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中水回用
A. 郓城县天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郓城县天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2010-05-19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注册成立的有限回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答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水浒东路东段路北。
郓城县天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725555241035C,企业法人王贤,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郓城县天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污水处理、净化;中水回用;市政工程建设。(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0194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3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郓城县天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B. 国电菏泽电厂的企业现状
菏泽发电厂,是一座发展中的国家大型发电企业,现装机容量850WM,其中,一期安装2×125MW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7.06亿元。二期安装2×300MW燃煤机组,是山东省首次采用进口W火焰炉,工程总投资35.11亿元。全厂现有职工1713名,其中中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59.07%。 火电厂既是“煤老虎”,又是 “大水牛”,在当前竞价上网的严峻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北方,水资源紧缺已逐渐成为电力发展的瓶颈,如何开源节流,寻求新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火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城市中水回用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势所趋。城市中水水量大且稳定,经深度处理后,作为火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源切实可行,既体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思想方针,又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同时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菏泽发电厂是能源消耗大户,一年要燃烧掉370万吨煤炭,同时也是水资源消耗大户,一年要蒸发掉2000万吨水。离电厂不远的菏泽市污水处理厂,自运行以来,每天要花数万元的资金处理城市污水,之后就白白地排放到河里。为提高中水的利用效率,菏泽市润泽再生水利有限公司与菏泽发电厂两家签订了中水利用协议。目前,菏泽市润泽再生水利有限公司每天向菏泽发电厂输送中水1万吨左右。
菏泽发电厂、菏泽市污水处理厂、菏泽市环保局三家单位,各算了一笔“开心账”:菏泽电厂通过中水回用工程,解决了三期工程用水紧缺问题,菏泽市污水处理厂通过向菏泽电厂出售中水,一年可获得500多万元的收益,弥补了污水处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使菏泽每年可减少COD排放70吨。
目前,菏泽发电厂三期工程使用的水,有三分之二来自二十公里以外的黄河,有三分之一来自电厂所在地的菏泽市润泽再生水利有限公司处理好的中水。将来条件成熟了,将把菏泽发电厂三期工程全部用水改为中水。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对减少污染排放作出自己的贡献。
C. 关于水利的名言
三个代表是指针,保先教育引航程。
经济社会要发展,惜水节水必先行。
高楼万丈平地起,节水型社会是基础。
法规行政和经济,全面协调促进步。
制度建设是关键,重建轻管要改变。
要想发展新水利,科学技术应为先。
城乡一体水权明,以水定产观念新。
水价杠杆作用大,中水回用求先进。
因地制宜都兼顾,资源统筹摆第一。
信息传输与管理,硬件软件联一起。
此事不仅靠水利,同时还需我和你。
建言献策谋发展,同心同德共出力。
农业用水是大户,节水灌溉是出路。
减少水量降定额,科学灌溉效益多。
整地铺渠地口闸,常规节水定靠它。
大地改小和沟灌,不应深浇和满灌,
地膜覆盖好处多,节水除草又增效。
滴灌管灌微喷灌,高新节水随处见。
省水保灌扩面积,持续发展有潜力。
工业是咱重头戏,它的用水莫忽视。
用水耗水高比例,除了农业它第一。
十成水中它占三,利用水平还很低。
必须引进高技术,利用效率往上提。
家庭用水系你身,人人节水才能成。
洗衣做饭冲马桶,点滴节约要上心。
一水多用好处多,出门别忘把水关。
滴滴水,别小看,日积月累成大患。
为了他人也为己,莫把节水当小事。
提高意识把水节,人水和谐是目标。
节水甭用别人管,自己事情自己干。
生态环境得改善,家乡定能换新颜。
回过头来瞧一瞧,水务职工真自豪。
稠水治理见奇效,人饮项目效应高。
渠系改造系万民,实惠众多人称好。
河道治理惩水患,定能走上节水道。
天更蓝,水更清,居更佳,人更美。
只要我们齐努力,定能开创新天地。
水利人 文 / 海上王侯
??每到阴雨霏霏,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水利人。这个时候的水利人,满脑子都是水情、雨情,他们一边盼望着雨水能够蓄满河沟塘坝,一边又担心着雨水超出控制标准而形成水患。他们看起来无疑是不快乐的,满脸的疲倦、一身的泥水、伴着刺耳电话声的不眠之夜,如果说他们能从雨中寻找哪怕丁点的闲情逸致,那是假话。但若因此断定他们不快乐,也是因为不了解他们。事实上,当干涸的河床蓄满清水,当汤汤大水却造不成危害,水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
??水利人的快乐简洁而不张扬。汛期过后的第一个休息日是水利人默认的节日。在那天,年轻人更喜欢把快乐带到梦里去慢慢体会,似乎一个长长的好觉就能把多少天来的疲倦忘掉;女士们则会把快乐带到对小家庭的拾掇上,好像一天的洗洗补补就能驱走阴雨连绵带来的潮气,那一天不仅是她们的节日,更是丈夫和孩子的节日;而水库边的老水利则喜欢在雨后看粼粼的水纹里跳舞的白鲢,或者在黄昏拈一盅酒在自家的小房里自得其乐,这时候的老水利是颇有几分酒量的,常年雨淋水浸的关节肿胀变形,酒就变成了他们疗伤的佐药;更多的水利人在汛期过后,又投入到新的建设中,他们对快乐的认识近似于画家,区别在于画家的作品在画布上,而水利人的作品在大地上,那些无声的水利工程积聚了水利人太多的希冀和快乐。
??水利人在工程建设上是成功的,但水利人在构筑“家”的概念时却并不胜任。家这个概念,在水利人的眼里是亲切而又陌生的。对于水利人而言,一年四季,除了汛期,就是建设的季节,坐在家里的热炕头和家人聊上一晚是很多人的奢望。水利人最熟悉的不是家人,而是值班室里的那台电话和爬山涉水都不怕的那辆老吉普。有不少水利人当初选择工作时是为了照顾家庭,但真正工作起来,却很少回到距离不过几百米的家,固然不能与孩子享受一起度假的快乐,甚至连老人去世时,不少人都没能见到他们最后一面。服侍老人与孩子的“权力”被水利人的配偶一把揽了过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水利人的配偶称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佣人”,语气中有着丝丝无奈,更多的是包含着只有两个人才能听懂的关爱。因此,水利人所筑起的一道道拦水坝,更形象的表述应该是一家人的肩膀。
??顾不上家的水利人,从严格意义上讲衣服并不洁净,经常爬山涉水,裤脚上便常附着星星点点的泥水。但这并不表示水利人不爱美,他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常常用近乎挑剔的眼光审视工程。水利人把美感更多地留给了河川、留给了高山,在他们的眼里,哪里的水龙舞起来,哪里的山川秀起来,哪里的荒地绿起来,哪里就是水利人共同的骄傲。水利人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把最深的感情倾注给了山川河流,在充斥泥浆的工地、在洪水肆虐的江河、在岩石裸露的荒山,都有他们在挥汗如雨,他们从来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个信念:让山河造福人民。
??如同无语的山河,水利人是一个沉默的群体,自己的故事总是一个人在默默地咀嚼,仿佛那才是一个可以抗拒洪水、改造山河的成熟的肩膀。
D. 单县润泉中水处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单县润泉中水处理有限公司是2017-07-27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北外环污水厂南邻。
单县润泉中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722MA3FAEBP3F,企业法人廉民,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单县润泉中水处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单县润泉中水处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E. 菏泽市水利局的大事件
治淮60年来,菏泽市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挖治理河道,加强涝洼地治理,初步建成防汛排涝、抗旱灌溉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中国成立时,菏泽地区水系紊乱,排水能力极弱,内涝灾害频繁。在1952年郓城县十二连洼试办沟洫畦田工程取得较好效果后,相继在全市范围内兴修沟洫畦田,以拦截径流、分割雨水、就地入渗、减少洼地积水。这项工程的兴办,在一般雨型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治涝作用,但是这项工程治涝标准低,遇超标准降雨量时,涝灾仍不能避免。在当时缺乏排水设施条件下,通过对涝洼治理中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以排水为基础,按水系进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涝灾之苦。为此,从1965至1972年,菏泽市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涝分开”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水系调整,先后开挖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东鱼河开挖治理,对降低南阳湖水位,减轻万福河流域洪涝灾害效益非常显著。洙赵新河开挖后,为洙水河、赵王河上游排水打通了出路,减轻了梁济运河的洪水压力。期间,还对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的干、支流进行了开挖治理。通过连续几年的水系调整和河道治理,菏泽市境内形成了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太行堤河和黄河故道五个水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雨大成内涝、雨小客水淹的历史局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治水工程仍以治涝为主,重点对排水骨干河道进行了支流配套,先后开挖了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胜利河、鄄郓河、郓巨河等较大支流,建成了一大批排涝泵站和控制建筑物,为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同时相应治理了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5条,50至100平方公里的支流41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排水沟92条,整个菏泽市的排水能力是解放初期的6.5倍。洙赵新河流域遭遇1993年连续特大暴雨后,当年开始又对该流域内的洙赵新河干流和支流进行了清淤治理,同时清淤拓宽了闫潭引黄送水干线,2000年后再度清淤治理东鱼河干支流。进入二十一世纪,菏泽市又大规模对河道和灌区进行了工程配套,实施了东鱼河和洙赵新河二期工程配套,以及六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4-2006年维修改造市管桥梁370座、县管桥梁500座。
菏泽市先后成立了东鱼河、洙赵新河、闫谭、谢寨引等工程管理处,加强了对市级骨干水利工程的管理。1980年前后,全市水利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向管理,开展了水利工程查安全、查标准、查效益、定措施、定综合经营、定发展规划的“三查三定”工作,摸清了工程现状,建立了技术档案,加强了经营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2008年对未完成了四个工程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造,使工程管理处的经费来源由单位自理改为财政拨款。2005年开始实施以队伍建设优秀、工程管理优良、综合经营优化、闸所环境优美、安全运行无事故为内容的“四优一无”闸管所达标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闸管所基层队伍稳定、管理水平提升。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夏季防汛除涝建设会战,加上每年一次的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改善了田间排灌条件。
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菏泽市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199条,长3157公里。其中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条,长949公里;100-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条,长832公里;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151条,长1376公里。骨干河道主要有洙赵新河、洙水河、鄄郓河、郓巨河、郓城新河、万福河、东鱼河、东鱼河南支、东鱼河北支等。设计除涝流量1619m3/s,防洪流量3330m3/s,除涝面积达到552万亩。全市现有机井保有量达到13.5万眼,年均引黄河水12亿立方米。目前,菏泽市基本实现了“河河相连,河沟相通”和“旱能浇、涝能排”的防汛抗旱建设目标。
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
治淮60年来,菏泽市平原水库建设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以蓄水发展灌溉为目的,兴修了太行堤水库、浮岗水库等;以向城乡居民和企业供水为目的,兴建了西城水库、临濮沙河水库、南湖水库等。现在菏泽境内有1座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总库容为2.15亿立方米,总兴利库容为2.00亿立方米。
1958年至1960年,菏泽市以引蓄黄河水、发展农业灌溉为目的,利用黄河故道和背河洼地,在曹县兴建了竹节式太行堤水库群,同时兴建了浮岗、智楼、党楼三座附属水库。成武县智楼和党楼水库库容分别为0.4、0.22亿立方米,是利用常年积水的死洼而成,浮岗水库是利用了单县南部咸丰故道和二堤之间的洼碱地而成,库容0.95亿立方米。太行堤水库的南堤利用了高出地平线近10米的故黄河高滩,水库总面积为248平方公里,自上而下由白茅、魏湾、刘同、万楼、土山集、仲堤圈、望鲁集等七个水库串联而成,总库容为9.4亿立方米,各库之间均筑有格堤,格堤之间用连通沟连接,并建有节制闸,以调节水位。1958年建成并蓄水。但由于施工质量差、截渗工程弱、灌区工程不配套,造成水库倒闸塌方、周边土地盐碱化、灌区内涝现象严重,1962年停蓄还耕,库区移民陆续返库定居。随着农业发展抗旱用水的需要,1972年恢复了太行堤三库的小面积蓄水工作,1983年菏泽市开始利用曹县太行堤三库和单县浮岗等水库等进行调蓄。浮岗水库1997年被列入山东省平原水库投资计划,次年开工建设,水库面积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总投资9828万元,2000年蓄水运行。
2009年,菏泽对浮岗水库和太行堤三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单县浮岗水库工程总投资941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大坝工程、连库闸工程、泄水洞工程、入库涵洞工程、出库涵洞工程,泵站工程。曹县太行堤水库工程总投资546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围坝工程、引水闸工程、泄洪闸工程、退水闸工程、放水洞工程、排渗泵站工程。两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2010年底完工。
为向工业供水,1990年建成了鄄城县临濮沙河水库,水库距菏泽电厂24.8公里,总库容1225万立方米,自建成以来一直向菏泽电厂供水。2008年建成的开发区南湖水库,是东鱼河截污导流扩大治理工程中的一部分,占地1300亩,库容400万立方米,主要向城区工业供水,兼做城市水利风景区。为向城区居民供水,2007年建成了牡丹区西城水库,水库呈不规则八边形,占地3380亩,库容1290万立方米。西城水库较好解决了菏泽城生产生活供水不足、饮用水水质差的问题。2009年5日,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调研菏泽水利工作时指出,要利用平原水库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随后在6月召开的全市饮水安全暨防汛除涝工程建设现场会上,对饮水安全工作提出了“四个转变”,即工作目标上由喝“方便水”转变为喝“安全水”,水源选择上由地下水转变为地表水,规划思路上由行政区划为主转变为供水区域为主,工作重心上由进度质量并重转变为质量优先兼顾进度。地表水源主要就是利用平原水库引黄黄河水。
近年来,菏泽市平原水库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建成了浮岗水库、太行堤水库、界牌水库、鸭子圈水库、西城水库、临濮沙河水库、南湖水库等;正在建设的大野水库、文亭湖水库、坝头水库即将完工。今后再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到每县至少有一个平原水库,并逐步把所有水库逐步串联起来,进一步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 治淮60年来,菏泽市水土保持事业跨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累积投资889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
菏泽市地处黄泛平原,由于受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致使风沙区面积大,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境内水土流失有风蚀和水蚀两种,并以风蚀为主。风蚀一般在2-5月份最为严重,其次是11月至次年的1月,水蚀一般在6-9月份为最强。另外,随着生产建设、资源开发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加剧了水土流失。菏泽市水土流失重点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东沟、临濮沙河、郓城新河,以及东明县境内因黄河决口遗留下的三条沙带。1984年菏泽地区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各县也相继设立了水土保持办公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得到规范和加强,全市共有监督执法队伍280人,累计开展水土保持执法检查360次,查处违法案件50多起,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1995年出台了《菏泽地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随后各县(市)政府相继颁发了《水土保持法》的实施办法,全市风沙区重点乡镇,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细则,重点治理片内的行政村也都制订了水土保持村规民约。
60年来,菏泽市为全面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集中、连续、综合治理。以治沙改土为中心,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发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菏泽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农田114696公顷、水保林43814.1公顷、农田林网28239公顷,种草1104公顷,建成小型蓄水保土工程921座,落实治理成果管护面积62367.5公顷,完成土石方2755.78万方,总投资8896万元。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示范工程。如巨野太平、定陶陈集、郓城西沙河、曹县邵庄、单县高韦庄、鄄城张楼风沙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凡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地区,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治理区林木覆盖率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万立方米,保土量35.7万吨,年可增加粮食产量746.7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482.3万元。
近几年来,菏泽市水利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指导,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示范小流域为目标,在继续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目前,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885公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筑路、采矿、房地产、取土等,对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加剧,造成了水土流失。菏泽市水利局主动与项目业主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向项目单位积极宣传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及履行水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深入一线,调查取证,建立项目档案,积极为市县招商引资项目补编了水保方案。通过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使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执行工作得到了有效实施。全市共收缴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00余万元。今后,菏泽市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实施,采取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治淮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菏泽市水资源管理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着力强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绩。
菏泽市可利用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黄河客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56毫米,每年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6.21亿立方米、地下水16.7亿立方米,当地人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98立方米。自1965年以来每年平均引黄河水12.78亿立方米。
菏泽市出台了《菏泽市地表水源地保护办法》、《菏泽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强化了水资源管理职能,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力量,提升了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社会认知度。通过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增强群众惜水节水意识,营造节水社会氛围,使节约用水工作深入人心。大力推广普及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摒弃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着力发展喷灌、微灌以及小白龙等节水灌溉方法。在城市新建小区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加强工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落实的监管,严格审查新上项目“节水”三同时,把节水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2006年以来全市万元GDP取水量连续每年下降幅度都在9%以上。
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立法,严格落实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细化水源地保护各项措施,落实水源地保护责任,对省划定的8个地表水一级水功能区和14个二级水功能区进行严格分类管理,开展了全市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对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进行经常性化验检查,加强河道取水口、排污口的巡查工作。2008年开展了大规模封闭自备井和严查违法打井的活动,出台《菏泽市地温空调用水管理办法》,推进地热井开采、低温空调用水的规范化管理。
2001年菏泽市各县区相继挂牌成立水务局。2007年开始着手谋划推进城乡水务统筹工作,编制了《关于加快实施城乡水务统筹示范工程的调查报告》、《菏泽市水务统筹示范工程规划方案》等文件,2008年12月25日,菏泽市委召开常委会确定启动实施市级水务统筹改革工作。将原隶属于市建设局的市自来水公司、西城引黄供水水库、污水处理厂、节水办,原隶属于市市政局的城市防汛、排水所、赵王河公园管理办公室、环城公园管理办公室等机构、职能、资产和人员全部划转市水利局。菏泽市市级城乡水务统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务一体化管理框架基本形成。
积极开展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强对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编制完成《菏泽市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等水资源规划,为全市水资源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凡是新上项目需用水的,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依法办理取水许可,2009年全市统一换发了新版取水许可证;2007年开始投资100余万元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建成了以用水大户为主的水量监测系统、以市管河道节制闸为监测点的地表水监测体系、以城区地下水监测为主的地下水位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规范自备井用户的管理,对全市所有自备井进行了登记,对取水井拍照存档,为加强取用水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按照省政府135号的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水资源费的征管工作,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征管秩序明显得到规范,征收数额逐年上升,全市水资源费征收总额已由2003年的不足40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1400多万元。 菏泽治淮6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人定胜天”思维方式到“尊重自然、维护生态”治水理念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菏泽治淮坚持人水和谐目标,形成了以生态河道为线,以水利风景区为点,以水生态价值为魂的生态水利发展框架,有效提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
加快生态河道治理。在基本完成骨干河道清淤治理的基础上,实施堤防全线绿化美化,构筑了1000公里的生态长廊。严格河道排污口审批管理,加强22个水功能区管理,坚持对3条河流断面水质进行经常性监测,努力促进水质改善。对东鱼河截污导流工程进行扩大治理,调蓄能力由400万方增至800万方。
加强水资源生态性开发。出台《菏泽地表水源地保护办法》,对重点水库、河道和城市供水水源地实施严格保护。确立以黄河水为水源的饮水安全思路,加快水库功能置换,规划新建10座平原水库,积极构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有效涵养地下水源,关闭菏泽城区自备井210眼,地下水超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行集中、连续、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农田114696公顷、水保林43814.1公顷、农田林网28239公顷,种草1104公顷。治理区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万立方米,保土量35.7万吨。
加强水体生态性治理。菏泽市区现有污水管网130公里,覆盖率为30%;建成和在建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9万吨,污水处理率为85%。年均为赵王河公园和环城公园补水换水近1亿立方米,加强公园水体日常物业化保洁管理,在赵王河公园投放260万尾鱼苗,水体生态系统结构逐步建立。
加强水工程的生态性建设。力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中,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正在实施的东鱼河截污导流工程,不仅是拦蓄部分县区下泄中水、加强中水回用的公益性工程,还将是横贯菏泽城区南部的独特景观带。工程完工后,将建成长达15.1公里的生态水域,河面宽度190米,水域面积约5350亩,构筑成菏泽城南一条碧绿的飘带。
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步伐。全市已形成11处水利风景区。赵王河公园全长8公里,总面积为3046亩,其中水面面积1457亩,从南至北分为城市公园、文化休闲绿地、多样性主题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及旅游区4个景观区,已成为菏泽市区最具现代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景观带。依托原护城河建设的环城公园周长6公里,包含一条环城水带、两个文化聚落、三处广场、十大公园景点和众多的休闲绿地,规划总面积1950亩,其中水面面积830亩,形成树木繁茂、绿草茵茵、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园,有效改善了菏泽老城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