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处理
『壹』 疏水阀泄漏蒸气(吹放)如何处理
看了你的提示知道你不想更换新的,那得要仔细询问一下了。
是自由浮球式疏水阀吗?假如专是的话比较麻烦属,这种疏水阀灵敏度很高,有水即排,而且它是用球体作为密封件的,假如用的不是精磨球就很难保证密封(上海海工不是专业厂,肯定不会用精磨球的)。假如是杠杆浮球式疏水阀就容易解决了,整修阀座就可以解决了。
要正确区分泄出的是二次蒸汽还是新鲜蒸汽,你说的是“蒸汽随冷凝水一起排出”,我估计是闪蒸汽,所以你要正确区分。方法是:暂时打开旁通阀排掉阀前的凝结水,看看疏水阀有没有蒸汽直冒的现象。
假如该产品有自动排气装置的,就要确定该装置是否能有效关闭。
分解后仔细检查阀座的密封口有没有损坏。
以上4点供你参考,祝你成功
『贰』 如何对硅片表面进行疏水处理
使用硅偶联剂或氟硅偶联剂。
『叁』 常见疏水的处理方法
疏水使用硅偶联剂或氟硅偶联剂。
很高兴为你解答满意望采纳
『肆』 在火电厂中疏水的作用是什么
疏水是为了排除蒸汽设备及管道中的凝结水和水容器中的溢流水,可保证各该设备的正常工况和减少热力系统中的工质损失。可分为起动疏水和经常疏水两种。
火电厂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将其热量释放出来,传给锅炉中的水,从而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又将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以驱动发电机输出电能。
由5个系统组成:燃料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
(4)疏水处理扩展阅读
疏水方式
现在大型火力发电厂均采用疏水逐级自流的方式,是利用各加热器间的压力差,让疏水自流入相邻的压力较低的加热器空间,最后一台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入排汽装置。
这种疏水方式简单可靠,但是热经济性差。这是由于压力较高的加热器的疏水流入压力较低的加热器蒸汽空间时要放出热量,从而排挤了一部分较低压力的回热抽汽量。
在保持汽轮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势必造成抽汽做功减少,凝气循环的发电量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冷源热损失,尤其是疏水排入排汽装置时,将直接导致冷源热损失的增加。
在疏水逐级自流系统中,装设疏水冷却器可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在疏水自流入下一级加热器之前,用一部分主凝结水在疏水冷却器,使进入下一级的疏水放热量减少,以减少由于排挤抽汽引起的冷源热损失。
还可以防止疏水在疏水管道中汽化而发生汽阻,影响正常疏水。疏水冷却器也可以放在加热器内部,成为疏水冷却段。在现代大型机组上,高低加中均采用疏水冷却段,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伍』 超疏水材料怎么做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材料包括衬底和其上的薄膜,专特别是薄膜由其外修饰有氟属硅烷的呈球形孔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球形孔径为100~5000nm,薄膜厚为50~5000nm;方法包括将胶体球附于衬底上形成模板,特别是完成步骤为:1)将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溶胶或溶液渗入胶体球间,再将其于50~110℃加热0.5~3小时;2)将浸在二氯甲烷中的前述模板置于超声波中1~3分钟,再将其于370~500℃退火1~3小时;3)将处理过的模板于0.5~5%氟硅烷的甲醇溶液中浸泡8~25小时,再将其于50~100℃干燥1~5小时,制得表面水接触角大于150度,呈超疏水表面性质的薄膜材料。它可广泛用于防雨雪、自清洁、抗氧化及防止电流传导和用作微流体器件等。
『陆』 什么是 疏水
疏水作用是决定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蛋白质的折叠,药物分子与受体(蛋白质、DNA等)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3]。至少50年来,药物化学家始终相信疏水作用是药物的非极性区域与受体的非极性区域之间最重要的作用。疏水作用与氢键作用,静电作用,范德华作用同属非键作用,但是人们对前三种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都已经有了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的原子水平的势函数表达式[4]。而疏水作用的研究则进展缓慢,至今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人们对疏水作用本质的认识以及以分配系数和疏水场表达疏水作用的研究进展。
1 疏水效应和疏水作用
非极性化合物例如苯、环己烷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与水混合时会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即非极性分子有离开水相进入非极性相的趋势,即所谓的疏水性(Hydrophobicity),非极性溶质与水溶剂的相互作用则称为疏水效应(Hydrophobic effect)[1,5]。在常温下(25° C),非极性溶质溶于水焓的变化(DH)通常较小,有时甚至是负的,似乎是有利于溶解的;但是非极性分子进入水中会导致周围水分子呈有序化排列使熵大量降低(DS<0),自由能的变化(DG)最终是正值。因此25°C时疏水效应是一种熵效应,低溶解度是由于熵的减少。对于疏水溶质周围有序化的水分子外壳,早期的研究[1]认为是一种类似“冰笼”一样的结构,其中生成了更多更强的氢键,但是后来的热力学理论计算[6-7]和中子散射实验[8]却表明水化层中的氢键反而更少。
为了减少有序水分子的数量,非极性分子有聚集在一起形成最小疏水面积的趋势,保持这些非极性分子聚集在一起的力则称为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 [1,5]。疏水作用的强度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任何内在吸引无关,受系统获取最大热力学稳定性驱动。一般来说,非极性区域(或称疏水基团)越多,面积越大,则疏水作用越强;温度升高则疏水作用增强[5]。疏水作用最直观的表现是类脂等两亲性分子在水中形成稳态胶束(miscell)以及蛋白质在水中的折叠(Folding)。
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疏水效应和疏水作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有两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9-11]:1. 在25° C非极性溶质的水合作用是受水分子有序化产生的熵效应阻止的。2. 疏水分子或疏水基团在水中是相互吸引的。
目前人们对疏水效应的物理起因还没有达成一致认识,但是近年逐渐趋向于这样的看法[12]:水中的氢键重排补偿了疏水效应中少量的焓变和较大量的熵变,因而使疏水溶质也能在水中有少量的溶解度。而对于疏水作用则普遍认为是通过打破疏水溶质周围水分子的有序结构导致熵的增加而获得热力学稳定性的,即疏水作用在25° C时是熵驱动的 [13-15]
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没有方向性的,但是最近对剑桥晶体结构数据库(CSD)和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PDB)的研究发现[16],疏水作用是有方向倾向性的。例如,富电子的吲哚芳环与苯环通常以边对面的T型方式接触图1(a),而缺电子的恶唑环则多与苯环面对面地平行接触图1(b)。
『柒』 疏水化处理是什么意思
疏水是与亲水抄相对应的袭,即化学上所说的相似相溶性。
亲水性(hydrophilic),对水具有亲合力的性能。如·:金属版材如铬、铝、锌及其生成的氢氧化物以及具有毛细现象的物质都有良好的亲水效果。在有机物中表现为羟基和羧基等的亲水性,即它们使该有机物易溶于水。
疏水性(hydrophobic),对水具有排斥能力的性能。如:印版图文的亲油成分和印刷油墨都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在有机物中表现为烷基和苯环等的疏水性,即它们使该有机物难溶于水。
疏水化,本身具有亲水基团的物质,如羟基、羧基等,借助其亲水基团与带长链烷基的环氧化物、卤化酞基、卤化物、异氰酸进行化学反应或酸配反应,在亲水基团链接一定数目的疏水基团,如烷基疏水集团、碳氟疏水性基团等,从而使该物质亲水基团变为疏水基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如:
A-OH+CH3-(CH2)n-CH2CN=CH3-(CH2)n-CH2OA +HCN
『捌』 有谁知道二氧化钛表面的疏水处理工艺
监造读次改造群补
『玖』 激光处理什么化学材料 变得疏水
疏水就是不亲水,简单的说就是和水不能互相溶解,比如图了蜡的纸杯就变得疏水了。化学中也有疏水和亲水的概念,这与基团的极性有关,氢键多的自然是亲水的。
『拾』 防水处理和疏水改性有啥区别
有机粘合剂的亲水性与疏水性取决于端位官能基团的亲水性与疏水性。若连有亲水基团防水性能就差,连有疏水基团防水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