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污水设计规范
1. 垃圾中转站的服务半径要求是什么
选址要求:
2.1.1
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
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
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
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I、Ⅱ、Ⅲ、Ⅳ、V五小类。
服务半径:
2.2.7.转运站服务半径与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k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3.0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5.0k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 .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2. 如何规范处理中转站垃圾压缩废水
垃圾压缩废水一般cod都比较高,需要排放到环保局规划的管道或者建立污水预处理,cod降到1000以内再排放到城市污水管道
3. 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议书范本,多多益善,谢谢(急用)
概述
1.1.项目名称及性质
项目名称:**********
主办单位:************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污水管道更新
1.2.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96)
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7、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8、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9、 国家、省、市其它相关的法规、文件
1.3.编制原则
1、合理布局,总体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
2、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二次污染。
3、根据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和工艺需要,尽量利用现有场地,尽量减少新占土地,节省项目投资和管理费用。
4、以技术、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为决策依据,进行多方案的论证分析。
5、方便施工与后期维护管养。
1.4.编制范围和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和内容具体包括:
1、分析并确定污水排放标准。
2、明确污水管道改造、新建工程规模。
3、污水管道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工程背景
2.1.城市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所在地,为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长江流域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长江三角洲枢纽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有必要也有能力充分利用其跨省域的综合吸引力,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作用。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南京市人口总规模已达623.8万人,全市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为443.5万人,占总人口的71.09%。根据都市圈“重点发展外围城镇,适度扩展主城用地”的布局原则,主城规划范围为绕城公路以内,西北抵长江,东北至笆斗山,东至马群,南到双龙街,西南至双闸,规划用地面积为243平方公里;综合考虑人口发展趋势和主城的用地限制,规划主城人口2010年为210万人左右。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东距入海口约300公里,西靠皖南丘陵,北接江淮平原,南望太湖水网。境内绵亘宁镇山脉西段,长江横贯东西,秦淮河蜿蜒穿行,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秀丽。南京市是江苏省低山、丘陵集中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洲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分布不匀,夏季雨量集中,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5%,一般6—7月为梅雨期,8—9月又多受台风影响,经常有较大暴雨和不稳定天气出现,全年平均降雨量1005.9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621.3毫米。南京季风性气候明显,秋、冬季以东北风为主,春、夏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
2.2.项目概况
南京XXX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XX镇X村,地处南京东郊XX山西麓前缘一山间洼地内,距最近居民点1.5公里,距市中心20公里、312国道4公里、绕城公路3公里,交通便利。
该场于1992年按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标准新建,总投资1700万元(不含征地税、供电设施和场外道路建设费),占地面积420亩,设计库容量为150万立方米。根据江苏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地质报告,整个场域属山麓冲积地带,原始地貌清晰可见。根据勘探,可将土体划为三个工程地质层,Ⅰ层为不透水层(渗水系数小于10-7cm/s)。该场完全按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标准设计、建设,操作按规范进行,经有关部门监测,水、气、卫生等指标均达到有关标准,进场垃圾处理率100%。
XXX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主要承接玄武、白下、栖霞及江宁部分村镇和单位四个区的生活垃圾消纳处理任务,日均处理垃圾1000吨左右。
污水处理:为防四周山水直接侵入场内,沿山脊绕三个库区建成截洪沟,总长1561米,在三个库区底部,设有雨、污水分流管道,总长1200米。通向填埋场下游清水集水池(600立方米)和污水集水池(1260立方米),清水直接向外河流排放,污水由泵站提升至填埋场内的污水处理站处理。
污水处理站占地2000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处理方式采用物化预处理(混凝沉淀)+厌氧生物处理(UASB)+好氧生物处理(传统活性污泥法),日处理能力400m3,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的三级排放标准,出水经污水管道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2.3.污水管道现状
南京市XXX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日出水400立方,处理后的污水经φ225的污水管道进入城东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总长约为8.3km,采用UPVC自流管道。该管道已投入运行近七年,目前 已经出现了严重破损。主要原因如下:
1、使用时间过长,受当时技术限制,管材老化比较严重。
2、近年来,管道途经的农田部分地区已经改造成公路或建筑垃圾堆填区,荷载增大对管道造成的破坏较大,部分地段出现了管道变形、断裂等现象。
3、原设计中自流管段间的排泥窨井由于间距较大(平均每公里一个)、设计不合理(排泥井过小无法清掏)未能发挥排泥作用,管道内沉淀和杂物常年积累使得低洼段的管道接近堵塞。
多种原因造成整条污水管道目前已无法正常使用,曾经发生由于管道原因造成污水漫溢流入了运粮河内。
2.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XXX垃圾填埋场现使用的污水管道已经出现严重破损、堵塞,使用单位虽尽力进行了多次维护、抢修,仍难免出现污水溢流事故,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造成了周围环境尤其是农田、渔业的严重污染。由于填埋场处理后的污水仍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及高氨氮物质,若造成管道泄漏对人体及 图1:管道破损处污水漫溢到农田周围水体的危害极为严重。
污水中磷污染比较严重,重金属污染较严重,流入河体会带来水体的富营养化等污染。污水曾经溢流到了运粮河内,造成了河道水体极其严重的污染,任其漫溢,会给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 图2:新修建的道路对管道的破坏严重
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目前已经严重影响了填埋场正常的垃圾处置业务。因此,建议对该垃圾填埋场原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新改造。
图3:污水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
第三章 工程标准
3.1.管道内污水的特点
4. 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水排放怎么办污水处理设备
就得要增设一套污水处理设备了,还得需要场地。不知你是哪里,我是南京,我们可以提供服务,设计-供货-安装调试-移交
5. 垃圾中转站在压缩过程中的污水一般怎么处理求大神指点
这个也要按污水处理的标准来处理,如果是工业垃圾,还要看里面有没有有毒的重金属,如果是生活垃圾,就按生活污水处理标准来处理就好了
6. 生活垃圾转运站压滤液能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吗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之大丰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的需要,市环卫处十几座垃圾中转站(俗称垃圾收集压缩转运站)的垃圾压滤液,再也不准随意乱倒,以免造成城乡接合部的沟、塘、河道的严重污染。考核提出要求必须集中处理,为确保考核验收不失分,经多方认证:垃圾压滤液是一种成分极复杂的高浓度废水,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且SS也很高,且液面漂浮着大量的塑料纸、布条、菜根茎等。单独处理工艺要求高,处理工艺流程复杂,一次性投资大,一时无法上马。大丰城北污水厂从2005年投产以来就存在着长期低浓度生活污水运行,工艺运行不稳定,管理操作人员极其辛苦,生化池中微生物长期营养缺失,出厂水质时有超标。由于城镇污水厂生活污水量大而长期低浓度,对掺入少量垃圾压滤液可起到一定的稀释和缓冲作用,还可补充磷、氮的营养物质;有研究表明:垃圾压滤液的掺入量低干城市生活污水总量的0.5%,且引起的污染负荷增量不超过10%时,将垃圾压滤液与城镇生活污水合并处理是可行的。
1掺入垃圾压滤液的特性
1.1垃圾压滤液浓度
经公司化验检测中心的分析数量表明:COD在7600~11800mg/L左右,是设计进水COD400mg/L的25倍左右,但由于BOD5的数据相对较低,故该垃圾压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差。从多次分析数据来看,SS值较高,且微小漂浮物、杂质较多。
1.2垃圾压滤液水量变化大,受雨雪影响
由于城市垃圾收集箱未分类且是部分露天敞口式的,以居民生活垃圾为主,本身含水分外,最主要的来源是降雨、降雪,增加了垃圾压滤液的数量,在旱季时一般为20m3/d,而雨水季节则达40~60m3/d,甚至更多。
1.3垃圾压滤液时间不定
由于各乡镇垃圾中转站距污水厂最远的60km,垃圾压滤液全靠一辆3吨密封槽罐车运输,经常受交通堵塞影响,来的垃圾压滤液时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城区、乡镇就这么一辆车,车辆故障也多,造成时间不确定。
1.4垃圾压滤液中元素比例失调
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中适宜的营养元素比例,理论上为BOD5:N:P=100:5:1,而该垃圾压滤液的BOD5/P≥260磷元素缺失。
2掺入垃圾压滤液对城镇污水厂的影响
2.1对城镇污水厂周边环境的影响
垃圾压滤液本身是一种充满恶臭气味的污染物质,在运输、倾倒、投加过程中气味十分重,而且不易散发,起初在厂内粗格栅井露天储放滴加,厂区污染严重,操作人员、周边居民反映强烈。
2.2对设备使用的影响
由于垃圾压滤液成分复杂,在储存投加、混合的过程中产生大量腐蚀性气体,致使粗格栅、细格栅、管道及其他设备比受到的生活污水更大的腐蚀,如CAST池内的铸铁输水管,铁抱围等过早变得锈迹斑斑。
2.3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
垃圾压滤液中含有较多难以降解有机物,COD、氨氮等浓度高,在投加中,稍有疏忽,特别是滴加管道损坏后,大量而集中时形成强大的冲击负荷常常使反应池面上产生大量的白泡,导致出厂水质时有超标。
2.4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垃圾压滤液池中高浓度的氨氮是影响污水处理的重要原因,过高的氨氮浓度使池内营养比例失调,抑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及合并处理后有效运行。特别是强大的冲击负荷后,“死泥”增多,操作中要特别注意。
2.5对出污泥的影响
垃圾压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比生活污水高,在实际出泥的过程中,发现掺入垃圾压滤液后的浓缩池污泥进入带滤机脱水时所耗用的高分子絮凝剂量有所提高。
3对掺入后的采取的措施对策
(1)在多次论证后,采取了自来水公司滴加矾的原理,买了两只三吨的大塑料桶,并用Φ50mm塑料管连起来,装上塑料闸阀控制滴加量。在通过小试与中试,确定了最大的合并处理体积比为1:500(垃圾压滤液;生活污水量)。运行几周后所有Φ50mm塑料管全堵塞,因垃圾压滤液杂物太多,又买来32目尼龙网双层封口,杂物进不了塑料桶,但32目尼龙网极易堵塞,搞得槽车上的垃圾压滤液冲的到处四溢,搞得厂区污染严重,工人反响太大。
(2)有人提出城区巨大的污水管网就是一个天然的调节池、反应池,何不运到远一点的污水收集井中?就请环卫所将垃圾压滤液倒在城郊接合部的人民南路南端的污水收集井中。由于地处偏僻,几个月下来倒也相安无事,但抽时间去一看,由于垃圾压滤液浓度高,杂质多,加之城郊接合部污水量少,流速低,半管污水厚实实的,大多沉集在污水管道内,后来用水泵抽河水冲了十几天才将管道冲干净。
7. 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有哪些工艺
废水中污染物多种多样,从污染物形态分,有溶解性的、胶体状的和悬浮状的污染物。从化学性质分,有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从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废水处理即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各种形态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过程。根据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废水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大类。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由于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单一处理单元不可能去除废水中全部污染物,常需要多个处理单元有机组合成适宜的处理工艺流程。确定废水处理工艺的主要依据是所要达到的处理程度。而处理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原废水的性质、处理后废水的出路以及接纳处理后废水水体的环境标准和自净能力。
1.城市废水的一般处理工艺流程
其主要任务是去除城市废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一般处理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处理程度,可分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预处理:主要工艺包括格栅、沉砂池,用于去除城市污水中的粗大悬浮物和比重大的无机砂粒,以保护后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减轻负荷。
(2)一级处理:一级处理一般为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固体物质。悬浮物去除率为50%~70%,有机物去除率为25%左右,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因此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前处理。主要工艺为沉淀池。
(3)二级处理:二级处理为生物处理,用于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或溶解性的有机物,有机物去除率可达90%以上,处理后出水BOD可降至20~30毫克/升,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主要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4)三级处理:在二级处理之后,用于进一步去除残存在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以满足更严格的废水排放要求或回用要求。采用的工艺有生物除氮脱磷法,或混凝沉淀、过滤、吸附等一些物化方法。
2.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
由于工业废水水质成分复杂,且随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原料的变化而变化,故没有通用的工艺流程