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层泌水处理
A. 如何处理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泌水会引起某些不良的后果,如会引起麻面、塑性开裂、表层混凝土强度降低等问题。泌水以后会使混凝土不均匀,并且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匀的,肯定对混凝土是不利的。泌水部位的混凝土中会产生缺陷,泌水部位水灰比下降的同时,在该部位留下缺陷,导致该部位强度降。泌水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抗服饰能力和抗冻融能力。
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沁水”现象,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从配合比及组成材料的选择出发,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过大、外加剂不要过掺,以及凝结时间要适宜。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尤其要注意砂中0.315mm以下的颗粒含量。水泥的凝结时间不易过长,比表面积不宜过小,颗粒级配不宜过分集中;其次,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再次,施工后要注意及时养护,既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之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又要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表层建立起强度之前散失,尤其是掺有粉煤灰或矿渣的混凝土,由于其早期强度较低,表层没有足够多的水化产物来封堵表层大的毛细孔,若不注意早期充分的湿养护,混凝土表层水分散失较快较多,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亦会导致表层混凝土强度偏低,结构松散。通常,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
B.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原因:
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差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合料的坍落度损失过快,严重时混合料出现速凝、假凝现象。
(2)混合料出现严重的离析和泌水。
(3)混合料对外加剂的需要量大,随外加剂的增加,混合料的坍落度无明显增长,看似外加剂的减水效果差。混凝土硬化后强度明显降低,其它性能也明显下降。
由此,混凝土的严重离析泌水是外加剂与水泥不相适应的情况之一,因此,要解决混凝土严重离析泌水现象,首先应从外加剂入手,结合其他一些项措施综合解决。
2、水泥的保水性差、混凝土的粘聚性低
水泥的保水性差、混凝土的粘聚性低是出现第二种泌水的主要原因。水泥的保水性差可能与水泥本身的细度、颗粒分布等有关,当然也可能与水泥所采用的混合材的品种与数量有关。混凝土的粘聚性差可能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它包括:用水量大、胶凝材料少、砂率不合理、外加剂用量过低或过高等。
3、水泥的品种和成分
不同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时用水量是不同的,即水灰比要求不同,水灰比大者容易产生泌水现象。其内部因素之一是与水泥熟料中掺的惰性材料多少有关,惰性材料是水泥中的填充性混合材料,只起提高产量的作用,一般不超过10%。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时,只有活性材料才参与水化反应,水泥中的惰性材料偏大,如果惰性材料又较水泥粗,对防止泌水现象是不利的。
4、水泥存放时间
水泥存放时间过长,如果保管条件不好,部分水泥会在保存期内发生水化反应,并且这种情况下,颗粒越细的水泥越容易反应,用这种水泥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的粘聚性很差,很容易发生离析和泌水现象。
5、砂率和砂子的级配
砂率小,造成混凝土的粘聚性差,混凝土出现泌水。级配不合理,比如:0.315mm以下的量过少,2.5mm以上的量较多,混凝土的粘聚性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砂中含石量过多时往往会因混凝土的砂率低出现离析泌水。
6、水灰比
水灰比偏大,胶凝材料少,也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泌水现象。因此在混凝土生产时应严格监控用水量的变化,防止用水量严重超出设计用量,这也是生产控制的关键和难点。
7、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过程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过程很多是搅拌站难以控制的。这种情况下的离析和泌水多为等待时间过长和加水、加外加剂过量所至。
二、解决途径:从原材料入手解决混凝土泌水
1、水泥
水泥单纯过细对保水性不一定有什么好处,最关键是要看水泥的颗粒分布是否合理。当然水泥熟料在存放过程中受潮肯定会对克服混凝土泌水不利。因此,从水泥入手解决混凝土泌水多数问题应由水泥生产企业处理。
2、掺合料
掺合料的应用是从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角度来说的,合适的掺合料能够解决紧靠水泥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应用Ⅱ级粉煤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粘度,比较适合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应用;粉煤灰对外加剂的需求量较小,不会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粘度,因此,比较适合应用在高强混凝土中。在混凝土中加入超细活性或非活性掺合料,混凝土的粘度将大大增加,从而解决混凝土的泌水。
3、外加剂
泌水现象与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可从多方面来理解,首先:
(1)由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入手解决混凝土泌水。
(2)增加混凝土稠度:增加混凝土的稠度是解决混凝土泌水的根本途径。
(3)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用水量,使混凝的单方用水量大大减少,混凝土保持同样稠度的用水量的降低,使混凝土的只有水总量大大降低,使混凝土无水可泌,自然就能解决混凝土的泌水问题。
(2)混凝土基层泌水处理扩展阅读:
混凝土泌水的危害
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减弱了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致使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极易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C. 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
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 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水分要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需要经过较长的距离,犹如经过弯弯曲曲的微细水管,最后到达表面。如果各种颗粒级配好,堆积密实,孔隙微细,则水分泌出需要经过的距离很长,则会使泌水量减小。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通道被阻断,泌水量也会减小。 2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是有影响的,首先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匀产生的,泌水以后的混凝土组分变得不均匀,混凝土在泌水部位产生空隙缺陷,导致该部位的抗压、抗拉强度并不会由于该处的水灰比下降而升高,反而是强度降低了,这些部位强度的下降会造成混凝土整体强度降低。不过,泌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有限,但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及防止钢筋锈蚀等耐久性能的影响则很大。从泌水的产生机理可知,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从里到外贯通的通道,虽然这些通道很难直接或通过仪器观察到,但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求很高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影响很大,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抗冻性能影响也很大,这是由于来自海水中的具有极强穿透能力的氯离子、含盐雾潮湿大气中的氧和湿气等腐蚀性介质很容易沿着泌水留下的通道进入混凝土内部,到达钢筋表面引起钢筋锈蚀或者直接与水化产物发生腐蚀反应;同样由于泌水通道的存在,使长期受风霜雨雪侵蚀的混凝土内部很快达到水饱和状态,高度饱和的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很快产生冻融破坏,这对于抗冻混凝土来说是不允许的。还有,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泌水,水蒸发量超过一定程度,由于毛细管的收缩作用,就会在混凝土表层产生塑性收缩,由于砂石比重大于水泥浆体比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收缩,如果混凝土终凝前抹压不够和养护不及时,就会产生塑性裂缝,这些裂缝的产生,同样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泌水挟着水泥沿着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接触面溢出,引起砂线、露砂等不仅只是外观质量缺陷,也是直接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质的内部质量问题。 3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水泥、配合比、含气量、外加剂、振捣过程等。 3. 1水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水泥影响混凝土泌水主要与其反应活性、细度、颗粒形貌等有关。水泥细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则湿润水泥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润湿水量较多;同时如果水泥较细,其反应活性增加,初期反应所需要的结合水也会增加。这两部分水的增加会使可以溢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对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较细的水泥会细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连通性,导致泌水通道数量减少和泌水通道距离增大,使得泌水量减少。 3. 2掺和料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均属于活性掺和料,它们都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化硅、氧化铝。这些物质都具有比水泥更多的球形颗粒,颗粒圆整、表面光滑、粒度较细、质地致密,这些形态上的特点促使水泥浆体的需水量降低,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可泵性,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较少;掺入适量的高细度优质掺和料,减少混凝土拌和物泌水主要原因就是不论掺和料在混凝土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最终的结果就是使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强度增加,同时减少浆体沉降离析,拌和物保水性和均匀性较好,阻碍了水分泌出。从混凝土拌和物发现,随着掺和料细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好,泌水减少但是随着掺和料细度的增加会使混凝土的可泌水数量增大。 3. 3配合比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水泥用量和砂率。水泥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会使拌和物颗粒的总比表面积增加,润湿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减少。同时,细颗粒用量增加,会使泌水通道长度增加,对减小混凝土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对减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单位用水量与泌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用水量增加,会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3. 4含气量对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在未加引气剂时,有约0. 5% ~2%的含气量。这种气泡大小很不均匀,形状也不规则,很容易破裂,对强度有害。而加入引气剂可明显使气泡细腻、均匀、形状规则、呈球形。这些球形气泡如滚珠一样,起着润滑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大大改善。一般说来,引气量控制适宜的话,掺入引气剂的混凝土减水率可达7% ~9%。引气剂的加入,可使混凝土的粘度增大,泌水显著减小。 3. 5减水剂对泌水的影响 根据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极性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周围,使得颗粒之间相互排斥,减少絮凝作用,释放被水泥颗粒包裹的水分,同时使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水层变薄,所需的润湿水量大大减少。以此机理,减水剂会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使泌水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同样坍落度的混凝土所需的拌和水量大大减少,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减少。最终的泌水情况取决于哪种作用起主导作用。 3. 6施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4解决混凝土泌水的途径 (1)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水泥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 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等。 (3) 减水剂方面,选用泌水较小的减水剂。如使用木质素磺酸钙、WF减水剂、建1减水剂等减水剂,可降低混凝土孔隙孔径,使其形成大量分散极细的气孔,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 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相应采取尽快排除泌出水分的措施,如吸水模板、真空作业或离心成型等工艺;在泌水过程临近结束时,使用二次捣实的办法,则可使实
D. 混凝土后期泌水的原因跟解决方法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混凝土在运输、泵送、振捣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 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对混 凝土内部结构破坏影响极大, 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 率和泌水量。混凝土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根据各 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泌水的机理进行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过大。水灰比越大自由水就越多,水 与水泥分离的时间就越长,水泥的凝结时间就越长;
2、外加剂减水率过大,掺量过多。外加剂的会造成新拌混凝土 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 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
3、施工振捣过程中由于过振导致混凝土泌水增大。混凝土在泵 送过程中的压力会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受到破坏, 泵送至施工部位时混 凝土拌和物还处于液化状态, 混凝土自身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
二、混凝土泌水的控制方法
(一)配合比
1、选用合适的原材料;
2、通过改善优化配合比控制混凝土泌水;
3、通过掺入掺合料控制混凝土泌水;
(二)外加剂 选用泌水率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如果在配合比及原材 料固定以及满足标准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找准外加剂合适的掺 量,从而避免因减水率过高导致混凝土泌水。
(三)施工过程 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加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 认识,改掉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易施工的陋习。
E. 混凝土泌水问题怎么解决
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虽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却经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发展,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气量、泌水性等。并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经常出现,同时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严重危害着混凝土的质量,由于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没有哪个因素能起关键作用,不能通过该因素直接解决泌水问题。因此,必须从混凝土泌水的原理着手,通过出现的病害,提出解决办法,下面就是我们在抚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见的混凝土泌水现象,谈谈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预防和减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产生泌水的原因
一般认为,混凝土拌和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浇筑构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现象称为泌水。泌水的通道产生在水泥浆与固相骨料之间,同时伴随着泌水现象的出现。混凝土由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等拌和硬化而成,质量好混凝土应该是所有组分及气泡分布均匀稳定。产生不均匀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这两种情况即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离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产生不均匀的直接原因是各组分密度不同导致沉降或上浮。前两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的宏观不均匀性。泌水后的混凝土在宏观上仍然是均匀的,但是会导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匀和内部局部不均匀。
根据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状态,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划分为结合水、润湿水与自由水。水泥中反应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后可能会发生水化反应,消耗部分水,这部分水定义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这部分水不能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也无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干燥状态的水泥、骨料等以后,水泥和骨料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使干燥的材料湿润,这部分水受到固体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邻近部位的水分置换,定义这部分水为润湿水;混凝土中其余的水分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润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润滑效果,这部分水与固体材料的联系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后上浮,形成泌水,这部分水也称为可泌水分。
水分要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需要经过较长的距离,犹如经过弯弯曲曲的微细水管,最后到达表面。如果各种颗粒级配好,堆积密实,孔隙微细,则水分泌出需要经过的距离很长,则会使泌水量减小。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通道被阻断,泌水量也会减小。
2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是有影响的,首先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匀产生的,泌水以后的混凝土组分变得不均匀,混凝土在泌水部位产生空隙缺陷,导致该部位的抗压、抗拉强度并不会由于该处的水灰比下降而升高,反而是强度降低了,这些部位强度的下降会造成混凝土整体强度降低。不过,泌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有限,但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及防止钢筋锈蚀等耐久性能的影响则很大。从泌水的产生机理可知,水分从混凝土内部泌出到表面,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从里到外贯通的通道,虽然这些通道很难直接或通过仪器观察到,但对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求很高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影响很大,对混凝土的抗腐蚀、抗冻性能影响也很大,这是由于来自海水中的具有极强穿透能力的氯离子、含盐雾潮湿大气中的氧和湿气等腐蚀性介质很容易沿着泌水留下的通道进入混凝土内部,到达钢筋表面引起钢筋锈蚀或者直接与水化产物发生腐蚀反应;同样由于泌水通道的存在,使长期受风霜雨雪侵蚀的混凝土内部很快达到水饱和状态,高度饱和的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很快产生冻融破坏,这对于抗冻混凝土来说是不允许的。还有,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泌水,水蒸发量超过一定程度,由于毛细管的收缩作用,就会在混凝土表层产生塑性收缩,由于砂石比重大于水泥浆体比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收缩,如果混凝土终凝前抹压不够和养护不及时,就会产生塑性裂缝,这些裂缝的产生,同样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泌水挟着水泥沿着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接触面溢出,引起砂线、露砂等不仅只是外观质量缺陷,也是直接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性质的内部质量问题。
3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几乎与混凝土生产的所有环节有关,如水泥、配合比、含气量、外加剂、振捣过程等。
3. 1水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水泥影响混凝土泌水主要与其反应活性、细度、颗粒形貌等有关。水泥细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则湿润水泥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润湿水量较多;同时如果水泥较细,其反应活性增加,初期反应所需要的结合水也会增加。这两部分水的增加会使可以溢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减少,从而对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较细的水泥会细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连通性,导致泌水通道数量减少和泌水通道距离增大,使得泌水量减少。
3. 2掺和料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均属于活性掺和料,它们都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化硅、氧化铝。这些物质都具有比水泥更多的球形颗粒,颗粒圆整、表面光滑、粒度较细、质地致密,这些形态上的特点促使水泥浆体的需水量降低,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可泵性,坍落度的经时损失较少;掺入适量的高细度优质掺和料,减少混凝土拌和物泌水主要原因就是不论掺和料在混凝土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最终的结果就是使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强度增加,同时减少浆体沉降离析,拌和物保水性和均匀性较好,阻碍了水分泌出。从混凝土拌和物发现,随着掺和料细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好,泌水减少但是随着掺和料细度的增加会使混凝土的可泌水数量增大。
3. 3配合比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水泥用量和砂率。水泥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会使拌和物颗粒的总比表面积增加,润湿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减少。同时,细颗粒用量增加,会使泌水通道长度增加,对减小混凝土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对减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单位用水量与泌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关系保持不变,用水量增加,会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3. 4含气量对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在未加引气剂时,有约0. 5% ~2%的含气量。这种气泡大小很不均匀,形状也不规则,很容易破裂,对强度有害。而加入引气剂可明显使气泡细腻、均匀、形状规则、呈球形。这些球形气泡如滚珠一样,起着润滑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大大改善。一般说来,引气量控制适宜的话,掺入引气剂的混凝土减水率可达7% ~9%。引气剂的加入,可使混凝土的粘度增大,泌水显著减小。
3. 5减水剂对泌水的影响
根据减水剂的作用机理,极性分子吸附在水泥颗粒周围,使得颗粒之间相互排斥,减少絮凝作用,释放被水泥颗粒包裹的水分,同时使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水层变薄,所需的润湿水量大大减少。以此机理,减水剂会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使泌水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同样坍落度的混凝土所需的拌和水量大大减少,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减少。最终的泌水情况取决于哪种作用起主导作用。
3. 6施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4解决混凝土泌水的途径
(1)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水泥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2) 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等。
(3) 减水剂方面,选用泌水较小的减水剂。如使用木质素磺酸钙、WF减水剂、建1减水剂等减水剂,可降低混凝土孔隙孔径,使其形成大量分散极细的气孔,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4) 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相应采取尽快排除泌出水分的措施,如吸水模板、真空作业或离心成型等工艺;在泌水过程临近结束时,使用二次捣实的办法,则可使实
F. 如何解决混凝土滞后泌水问题
1、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秋冬季节混凝土砂石等原材料本身温度很低,混凝土回在生产搅拌的过程中,外加答剂的减水释放速度也远不及夏季那么迅速。混凝土出机210mm左右坍落度,可混凝土还在半路上就已经离析了。所以,秋冬季节适当地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让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尽可能多的释放,有助于对混凝土后期状态进行提前预判。
2、降低聚羧酸减水剂里面的保坍组分比例
采取缓凝剂和聚羧酸保坍剂与减水型的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进行复配。然而聚羧酸保坍剂有滞后释放减水的效果,环境温度和材料温度低时,往往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滞后坍落度变大甚至泌水的问题进入秋冬季节,尽量降低聚羧酸保坍剂的复配比例。同时在缓凝剂的选择上,避免选择温度敏感性比较大的缓凝剂。
3、加快聚羧酸母液减水性的释放速度
。
4、聚羧酸减水剂组分里增加黏度调节剂组分
G. 混凝土泌水后如何处理可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混凝土泌水后,要尽快组织工人收砼面子,收好砼面之后,及时覆盖砼保温养护。始回终保持砼答表面湿润哦(冬天就不要了)。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含水量之比)。
H. 怎样解决突发的混凝土离析泌水的方法
这个一般要减少外加剂掺量。要调整的话,只能退回搅拌站处理
I. 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离析泌水怎么处理
混凝土产生泌水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水泥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二,过振引起的回离析,在答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三,坍落度过大也容易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四,减水剂的原因,减水剂和水泥不溶,也可以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五,运距过长或用农用拖拉机运输砼,有时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六,砼下料的垂直落差过大,产生离析,也很容易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控制防止措施,如何控制让其不产生泌水,针对以上各点实施不同的方法: 一,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泥泌水的问题,这就要厂家生产水泥时解决;二,振捣砼时控制时间,一般以振捣后砼表面不翻泡为宜;三,坍落度按照设计控制;四,减水剂在掺加时要做相溶实验,避免出现减水剂的副作用;五,在运距稍长时一般采用砼搅拌车运输,避免用农用运输车运输;六,砼垂直下料落差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下料,使砼和接触面发生的冲击作用得到缓冲,以免砼发生离析,出现泌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