较高,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对于其他报道来说相对偏低。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的数目是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目相一致的。在湿地结构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是脱氮运行的主要机理。湿地种植物的含氮量显示出本土植物蔺草是最适合湿地结构的植物,因为它有冬季生长和工业可以利用的特点。对于环境教育项目,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即美学的观赏价值。对于湿地结构的超过两年的现场检测研究,最佳化的入水分布和结构设计将会在将来的研究中逐一进行。
提高塔式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率[1]
摘要:
努力保护水源,尤其是在乡镇地区的饮用水源,是中国污水处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氮元素在水体富营养化和对水生物的潜在毒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废水脱氮已成为首要关注的焦点。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小型的,处理费用较低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比起活性炭在脱氮方面显示出的广阔前景,人工湿地系统由于溶解氧的缺乏而在脱氮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为了提高脱氮效率,一种新型三阶段塔式混合湿地结构----人工湿地(thcw)应运而生。它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水平流矩形湿地结构,第二部分分三层,呈圆形,呈紊流状态。塔式结构中水流由顶层进入第二层及底层,形成瀑布溢流,因此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加,从而提高了硝化反应效率,反硝化效率也由于有另外的有机物的加入而得到了改善,增加反硝化速率的另一个原因是直接通过旁路进入第二部分的废水中带入的足量有机物。常绿植物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经济作物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有装饰性的多花植物睡莲(Nymphaea tetragona),香蒲(Typha angustifolia)被种植在湿地中。该系统对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9%、85%、83%、 83% 和64%。高水力负荷和低水力负荷(16 cm/d 和 32 cm/d)对于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的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硝化活性和硝化速率的测定,发现硝化和反硝化是湿地脱氮的主要机理。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同样具有观赏的价值。
关键词:
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活污水;脱氮;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
研究目的:
1.评价新型人工湿地的性能,塔式复合人工湿地(THCW),尤其是在高水力负荷的情况下脱氮效率。这种人工湿地结构设计通过瀑布形式的水流进行被动充氧从而提高废水中溶解氧浓度进而提高硝化速率,依靠直接在湿地中间部分加入原废水提高反硝化速率,从而促进硝化反硝化过程。
2.对于在人工湿地结构中常绿多年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共同脱除氮的效率的评价,尤其是在冬季的阶段,且在湿地里植物的生长量对于氮的脱除是有帮助作用的。
3.研究表面水平流、自由水流相结合的系统是否在脱除和转化废水中污染物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尤其是脱氮方面。
2. 材料和方法
2.1 系统描述
我们研究队伍设计的人工湿地结构位于中国宁波某村。它包括三个部分,容积按照四十人排量设计。气候特点为年降水量1300-1400mm和累计年平均气温16.2℃。极高极低值分别为38.8℃和-4.2℃。较冷的时间段以十二月到二月为代表并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出水比较接近于8℃(最低5℃)。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8m长6m宽1.0m深。反应床有三层构成,最底一层由厚20 cm的洗净的砾石(2–6 cm)构成,中间层由65 cm厚的细砂(0.5–2.0 cm)粒构成,最上层由15 cm厚的土壤(0.1–0.2 cm)构成。底面坡度大约1%。第三部分有三个环形的单元构成,直径分别为7m、5m和3m,由下向上每个0.6m深,表面积近似估算为38.5m2。由顶部向低处单元的溢流会立即产生的瀑布似的紊流可以增大溶解氧含量和维持含氧条件。
图1 塔式复合人工湿地水流示意图:1.进水区 2.塔式区 3.出水区 4.湿地植物 5.顶部环形区域 6.中部环形区域 7.底部环形区域 8.瀑布似溢流
湿地结构的底部用高密度的聚乙烯作为衬里,环形区域则是要铺衬5cm厚的砌砖墙,为了防止污水的渗漏及污水与地下水混合。由苗圃购得的池柏(Taxodium ascendens)的幼苗以间距0.8m间隔围绕整个湿地结构底部环形种植,湿地结构地层中部种植密度为56株/m2的蔺草(Schoenoplectus trigueter),于头年十一月种植第二年五月份收割。在蔺草收获后的六至十月份,以9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野茭白(Zizania aquatica)。在第二部分顶部的环形部分以近似6株/m2的种植密度种植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在中间环形区域以的36株/m2种植密度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表1 THCW进水和出水的物理化学特性
80%的原污水不断的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一部分。20%的污水由泵直接输入第二部分的环形结构最高层,溢流进入环形结构中间一层,之后流入最后一层。此时第二部分处理污水与第一部分处理后的污水一起流入湿地结构的第三部分并最终由其排出。水深由一个储水塔控制。在第一时段,前四个月(06年5月到8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16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5.4 d)。第二时段,之后八个月(06年9月到07年4月)人工湿地结构以的比较高的32 cm/d水力负荷运行(水力停留时间2.7 d)。这些生活污水在一个腐化池里先进行预处理(表一)。
2.2 分析方法
2.2.1 化学分析
需每天采集第一部分的进水,第二部分的出水(仅在后八个月),第三部分的出水,每周混合水样的测试数据和结果搜集分析,需检测TSS,COD,NH3-N,TN,TP。每周检测现场每部分和每个环形处理单元的水温,pH,DO,TSS,COD,TN,TP和NH3-N要坚决的按照标准方法来检测控制(APHA, 1998)。
野茭白(Z. aquatica))和蔺草(S. trigueter)在零六年十月和零七年五月分别被收割(砍掉植株所有水面上可见部分)。收割的植物在被蒸馏水洗过后在太阳下经过24小时的日照后投入105 ◦C下灼烧24小时。植物在干燥后的称重作为基本分析。被干燥和研磨过的植物碎末作为总氮(TKN)测量的准备,分析方法按照标准方法(APHA, 1998)。
2.2.2硝化及反硝化的测量
在湿地结构第三部分的前端沉淀物上层的五厘米处存在潜在的硝化反应。使用的试验介质中每公升包含:0.14g K2HPO4; 0.027 g KH2PO4; 0.59 g (NH4)2SO4;1.20 g NaHCO3;0.3 g CaCl2·2H2O;0.2 g MgSO4; 0.00625 g FeSO4;0.00625 g EDTA;1.06 gNaClO3;pH是7.5。氯化钠被用于抑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氧化。50mL沉淀污泥需要加入100mL试验介质25 ◦C在震荡器150 rpm转速下培养。这种经处理过的样本在被培养2,6,20和24小时后被收集。亚硝酸盐的浓度用光度计测量。由亚硝酸盐产量和培养时间数计算出的线性回归,评估出的角系数可以计算出潜在硝化反应的量。结果以在样品中的体积损耗规范化的计算出来,最后以干重(DW)及明确的每小时每克干物质产生nmol亚硝酸盐表示。
潜在亚硝化反应速率(PDR)被用乙炔抑制设备进行测量。 沉淀物样本在第三部分的后部的四个地点采集(两个分散采集,两个呈柱状采集直径3.5 cm),并且要立即用铝箔密封以防游离氧进入沉淀物样本。这四个样本分别投入四个容积为150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添加营养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15 mg/L NO3-N,72 mg/L Ca,10 mg/L Mg,27 mg/L Na,39mg/L K和2.5 mg/L PO4-P)。烧瓶顶部用氮气吹洗半个小时。烧瓶被置于旋转振荡器中60 rpm转速震荡。样本在黑暗处20 ◦C培养八小时。每个小时使用注射器进行气体取样。顶部样本用气象色谱仪分析N2O的浓度(日本金岛公司气象色谱仪GC-14B),气象色谱仪带有一个电子捕获探测器操作温度340 ◦C。潜在亚硝化的反应速率以mg N2O-N/m2沉淀物每小时表示。
2.2.3 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人工湿地沉淀物中的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使用以下培养基用最大可能数量法计算(Carter and Gregorich, 2006)。计算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3.5 g Na2HPO4;0.7 g KH2PO4; 0.1g MgSO4·7H2O; 0.5 g NaHCO3; 2.5 g (NH4)2SO4;14.4mg FeCl3·6H2O; 18.4mg CaCl2·7H2O; 1 L 蒸馏水;pH=8.0。计算反硝化细菌的培养基配方如下:1.0 g KNO3; 0.1gNa2HPO4;;2.0 g Na2S2O7; 0.1g NaHCO3;;0.1 g MgCl2; 1 L 蒸馏水;pH 7.0。
用一根内径为4.7cm的玻璃管采集测量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应远离泥水分界面(0–2 cm)及过深的深度(5–8 cm)。附着在岩石及水生植物体上的细菌剥离下来之后,然后用混合器将其溶于冷水驱散混合。经十个无菌的蒸馏水样稀释的沉淀物样本被转移到96格的包含各自培养基的微量滴定板上在28 ◦C下硝化细菌培养21 d反硝化细菌培养5 d。为了确定沉淀物的干重,10 g的沉淀物在105 ◦C下被隔夜烘干直至产生衡重样本。在人工湿地结构运行期间,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要每两月进行一次计算。
2.2.4 统计分析
所有带有方差测验的统计分析都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分析(Statistic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当p < 0.05时误差被认为是有效的。有效的误差用邓肯测试法进行评估。皮尔森相关分析适用于评估潜在反硝化效率和水力负荷之间有效的的线性相关,以及反硝化和水力负荷之间的关系。
3.结果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出水中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在表1中给出,水的pH没有太大的变化。由于人工湿地结构第二部分的瀑布式溢流的被动充氧的原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DO)相对较大。在第二部分入水的溶解氧平均值为:1.28±0.52 mg/L,出水中的平均值为:2.98±0.38mg/L。已观测到的对总悬浮物TSS的脱除率为84.60±9.6%。氮的脱除率是较高值的,脱除NH3-N和TN平均值为:83.11±10.2%,82.85±8.5%。在第二部分NH3-N和TN的脱除率分别为:72%和29%。在第二部分的硝化作用将很大部分的氮转化成了NO3-N,54%的由第三部分的反硝化作用和其他作用转移脱除。磷的脱除率观测到在64.15±7.9%。在第二时间段对于第一时间段各类超标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更高,因为第一时间短的水力负荷较低。但在两种不同的水力负荷下各类污染物的脱除效率是相似的(p < 0.02)。
图2显示了的研究调查期间12个月的入水和出水中CODcr,NH3-N,TN和TP脱除效率。在研究期间的时间段一和时间段二中,调研中的十二个月NH3-N和TN被有效脱除。脱氮效率在开始10周和最后10周是最高,由于温度较高的原因。人工湿地结构在冬季也显出了对于氮、磷和有机物的较高的脱除效率。另外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而导致的氮素流失的量在夏季大于(p < 0.003)在冬季。当湿地中的pH值超过极大值7.7,氨的挥发可以被忽略,这个pH值下没有足够量的氨气的生成。在两种水力负荷下(16 cm/d和 32 cm/d)的脱除效率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
图2.实验期间THCW进水出水中的COD,NH3-N,TN和TP含量与脱除效率
图2中同样显示在湿地运行期间磷的脱除效率在最高的水力负荷下或是在冬季没有十分显著的波动。在冬季和夏季的运行中,出水的总磷TP浓度没有显著的差异。
5.结论
该研究显示,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可以有效处理许多污染物,第一部分的处理目标为总悬浮物TSS和生物需氧量,第二个塔式部分的处理目标是硝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反硝化。使用塔式结构的瀑布式水流而带来被动充氧以及由旁路直接注入第二部分的原污水,在促进硝化和反硝化方面的显示出了很大的促进。对于总悬浮物T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脱除效率分别为:88.57±16.3%,84.60±9.6%,83.11±10.2%,82.85±8.5%,64.15±7.9%。显然,我们设计的系统在高的水力负荷下对于初级生活污水有一个高的脱氮能力。湿地结构污泥里的硝化细菌的数量较高,但反硝化细菌数量对于其他报道来说相对偏低。潜在硝化反应和潜在反硝化反应的数目是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目相一致的。在湿地结构中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是脱氮运行的主要机理。湿地种植物的含氮量显示出本土植物蔺草是最适合湿地结构的植物,因为它有冬季生长和工业可以利用的特点。对于环境教育项目,塔式复合人工湿地结构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即美学的观赏价值。对于湿地结构的超过两年的现场检测研究,最佳化的入水分布和结构设计将会在将来的研究中逐一进行。
太多了,发不了
B. 翻译成中文,谢谢!
空腹喝水
目前每天早上起来立刻喝一杯水在日本是非常流行的。进一步而言,科学试验证明这种行为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将向读者列举描述关于水的作用。对于严重的慢性病和现代疾病日本医协会成功的采用水疗法,并且对以下疾病有着百分之一百的治愈率:
头痛,四肢酸痛,心脏系统。关节炎,心率过快,癫痫,过度肥胖,支气管炎,肺结核,髓膜炎,肾和生殖疾病,呕吐,胃炎,痢疾,痢疾,便秘,所有的眼部疾病,子宫癌,月经失调,耳鼻喉疾病。
治疗理论
当你早晨起床没有刷牙之前,喝640ml的水(4杯120ml的)
刷牙洗脸后的45分钟内不要进食或者饮用任何的东西。
45分钟以后你可以像往常一样正常的生活。
在15分钟内的早餐,中餐后的两个小时之内不要进食或者饮用任何的饮品。
那些老弱病或者没有能力在一开始就喝四杯水的人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少喝一点,然后再逐渐增加到每天4杯的量。
以上的治疗理论将会治愈那些病人的疾病并且让其他人享受健康的生活。
以下将会给出理疗关于治疗控制和缓解主要疾病需要的天数。
高血压(30天)
胃病(10天)
便秘(10天)
癌症(180天)
肺结核(90天)
关节痛在第一个星期则需要遵循以上疗法3天,而在接下来的2个星期必须天天坚持水疗。
水疗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但是在理疗刚刚开始时你不得不多排几次尿
如果我们坚持水疗并且当作每日必须做的事情就再好不过勒。
喝水健康常驻并且充满活力
这样做才会有意义。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喝热茶而不是冷水。也许是时候培养他们在吃饭的时候喝水的习惯勒,这是有百利而不一害的
对于那些喜欢喝冷水的人来说,这篇文章对您是同样适用的。
饭后一杯冷水是美妙的。但是冷水会凝结你所消耗的食物。它将会使你的消化变的缓慢
• 当那些被消化而成的“烂泥“的食物对酸性物质起反应时,会被肠吸收的快。凝固的物质将难以被肠吸收。很快的这样东西会转化成脂肪并且导致癌症。饭后最好是喝热汤或者是热水。
关于心脏病重要的小帖士
女士们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心脏病的症状都将是左臂疼痛。
要意识到下颚的剧烈不适。
在心脏病发病的过程中,你可能并不是第一次就是胸腔痛。
----------------------------分割线----------------------------------------------------------------------------------------------------------
翻译完勒,不是机器翻译,是自己翻译的,感觉有点像是中国人自己写的。
楼主应该多给我加点分!!!
另外上面机器翻译的显然不动脑筋啊
nothing to lose,everything to gain 显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sludge" 怎么能翻译成污泥!!!显然被消化后的“烂泥”...
机器翻译连中文语法都不通...
C. 求含油废水处理论文的英文文献及翻译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
摘 要: 介绍常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除油设备,综述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
关 键 词: 含油废水; 技术; 污水处理方法
含油污水的产量大,涉及的范围广,例如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油品贮运、油轮事故、轮船航运、车辆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含油污水。油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危害极大。当今油水分离技术较多,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分离法、空气浮选法、粗粒化法、过滤法、吸附法、超声波法等技术,并且新的除油技术还在不断的研发中。本文从除油器的原理及方法方面加以介绍。
1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stokes 和Newton 等定律来描述。
1. 1 横向流除油器[1 ]
横向流含油污水除油设备是在斜板除油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含油污水的聚结区和分离区两部分组成。含油污水首先经过交叉板型的聚结器,使小分散油珠聚并成大油珠,小颗粒固体物质絮凝成大颗粒,然后聚结长大的油珠和固体物质通过具有独特通道的横向流分离板区,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在进行油水、固体物质分离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气体(天然气) 的分离。
1. 2 波纹板聚结油水分离器[2 ]
波纹板除油原理主要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使油珠浮集在板的波峰处而分离去除,其关键是在于借助哈真浅池沉淀原理,制成波纹板变间距变水流流线,过水断面是变化的,水流呈扩散、收缩状态交替流动,产生了脉动(正弦) 水流,使油珠之间增加了碰撞机率,促使小油珠变大,加快油珠的上浮速度,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
1. 3 聚集型油水分离器[3 ]
奥地利费雷公司在世界上率先开发了CPS一体化波纹板式重力加速聚集型油水分离器。该波形板是费雷公司的专利产品,以聚丙烯为基础材料,内含多种添加剂,使其具有亲油而不粘油、抗老化是特点。波纹板一块一块地叠加起来的,间距一般为6 mm(当水中悬浮物含量较高时,可采用间距12 mm 的设计) 。
1. 4 高效仰角式游离水分离器[4 ]
将卧式和立式游离水分离器相结合,采用仰角设计,克服了立式容器内油水界面覆盖面积小和卧式容器油水界面与水出口距离短,分离时间不充分的缺点。来液进口位于管式容器的上行端,水中油珠能聚结并爬高上行至顶端油出口,而水下沉至底端水出口排出。该设备仰角小于12°,长18. 3 m ,直径为1 372 mm和914 mm两种规格。
2 过滤法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常用的过滤方法有3 种:分层过滤、隔膜过滤和纤维介质过滤。膜过滤法又称为膜分离法[5 ] ,是利用微孔膜将油珠和表面活性剂截留,主要用于除去乳化油和某些溶解油。滤膜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混合滤膜等。膜材料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常见的有机膜有醋酸纤维膜、聚砜膜、聚丙烯膜等,常用的无机膜有陶瓷膜、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钛等。乳化油处于稳定状态,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很难将其分离。随着膜科学的飞速发展,膜过程处理乳化油污水已逐步被人们接受并在工业中应用。
3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是使装有含油废水的容器高速旋转,形成离心力场,因固体颗粒、油珠与废水的密度不同,受到的离心力也不同,达到从废水中去除固体颗粒、油珠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器在液固分离方面的应用始于19 世纪40 年代,现在较为成熟,但在油/ 水分离
领域的研究要晚得多。虽然液固分离与液液分离的基本原理相同,但二者设备的几何结构却差别较大。脱油型旋流分离器起源于英国。从20 世
纪60 年代末开始,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MartinThe w 教授领导的多相流与机械分离研究室开始水中除油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发明了双锥双入口
型液- 液旋流分离器。在试验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随后,Young GAB 等人设计出的与双锥型旋流器具有相同分离性能但处理量要高出1 倍的单
锥型旋流分离器。经过几何优化设计,Conoco 公司提出了K型旋流分离器,对于直径小于10μm的油滴分离性能提高更加明显。由于旋流分离器
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旋流脱油技术在发达国家含油废水处理特别是在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标准设备。
4 浮选法
浮选法,又称气浮法,是国内外正在深入研究与不断推广的一种水处理技术。该法是在水中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产生微细气泡,使水中的一些细小悬浮油珠及固体颗粒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含油泡沫层) ,然后使用适当的撇油器将油撇去。该法主要用于处理隔油池处理后残留于水中粒经为10~60μm 的分散油、乳化油及细小的悬浮固体物,出水的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20~30 mg/ L 。根据产生气泡的方式不同,气浮法又分为加压气浮、鼓气气浮、电解气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
5 生物氧化法
生物氧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油类是一种烃类有机物,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含油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以溶解态和乳化态,BOD5 较高,利于生物的氧化作用。对于含油质量浓度在30~50 mg/ L 以下、同时还含有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害物质的废水,常用生化法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油。含油废水常见的生化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过滤法、生物转盘法等。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好,主要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稳定的废水。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附着于填料载体表面,使繁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存在,从而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但是,由于附着在载体表面的微生物量较难控制,因而在运转操作上灵活性差,而且容积负荷有限。
6 化学法
化学法又称药剂法,是投加药剂由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化学方法有中和、沉淀、混凝、氧化还原等。对含油废水主要用混凝法。混凝法是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后形成带正电荷的胶团与带负电荷的乳化油产生电中和,油粒聚集,粒径变大,同时生成絮状物吸附细小油滴,然后通过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实现油水分离。常见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 、三氯化铁、硫酸铝、硫酸亚铁等无机絮凝剂和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 PAM) 等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不同的絮凝剂的投加量和pH 值适用范围不同。此法适合于靠重力沉降不能分离的乳化状态的油滴和其他细小悬浮物。
7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亲油性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溶解油及其他溶解性有机物。最常用的吸油材料是活性炭,可吸附废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对油一般为30~80 mg/ g) ,成本高,再生困,一般只用作含油废水多级处理的最后一级处理,出水含油质量浓度可降至0. 1~0. 2 mg/ L 。1976 年湖南长岭炼油厂在废水处理中就采用了活性碳吸附进行深度处理。国内外对于新型吸附剂的研制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研究发现,片状石墨能吸附由海上油轮漏油事件释放的重油并易于与水分离。吸附树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机吸附材料,吸附性能好,再生容易,有逐步取代活性炭的趋势,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研究高效吸油树脂的合成与应用[6 ] 。有研究表明,采用丙纶吸油材料从油工业废水中吸附分离和回收油类物质,可根据废水的初始状况、最终要求、水流流量等因素,选用合适的净化方法。此外,煤灰、改性膨润土、磺化煤、碎焦碳、有机纤维、吸油毡、陶粒、石英砂、木屑、稻草等也可用作吸油材料。吸油材料吸油饱和后,根据具体情况,再生重复使用或直接用作燃料。
8 粗粒化法
粗粒化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油粒被材料捕获而滞留于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形成油膜,油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时,在水力和浮力等作用下油膜脱落合并聚结成较大的油粒。由斯托克斯公式可知,油粒在水中的浮升速度与油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聚结后粒经较大的油珠则易于从水中被分离。经过粗粒化的废水,其含油量及污油性质并无变化,只是更容易用重力分离法将油除去。
8. 1 新型高效除油器[7 ]
旋流除油、粗粒化除油及斜板除油技术,是当今普遍认为高效的除油技术。高效除油器是将上述多种高效除油技术于一体的高效合一除油器,
其总体结构设计成卧式,由旋流(涡流段) 粗粒化段及斜板除油段组成。它不仅可提高除油效率,且方便操作、减少占地。根据江汉油田采出水特
性,采用两段粗粒化及两段斜板除油,在进口ρ(油) ≤1 000 mg/ L 时, 出口达到后续处理设备(过滤器) 的进口要求ρ(油) ≤30 mg/ L 。
8. 2 EPS 油水分离技术[8 ]
EPS 油水分离器是一种高效、先进的油水分离装置。它融合了当今先进的板式除油和粗粒化聚结技术,集污水的预处理、油水分离以及二次沉淀和油的回收于一体;具有安装运行费用省、油水分离效果好,操作维护容易等特点,是立式除油罐、斜板除油装置(如美国石油协会的除油装置(API) 、波纹板斜板除油装置(CPI) 、平行斜板除油装置( PPI) 等的更新替代产品。EPS 油水分离器目前已在韩国、美国、波兰、印度、泰国、中国等国家有了实际的应用,污水处理效果普遍良好。
9 声波、微波和超声波脱水技术
声波可加速水珠聚结,提高原油脱水效率;超声波可降低能耗和减少破乳剂用量;而微波在降低乳状液稳定性的同时,还可加热乳状液,进一步促进水滴的聚结,在解决我国东部老油田因三采等引起的原油性质复杂的深度脱水问题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 MHz~300 GHz 的电磁波[9 ] 。微波水处理技术是把微波场对单相流和多相流物化反应的强烈催化作用、穿透作用、选择性供能及其杀灭微生物的功能用于水处理的一项新型技术。
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其频率一般2 ×104~5 ×108 Hz 之间,具有能量集中、穿透力强等特点。超声波在水中可以发生凝聚效应、空穴或空化效应[10 ] 。当超声波通过含有污水的溶液时,造成微小油滴与水一起振动。但由于大小不同的粒子具有不同的相对振动速度、油滴将会相互碰撞、粘合,使油滴的体积增大。随后,由于粒子已变大、不能随声波振动了,只作无规则运动。最后水中小油滴凝聚并上浮,油水分离效果良好。超声处理乳化油污水时,必须以先通过实验,以确定最佳的声波频率,否则可能出现超声粉碎效应,影响处理效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已多达几十种,但所研究的对象多为单组分模拟体系,而实际污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因此超声波技术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目前有关利用超声波技术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研究大多属于实验室阶段,且由于声化学反应过程的降解机理、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目前还难以实现工程化。
10 超声/ 电化学联用技术[9 ]
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可在电化学反应中使电极不形成覆盖层,避免电极活性下降;超声空化效应还有利于协同电催化过程产生•OH ,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分解加速;超声还可使有机物在水溶液中充分分散,从而大幅度提高反应器的处理能力。Mizera 等在电解氧化处理含酚废水时发现,无超声存在时,只有50 %的分解率,若使用25 kHz、104 W/ m2 的超声波处理时,酚的分解率会提高到80 %。刘静等利用超声/ 电化学联用技术
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表明,在超声波和电场的协同作用下,废水的脱色率大大高于单独使用超声波时的脱色率。
英文的实在发不上去,字数太多了。。。教你个方法,你把这些在word里面翻译成英语就行了。
D. 污水方面的翻译
厂内旋转生物接触器(又称“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该厂选择装设旋转生物接触器(以下简称“接触器”),是因为这种设备的运作成本和维修成本都较低。从预处理设备输出的流出物会被不断输送至接触器。接触器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装设了由塑料包装成环状的物料,合共提供达4,000平方米的总表面面积(见图11)。这些转盘以每分钟3-5转的速度旋转,并保持约有45%的表面面积浸於废水中。整个系统的总体积为6立方米。接触器所承受的液压负荷为每日每平方米0.02立方米。废水是经由装设於主轴的大盘上的转杯输送至接触器。整个接触器的处理效果都受到监察。表2展示了经处理后的流出物特点。剩余化学需氧量和剩余生物需氧量分别介乎每公升127至543毫克氧和25至385毫克氧之间,而平均值则分别为每公升362和139毫克氧。相应的平均清除率分别达86%和88%。总悬浮固体的平均清除率为73%。相应的残余浓度为每公升95毫克。平均残余油脂为每公升27毫克,其相应清除率达77%。这些处理后流出物的特点与实验室接触器所取得的结果相若。
结论
根据活化淤泥、旋转生物接触器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技术所取得的结果证明,这些技术都适用於处理从调味料制造厂排出的废水。每种处理过程所输出的废水,都符合埃及法律对工业废水排入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相关规定。此外,经接触器处理后的流出物特点,与实验室中接触器所取得的结果相若,因此证实,该厂所装设的旋转生物接触器属有效和可靠。
E. 急求!!!污水水处理中介绍膜材料的翻译
costs
F. 跪求英语高手帮我外文翻译。用软件翻译再帮我改一改也行。我邮箱[email protected]。我qq号:438764864
抽象的。最近的一项研究对环境的影响、消防自动洒水器浇花
记录在一个两部分系列。本文所建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自动消防喷淋技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型火灾
试验是使用同构造和布置客厅。在一个
实现了测试、火extinguishment完全是由消防服务部门的干预,并在
其他的,一个单一的住宅自动消防喷淋系统被用来控制火势,直到
最后extinguishment消防服务,达到了。绿色-总数的比较
天然气生产、数量的房子水灭火,所需的质量
径流,径流潜在影响地下水和废水的表面
和大众的水处理材料之间的两种测试要求。这
结果表明,除了提供生命安全及限制财产损失,
火灾自动洒水装置的使用是一项关键因素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危险因素、环境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
1。
介绍和背景
现在的努力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的或现有的
建筑集中
在正常操作实现改进。工作的重要性,contri -
bution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即,潜在的危害及其后果,因为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被评估过在最近的两项研究[1,2]。
包括在这些研究受到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现状,二氧化碳排放量)
对于办公室和住宅建筑工业设施,适量的危害。这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危险因素对碳的排放特性,说明了,在图1中。
指出了碳排放的情节申请建筑作为时间的函数。注
不,比例扩大规模,但对可读性。较低的
曲线也可以被认为是正常条件下的碳排放量;上部
曲线出现偏差的正常条件下由于一场火灾的。
为住宅租金,火灾风险的贡献与总生命周期
一个家的碳排放量之间没有洒水器浇0.4%和3.7%。这
火灾风险的贡献与总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家乡
减少为0.2%时,因为所有喷头使用大型火灾是消除[3]。
*来函,请寄给Wieczorek:克里斯托弗,电子邮件:Christopher.wieczorek@ >
FMGlobal.com
G. 水垢用蒙语怎么说
水垢
用传统蒙古语表达:
水垢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H. 急求关于水处理的英文原文和翻译,谢谢了
给排水常用名词中英文对照
1、给水工程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和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的工程。
2、排水工程 sewerage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废水的工程。
3、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 给水的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4、排水系统 sewerage system 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5、给水水源 water source 给水工程所取用的原水水体。
6、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的原料水。
7、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8、地下水ground water 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工壤空隙中的水。
9、苦咸水(碱性水) brackish water ,alkaline water 碱度大于硬度的水,并含大量中性盐,PH值大于7。
10、淡水fresh water 含盐量小于500mg/L的水。
11、冷却水cooling water 用以降低被冷却对象温度的水。
12、废水 wastewater 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以及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
13、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
14、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用水对象实际使用的水量。
15、污水量 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对象排入污水系统的水量。
16、用水定额 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7、排水定额 wastewater flow norm 对不同的排水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制订相对合理的单位排水量的数值。
18、水质 water quality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
19、渠道 channel ,conit 天然、人工开凿、整治或砌筑的输水通道。
20、泵站 pumping house 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的房屋。
21、泵站 pumping station 泵房及其配套设施的总称。
22、给水处理 water treatment 对不符合用不对象水质要求的水。进行水质改善的过程。
23、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
24、废水处理 wastewater disposal 对废水的最终安排。一般将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排放土地和再次使用等。
25、格栅 bar screen 一种栅条形的隔污设备,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或其他杂物。
26、曝气 aeration 水与气体接触,进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过程。
27、沉淀 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8、澄清 clarification 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9、过滤filtration 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质物的过程。
30、离子交换法 ion exchange 采用离子交换剂去除水中某些盐类离子的过程。
31、氯化 chlorination 在水中投氯或含氯氧化物方法消灭病原体的过程。
32、余氯 resial chlorine 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和。
33、游离性余氯 fre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
34、结合性余氯 combinative resial chlorine 水中以二氯胺和一氯胺形态存在的余氯。
35、污泥 sludge 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积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或胶体物。
36、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的最终安排。一般将污泥作农肥、制作建筑材料、填埋和投弃等。
37、水头损失 head loss 水流通过管渠、设备和构筑物等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给水工程中系统和水量方面的术语
1、直流水系统 once through system 水经过一次使用后即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2、复用水系统 water reuse system 水经重复利用后再行排放或处理后排放的给水系统。
3、循环水系统 recirculation system 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或处理后循环利用的给水系统。
4、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5、生产用水 process water 生产过程所需用的水。
6、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7、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水。
8、绿化用水 green bel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给水工程取水构筑物的术语
1、管井 deep well ,drilled well 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管井滤水管 deep well screen 设置在管井动水位以下,用以从含水层中集水的有缝隙或孔隙的管段。
3、管井沉淀管 grit compartment 位于管井最下部,用以容纳进入井内的沙粒和从水中析出的沉淀物的管段。
4、大口井 g well ,open well 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5、井群 batter of wells 数个井组成的群体。
6、渗渠 infiltration gallery 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7、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反滤层 inverted layer 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砾层(简称反滤层)
8、泉室 spring chambe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
9、进水间 intake chamber 连接取水管与吸水井、内设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10、格网 screen 一种网状的用以拦截水中较大尺寸的漂浮物、水生动物或其他污染物的拦污设备。其网眼尺寸较格栅为小。
11、吸水井 suction well 为水泵吸水管专门设置的构筑物。
给水工程中净水构筑物的术语
1、净水构筑物 purification structure 以去除水中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等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投药 chemical dosing 为进行水处理而向水中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的过程。
3、混合 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4、凝聚 coagulation 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力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5、絮凝 flocculation A、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曾用名反应。 B、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6、自然沉淀 plain sedimentation 不加注任何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7、凝聚沉淀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加注凝聚剂的沉淀过程。
8、凝聚剂 coagulant 在凝聚过程中所投加的药剂的统称。
9、助凝剂 coagulant 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设加的辅助药剂。
10、药剂固定储备量 standby reserve 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简称固定储备量。
11、药剂周转储备量 current reserve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差异所需的储备量。简称周转储备量。
12、沉沙池(沉砂池)desilting basin ,grit chamber 去除水中自重很大、能自然沉降的较大粒径沙粒或杂粒的水池。
13、预沉池 pre-sedimentation tank 原水中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处理前设置的沉淀池。
14、平流沉淀池 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15、异向流斜管 (或斜板)沉淀池 tube(plate)settler 池内设置斜管(或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或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或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的池。
16、同向流斜板沉淀池lamella 池内设置斜板,沉淀过程在斜板内进行,水流与沉泥均沿斜板向下流动的沉淀池。
17、机械搅拌澄清池 accelerator 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8、水力循环澄清池 circulator clarifier 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19、脉冲澄清池 pulsator 悬浮层不断产生固周期性的压缩和膨胀,促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己形成的泥渣进行接触凝聚页分离沉淀的水池。
20、悬浮澄清池 sludge blanket clarifier 加药后的原水由上通过处于悬浮状态的泥渣层,使水中杂质与泥渣悬浮层的颗粒碰撞凝聚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21、液面负荷 surface load 在沉淀池、澄清池等沉淀构筑物的净化部分中,单位液(水)面积所负担的出水流量。其计量单位通常以m3/(m2.h)表示。
22、气浮池 floatation tank 运用絮凝和浮选原理使液体中的杂质分离上浮而去除的池子。
23、气浮溶气罐 dissolved air vessel 在气浮工艺中,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器。简称溶气罐。
24、清水池 clear-water reservoir 为贮存水厂中净化后的清水,以调节水厂制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并为满足加氯接触时间而设置的水池。
给水工程中输配水管网的术语
1、配水管网 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 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2、环状管网pipe network 配水管网的一种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3、枝状管网 branch system 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4、水管支墩 buttress ,anchorage 为防止由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线适当部位砌筑的墩座。简称支墩。
排水工程中排水制度和管渠附属构筑物的术语及其涵义
1、排水制度 sewer 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2、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种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3、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污水、雨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水的方式。
4、检查井 manhole 排水管渠上连接其他管渠以及供养护工人检查、清通和出入管渠的构筑物。
5、跌水井 drop manhole 上下游管底跌差较大的检查井。
6、事故排出口 emergency outlet 在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把废水临时排放到天然水体或其它地点去的设施。
7、曝雨溢流井 (截留井)storm overflow well ,intercepting well 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来截留、控制合流水量的构筑物
排水工程中水和水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活污水 domestic sewage ,domestic wastewater 居民中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
2、工业废水 in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它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
3、生产污水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被污染的工业废水。还包括水温过高,排入后造成热污染的工业废水。
4、生产废水 non-polluted instrial wastewater 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工业废水。
5、城市污水 municipal sewage ,municipal wastewater 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污水的统称。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生产废水和截留的雨水。
6、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7、水体自净 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ies 河流等水体在自然条件的生化作用下,有机物降解,溶解氧回升和水体生物群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8、一级处理 primary treatment 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净化过程,主要为沉淀。
9、二级处理 secondary treatment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方法继续除去污水不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净化过程。
10、生物处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不稳定有机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和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12、生物膜法 biomembrance process 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13、双层沉淀池(隐化池) Imhoff tank 由上层沉淀槽和下层污泥消化室组成。
14、初次沉淀池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处理中第一次沉淀的构筑物,主要用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15、二次沉淀池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沉淀构筑物,用以分离其中的污泥。
16、生物滤池 biological filter ,trickling filter 由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歇接触,使污水得到净化。
17、生物接触氧化 bio-contact oxidation 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
18、曝气池 aeration tank 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排水工程中污泥和污泥处理的术语及其涵义
1、原污泥 raw sludge 未经污泥处理的初沉污泥、二沉剩余污或两者的混合污泥。
2、初沉污泥 primary sludge 从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3、二沉污泥 secondary sludge 从二次沉淀池排出的沉淀物。
4、活性污泥 activated sludge 曝气池中繁殖的含有各种好氧微生物群体的絮状体。
5、消化污泥 digested sludge 经过好氧消化或厌氧消化的污泥,所含有机物质浓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趋于稳定。
6、回流污泥 returned sludge 由于次沉淀池(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活性污泥。
7、剩余污泥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8、污泥气 sludge gas 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9、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10、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一部分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1、厌氧消化 anaerobic digestion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12、中温消化 mes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33℃-3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3、高温消化 thermophilic digestion 污泥在温度为53℃-55℃时进行的厌氧消化工艺。
14、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或气浮法降低污泥含水量,使污泥稠化的过程。
15、污泥淘洗 elutriation of sludge 改善污泥脱水能的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用清水或废水淘洗污泥,降低水化污泥碱度,节省污泥处理投药量,提高污滤脱水效率。
16、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对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机械脱水。
17、污泥真空过滤 sludge vacuum filtration 利用真空使过滤介质一侧减压,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8、污泥压滤 sludge pressure filtration 采用正压过滤,使污泥水强制滤过介质的污泥脱水方法。
19、污泥干化 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然蒸发设施。
20、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污泥处理的一种工艺。它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污泥加温干燥,再用高温氧化污泥中的有机物,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
排水工程中物理量的术语及其涵义
1、生化需氧量 bioch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于一定期间内(一般采用5日、20℃)进行需氧化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英文简称BOD。
2、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 水样中可氧化物从氧化剂重铬酸钾中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COD。
3、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水样中氧化物从氧化剂高锰酸钾所吸收的氧量。英文简称OC或CODMn 。
4、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 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一般指用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重量。英文简称SS
I. 求助: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翻译 !!!十分感谢
今天的水处理抄设备的设计提供水不袭断满足饮用水标准的龙头。有四种主要考虑参与完成这个:源选择、保护水质、治疗方法及预防recontamination。
筛选、凝血/絮凝法、沉降、过滤、消毒是主要的单元操作参与治疗的表层水。水处理操作完成一个或多个的关键任务:清除悬浮物质,比如沙子和粘土、有机质、微生物、藻类、去除溶解的物质,比如那些引起颜色和硬度,去除或毁灭的病原细菌和病毒。实际的选择取决于处理过程的水源和预期的水质。
这个单元操作用于去除水中颗粒物的混凝沉淀,包括筛选、过滤凝/。
Ozoanation是通过增加臭氧消毒的水,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剂的无机和有机杂质。它的优势是它没有氯的味道和气味,并与氯,这显然不反应的自然有机物形成化合物对人体有害。
活性炭是一种极其吸附剂材料用于水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活性炭是一种两级过程中产生的。首先,一个合适的基础资料,如木、泥炭、蔬菜、或骨的炭化加热材料在无空气。然后炭化材料激活加热后的空气、二氧化碳、或蒸汽燃烧掉任何tars已经和增加其孔径。吸附的气体、液体、固体由活性炭是受温度、酸碱度等水以及复杂的有机食品被移除。
J. 求翻译 污水处理 酌情加分
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小试试验装置)
生物转盘装置图如图3所示。反应池容积为5.19L,等分为四个区域,32个聚乙烯转盘安装在水平轴上由变速电动机带动旋转。每个区域安装8个直径为14厘米的转盘,每个聚乙烯转盘提供的微生物生长面积为0.95m2,转盘一半浸没在水下。转盘转速为4rmp。生物转盘系统之后是一个5L的沉淀池。预处理水不断进入生物转盘系统,其生物单元的水力负荷为0.03m3/m2d。平均有机负荷为0,63gBOD/m2d。
厌氧处理系统
试验在1.7L有机玻璃制成的实验室规模的UASB反应器中进行,其有效反应容积为1.5L,如图4所示。反应器污泥为11.5gVSS/L,接种自邻近的厌氧污泥处理厂。反应器中设置固气分离器。该反应器以8小时和6小时两种水力停留时间连续处理经预处理的污水。
结果与讨论
生产工艺
图5介绍了香料生产的主要流程。香料制作包括各种粉末或液体原料,如番茄,洋葱,辣椒,大蒜柠檬油,橙油,糖和盐等。香料制作有四个过程,磨成晶粒的原料经蒸汽处理形成熔融脂肪材料,然后根据一定的比例与气体成分混合并在配送前进行产品包装。液态香料仅包括两个步骤,根据规定将原料混合,然后包装配送。生产过程中,明确规定清洁各个生产过程的容器。水用于清洁容器并将污染物排入污水系统。一般工艺过程的清洗是污水的又一来源。因此,处理需要在排水管末端进行。
辛苦翻译的哦 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