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法钛白废水
『壹』 重庆渝钛白用的氯化氢还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巴南原厂址现在改建了住宅,请问有污染吗有了解的朋友吗
原厂址改建了住宅,有没有污染不是凭猜测的,根据土十条和相关生产企业专生产场地转为其它性质用地属,国家规定是要进行土壤风险评估的,符合条件的才可以转作其它用地!
你可以向当地生态环境局申请该地块土壤评估报告,看评估报告结论。
『贰』 求硫酸法钛白酸解工段生产工艺
硫酸法钛白生产:
干预酸沉过结亚;
控钛水一漂二盐;
隔煅雷浸湿表三;
闪汽。
正解:矿粉干燥-预混合-酸解-沉降-过滤-结晶-亚铁分离;
控制过滤-钛液分离-水洗-漂白-二洗-盐处理;
压滤-煅烧-雷蒙研磨-浸润-表面处理-三洗;
闪蒸干燥-汽流粉碎。
硫酸法中的硫酸其实是充当了一个载体,就是先把钛拿出来,经过除杂,然后再弄成钛。氯化法中的氯气也是这样。
1、钛矿粉碎将购进的钛矿砂用雷蒙机或者风扫磨等粉碎成符合工艺要求的钛矿粉,并送到储存和计量钛矿粉的料仓。
2、酸解用浓硫酸分解钛矿,制取可溶性的钛的硫酸盐。钛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偏钛酸铁(FeTiO3),是一种弱酸弱碱盐,可以用强酸把它分解。用过量的酸就能使反应进行到底。由于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50℃,因此必须采用高沸点的酸--硫酸才能适应这一反应。在酸分解的过程当中,矿粉当中的各种杂质大部分也被分解,生成相应的可溶性硫酸盐,并在浸取的时候与钛的可溶性盐一起进入溶液当中,形成黑钛液。为了除铁,用金属铁把钛液中的高价铁还原成亚铁,同时,为了避免亚铁的再一次氧化,还必须用过量的金属铁把定量的四价钛还原成三价钛。
3、沉降酸解浸取、还原以后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的杂质。铁、钒、铬、锰等金属的硫酸盐为可溶性的杂质,在结晶或水解、水洗的过程中除去。不溶性杂质中的大多数,如未分解的钛矿、沙粒等靠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沉降除掉。不溶性杂质中的另一部分是硅和铝的胶体化合物,以及一些早期水解了的钛,虽然数量并不大,但具有很高的动力稳定性,需要另外加沉降剂,强化沉降澄清过程。
4、洗渣经过净化沉降后的泥渣中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的钛,为保证收率,要通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的办法回收其中的大部分可以溶解的钛元素,不溶性钛和其他的未溶解杂质作为废渣排掉。
5、结晶结晶有两种方式:冷冻结晶和真空结晶。FeSO4溶解度受溶液的温度影响很大。因此,在组成一定的钛液中,Fe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本工序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钛液的温度降低。
5.1 冷冻结晶是利用制冷介质(液氨或者氟利昂或者溴化锂等)的蒸发带走热量,使冷冻盐水温度降低,通过盘管换热,从而使钛液的温度降低下来,造成FeSO4 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部分便以含七个结晶水的FeSO4•7H2O的形式结晶析出,同时带出部分结晶水,然后将其分离除去。
5.2 根据溶液绝热蒸发的原理,利用闪蒸的方式使钛液中的水分快速绝热蒸发,吸收钛液的热量从而使钛液的温度降低,造成FeSO4 处于过饱和状态,过饱和的部分便以含七个结晶水的FeSO4•7H2O的形式结晶析出,同时带出部分结晶水,然后将其分离除去。
6、钛液压滤沉降后的钛液当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悬浮杂质,这些杂质如果不除去的话,将会影响到成品的色相。因此,必须要进行精密过滤。利用板框压滤机,并以木炭粉(或者硅藻土、珍珠岩)为助滤剂进行压滤,利用木炭粉的强吸附作用进一步除去钛液中的不溶性杂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7、浓缩浓缩是为了将钛液的浓度提高到水解所要求的指标。钛液的沸点较高,已经高于钛液水解的临界温度,因此,钛液的浓缩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利用溶液在真空状态下沸点降低的原理,在低温下使钛液沸腾,将钛液中的水分蒸发掉,使精滤后的钛液浓度得以提高,以符合水解要求。
8、水解钛液的水解是二氧化钛从液相(钛液)重新转变为固相的过程。钛液具有普通离子溶液的性质,在PH值>0.5时便发生水解。更重要的是,钛液具有胶体溶液的性质。在游离酸很高的情况下,使其维持沸腾状态也会发生水解反应,这是我们制取一定应用性能和制品性能的水合二氧化钛的依据。通过控制加热的速度,使钛液按照需要的水解速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我们需要的水和二氧化钛粒子。
9、水洗水解后的水合二氧化钛含有硫酸以及铁、铝、锰、铜、镍、钒、铅等离子,这些离子如果随着水合二氧化钛进入转窑,经过煅烧就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显示各种颜色,从而不同程度的污染产品,所以必须进行水洗,将它们除去。水合二氧化钛不溶于水,而硫酸以及铁、铝、锰、铜、镍、钒、铅等离子是可以溶于水的,这是进行水洗的先决条件,利用洗涤用水和水合二氧化钛中杂质离子的浓度差将杂质用水除去。水洗过程主要是防止可溶性的杂质离子转变成不溶性的杂质沉淀,因此,对洗涤水中的铁以及其它固体杂质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不然杂质在水合二氧化钛上积聚而污染产品。
10、漂白经过初次水洗的偏钛酸,在一定的浓度下,加入定量的浓硫酸,使部分偏钛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然后加入铝粉,把硫酸氧钛溶于水中的四价钛还原成三价钛,保持漂白以后的料液中有一定量的三价钛,把在水洗过程中又被氧化的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钛铁离子,使偏钛酸洗涤的更彻底。
11、盐处理偏钛酸在煅烧前需要加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以使得在煅烧过程中,温度适当,内部变化平稳,使成品的二氧化钛具有稳定的晶型,良好的色相、光泽,较好的着色力、遮盖力,较低的吸油量和合适的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在使用介质中良好的分散性。盐处理剂的作用如下:加入钾盐,可以使产品疏松、洁白,并且降低脱硫的温度,改变煅烧的条件,提高着色力等颜料性能;加入磷酸,可以使产品质地柔软,色泽比较白,并提高产品的耐候性。
12、煅烧煅烧是把水合二氧化钛经过脱水、脱硫转变为锐钛型二氧化钛。高温下,将水合二氧化钛中的游离水、结合水、三氧化硫等除去,然后在高温区进行晶型的整理和转化,形成二氧化钛的颗粒料。
13、粉碎和包装将煅烧后的有些粘结的物料进行破碎。物料在雷蒙机内,经过高速旋转的磨辊和磨环的撞击,迅速被粉碎,再经过分级叶轮的分级,粗料返回粉碎室细料进入袋滤器,经星型下料器进入螺旋送料器,送至成品料仓,进行包装后即为成品。
『叁』 钛白粉硫酸法和氯化法工艺环保对比
这要看具体的状况,一般情况下的话,他对于环保的方式的话是不一样的,一般长沙的话,绿化法可能会更安全一些。
『肆』 钛白粉的污染有多大能建在人口密集区吗
钛白粉
钛白粉学名二氧化钛(TiO2),分子量:79.88,是一种白色无机颜料,具有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印刷油墨、化纤、橡胶、陶瓷、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和医药等工业。
钛白粉有两种主要结晶形态:锐钛型(Anatase),简称A型;金红石型(Rutile),简称R型。
涂料工业是钛白粉的第一大用户,特别是金红石型钛白粉,大部分被涂料工业所消耗。约占钛白粉消费的50%以上。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和建筑业发展,涂料工业不仅从数量上需要更多的钛白粉,而且对品种和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用钛白粉制造的涂料,色彩鲜艳,遮盖力高,着色力强,用量省,品种多,对介质的物理稳定性可起到保护作用,并能增强漆膜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防止裂纹,防止紫外线和水分透过,延长漆膜寿命。
钛白粉的生产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
硫酸法是将钛铁矿粉与浓硫酸进行酸解反应生成硫酸氧钛,经水生成偏钛酸,再经煅烧、粉碎即得到钛白粉产品。此法可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
原料:各种钛铁矿、钛渣等。
优点:原料:钛精矿、钛渣和硫酸,低价易得,技术较成熟,设备简单,防腐蚀材料易解决。而且可生产氯化法不能生产而市场需要的锐钛型各种牌号的钛白粉。所以只要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重视推进科技进步,硫酸法钛白粉还会与氯化法钛白粉并存,短期内不会被淘汰。
缺点:流程长,只能以间歇操作为主,湿法操作,硫酸、水消耗高,废物及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每吨成品钛白粉分别要排出8吨废酸和3吨多硫酸亚铁,还有大量的污水;而且生产的钛白粉质量相对比较差,比如南京钛白粉厂就因为环保问题被关停。
氯化法是将金红石或高钛渣粉料与焦炭混合后进行高温氯化生成四氯化钛,经高温氧化生成二氧化钛,再经过过滤、水洗、干燥、粉碎即得到钛白粉产品。
使用原料:天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和高钛渣等。
氯化法只能生产金红石型产品。
优点:流程短,生产能力易扩大,连续自动化程度高,能耗相对低,“三废”少,能得到优质产品。缺点:投资大,设备结构复杂,对材料要求高,要耐高温、耐腐蚀,装置难以维修,研究开发难度大。
90年代以前,硫酸法一直占据钛白粉工业的主导地位。1992年后,转为氯化法占主导地位。目前世界上新建或改扩建钛白粉厂多以氯化法为主,杜邦公司全部采用氯化法。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基本由少数几个大公司所垄断。我国在90年代初才引进一套氯化法生产装置。改变了我国只能生产低档锐钛型钛白粉的历史。
『伍』 硫酸法钛白过程中钛液的质量指标是多少可以在哪里查到
钛液的指标主要有总钛含量、F值、稳定性、四价钛浓度、三价钛含量、铁钛比、澄清度、等。需要说明的是,钛液的指标是一个随着生产工序而发生动态变化的数值。也就是说,钛液的指标对于每个工序来讲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各个工序对钛液指标控制的重点是不同的,甚至有的工序对某一指标没有要求。下面逐一介绍。
一、总钛
总钛是指钛液中二氧化钛的含量。它的单位是g/l。在酸解工序要求控制在120-130g/l,冷冻过滤后要求控制在145--165 g/l,浓缩工序要求控制在190-200g/l。
二、F值
F值是黑钛液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指标。它直观反映的是黑钛液中硫酸与二氧化钛的比值,同时也决定了TiO2+所处环境的酸性强弱,并且F值可以通过影响稳定性来影响水解时候的偏钛酸颗粒析出的速度,最终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生产实践已经证明,F值的最佳范围在1.70—2.00之间,范围越小,平均值越居中,对产品指标的稳定性越好。F值过低或者过高都会使得产品的粒径分布范围宽,集中性差,从而导致消色力、遮盖力偏低,油相白度差,颜料使用性能大大下降。
F值的高低能反映出钛液中游离酸含量的多少:当F值较高时,游离酸浓度较高,钛液中的胶体物质会少,沉降效果较好;而F值较低时,铁、铝、硅等物质发生水解的概率增大,胶体物质含量较多,沉降效果变坏。
三、稳定性
稳定性也被称为稳定度,指的是在硫酸法钛白生产中,黑钛液在存放条件(如温度、浓度等)变化的情况下,有发生早期水解而析出二氧化钛胶体粒子的倾向,通常行业内把表示这种倾向的强弱的特性叫做钛液的稳定性。其具体的测量方法是取1ml钛液,然后用25℃的蒸馏水加以稀释,当稀释到刚出现白色混浊时,所需要的蒸馏水的量(毫升)就是钛液的稳定性。即:
用水总量(毫升)
稳定性=————————
钛液总量(毫升)
稳定性是一个无单位的量(也有些厂家用毫升作单位)。它是衡量钛液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稳定性如果过低,对沉降的效果、压滤的样板、水解的质量、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影响都很大。国内钛白行业在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稳定性夏季为≥380,冬季为≥400。从目前的生产来看,一些厂家在实际的检测当中测到稳定性达到300以后就不再检测,对质量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四、四价钛浓度
四价钛浓度的高低决定了钛液的相对密度高低,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钛液的黏度高低和钛液中杂质含量的高低。在钛液中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四价钛的浓度越高,钛液的相对密度就越大,随之而来钛液的黏度也增大,此时絮凝颗粒与钛液的密度差变小,沉降阻力增加,因此沉降效果会变得较差。所以对于酸解后钛液的浓度不能控制的过高。但是如果控制较低的话,则会增加后续工序浓缩的负担,因此一般控制酸解后钛液的四价钛含量在120—135g/l,钛渣制得的钛液杂质较少,一般控制酸解后钛液的四价钛含量在190g/l以上。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工厂用密度来控制酸解放料的浓度,控制范围在1450—1550kg/m³,或者用波美表检测密度,控制在45--51°Bé。
五、Ti3+(三价钛)含量
三价钛的存在可以使凝聚作用得到提高。如果钛液中三价钛含量极低或者没有三价钛,此时的钛液属于一个强氧化的环境,一方面高铁离子较多,高铁水解成为氢氧化铁胶体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FeO ]+的存在会中和改性聚丙烯酰胺和硫化锑的负电荷,削弱它们的絮凝或者凝聚效果,两方面的作用因素都使得钛液中的胶体稳定性增加,不利于沉降。而三价钛的浓度过高时,钛液的黏度会急剧增加,同样不利于沉降。三价钛的控制范围一般在1—4g/l。
六、澄清度
澄清度是指酸解或冷冻等钛液所沉降或过滤的程度。澄清度在各工序中要求为:合格。
七、铁钛比
铁钛比是指钛液中硫酸亚铁的浓度与四价钛浓度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控制在0.220—0.370之间,计算公式如下:
钛液中总铁含量(g/l)
铁钛比=----------------------
钛液中总钛含量(g/l)
钛液的指标要在生产实践中,及时掌握及时控制,不能死板。
『陆』 硫酸法制作钛白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废气,毒气具体的化学特性是什么。
二氧化硫、主要在酸解阶段
『柒』 硫酸法制钛白粉结晶
你是做什么用,
『捌』 硫酸法钛白粉生产每吨钛白粉产生多少废水
在硫酸法生产钛白的过程中,每生产1t钛白将产生20%左右8~10t废酸内,废酸中除了含有主要成分H2SO4外,容还含有一定的FeSO4、TiO2、Al2(SO4)3、MgSO4等物质,其组成见表1。这些废酸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的严重
平均每生产1t钛白粉产生3~4t七水硫酸亚铁、0.1~0.2t酸解渣、0.02t滤渣和1.1~1.2t石膏渣(中和滤饼,俗称红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