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北京污水排放
Ⅰ 北京市统计年鉴中 废水排放总量和污水排放总量数值不同,二者有什么区别
北京污水处理问题得到了部分改善。
拓展阅读: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专或再次属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Ⅱ 北京的城市污水都排到哪里去了
大北京城 连个污水处理系统 都没弄明白啊???
政府官员干什么吃的!谴责.
Ⅲ 北京市2001和2002年年节水量与污水排放总量各是多少,谁有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 比较急用
2001年
2001年北京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3.62亿立方米,其中工业废水5.65亿立方米,生活污水7.97亿立方米。
2002 年
城市污水
2002年城近郊区平均日排污水量227.34万吨,其中生活污水148.07万吨,占65.1%,比上年增加4.1个百分点;工业污水73.13万吨,占 32.2%;冷却水6.14万吨,占2.7%。全市日污水处理(二级以上处理)能力达180.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其中城近郊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7.5%。
工业废水
2002年环境统计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80亿吨,比上年减少15%。工业废水重复利用量50.94亿吨,重复利用率为91.1%,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1.77亿吨,达标排放率98.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Ⅳ 北京污水如何排放到临近海域,具体点,比如污水通过北京境内的什么河然后经过哪儿,最后汇入什么海之类的
北京污水处理后的去向:
(1)污水净化后回用
例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再生水灌溉的温室,成为逐渐接近灰色系的冬日里一抹浓绿,不仅形形色色的植物健康地生长着,池塘里的锦鲤也自得其乐。温室外,同样得益于再生水的太空葫芦挂满了藤架。除此之外,再生水还能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河湖补水、清洗车辆、家用冲厕等等。
(2)发电厂的冷却水循环利用
北京太阳宫热电厂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热电厂之一,负责为奥运村地区供电供暖。这个日用水量近1万立方米的高耗水企业,却没有一条供水管线连通自来水厂。供水管线全部通往14公里外的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再生水源源不断进入厂区,提供电厂运转的全部用水。
热电厂用量最大的循环冷却水使用的是再生水:方格状的冷却水塔中,2万立方米水不断循环流动,水塔中根据再生水氮含量偏高的特点添加了堵垢剂和缓蚀剂,完全达到了循环冷却水的要求。 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锅炉补给水用的也是再生水:全自动控制的水处理车间里,一套三级超滤和反渗透膜处理设备日夜不停地运转,每小时将100立方米再生水去除杂质变成纯净水,提供作为锅炉补给水。就连所有的绿地灌溉也全部使用再生水。而厂区内除了冷却塔蒸发消耗的水资源外,所有的废水又通过污水管线回到了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北京城大,每年的污水排放量达到近9亿立方米。北京市自2000年开始尝试将污水资源化再利用,目前市区已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城区92%的污水经过处理成为再生水,其中52.8%的再生水不再白白流掉,而是成为可利用的新水源。
据统计,2007年全市共用水34.8亿立方米,其中4.9亿立方米是再生水,占总用水量的14%,再生水已经成为地表水、地下水之后的北京市第三大水源。
2008年,北京市计划将再生水引入亦庄开发区,新建再生水灌区10万亩,扩大环境用再生水,使全年利用再生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
(3)外排的净化污水,从各个污水处理厂通过相应的沟渠、河道,会流至潮白河,最后流入天津塘沽段的渤海湾-渤海-太平洋。
Ⅳ 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问题约为______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______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
四百一十五亿一千万写作:41510000000;
一百九十四亿二千万写作:专19420000000;
二百二十亿九千万写作:22090000000.
故答案为:41510000000,属19420000000,22090000000.
Ⅵ 最新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哪一年
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Ⅶ 北京污水排放地方标准和国家地表水3类标准哪个更严格,它俩什么关系
三类水体更严格。具体参见GB18918-2002和GB3838-2002两个标准。排放标准是根据水质标准,污水厂版排水口不同的水权质标准要求不同的排放标准。例如1,2类水体不允许排放污水,3类要1级B以上等
Ⅷ 北京市2001年至2009年的污水排放量各是多少
78994344
Ⅸ 北京的城市污水排放到哪里了
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永定河等纳污河流——海河(天津)——入海
Ⅹ 北京市污水排放总量统计表(1979年-2008年),急需
年份 总用水量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 水资源总量 缺水量
1979 42.92 24.18 14.37 4.37 38.23 4.69
1980 50.54 31.83 13.77 4.94 26 24.54
1981 48.11 31.6 12.21 4.3 24 24.11
1982 47.22 28.81 13.89 4.52 36.6 10.62
1983 47.56 31.6 11.24 4.72 34.7 12.86
1984 40.05 21.84 14.376 4.017 39.31 0.74
1985 31.71 10.12 17.2 4.39 38 -6.29
1986 36.55 19.46 9.91 7.18 27.03 9.52
1987 30.95 9.68 14.01 7.26 38.66 -7.71
1988 42.43 21.99 14.04 6.4 39.18 3.25
1989 44.64 24.42 13.77 6.45 21.55 23.09
1990 41.12 21.74 12.34 7.04 35.86 5.26
1991 42.03 22.7 11.9 7.43 42.29 -0.26
1992 46.43 19.94 15.51 10.98 22.44 23.99
1993 45.22 20.35 15.28 9.59 19.67 25.55
1994 45.87 20.93 14.57 10.37 45.42 0.45
1995 44.88 19.33 13.78 11.77 30.34 14.54
1996 40.01 18.95 11.76 9.3 45.87 -5.86
1997 40.32 18.12 11.1 11.1 22.25 18.07
1998 40.43 17.39 10.84 12.2 37.7 2.73
1999 41.71 18.45 10.56 12.7 14.22 27.49
2000 40.4 16.49 10.52 13.39 16.86 23.54
2001 38.9 17.4 9.2 12.5 19.2 19.7
2002 34.6 15.5 7.5 11.6 16.1 18.5
2003 35.8 13.8 8.4 13.6 18.4 17.4
2004 34.6 13.5 7.7 13.4 21.4 13.2
2005 34.5 13.2 6.8 14.5 23.2 11.3
2006 34.3 12.8 6.2 15.3 24.5 9.8
2007 34.8 12.4 5.8 16.6 23.8 11
2008 35.1 12 5.2 17.9 34.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