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浦污水处理厂总投资
1.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有有几个村
截至2017年底,两英镇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会13个、村委会17个。
13个居委会名单:两英居委会,古溪村居委会,墙新居委会,美林居委会,陈库居委会,古厝居委会,永丰居委会,新圩居委会,新厝居委会,河浦居委会,墙老居委会,西陇居委会,高堂居委会。
17个村委会名单:崎沟村,后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亩村,高美村,新寮门村,秋风村,圆山村,西新村,东北村,鹤丰村,鹤联村,凤华村,仙斗村与仙新村。
(1)司马浦污水处理厂总投资扩展阅读:
两英镇历史:
1、名字由来
两英于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东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风吹竹摇,声如鸦啼,故名乌鸦圩,后雅称鹰圩,因先在溪北设老圩,后在溪南设新圩,合称两鹰圩 ,又“鹰”与“英”同音,后俗成今名。
2、历史建制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在兴仁乡境内。
其后置圩于乌鸦地,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
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现两英医院旧址)就设在两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 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2. 两英镇的地形 地貌 气候 资源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沙质土壤,季风气候,花纲岩矿,东经116°22′,北纬23°13′。
3. 有谁知道两英镇是哪个城市的
汕头啊
两英镇是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
总人口近2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万人。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13个、村委17个。
两英,山明水秀,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一处投资置业的热土。
[历史沿革]。晋隆安元年(公元339年)置潮阳县后,两英属潮阳县域。两英置圩于乌鸦地,
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
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
(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就设在两英。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
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
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地理位置]。两英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粤东大南山北麓,汕头市的西南部,东经116O22',北纬23O13',
总面积72.4平方公里(127074亩)。
[自然环境]地处南亚热带,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长,
雨量足,年均降雨量1820毫米。年平均气温21.4OC。全年平均日照为1891.7小时,日照率为48%,
全年日照最多在7月份的261.7小时,日照率达635,最少为2月份的101小时,日照率为31%。
[村镇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村镇建设。
——交通。全镇交通主干有“五纵八横”。五纵即司神公路、新司神公路、新兴路、环市东路和河赤路;
八横即峡英路、华英路、中兴路、兴英东路、英深路、美鹤路、金瓯路、陈沙公路,其中,
新建路段有新兴路陈库至高堂路段,计划上马建设的水泥路面有两英大溪北路和陈沙公路,
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外通内联,同时还安装路灯1000多盏。
——供水。秋风自来水厂日供水7万吨。全镇有17个村居已安装自来水管道,能供水到户
,但有13个村(居)未能食用自来水,加上已安装村内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的农户未安装进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饮不上自来水,据统计,目前全镇仅有30%农户用上自来水,
还有70%农户未能饮用自来水。
——供电。全镇现220KV变电站1个。20多个村(居)完成了电网改造。我镇月均用电量1100万度。
——绿化。全镇主干道两旁种植风景树5000株。在陈库桥头新开辟一个1.4万平方米的绿化长廊。东北、
墙新、西陇、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兴建绿化休闲场所,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环境。镇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共21人,做好镇区“全天候”卫生保洁工作,
2002年被评为“省卫生先进镇”。东北村和西陇居委积极创造条件,先后被评为“省生态示范村”。
为改善生活生产环境,镇正着手建设污水处理厂。
[对外交通]两英镇素为潮普惠三(市)县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国道,
省道司神公路、陈沙公路贯穿全境。两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两英,东折中洪汇练江出海,使两英形成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水陆营运的交通枢纽。现有零担货运站15家,同全国各主要城市发生运输联网,
拥有长短途客车队5家客车58辆,其中忠诚车队拥有中巴32辆;还有3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两英镇,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经济发展]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原先有横沟“猪仔”、古厝“木仔”、
古溪“织布仔”、永丰、新圩“鼎仔”、墙围“鸡仔”、高堂“筛仔”、崎沟、后洋“竹笠仔”、
上小“锉仔”之美称。2005年,全镇完成GDP13.74亿元,比增7.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63亿元,
比增12.1%;其中,农业产值1.04亿元,比增8.02%;工业产值51.6亿元,比增16.2%;工商各税4039万元,
其中国税2460万元,地税157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4. 司马浦镇的基础设施
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4线穿境而过,省道司神公路与324国道交汇于镇区中心,成为带动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的2条主要交通大动脉。汕湛、揭惠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设有司马浦互通立交,1小时内可抵达厦深铁路潮阳站和揭阳潮汕机场。 近年来,该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聘请专业机构重新绘制镇、村二级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提高城镇交通建设,铺筑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华里西大道、三联路等近10多条主干村道;镇村主干道路已实现水泥路化和通货车的目标,村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司马浦镇已开通2.2万门程控电话;改善投资环境,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能满足全镇居民和工商业的用水、用电的需求;新建技术设备较先进的镇级医院,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司马浦围治涝电排,根治内涝问题;美化司马浦城镇环境,规划建设10多处绿化景点,在镇区中港溪东堤开辟建设1000多米长的绿色长廊。
5. 汕头市歌丽欧服饰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汕头市歌丽欧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08月1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服装,针织品,纺织品,乳罩,刺绣工艺品等。
法定代表人:周林波
成立时间:2006-08-15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581000022137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司上四方埔(司马浦工业园)
6. 大家好,我是在广东汕头市潮南司马浦华里西这里上班,我和朋友两个人3月份进来一家牙刷厂上班,我们每天
很简单,到劳动局仲裁科告这个工厂,它现在都已经是违规的了,没有跟你们签劳动合同还超时工作,这个要赔你们很多钱的,
7. 司马浦镇历史
司马浦镇位于潮南区西部,练江中游南侧,大南山北麓,距汕头市中心城区40公里,东距潮南新城区5公里,西距普宁市区20公里。全镇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6万亩;管辖19个村(居)委,4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1.51万人。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系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在8万人以上。
200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94亿元,比增14.9%,其中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增14.6%;完成工商各税21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1元。是潮南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城镇之一。
【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4线穿境而过,省道司神公路、司英公路与广汕路交汇于镇区中心,成为带动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的3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近年来,该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聘请专业机构重新绘制镇、村二级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提高城镇交通建设,铺筑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华里西大道等近10多条主干村道;镇村主干道路已实现水泥路化和通货车的目标,村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司马浦镇已开通2.2万门程控电话;改善投资环境,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能满足全镇居民和工商业的用水、用电的需求;新建技术设备较先进的镇级医院,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司马浦围治涝电排,根治内涝问题;美化司马浦城镇环境,规划建设10多处绿化景点,在镇区中港溪东堤开辟建设1000多米长的绿色长廊。
【三高农业】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步伐,推广良种良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致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三高”农业,已经确立港洲、司上“三鸟”饲养,下店蔬菜规模种植,仙港泰国杨桃、华西甜玉米等一批“三高”农业项目,初步形成“六个一”的特色农业种养格局(一万亩高产水稻、一千亩无公害蔬菜、一千亩果园、一千亩牧草,十万只“三鸟”和一千头生猪)。
【工业发展】司马浦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树支柱、强服务”的发展指导思想,一手狠抓经济总量的壮大,一手狠抓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强化引导扶持力度,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44家,其中三资、三来一补企业12家,私营企业82家,有限责任公司83家,个体企业167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20家;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2家,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企业4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企业12家。司马浦镇现拥有广东省曼妮芬服装公司、广东航洋丝花实业公司、广东太格尔科技电源公司、汕头新万年布业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纺织服装、人造丝花、旅游用品、印染业、五金电器、印刷包装、塑料制品、食品、文具等九大行业的产业结构,形成华里西丝花、溪美朱小电器、美西睡衣、仙港旅游用品四个颇具特色的规模专业村,地工产品行销美国、拉美、欧盟、中东、香港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司马浦镇在2003年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即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发挥毗邻潮南新区的区位优势、围绕“信用立镇,实业富镇,品牌兴镇”的一个经济思路,开创工业化、城镇化二个新格局,增创园区、商贸、侨资民资三大优势,建设四大经济产业带(即新型特色轻工业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农业产业带、“三鸟”饲养产业带),并高起点规划建设镇区800亩工业集聚基地和华里西、溪美朱、仙港、美西塭美4个特色工业基地。目前,正按规划高标准地搞好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业集聚基地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有力地改善投资环境,基地已吸聚企业落户30多家,正申请落户50多家。
【第三产业】司马浦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宾馆餐饮服务业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而蓬勃发展,全镇拥有龙腾宾馆(正在申报四星级)、天马大酒店(三星级)等宾馆、酒店7家,既改善商贸环境和生活服务环境,又提高了司马浦的知名度,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海内外客商洽谈投资、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理想场所。同时,司马浦镇加大各类地工产品市场建设的步伐,改造开发金马商场、东市场、西市场、美西睡衣批发市场和农贸综合市场、下店蔬菜批发市场等商贸基础设施,方便国内外客商前来定购地工产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