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流污水
① 排放口大类如何分
排放口大类:
1、废气排放口类型,可以分为:立式排放口和卧式排放口。
2、立式排放口分为风帽型和引风帽型;立式排放口适宜于多种方式的废气排放。
3、卧式排放口分为百叶动力式、叶片联动式、孔板式。卧式排放口适宜于动力方式的废气排放。
拓展资料:
污水排放口是将污水(雨水)向水体排放的构筑物。其任务是使排放的污水(雨水)与水体中的水尽快得到最大程度的混合,使排放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尽快得稀释扩散并进一步降解净化。
根据排放口的位置一般分为岸边集中排放口、江心集中排放口或分散排放口。根据其与水体的相对高程分为淹没式或非淹没式排放口。
其中淹没式江心分散排放口的环境效果最好。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环境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征得当地建设、卫生、水利、航运、环境、渔业等部门的同意。
要求排放口不致淤塞河道,保持与取水构筑物、游泳区、居民区、家畜饮用水区、渔业区有一定距离,不影响航运和水利建设。通常还要求排放口设在常水位以上(雨水排放口应设在洪水位以上)。
污水排放口有时则要求设在水体水面以下(如排放高泡沫、高色度污水)。对排放口处附近要求采取河底、岸边加固措施,防止对其撞击、冲刷、倒灌和防冻。对于向海水排放污水的排放口还需要考虑风浪和海流等方面的影响。
岸边排放口构造简单,可直接将污水排入水体,而将新排放口则由水下污水输送管(钢管、铸铁管等)和排放头组成。排放头的作用是从污水输送管中将污水排入水体,常分为集中排放头和分散排放头两种类型。
污水输送管和排放头均需牢固固定于水体底部或铺设于水底开辟的管沟中并采取沉排或堆石固定。江心排放口前常设简单的沉淀池和加压泵站,经处理并加压后将污水送入污水输送管然后经排放头排入水体。
参考资料:
网络-污水排放口
② 污水处理厂的机修间有些什么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我只要目录。
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准上岗独立操作,非电焊工严禁进行电焊作业。
2、 作业时应穿好电焊工工作服,绝缘鞋和电焊手套,防护面罩等安全防护用品。
3、 电焊作业现场周围10米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 作业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如焊钳和焊接电缆的绝缘,焊机外壳保护接地和焊机的各接线点等,确认安全方可作业。
5、 电焊机不准放置在高温或潮湿的地方,在潮湿的地方作业时要有绝缘措施,雨天不能露天作业,以防触电。
6、 在容器内工作要有良好的绝缘用具,有良好的通风,并有人监护方可作业。焊接容器管道时,应先清理其内部杂物,确认安全后方能作业。
7、 工作中途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将电流开关切断,工作结束后,要做到工完场净,要检查现场的火星、火渣,妥善处理余火,并切断电源。
8、 电焊导线不得从乙炔、氧气或易燃气体管道附近通过,也不能与这些管道处在同一地沟内。
9、 清除溶渣时,应戴好防护镜,防止熔渣溅入眼睛。
10 电焊机要有专业维护保养,如有故障须拆装维修的,应由电工负责,焊工不得随意乱拆或改装电气设备。
(2)撞击流污水扩展阅读:
一级污水厂的主要处理构筑物是沉淀池。二级污水厂再加生物器(曝气池、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或曝气生物滤池等)和后沉淀池。
因前后都有沉淀池且作用有差别,故常称前者为初次沉淀池,后者为二次沉淀池。还有辅助性的设施和处理沉淀池污泥的设施。辅助性设施一般为格栅和沉砂池(也称杂粒池)。
格栅去除块状物和布片等。沉砂池去除易沉物以免在后继深池中积累,影响运行。处理污泥的设施一般是消化池和脱水设备(干化床或脱水机)。废水处理厂建筑物通常有泵房、化验室、污泥脱水机房、修理工厂等。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往往还有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房。
③ 污水处理中有哪些曝气装置
污水处理中曝气装置的类型有:
鼓风机曝气:使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鼓风机利用连回接输送管道答,将空气通过微孔散气盘(或微孔散气管)强制加入到污水池中,使池内污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表面曝气:是利用马达直接带动轴流式叶轮,将废水由导管经导水板向四周喷出并形成一薄片(或水滴状)的水幕,在飞行途中和空气接触形成水滴,在落下时撞击液面,液面产生乱流及大量的气泡,使水中含氧增加。
潜水射流曝气:曝气设计专用水泵,进气导管、喷嘴座、混气室、扩散管所组成,水流经连接于泵出口之喷嘴座高速射入混气室,空气由进气导管引导至混气室与水流结合,经扩散管排出.也称射流曝气机。
沉水式曝气:利用马达直接传动叶轮之旋转来造成离心力,使附近的低压吸进水流,同时,叶轮进口处也制造真空以吸入空气,在混气室中,这些空气与水混合之后由离心力作用急速排出,称之为沉水式曝气机。
④ 污水处理入门必看的几个关键点
1COD、CODcr、BOD、BOD5差别
B/C比是BOD5比CODcr,B不是BOD。以实例来看,如好氧进水CODcr=1000mg/L,BOD5=400 mg/L,出水CODcr=100 mg/L,BOD5=20 mg/L。那么CODcr共去除900 mg/L,BOD5共去除不到400 mg/L。900-380 mg/L的CODcr怎么去除的?
1))BOD-BOD5那一部分被生化;
2)污泥吸附(低负荷下要忽略些) 这个BOD5还是BOD都很复杂,出口的一般不是进水中的那些,而是基质、菌类的相关产物;详细的说比较复杂,理解一二就可以,而且最主要的是认定不可降解的不会发生变化,其余的可能都是变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是没有变化的,除去吸附等等之类的作用,无论是厌氧还是好氧SMP都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污水处理的CODcr可以达标,BOD5是都达标的。
2COD检测方法的差别
严格规范的蒸馏法和快速消解法,以前者为准。操作中为了简便想采取后者怎么办?取同浓度范围内的实测水样做两种方法的对比试验,找到二者的近似关系。
偷懒法:同浓度范围内实测水样,蒸馏一小时和蒸馏两小时,对比试验,找关系。
3关于溶解氧
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是曝气设备供氧与有机物或无机物被活性微生物氧化或自然氧化两种过程达到平衡之后的结果。或者可以说成曝气供氧,发生生化或化学反应和散失两个过程的残余。所以曝气池,控制溶氧2.0mg/L,只要设计与实际不差太多,那么OK。
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供氧,比如曝气调节池的出水不在有氧气供入(跌水曝气之类的忽略),而有机物含量有比较高,碰巧还遇上可以利用氧的大量微生物(比如UASB污泥中的兼性细菌或者A池中的好氧细菌),那么残留的那一个左右的DO显然不是成百上千的COD的对手。
4关于厌氧
厌氧是什么?是UASB?是A2/O一部分?是水解酸化?是消化池?其实厌氧是一种生化反应的条件,它不是厌氧工艺,是厌氧的工艺。为什么谈到这个问题,归根是有众多诸如:XX厌氧和XX厌氧有什么差异,溶解氧应该控制多少的问题;在这之前则需要搞明白厌氧这个条件是针对谁的。厌氧反应,主体是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甲烷和CO2的过程,注意这里的“逐步”。
再者,很多人又说了厌氧反应器就得与空气隔绝,所以要进行封顶。对此,想说以下几点:
说厌氧反应器,明显没搞懂厌氧的是什么?厌氧的是反应器?是水?还是微生物?
与空气隔绝,这个更可悲了,姑且不说他分不清水中的溶解氧和微生物环境的溶解氧,单是溶解氧与空气中的氧就搞不清楚。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曝气设备的氧利用率,穿孔管3-5%,曝气软管8-12%,曝气头10-20%。如果空气向水中溶氧那么无敌,那么我们对出售曝气头的该如何处置?
对于封顶并不反对,厌氧消化池和EGSB等厌氧反应器都是利用封顶去收集沼气,(当然UASB和IC不是,靠三分)还可以减少臭味扩散。不过把封顶放在广泛使用的UASB上并且以此来隔绝空气,实在是有些搞笑。
1)水解酸化纯粹的控制到产甲烷之前,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或多或少总有一点甲烷产生;而且厌氧过程产生一点氢气也很正常,有听说过产氢产乙酸过程吧。所以,水解酸化池表面浮起的一个个泡泡,也许就是你想找的原因之一。
2)细菌不管是什么样的,总有繁殖下一代的职责,水解酸化菌群也是,它们或多或少的总要利用有机物合成点细胞物质。
3)进水SS如果量很大,会被水解酸化污泥吸附相当量的一部分,这个对COD的影响不可忽略,有时甚至十分巨大。
1)水解+好氧工艺,处理的废水浓度确实常见的要低一些,因为水解并不能提供较有力的COD消解能力,当然这个工艺相比较直接好氧而言,更多的可以用在进水COD1k-2k之间的项目,这种水质进厌氧节约的曝气能耗和提升水用的动力能耗差不多,厌氧降解程度上优势也不明显,但是直接进好氧浓度又偏高。因此常搞出水解+好氧,利用水解过程微量讲解和吸附去除COD来减少好氧的负担。当然这是在不讨论改善生化性方面的前提下。
2)假如水解酸化+UASB+氧化就相当于两相厌氧,有文章说“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水解池(水解池进行的就是水解酸化反应吧)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
下面再简单科普下厌氧的工艺如何简单识记:
A、厌氧接触:消化池+厌氧沉淀池+厌氧污泥回流系统,这个与好氧工艺中的接触氧化没有关系,莫联想到填料上。
B、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从下而上穿过污泥床体,但是有很多UASB的布水器是位于池顶的,也不是UASB就没有回流。
C、UBF:就是UASB+AF,形象点说UASB上面再加上填料层。
D、EGSB:UASB拉高,做上回流,上流速度比UASB高很多,要力图控制污泥颗粒化。
E、IC:甭管有没有外回流(水泵回流),有内回流就行。
F、ABR:上下折流板。
有关厌氧产甲烷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原理在这里也多说几句。
先是“厌氧产甲烷”,厌氧过程,如果我们不谈释放磷,常见的是水中有机物厌氧发酵的过程。有机物好氧发酵的过程,大家都清楚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进入水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变成CO2和H2O,使得(还原性的)COD得以氧化去除。所以很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厌氧是个还原反应喽。
这就有必要让抱有该观点的朋友先回忆一下初中化学,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剥离开吗?
显然是不能的,厌氧也是,在进行到产甲烷之前的厌氧发酵过程,基本上是有机物自身相互的氧化和还原(这话说得并不严谨,但是方便理解),也就是说有机物本身是还原性的,它反应之后变成一部分还原性更强,一部分还原性相对弱一些的两种有机物,而这总体上相抵消。所以如果厌氧发酵未到产甲烷地步,COD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低下的原因)。
当这个过程进行的非常彻底时,产物逐渐转化为CO2和CH4,主要体现还原性也就是导致水中COD的甲烷因为溶解度低,脱离水相,这是产甲烷过程去除有机物COD的原因。
5
关于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的目的是改善生化性,为下一个生化处理单元服务,其评价指标有酸化度、pH、B/C、COD去除率等,其中COD去除率是里面可靠性最差的。
对于在上一环节说到的“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低下”,有水友可能要反驳说“我的水解酸化去除率不低下呢”;对此,澄清下这一水解酸化去除率是从哪里来的。
6
工艺中的两级与两相
众所周知,不同的水质决定不同的工艺。产甲烷是厌氧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关键因素,两级和两相的差别也就在第一个厌氧反应器是否产甲烷上;如果第一个产甲烷,第二个有机负荷势必要小很多,这是问题的关键。
一般来说,两级厌氧适应的水质是较高浓度的废水,它的生化性并不很差,第一级通过沉降和发酵产气降低第二级的负荷。两相厌氧,一是主要针对难生化降解废水,靠第一相改善生化性,二是针对硫酸盐废水,靠第一相进行硫酸盐还原,然后去除硫化物再进第二相产甲烷,三是针对易酸化废水易波动废水,放在前面彻底酸化掉以稳定pH。
如酒精项目常用两级,那些几万以上的,如果生化性不差并且水量不小,个人建议也用两级,但是控制其实并不简单,尤其是第一级在高浓度、高VFA下运行。生化性较差用两相的就很多了,其实生化性不差的也常常用两相。
有的工艺是用水解酸化+氧化(处理COD较低的废水),有的是UASB+氧化(一相厌氧,处理COD高的废水),有的是水解酸化+UASB+氧化(就相当于两相厌氧);对此分析如下:
那么水解酸化产生的应该是有机酸吧,那乙酸化阶段在哪发生的?两相厌氧的产酸相产的是什么酸?它的乙酸化阶段又是在哪发生的呢?
产乙酸这个词和产乙酸阶段是应该分开的,因为在产酸阶段就会产生一部分乙酸了但并不一定作为过程的主体,这要看废水的有机物组成。产乙酸阶段,这里面包含了两类反应,一是更长碳链的VFA以及乳酸、丙酮酸和醇类等分解产生乙酸,二是同型产乙酸菌,利用CO2和H2的无机组合进行产乙酸。两相的水解酸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有可能是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以及乳酸中的任一种,也有可能是未完全降解的长链脂肪酸。
个人认为在实际工程中,两相的分界线并不彻底分明,水解酸化相先后延伸至产乙酸甚至少量产甲烷都是经常遇见的。至于产甲烷相,它就没有不含水解酸化这两个过程的时候,产甲烷相四个过程都会存在,只不过前两个过程被之前的相分担了一部分。乙酸化发生在哪里,这个过程应该大部分在后一相,两相的定义并不是“水解酸化阶段+乙酸化产甲烷阶段”,只要在流程上将其主体分开即可叫做两相,至于分界线模糊,没有关系。
基于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无法分开的事实,三相取决于产乙酸和产甲烷是否可以分开。
对于三相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大致可表述为:气液固三相在气体扰动和液体升流的作用下从下方进入三相分离器;污泥(固)撞击在三相分离器上,上面吸附的沼气气泡释放出来;沼气气体被三角形集气罩收集;脱离气体的泥水(固液相)穿过三相分离器集气罩之间的缝隙,到达沉淀区;污泥(固)在没有气体扰动的条件下沉淀,落回三相分离器下方。核心是气体被收集和污泥沉淀。
⑤ 卫生间的污水排水管声音很大,用什么材料包既隔音又环保,还好操作(要自己动手)
用泡沫塑料(软的和硬的都可以)包一层。方法是你可以参考化工厂的露天管道的包裹。
⑥ 污水处理厂潜污泵出口用什么止回阀好
.泵出口止回阀门"止回阀的选型
一般的泵站工程情况,对于泵出口止回阀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泵出口管路口径较小的管路,即DN50mm时,应选用升降式止回阀。
对泵出口管路口径DN≥50mm的管路,应选用旋启式止回阀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旋启式止回阀阀瓣绕转轴作旋转运动,其流体阻力一般小于升降式止回阀,它适用于较大口径的场合,安装位置不受限制,通常安装于水平管路,它适用与较大口径的场合。根据阀瓣的数目可分为单瓣旋启式、双瓣旋启式及多瓣旋启式三种。单瓣旋启式止回阀一般使用与中等口径的场合。大口径管路选用单瓣旋启式止回阀时,为减小水锤压力,最好采用能减小水锤压力的缓闭止回阀。双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与大中口径管路。对夹双瓣旋启式止回阀结构小、重量轻,是一种较快的止回阀;多瓣旋启式止回阀适用与大口径管路.
2.泵出口止回阀的安装
☆
旋启式止回阀一般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对于口径DN~80mm的止回阀,也可安装在垂直或向上倾斜的管道上。
☆
直通式升降式止回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立式升降式止回阀必须安装在垂直管道上,介质为自下而上流动。
☆
由于止回阀容易损坏,因此,应靠近泵出口安装止回阀,在止回阀上部设有切断阀(一般用球阀或闸阀),方便检修。
☆
为便于止回阀拆卸前泄压,对于止回阀本身不带放净阀的,应在止回阀与切断阀之间加装泄压用放净阀。
3.防止水力冲击对止回阀密封面损坏的保护措施
止回阀的设置,起到了防止物料倒流,避免泵叶轮遭受液击的作用。但就止回阀本身而言,设置不当,会造成水击所产生的阀瓣对阀座的突然撞击,损及止回阀密封面。因此,应采取以几点保护措施。
1、对于泵出口设置>80mm的旋启式止回阀,应采用水平安装方式,以减弱阀瓣回座及产生的撞击。
2、对于泵出口止回阀口径>=150mm的管路,应在止回阀前后设置旁路,防止阀前压力上升过高,对止回阀密封面造成的损害。
3、对泵排出管路起点和终点压力较高管路,不允许设置旁路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设置安全阀以代替旁路阀。其作用与旁路阀相似。它设置在止回阀出口附近,当水击使压力升高时,可将一部分水放出以防止压力继续增高造成的损害
设置空气或惰性气体缓冲罐。将其设置在止回阀出口附近,当水击产生时,通过缓冲罐中带压气体被压缩,以缓和水击产生的压力升高。
止回阀概述
止回阀:止回阀又称单向阀或逆止阀,其作用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水泵吸水关的底阀也属于止回阀类。
启闭件靠介质流动和力量自行开启或关闭,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叫止回阀。止回阀属于自动阀类,主要用于介质单向流动的管道上,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发生事故。
止回阀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升降式止回阀可分为立式止回阀和卧式止回阀两种。旋启式止回阀分为单瓣式止回阀、双瓣式止回阀和多瓣式止回阀三种。蝶式止回阀为直通式止回阀、以上几种止回阀在连接形式上可分为螺纹连接止回阀、法兰连接止回阀和焊接止回阀三种。
止回阀的安装应注意以下事顶:
1、在管线中不要使止回阀承受重量,大型的止回阀应独立支撑,使之不受管系产生的压力的影响。
2、安装时注意介质流动的方向应与阀体所票箭头方向一致。
3、升降式垂直瓣止回阀应安装在垂直管道上。
4、升降式水平瓣止回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
止回阀公称压力或压力级:PN1.0-16.0MPa、ANSI CLASS 150-900、JIS10-20K
公称通径或口径:DN15~900、NPS 1/4 ~36 连接方式:法兰、对焊、螺纹、承插焊等适用温度:-196℃~540℃
阀体材料:WCB、ZG1Cr18Ni9Ti、ZG1Cr18Ni12Mo2Ti、CF8(304)、CF3(304L)、CF8M(316)、CF3M(316L)、Ti。选用不同的材质,止回阀可分别适用于水、蒸汽、油品、硝酸、醋酸、氧化性介质、尿素等多种介质。
⑦ 为什么楼上的卫生间冲水时,下水管道会有非常响的撞击声
这是因为管道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压力增大,造成气流涡旋,冲击管道壁版的震动造成了非常响的撞权击声。
可以用隔音材料对管道进行多层包裹、将岩棉塞进水管吊顶内。这些常见的消音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噪音,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噪音。
(7)撞击流污水扩展阅读:
卫生间下水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1、要选择品质出色的材料
卫生间下水管道最好选用PVC管,高层的排水管最好用双壁中空或是螺旋降噪的,同时,水管的胶粘剂和隐蔽工程一定要做好,使水管做到没有异味且不漏水。
2、排水横管带卫生器具需增加检查口
卫生间下水管道的排水横管如果带有一个以上的卫生器具,则需要增加一个检查口,检查口最好离地面高度1米,局管中心1.5m距离左右,这样才能快速用于检修与故障排查。
3、排水横管要一定坡度
卫生间下水管道的排水横管在安装时要有一定坡度,至少不得低于1%,安装水管时有一定坡度可让污水排出更加迅速。
⑧ 污水处理厂,答卷问题回答
第一题:
1、废水被复尽制可能均匀的引入反应器的底部,污水向上通过包含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的污泥床。
2、污泥层形成的一些气体附着在污泥颗粒上,附着和没有附着的气体向反应器顶部上升。
3、污泥撞击三相反应器气体发射器的底部,引起附着气泡的污泥絮体脱气。
第二题:
进水流量、污泥回流量、硝化液回流量、PH、SV30、MLSS、MLVSS等。
第三题:
A/O生物脱氮工艺是由缺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缺氧池后,依次经历缺氧反硝化、好氧去有机物和硝化的阶段,流程的特点是前置反硝化,硝化后部分出水回流到反硝化池,以提供硝酸盐。
第四题:
(1)硬度不大于60ppm(以CaCO3计)。
(2)需经过滤精度为100μm的保安过滤器过滤。
(3)药剂浓度为300ppm,药剂品种为NaClO(8%)。
(4)药剂浓度为1250ppm,药剂品种为柠檬酸(50%)
(5)累计运行1-7天时,启动在线化学清洗过程。
(6)产水真空度增加-0.04Mpa时,自动或手动启动在线化学清洗过程。
第五题:
不同的设备、工艺、处理的原水,导致了工艺流程是不同。你可以画个最简单的。原水、絮凝剂、反渗透就完了。这个你自己画吧。
⑨ 潜水泵:旋流式叶轮和流道式叶轮区别
1.叶轮结构型式:
叶轮的结构分为四大类:叶片式(开式、闭式)、旋流式、流道式、(包括单流道和双流道)螺旋离心式四种,开式半开式叶轮制造方便,当叶轮内造成堵塞时,可以很容易的清理及维修,但在长期运行中,在颗粒的磨蚀下会使叶片与压水室内侧壁的间隙加大,从而使效率降低。并且间隙的加大会破坏叶片上的压差分布。不仅产生大量的旋涡损失,而且会使泵的轴向力加大,同时,由于间隙加大,流道中液体的流态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泵产生振动,该种型式叶轮不易于输送含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从性能上讲,该型式叶轮效率低,最高效率约相当于普通闭式叶轮的92%左右,扬程曲线比较平坦。
2.旋流式叶轮:
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由于叶轮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所以无堵塞性能好,过颗粒能力和长纤维的通过能力较强。颗粒在压水室内流动靠叶轮旋转产生的涡流的推动下运动,悬浮性颗粒本身不产生能量,只是在流道内和液体交换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悬浮性颗粒或长纤维不与叶片接触,叶片多磨损的情况较轻,不存在间隙因磨蚀而加大的情况,在长期运行中不会造成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适合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从性能上讲,该叶轮效率较低,仅相当于普通闭式叶轮的70%左右,扬程曲线比较平坦。
3.闭式叶轮:
该型式的叶轮正常效率较高。且在长期运行中情况比较稳定,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轴向力较小,且可以在前后盖板上设置副叶片。前盖板上的副叶片可以减少叶轮进口的旋涡损失和颗粒对密封环的磨损。后盖板上的副叶片不仅起平衡轴向力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悬浮性颗粒进入机械密封腔对机械密封起保护作用。但该型式叶轮的无堵性差,易于缠绕,不宜于抽送含大颗粒(长纤维)等末经处理的污水介质。
4.流道式叶轮:
该种叶轮属于无叶片的叶轮,叶轮流道是一个从进口到出口的一个弯曲的流道。所以适宜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抗堵性好。从性能上讲,该型式叶轮效率高和普通闭式叶轮相差不大,但用该型式叶轮泵扬程曲线较为陡降。功率曲线比较平稳,不易产生超功率的问题,但该型叶轮的汽蚀性能不如普通闭式叶轮,尤其适宜用在有压进口的泵上。
5.螺旋离心式叶轮:
该型叶轮的叶片为扭曲的螺旋叶片,在锥形轮毂体上从吸入口沿轴向延伸。该型叶轮的泵兼具有容积泵和离心泵的作用,悬浮性颗粒在叶片中流过时,不撞击泵内任何部位,故无损性好。对输送物的破坏性小。由于螺旋的推进作用,悬浮颗粒的通过性强,所以采用该型式叶轮的泵适宜于抽送含有大颗粒和长纤维的介质,以及高浓度的介质。在对输送介质的破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下具有明显的特点。
综上所述,无论任何系列的污水泵只是不同型式的叶轮和不同型式压水室根据输送介质和安装等要求的一种组合,只要叶轮和压水室能做到优化配置。泵的各种性能就会得到保证。
⑩ 污水进入海中为什么呈白色
污水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形式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最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装置由滤床、布气装置、布水装置、排水装置等组成。曝气装置采用配套专用曝气头,产生的中小气泡经填料反复切割,达到接近微控曝气的效果。由于反应池内污泥浓度高,处理设施紧凑,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减少反应时间。
SBR除磷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纵观国内污水处理流程工艺,除磷技术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难题。传统的物化除磷技术需要大量的药剂,具有运行成本高,污泥产量大的缺点;前置厌氧的生物除磷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完全依赖于微生物的摄磷、释磷作用,难以达到国家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要求。当考虑中水回用时,则更难以达到要求。
A/O生物滤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介:由于我国小城镇居住点分散,污水源分布点多量少,城镇级污水厂的规模多低于10000吨/日。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沟等,如果以这些技术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会造成由于居高不下的运行费用,无法正常运行。必须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
1 污水海洋处置的排放点必须选在有利于污染物向外海输移扩散的海域,并避开由岬角等特定地形引起的涡流及波浪破碎带。
2、污水海洋处置排放点的选址不得影响鱼类回游通道,不得影响混合区外邻近功能区的使用功能。在河口区,混合区范围横向宽度不得超过河口宽度的1/4。
3、 扩散器必须铺设在全年任何时候水深至少达7m的水底,其起点离低潮线至少200m。
4、 必须综合考虑排放点所在海域的水质状况、功能区的要求和周边的其他排放源,计算表1中所列各类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对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海域,确定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时,应考虑该海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5、 污水通过放流系统排放前须至少经过一级处理。
6、污水海洋处置不得导致纳污水域混合区以外生物群落结构退化和改变。 [1]
7、污水海洋处置不得导致有毒物质在纳污水域沉积物或生物体中富集到有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