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靠谱的净水或纯水设备的厂家,求联系方式!
这要看你要的具体设备是什么了?之前我们工厂新上的一个纯水设备是悦纯的。当时是我负责这块,机器的安装调试都是悦纯工厂亲自来人做的,包括调试、试用、讲解全部都说的很清楚。我感觉他们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挺好的,有需要你可以联系下,联系方式是 18156052550 (微信同号)
❶ 人工湿地主要是什么原理啊
人工湿地生物净化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制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等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抄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袭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百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度,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问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主要组成部分:人工基质
水生植物答
微生物
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是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水面式人工湿地(简称FWS)
②潜流型人工湿地(简称SFS)
❷ 论人工湿地处理污废的机制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土地处理工艺,它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中,经常处于饱和状态专且生属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污水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特别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的生活污水或直接对受污染水体的水进行处理,或者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补充。
主要特点:适应性强,能高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建设和运营费用低,要求的管理水平不高,非常适合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缺点就是占地面积比较大,对气候要求比较高,适应性较差。
❸ 人工湿地如何去除水体污染物(简要说明)
人工湿地去来除水体污染物自有好多不同工艺,效果差别较大。
主要看要求了。
如芦苇湿地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啤酒废水、炼油废水、养殖和饲料及食品加工废水等。其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利用香蒲、芦苇、美人蕉等观赏性水生植物,经过1块湿地和3个池塘构成的宾馆和游泳池污水处理系统,在达到去污目的的同时也营造了优美的水体景观。发现进入湿地约50%的总氮是被植物吸收的。
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沉降、过滤、化学沉淀和吸附、微生物反应和植物吸收等反应过程除去水中的污染物。所以湿地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
总的来说COD还不错,可以80%以上,TN不太好,基本超不过60%,TP更差,一般不超过40%,加填料的就另算了,TP效果提升较大。而且北方冬季很考验出水,很容易就超标了,即使做了保温效果也不好。
❹ 人工湿地如何有效发挥湿地的净化作用
湿地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污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地方都开展了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但是,目前人工湿地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人工湿地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比如在黄河以北建设的湿地,冬季难以发挥净化作用,夏季暴雨雨水对湿地造成致命破坏。二是湿地净化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变化影响。三是非专业湿地管理人员的技术及素质直接影响湿地管理,间接影响湿地净化水质效果。四是湿地长期运行,积累的悬浮固体增多,影响水质净化效果。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湿地的净化作用?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积极探索,引进技术。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标准逐步加严,湿地是污水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处理单元,要积极引进创新型技术,因地制宜地管理湿地。
统筹考虑,预先调节。湿地处理工程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既是庞大、复杂的工程,又是稳定、慢节奏的工程,进入湿地处理的污水量可小不可大,不能超过设计流量。湿地处理污水需要时间,必须按照设计停留时间进行规范操作,不可污水快进快出或慢进快出。
培养人才,加强管理。湿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保、水利、林业等行业,要求管理者知识面广。要引进知识型人才,经营好湿地工程。
收割植物,清理杂物。湿地的净化处理功能是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水中悬浮物及营养元素进行吸附、截留沉降,通过水体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消化分解,再由植物体吸收净化,最终去除污染物。需要专人负责对水生植物果实、枯枝进行收割、清运,配备水上交通工具及打捞设备。
制定制度,注意防火。在秋冬季节,地表种植的湿生植物地表以上部分将枯死,而北方秋冬季节降水较少,要制定严格的防火制度。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环保局
❺ 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版工湿地填料上种权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植物的作用。
谷腾环保网上有很多关于人工湿地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工程案例经验,可以参考下~
❻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要点是什么
用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发达国家近十年来才兴起的生态处理法,它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
人工湿地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N ,P ,SS ,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5的去除率可达85%――95%,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中BOD5的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2)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作为异样微生物的有机养分,最终被转化为微生物体及CO2 ,H2O。
人工湿地面积可视情况而言,可在市郊结合部,也可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的附近建造。一些人工湿地属预处理型,在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城乡结合部建造人工湿地,将生活污水排入,利用所种植物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还有些湿地属于加强型,在污水处理厂附近建造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引入,再经过人工湿地的加强处理,提高其水质,然后排入自然水系,作为其补充水源。
人工湿地的分类
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1、浮游植物系统; 2、挺水植物系统;3、沉水植物系统。其中沉水植物系统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在于初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浮游植物主要用于N ,P去除和提高传统稳定塘效率。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流经的方式,可分为表面流湿地(SFW)、潜流湿地(SSFW)、立式流湿地(VFW)。(3)表面流湿地和立式流湿地因环境条件差(易孳生蚊虫),处理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以及对基建要求较高,现多不再采用。故人工湿地大部分采用潜流式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在国外研究应用发展
自西德1974年首次建造人工湿地以来,各种不同的湿地在世界各地已被用来处理大量不同的废水。1996年9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国际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已经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
自由表面流湿地在欧洲发展缓慢。瑞典1994年在Wittgren建一座处理6500PE,占地22公顷的自由表面流湿地。在北美约200座湿地处理系统有2/3是自由表面流湿地,其中一半又是自然湿地。自然湿地的大小从1―1000公顷,其中一半在10-100公顷。
人工自然表面流湿地通常较小,60%小于10公顷。自然湿地水力负荷小于人工湿地。系统水深范围5-90cm,30-40cm较普及。最常用的预处理是兼性或好氧塘,表明许多湿地系统用于现行塘系统的精处理。(4)地下潜流系统在欧洲应用较多,有几百座。在丹麦,德国,英国等国家都至少有200个系统在运行。此技术还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东欧国家。绝大多数系统种植有芦苇,也有种植其它湿地植物的。
在德国大多数系统介质是土壤,人们认为根的生长和芦苇根区会增加和稳定导水性,但几乎所有土壤系统都遇到表面断流问题。为保证潜流,英国和北美绝大多数采用砾石床。虽有些砾石床也堵塞,但主要是由于预处理不足。在欧洲此类系统趋向对近1000PE的乡村级社区进行二级处理;北美则趋向更多人口的高级处理。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则用于处理各类废水。
美国EPA目前正在开发北美人工湿地数据库,地方数据库在其它国家已存在,为减少重复劳动和改良经验湿地设计方法,所有这些湿地都应通过公共数据库使世界各地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能够获得。这样的数据库可减少建设低效湿地的风险。两种湿地的设计指南现已出版,但改良工作仍然需要,有必要更细致的研究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以便在将来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数。竖流湿地在欧洲许多地方投入运行已有几十年。竖流系统至今未广泛使用是因为其需要更细致的建设和介质选择。
最近国际会议上有几篇文章对竖流系统评价很高,目前世界上科技工作者正投入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潜流系统的处理效率可通过选择竖流系统,采用间歇负荷和合理选择介质而获得提高,还可引入一些传统处理技术的理论,如回流。此外,不仅对竖流系统,对所有人工湿地系统都需深入研究以改良优化工程设计参数,还需对系统的长期运行能力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人工湿地不仅可用于城市和各种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还可用于高级处理中的精处理和对农田径流的处理。在有些情况下,人工湿地可能是唯一使用的技术。
出自http://info.ep.hc360.com/zt/rgsd/index.shtml
参考资料:http://info.ep.hc360.com/zt/rgsd/index.shtml
❼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介绍及优点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专种植特属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植物的作用。
❽ 人工湿地和污水处理 告诉你两者结合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低处理成本和具有较好氮磷去除功能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途径净化污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工程应用和净化机理等作了大量的研究; 在湿地系统的构造、配水及组合类型方面也做了深入的探索.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重视.
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除污的主体和核心,在物质的矿化、硝化、反硝化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低温微生物是极端微生物之一,它们有着独特的生理功能适应环境,所以研究这类微生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关于低温菌,目前国内科学家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低温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对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也局限于实验室温控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的处理研究,针对低温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污水处理方面研究极少.本实验研究了低温菌Pseudomonas flava WD-3在不同接种量和水力停留时间时对冬季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并采用Monod 模型对处理效果进行模拟,对扩展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以及强化处理低温废水提供新的方法.
❾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的介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一书的出版社是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是19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